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心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由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人格培养人民日报出版社年版111页) 国家教育部的一位负责同志也强调: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心理学品质指导上海教育92年第7、8期20页)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
2、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调查的设计: 1)、时间:2015、3、152)、地点:鹤岗市第十七中学 )、对象;初一学生 )、方式:问卷、座谈会等 、调查情况的统计: 三、调查情况分析: 1、按照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的进行调查工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同样,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中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的多。在对中学生的调查中,我分别从中学生“对别人有困难的态度”、“对待学习成绩
3、的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从而掌握了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智能发育正常。一个中学生,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一般说其心理就是健康的。从我调查情况看,能正常学习的中学生占99%,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占97%,有一定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的占99%,由此可见,在这一方面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3%。根据我省教育厅2000年统计,我省中学在校生为642万,按1%计算,约为64200人。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同家庭成员、教
4、师同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人。从我的调查情况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占99%,能以诚恳、谦虚、公正、宽厚待人的占97%,在这一方面,也有13%的小学生有心理障碍。同样,根据统计,这一类小学生也可能达到64200人(当然,这其中有交叉现象,下同)。 3)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表现在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身心潜能。不做无谓的怨尤,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99%的小学生在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中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4)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思想应该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一定的毅力。在调查中,这一方面正常的占
5、99%,有1%的中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碍。 5)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有良好的情绪,比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静,处理谨慎,同情老幼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调查情况表明,9597%的中学生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另外35%的中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6)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适应环境变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这方面心理正常的占99%,有心理障碍的为1%。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所展开的调查,各项指标均有1%的比例属于有可能有心理障碍的范畴,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
6、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心理问题的原因:造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中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中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中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中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
7、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中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
8、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中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中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中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中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中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中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调查中,在我和中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中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中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中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9、。 3)、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中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中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中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做好心理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已知道,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因社会、家庭、生理等各种原因,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要使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使每个
10、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和小学生相处,首先要取得他们对你的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如实反映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他们,使他们觉得我们是他们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我们才能接近他们,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因此,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导将无从下手。在这次调查中,我和中学生们融切相处就是一例,这也是我能完成这次调查工作的重要一环。 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同学交换对问题
11、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中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 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导工作,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空;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感染。5)要特别注意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
12、自卑心理又称为自我否定心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一旦形成和发展,对人的一生心理过程和个性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显著影响。产生中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能、家庭、教育方式等。矫正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创造轻松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三、心理指导理论探索的意义 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中学生处于长身体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