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的交往心理教学目的:培养和训练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其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交往的作用,交往发展的阶段。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交往的新特点及友谊的特征。教学重点:认识交往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及中学阶段友谊的特点课型及授课方式:讲授法,讲授与训练相结合。教具:幻灯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学生集体活动”、“去医院看病”、“上街购物”、“促膝谈心”、“共同学习”、“听报告”灯片教学,认识交往是人类生活主要组成部分。(幻灯教学)二、讲授新课1通过学习
2、交往的作用,总结出交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交往也是人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1)获取友谊(举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故事)。(2)提高素质(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3)稳定情绪(进出问题:你为一件事烦脑怎么办)(讲读讨论)。2通过启发帮助学生总结交往发展的阶段。(1)同性群友期(加快小学时期学生生活)。(2)同性密友期(举教材中的例子)。(3)异性群友期(指导看书)。(4)异性密友期(略)。3通过“小品”、“观看录相”引导学生总结出友谊的特征。(小品表演)(1)稳定性(学生自编小品演出,闹意见后和好)。(2)亲密性(可看录象片年轮节选)。(3)矛盾性(引导学生看书或讨论)(录相教学)。4中学生交往
3、的新特点。需要迫切性;观念开放性;行为自主性;范围广泛性;手段多样性。(通过讲课、阅读、举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我们需要交往,我们需要友谊,友谊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交往,让我们大家都在友谊的陪伴下走过自己美丽的季节。(启发教学)板书设计:1交往的作用。(1)获取友谊。(2)提高素质。(3)稳定情绪。2交往发展的阶段。同性群友期;同性密友期;异性群友期。3友谊的特征稳定性;亲密性;矛盾性。4交往的新特点迫切性;自主性;开放性;广泛性;多样性。友谊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交往教学过程:一、定义:形象解释什么是交往?交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且有感情的人类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二、青少年交往的四
4、个阶段第一阶段:同性群友期。第二阶段:同性密友期。第三阶段:异性群友期。第四阶段:异性密友期。三、训练1领会交往艺术(1)给予赞美:给予别人以赞美,是发展成熟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能满足需要,增进交流。(2)接受赞美,也是发展成熟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3)识别姿势:身体是信息交流无声的语言。(4)自我空间: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空间。(5)认识不良交往行为2学会保持友谊(1)珍惜友情。(2)遵循交往准则:朋友关系有深有浅,谈话一定要遵循交往准则,否则就会损害友情,使交往中断。(3)走出交往误区。A 异性交往紧张,如何克服(端正认识;端正态度;讲究方式;自我暗示)。B 代沟。C 嫉妒。四、测验1人际交往能力测验。2人际交往类型测验。3交往的性格倾向测验。4与人相处状态测验。五、课后小记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交往的方式,领会交往的方式,领会交往艺术,学会保持友谊,如何走出交往误区。同时,通过学习,也使教师的工作有利充实,尽而达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