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校本行动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卖家):清风明月心 文档编号:553173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校本行动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校本行动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校本行动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校本行动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校本行动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校本行动策略研究学校心理环境是指对学校全体师生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整个生活环境。优化学校心理环境就是根据全校师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广大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真落实宜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意见(宜昌市文明办201026号)和宜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宜教发20126号)的要求;深入研究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校本行动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学校心理环境

2、概述学校心理环境是指对学校全体师生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整个生活环境。学校中占主导地位成员的政治信念、需要目标、情感意志、行为方式和集体舆论,是构成学校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构成的无形环境,比之于有形的物质环境,其影响更为深刻和有力,更具有导向性的约束力,更易形成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学校心理环境分为个人的心理环境(主要指学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学校组织内部的心理环境、学校外部的心理环境三种类型。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师生心理和行为的巨大推动力,是构成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二是有优良的校风。校风是学校集体对个体的类化作用,也是多数人的态度和共

3、同的行为方式影响其他成员的巨大力量。三是有完备的管理规范。学校的管理规范是否健全、民主、合理,执行是否公平、严格,会直接影响到校内各群体(领导、教职工、学生等)的心理状态,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四是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集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影响人的观点、情绪、行为和个性心理反应与变化的环境因素。五是有优美的物质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是否美观整齐、安静舒适,设备仪器是否齐全适用都会影响人形成不同的心理状态,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六是有融洽的社会关系。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得到的评价如何,学校与左邻右舍的关系如何,在学校内部也会成为一种心理情景,也是构成学校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良好心

4、理环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保持学校稳定,使教师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其次是有利于克服和消除学生生理和心理疲劳,使学生能产生自觉学习的愿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活动和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再次是有利于克服和消除教职工的生理和心理疲劳,使教职工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减少人为的心理压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校本行动策略学校是学生由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

5、,社会的观念、准则、风俗是否被学生接受,归根到底取决于学校能否为他们的价值与行为取向提供咨询与服务,取决于学校具有能否提供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情境,取决于学校心理环境提供给他们的社会化条件。因此,我认为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校本行动策略应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校本培训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学校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弗洛伊德人性与现代文明的有关论述,荣格早期人格开发、个性完善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完善等理论

6、为依据,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需求的调查,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从事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能力的调查,制定教师全员培训方案,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校本培训的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防止或克服有关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缓解心理疾患症状,恢复与维持心理平衡,实现对教师工作及日常社会生活的正常适应;二是增强教师自我心理免疫力,提高自我综合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主动地适应社会挑战和工作要求,处理各种心理问题;三是塑造成理想的教师人格,开发教师心理潜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发挥出较高的创造力,为教育事业和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个人获得比较美满的幸福生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

7、:1、心理学、心理健康学的基本知识;2、心理诊断、心理咨询、治疗和心理问题预防、娇治的基本知识;3、应对常见的教师焦虑、抑郁等生理心理症状、人际关系障碍、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压力、经济困难等基本知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的途径主要有:1、专家引领。学校要求教师拟定近几年的自我进修目标,随后根据各自需要,制订出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保证辅导内容、导师、时间的三到位,对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专项调查、骨干培训等作出合理的安排。学校聘请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辅导讲座,精选辅导主题,使专题辅导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2、自学反思。自学是以问题为基本点,是解决教师自身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校本

8、培训的主要形式。学校鼓励教师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确定自学内容。反思是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学校在对教师进行专家引领的同时,还尽量发挥和挖掘教师自身潜力,通过作业、活动等形式向个体学习辐射和延伸:每场讲座写体会,每项调查有报告,每个案例搞追踪,每次活动作反思。3、技能训练。理论的学习可以口耳相授,但技能的形成只能通过平时的实践训练。我们开展技能训练的几种形式主要包括:一是团体辅导;二是上心理辅导课;三是心理门诊;四是专项调查;五是个案追踪;六是心理札记。4、集体研讨。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研讨活动,把教师平时的学习、实践、研究所得进行交流。具体方式有:论坛式研讨:每学期进行两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9、论坛;案例式研讨:教师在自主研究中寻找得失,学校举行交流会分享辅导经验;诊疗式研讨:定期开展“心理会诊”研讨个案的矫治方案。 5、课题攻关。课题攻关就是为教师确立一个具体、明确的研究目标;其研究过程就是教师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过程。学校要求教师把课题的攻关细化为个案的研究,即所谓的“解剖麻雀”,认识其形成与发展的因果关系,揭示出一般的规律。课题攻关和个案研究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局面,成为提高教师研究能力的最好途径。6、自我维护。学校要求教师应学会认识自己的个性、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使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保持适当的距离。通过身体

