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与方法1、咨访关系的助长技术有哪些?应如何理解?答:咨访关系的助长技术主要有共感、积极关注、真诚这三种形式。(1)共感共感是指咨询师能够对当事人做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具体来说,共感要求咨询师首先能够从当事人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当事人的精神世界;然后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还要引导当事人对其感受做进一步思考。因此,作为专业的助人活动,咨询和平时生活中朋友间的互相关心、心有同感是有区别的。共感不等于同情,也不仅仅只是了解对方的情形及感受,更不等于完全认同和赞成当事人的行为和看法。高水平的共感是能够与当事人最深层的感受息
2、息相通,并帮助当事人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与分析。共感技术的反应要领是:设身处地,走进当事人;投入倾听,注意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进行梳理,对情形作出准确判断;以言语或非言语行动作出反应,传达理解;关注对方的反馈,进行修正。总之,既要能“走进去”,又要能“走出来”,要做到出入自如,恰到好处。在传达共感时,心理健康教师还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以自己为参照标准;给予简单地判断或贴标签,轻率地作出大而空的保证;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忽视来访学生的差异性。(2)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指咨询师应当尊重当事人的独立人格,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当事人,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它要求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相信人皆有独立存在的权利
3、和尊严,人皆有改善和增长的潜力,对当事人持承诺、理解和非评价的态度,允许当事人做他自己,对当事人的尊重不附加任何条件。积极关注不仅体现了人本主义咨询流派的基本思想,也为众多研究者所认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健康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给每一位来访学生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在运用积极关注技术时,教师应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消极、悲观,认为某些学生身上毫无是处;一种是脱离学生实际,盲目乐观。(3)真诚真诚是指咨询师以真我的面目出现于当事人面前,开诚布公,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投身于咨询关系。它要求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真诚地对待自己,也真诚地对待当事人,因为“一方向前走多远要根据对方走多远来定”
4、,它对于建立真诚、信任、理解的咨访关系十分重要。真诚的反应要点是:1)走出角色,做真实的自己。罗杰斯曾说过,咨询师“愈是他自己,愈是不带专业面具或个人面具,当事人就愈有可能发生建设性的改变和成长。”2)一致性。即咨询师的言行、情感协调一致,表里一致。3)自发性。即在没有刻意或做作的情况下自然地表达自己。但自发性不等于冲动性,不等于向当事人说出任何想法想法或情感,尤其是负面情感。表达负面感受应在其严重影响咨询进程且持续出现时使用,还要注意表达的方式,这种负面感受是对具体事件或反应的评价而无关个人整体评价。4)适当的自我流露。即咨询师愿意和当事人分享自我,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向当事人披露个人情况。
5、2、常用会谈技术有哪些?答:(一)倾听技术1)询问。咨询师的倾听十分重要,有些时候倾听本身就是治疗。因此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通过询问鼓励当事人更多地表达自己,特别是运用开放式问题如“能不能告诉我”、“愿不愿谈谈”等激发当事人投入到咨询过程中来。2)释意。将当事人表达的意思,经过咨询师的理解后,再反馈给当事人。经常使用的方法是直接引用当事人原话中的关键词句,但切忌“鹦鹉学舌”,而应该更清晰、准确,既能表达对当事人陈述内容的理解,又能表达对当事人情绪感受的理解。3)概述。当事人的表达进行分析综合,理清线索,抓住要义,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帮助当事人理清思路,更有效地认识问题。4)澄清。有些时候
6、当事人的描述是模糊不清的,咨询师可通过澄清技术要求当事人做出解释、说明或补充。如“你是说”、“你的意思是?”。5)非言语信息的关注与表达。咨询师还应关注当事人通过非言语信息传达的内容,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调声速、空间距离、沉默等,并通过自身的非言语反应表达自己的倾听、共感的态度。(二)影响性技术1)解释。即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对当事人的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和看法。2)指导。即直截了当地告诉当事人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3)反馈。即咨询师对当事人对自己问题的看法进行解释、评估,表达咨询师对其看法的看法。如“刚才你提到,我想是这样”。反馈和解释可结合运用。4)提供信息。对当事人关心的问题从多角度、多
7、渠道提供信息,使当事人意识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更多选择。有时当事人的困惑起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提供信息技术可帮助当事人跳出“此山”,寻找更多出路。5)自我表露。自我表露的作用不止在于表达真诚,促进咨访关系,还可为当事人提供示范或引起共鸣,激发当事人改变的动力。3、如何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并确立理性信念?答:(一)与非理性信念辩论的策略 1)质疑。如“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质疑的关键是抓住非理性信念中的不合逻辑、违背常理之处,使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理念的荒唐之处。在运用中还可使用夸张的反问以使质疑更有力量。2)辨析。帮助当事人区分自己的合理意愿和非理性要求。如
