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初中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司集中学 李道远初中生学习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正确地教育好,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反之则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做好初中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以及平时对初中生学习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个人中心”;富裕家庭子女的消费欲,破碎家庭子女的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部分家庭望子成龙心切而采用的棍棒教育、金钱刺激;学校教育中的学业负担过重,升学和成绩的竞争压力,都造成了学生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心理的健
2、康发展。总的来讲,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和升学方面的心理问题,如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贫乏、厌学、考试焦虑等。2品行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偷窃、说谎、斗欧等。3人际关系的心理问题,如性格内向、自卑、自傲等。4情绪和感情方面的心理问题,如紧张、孤独、缺少学习激情等。5个性和价格5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固执、自私、猜疑等。这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足以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十分紧迫和重要的内容。二、加强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要因材施教初中生的智力水平、能力发展及价格因素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他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智力因素较好,能力水平较高,人格因素
3、优良,学业成绩优秀;(二)智力因素较差,能力水平一般,人格因素欠缺,学业成绩一般;(三)智力因素较好,能力水平一般,人格因素欠缺,学业成绩一般;(四)智力因素较差,能力水平较差,人格因素欠缺,学业成绩较差。正是由于初中生之间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就要求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因材施教:(一)类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发现这类学生的智力水平较高,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在观察活动中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注意力集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的记忆力强。记忆教材敏捷、准确、牢固,他们具有较好的思维独立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抽象概括能力强。我曾
4、在课堂多次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检测,对较长时间以前学过的概念、定理,他们能较准确地加以叙述,有时甚至一字不误;学过的内容能自觉地加以归类、总结。如初三几何“圆”一章中的“重经定理”及其三个推论,他们能自觉地、正确地加以归类,合并为一个定理,方便了记忆。对于结论开放、探究性的题目,他们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想象力。这类学生的人格因素水平也较高,具有好强、自信、意志坚毅、细心负责、独立性强等良好的人格特征。这些良好的人格特征作用于学习上,就能起到动力、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从而能有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但是这类学生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不重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就可能对日
5、常功课不感兴趣,对学校生活产生厌烦情绪。他们有时认为凭自己的“小聪明”就可以取得学习的成功,因此往往以培养起勤奋的学习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品质。而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是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和先决条件,是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十分重视对这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防止产生不良的转化。(二)类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常言道:勤能补拙,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勤奋的学习态度可以弥补悟性的不足。人格因素在学习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在这类学生身上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类学生正是因为他们充分发挥了情绪稳定、自信心强、踏实、认真、细致的良好人格特征在学习中的作用,才弥补了他们
6、在智力上的缺陷而取得了优异成绩,因此,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教师只要加强对他们的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就能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三)类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因素是很多的,也是很复杂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客观的原因主要是:有的学生迷恋电子游戏机、上网而影响专心学习;有的学生是由于家庭发生突变,如父母离异等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有的则是由于学校教育的失误,如师生关系不融洽造成的,特别是近些年来,有些学校或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偏爱,对学习上存在困难、成绩差的学生歧视,甚至
7、刁难、体罚,引起学生的焦虑、恐慌、不满情绪和对抗行为,从而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下降;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转学,因故缺课等原因造成的知识断层或由于 没有理解、掌握好某些章节的知识内容,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一般来讲是暂时性,只要教师加以正确性的引导教育,在生活上像慈母、严父般地关心他们,让他们得到温暖,沐浴着爱。他们自然就会获得动力;在学习上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补学补差,以师生情、父母情、兄弟情去感染他们,打动他们;他们就会克服学习上的暂时困难,重新站回学业成绩优良的行列中来。但如果教育不当,就会使他们转化为双差生。主观上的原因是:这类学生由于人格上的欠缺,在学习上缺乏动力,
8、缺乏那种自强好胜、自我克制、细心负责、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就要从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出发,培养意志的坚韧性自制力,养成认真忠实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促使他们向优生转化。(四)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类学生的智力较弱,学业成绩较差,在初中历届的学生中都存在,但通过多年交往,发现这类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基本上可分为两面三刀种情况:一是学习行为和品德行为都表现较差的双差生,这类学生占极少数;二是学业成绩不良但思想品德表现中等或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人格因素偏差不大,主要是记忆力、思维力较差,大多采用机械记忆方式,逐字逐句死记硬背,往往表现出记忆速度较
9、慢、记忆不够准确、容易遗忘等特点,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差,理解教材比较肤浅,反应迟钝;他们不善于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难以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教师和学生家长在教育中一般把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一概视为学习态度问题,导致没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不但没有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他们的自卑和压抑心理,引起学习上退缩性行为,针对这类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我采用的做法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个别教学计划,摸清他们的现有基础知识和障碍点,采取必要的个别教学,补缺补差,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练习、快反馈的方法,
10、适时调整教学要求,帮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重视常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的能力。三、利用课堂教学和活动课构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教学过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效应,减少和消除负效应。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各科教材的内容中,均能从不同方面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因素,加强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如数学课程中,国内外数学家严谨治学和刻苦勤奋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学习意志和勤奋努力的学习态
11、度。教学课程中的趣味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几何图形的美感,可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数学练习中对条件、结论的开放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进而树立起他们对自我的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方法也影响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产生自信心、成功感。我曾经看过一位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介绍,了解到发生在他们班级的一个故事:某某同学是一个双差生,在新学期重新编班时被分在他们班级,他一开始觉得非常不幸,因为全校教师都认为这个同学难教难管。但他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和工作
12、经验的班主任。从未放弃对这位同学的教育。经多方了解和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造成这个学生双差的原因主要是长期受同学们的轻视、看不起而引起的学习自卑心理造成的。因此,消除这位同学的自卑感,树立他的自信心是转变这个学生的关键。一次,这位班主任终于抓住该同学的一个闪光点:那是在一堂课上,老师用一个小知识考学生:“一根竹子和一根稻草,一重一轻放在水里,哪根先沉下去?”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竹子先沉下去,有的说稻草先沉下去,答案不一,在教师正要公布正确答案时,这位双差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能回答这个问题,稻草和竹子都浮在水面上。”班主任大声宣布:“完全正确。”并补了一句“你真聪明”。这位同学坐下后竟趴在桌子上哭了。从此,这位同学逐渐树立了自信,学期结束后,竞被提名为“三好学生”。故事中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假如每位教师都能像这们班主任一样以一种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以一种极端负责的责任心去教育,我们就可以培养出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会上一个台阶。(二)活动课是课堂教学以外的学生主要活动场所,是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重要阵地。现行中学中的活动课有: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德育活动。在这些活动课中,除了培养与该活动相应的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品质素质以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良好个性、主动精神、交往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相关的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