10、的各种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避免过度负荷。教师全员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有其优越性。校本培训参与面广,正符合让全体教师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的要求。全员校本培训实践性、实用性、针对性强,有利于让教师把知识、技能学习和自我体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正是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心理关系。它的形成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因素的作用,其中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其性质和密切程度可用心理距离描述,亲密、疏远、敌对等。关系亲疏能引起人们不同的

11、情绪体验,或心情舒畅,彼此融洽,快乐;或心情抑郁、孤立、忧伤。由此决定了人们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性格特征是决定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学校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的重要内容,它的建立需要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维持,其中主要包括教师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和师生人际关系。教师是学校人际关系中的基本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人际关系和师生人际关系的状态。这种关系包括学校领导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人际关系、一般教师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等,这些人际关系形态都处于开放式的学校体系中。学校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协调的、稳定的、相互支持的,甚至彼此间发展为深厚的友谊;它对形成

12、学校的人际关系影响很大。教师与学校领导间的人际关系也十分重要。对于学校领导来讲,教师是被管理者,也应当是自己的朋友。因此,领导必须关怀、信任、帮助教师;教师则必须尊重、爱护、支持领导。领导和教师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的典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大多以非正式往来,他们往往根据彼此的年龄、服务年限、地理位置、性别、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等来构成人际关系。由于教师集体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负责,并直接组织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道德规范性强应是其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文明、友好、和谐、注重礼貌待人、通情达理、互谅互让、团结合作等。学生人际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学生从倾向于

13、家长、教师、长者转为倾向于自己地位基本相同的同龄人,这是开始走向成熟的起点。学生之间是以自发的人际关系为主,而自发的人际关系则是以情感为重要纽带,如幼时的玩伴,上下学的同路人等。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社会类型的,职业类型的,学术类型的,不落俗套的。由于情感深浅有别,每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满意的、一般的、不满意的同学。年龄越小,他们的真实情感越容易流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对人的真实情感与态度逐渐隐藏起来。在学校里的各种人际关系中,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最为重要。师生关系既是教育的手段与途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往与沟通,施加各种信息刺激,激励、调动起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又是教育的

14、归宿与目的,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学校心理环境的优化,必然要求我们认识到师生关系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失败得失。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引导学生健全个性的形成,这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同时,师生关系的改善,学生心理的健康,也可以使教师本人从中获得精神上的补偿和慰籍,这也是人际关系改善的重要动因。(三)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学校的心理环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现实的、可感觉到的周围空间的反映,同时还是“人类文化方面不直接感知的历史时间环境的产物”。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特定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它是在社会文化大环境影响下,由学校师生在长期教育活动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组织结构、

15、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等。先进的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教育功能,即校园文化不仅传递人类文化,而且对师生有陶冶作用,就是使师生置于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二是导向功能,即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把师生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上来,其中包括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和社会价值导向。三是凝聚功能,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形成独特的学校精神并为全体师生所认同。这种精神成为一种凝聚力,使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四是约束功能,即师生既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的客体,要受到校园文化环境的约束。发挥好这些功能是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宗旨,也是形成学校良好心理环境的重

