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九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建议用时 45 分钟 ) 考点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2018茂名模拟 )当前 ,中国还在为垃圾处理发愁 ,而瑞典去年却由于垃圾极度短缺 ,以至于垃圾发电没有足够的原料发电 ,只好从邻国进口。据统计 ,瑞典的垃圾 36%被回收使用 ,14%用作肥料 ,49%作为能源被焚烧 ,仅有 1%的垃圾被填埋处理。这蕴含的哲理是 (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要加大垃圾回收使用 ,促成质的飞跃 B.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垃圾围城的困局终会自然解决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对 立面转化 ,应加快研发促使垃圾
2、变废为宝 D.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瑞典对垃圾的否定促进了垃圾的发展 【解析】 选 C。垃圾被回收使用 ,或用作肥料 ,或作为能源被焚烧 ,这说明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 ,应加快研发促使垃圾变废为宝 ,C 符合题意 ;本题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也没有涉及辩证的否定观 ,排除 A、 B、 D 三项。 2.(2018南昌模拟 )实体经济与电商领域历来被视为水火不容的竞争关系 ,但在近年的“双十二”促销活动中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率领格力官方商城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携手推出“ 董东联合”却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实体经济为电商提供质量保证和实物体验 ,电
3、商为实体经济拓展市场空间和广告效应 ,“互联网 +”与供给侧跨界合作成功体现的哲理是( ) 矛盾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 事物的价值变化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A. B. C. D. 【解析】 选 C。“互联网 +”与供给侧跨界合作成功 ,表明事物的价值变化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故 符合题意 ,应选 ; 说法错误 ,矛盾双方对立统 一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排除 ; 说法错误 ,整体功能是否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关键是看各个部分以什么样的状态组成整体 ,排除。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知识拓展】
4、 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下列诗句与下边漫画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 A.纸上得来终 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B.落花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C.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D.梅虽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解析】 选 D。漫画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 符合
5、题意 ;A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B 体现了运动的观点 ;C 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 4.小鸟衔着树枝飞越海洋 ,饿了累了 ,它把树枝扔到海面上捕鱼、休息。谁能想到 ,小鸟的成功借助的仅仅是一小截平时没什么用处的小树枝呢 !如果小鸟把窝、食物这些日常必需品全都带上 ,那它还能飞越海洋吗 ?小鸟的成功从哲学角度启示我们 ,实现既定目标 应该善于( ) 把握主次矛盾的均衡 把握矛盾双方的转化 从共性中概括出个性 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 A. B. C. D. 【解析】 选 D。材料中“小鸟的成功借助的仅仅是一小截平时没什么用处的小树枝”说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 ,实现既定目标应该善于把握矛盾双方的转化 ,分析
6、具体事物的矛盾 , 符合题意 ; 表述错误 ,排除 ;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 是错误的。 5.(2018唐山模拟 )下列选项中 ,与漫画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 B.屈己者 ,能处众 ,好胜者 ,必 遇敌 C.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 D.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解析】 选 C。 A 选项“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 ;B 选项“屈己者 ,能处众 ,好胜者 ,必遇敌”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 ;D 选项“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故也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观点 ;C 选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哲学原理 ,与漫画寓意相符 ,入选。 6.“木桶理论”在现实的企业管理实践中经常陷入使用误区 ,很多问题企业盲目引入一些优秀企业的“相应挡板”来弥补自己的“短板” ,但最后 的结果却不如人意。这是因为这些优秀企业的每块挡板都得到了其他优质挡板的支撑 ,而问题企业盲目引进的挡板与自己的“木桶”不匹配 ,难以安装。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重视局部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创造条件促成双方转化 系统具有整体性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问题 A. B. C. D. 【解析】 选 D。材料
8、意指优势企业的管理经验不一定适合问题企业 ,不可盲目引进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优势企业的管理方式之 所以成功 ,是因为与本企业各个其他方面相互配套 ,发挥了系统的整体作用 ,问题企业孤立地引入一些先进的经验 ,其他配套设施及措施没有跟上 ,所以没有效果 ,故选 。 是木桶的短板效应体现的道理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转化 , 不选。 【加固训练】 1.目前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中央决定在东、中、西部选择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 6 个省市先行试点 ,为全面推进【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司法改革积累经验。我国司法体制改
9、革 ( ) 揭示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遵循了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 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体现了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揭示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特点 A. B. C. D. 【解析】 选 A。中央决定先在 6 个省市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先行试点 ,为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积累经验 ,这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也能够说明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正确 ; 与题意无关 ; 说法错误 ,在阶级社会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 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下
10、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 ( ) 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 欲擒故纵 ,声东击西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A. B. C. D. 【解析】 选 B。“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和“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欲擒故纵 ,声东击西”体现了现象和本质 ,真象与假象的关系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题意。 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通观中国历史 ,国家治理较好的时期 ,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 ,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 ;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 ,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 ,也应注
11、意到 ,“徒法不足以自行”“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应大力加强德治 ,注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 ,德润民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 ,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 结合材料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德并举的原因。 【解析】 本题以法治与德治为背景材料分别考查 学生对哲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 ,即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设问指向的是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德并举的原因。学生首先要明确 ,德治和法
12、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 ,是对立统一关系 ;然后再说明德治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 ,体现矛盾的斗争性 ;最后 ,学生可以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角度结合材料再进行分析。 答案 :(1)矛盾即对立统一 ,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德治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 ,是对立统一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德治和法 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 ,体现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德治和法治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单纯的法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文化精神衰退则国家治理相对颓废。因此 ,在
13、国家治理中应当重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的积极作用。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 ,在德治与法治的对立中把握统一 ,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8.(2018宣城模拟 )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渐加大 ,在“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大环境下 ,如何通过讲好“中 国故事”来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精神 ,日益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学者甲 :改革的时代 ,中国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的故事 ,或悲壮或励志、或神奇或曲折 ,或寻常或琐碎。因此 ,讲好“中国故事” :一方面 ,要提炼精髓选好故事内容 ,深入生活获取生动素材 ,沙里淘金、去粗取精 ,精选出能够凝聚社会共识的好故事 ;另一方面 ,要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讲好故事 ,把握受众需求差异 ,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 ,讲究生动活泼 ,注重细节 ,达到打动人、感动人的效果。 学者乙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 ,再到“朗读 者”“见字如面” ,一个个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创意的综艺节目 ,如同一股文化清流 ,触动海内外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遐想。因此 ,讲好“中国故事” :一方面 ,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表达、中国修辞、中国语意 ;另一方面 ,要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寻找中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