8、帮助来访学生认识到“我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合理意愿。而考砸后极其沮丧低落,不能原谅自己,则隐含了“我必须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非理性要求。 (二)建立理性信念的策略1)语义精确法。改变语义表达方式,少用“糟糕透了”、“必须”等字眼,多用“有些麻烦”、“可能会”等。2)替代性选择。激励当事人跳出牛角尖,看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选择。3)去灾难化。激发当事人想象“糟糕至极”的事情发生后究竟有多“糟糕”,使其清醒意识到那并非一场不可想象的灾难,很多问题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看问题的角度。4、常用行为改变技术有哪些?答:常用行为改变技术主要有如下两种(一)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通过肌肉的放松达到精
9、神上的放松。常用的放松训练有:(1)紧张松弛放松训练准备工作。在安静的环境中,尽量减少无关刺激,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躺或坐皆可。放松顺序。手臂部头部躯干部腿部(也可灵活调整)。放松方法。集中注意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肌肉松弛。(2)想象性放松放松地坐好,闭上双眼。由咨询师给予言语指导,当事人展开想象。如想象在海边漫步,在草原上骑马,在林间小径散步等场景。(3)深呼吸放松法站好,双肩下垂,闭上双眼,慢慢做深呼吸。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二)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其操作步骤是:(1)教来访学生学会放松;(2)和
10、学生一起建立恐怖或焦虑等级:把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最严重的焦虑记做100,把完全平静的状态记做0,以此为评分标准确定自己目前的分数;(3)实施脱敏,包括想象脱敏和现实脱敏。即在完成焦虑等级后,要求当事人闭上眼睛,想象接近于0焦虑水平的一系列情境,体验到确定是否放松感,然后进入下一焦虑水平,最终让当事人想象焦虑等级表中的所有情境。如果感到紧张,当事人可以向咨询师示意。除此之外,行为改变技术还包括:(三)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表现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即可得到数量相当的代币,然后用代币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法的基本原理是行
11、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四)肯定性训练法。又称为决断训练、自信训练等。适用于不能表达自己愤怒或苦闷的人,很难对他人说“不”的人和那些很难表达自己积极情感的人,其目的是促进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学会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及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肯定性训练的具体步骤是:确认需要进行决断训练的问题;提高当事人进行决断训练的动机;定义适当的行为;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决断行为的训练。(五)示范法。即由当事人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在相应动机的激励下,去操作、实践由观察而获得的行为。示范者可以是辅导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的同伴,或者是电视、录像、有关
12、读物提供的示范。(六)自我管理法。自我管理法由来访学生承担积极主动的角色,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以改善自身行为。其操作步骤是:选择改变目标;监测靶行为;改变环境因素;获取有效结果和巩固收获。按照上述步骤,由来访学生在辅导教师的协助下制定详细的行为计划。为保证计划能够贯彻落实,自我管理常结合运用“行为合同”策略,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行为执行方式、奖励和惩罚的手段等。(七)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在各种咨询流派中被广为应用,尤其在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时比较有效。实施角色扮演时,需要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练习某种行为方式,再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角色扮演可以显露来
13、访学生行为、个性上的弱点与矛盾之处,并为其宣泄压抑情绪提供了机会,使其学会合理而有效的行为方式。 5、联系实际谈谈认知调整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运用?答:认知调整的关键在于帮助当事人检查非理性信念,在此基础上破除非理性思维,建立理性思维。主要需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检查非理性信念的策略1)探寻“糟糕至极”的想法。如“如果考不上理想的学校会发生什么事情?”2)探寻“我无法忍受”的信念,使当事人监测到自己对“完全无法忍受”的界定。3)探寻“必须”、“应该”的思想。4)探寻自我谴责、自我否定的思想。(二)与非理性信念辩论的策略 1)质疑。如“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14、质疑的关键是抓住非理性信念中的不合逻辑、违背常理之处,使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理念的荒唐之处。在运用中还可使用夸张的反问以使质疑更有力量。2)辨析。帮助当事人区分自己的合理意愿和非理性要求。如帮助来访学生认识到“我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合理意愿。而考砸后极其沮丧低落,不能原谅自己,则隐含了“我必须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非理性要求。(三)建立理性信念的策略1)语义精确法。改变语义表达方式,少用“糟糕透了”、“必须”等字眼,多用“有些麻烦”、“可能会”等。2)替代性选择。激励当事人跳出牛角尖,看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选择。3)去灾难化。激发当事人想象“糟糕至极”的事情发生后究竟有多“糟糕”,使其清醒意识到那并非一场不可想象的灾难,很多问题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看问题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