16、要方面。宜昌四中以“健康第一,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教育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不断吸纳、沉淀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促进师生观念、行为、习惯、风格的整合。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经过教代会多次讨论研究,决定构建校园“阳光文化”:阳光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把它引申为学校的文化概念,主要是借鉴它的光、热、生命感觉等特性来展示学校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学校管理充满阳光,师生心理充满阳光,课堂教学充满阳光,学生行为充满阳光,校园环境充满阳光;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阳光管理文化、阳光教师文化、阳光学生文化、阳光课程文化和阳光

17、环境文化”。宜昌四中的“阳光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建设一种人本的、人性的、人文的学校文化。学校的阳光文化既要突出“人”字,又要突出“发展”。突出“人”字就是:一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物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相反;学校的硬件建设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二要“人性化”,而不是“非人性”和“反人性”,人性的基本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三要“人文性”,能够提升人的修养、品性和境界的,而不是迁就人的原始性和劣根性的。突出“发展”就是:第一,内在的包含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三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第二,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师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环境和

18、平台;第三,师生发展既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规定和主要目标,也是学校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重要资源,更是学校发展水平的主要表征。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阳光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阳光管理文化。学校管理文化是一种观念文化,它代表学校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是管理精神世界的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1)办学理念。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育行为是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宜昌四中的办学理念是“健康第一,和谐发展”。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这是四中的立校之本,我们把健康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和谐是四中的健康之路,我们把和谐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

19、,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高级阶段。(2)仪式。仪式是一种过程,一种常规和惯例,充满深层次的含义,从而使普通的经历成为不普通的事件。我们要整理和挖掘学校里的主要仪式,这包括: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见面问候及分手道别仪式;适应实践及程序变化的传承性仪式;使师生员工做好充分心理准备迎接挑战的准备仪式。让新人迅速融入学校集体的初次见面仪式。提供支持与关心的总结型仪式。(3)典礼。典礼就是隆重地举行的仪式。我们学校典礼的种类主要包括:开学典礼;推广公认价值观的典礼;管理工作性质的典礼;团体聚会性典礼;表彰性典礼;校友为在校学生讲述成功故事的典礼;为庆祝某些特殊事件的开始或结束而举行的典礼;纪念性典礼。(4

20、)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由学校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它是学校渗透在体系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中的价值观念和风格特色,也是在生成和执行各类制度的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学校制度文化是有形的制度与无形的价值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以有形的制度作载体,另一方面以无形的价值在学校的诸多领域体现出来,不仅体现在制度本身,而且通过制度实施,体现在所有结构、组织、形式、过程、方法、技术、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之中。我们注重做好“制度的优质生成”和“公正、规范、高效的执行”这两项工作,同时,在执行中注意把制度的刚性约束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2、阳光教师文化。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

21、设者,同时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对象。教师文化主要包括教师团队文化、课堂教学文化、校本教研文化等。(1)教师团队文化。教师团队文化体现学校管理文化,并走在学校文化的前列,标志着学校文化的走向。主要内容包括:具有积极的职业理想: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情绪、情感)。具有良好的知识水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性知识、社会性知识、发展性知识。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良好的学生观、发展观、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分析教材、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提问讲演、语言表达、课堂应急、课堂组织)、指导、评价、教研。具有丰富的教育涵养:思想品德素养、心理素养、言语素养、沟通能力

22、、班级管理能力、指导学生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协调能力。具有敏锐的教学科研意识与能力。(2)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教师是教学质量的终极保证。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课堂教学强调教学内容和形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现代社会,强调学科间综合。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体验,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寻求问题的多种解决思路,培养学习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体验、合作、探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落实“三维”目标。(3)校本教研文化。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新途径。我们要努力打造“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教师专业化形象,实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23、各教研组要努力探索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模式,采用“集体教案,个性取舍”的办法,作业练习“分类布置”的办法,教学后记“总结反思”的办法,追求高效率轻负担的教育策略和校园的教育公平。3、阳光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指学生在校各种活动中所拥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其相应的行为习惯。学生文化建设要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塑造“文明好学、知行合一”的学生形象。(1)学风。学生文化最主要的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群体而言最主要的是学风。学风是指学校里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及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学生对学习的价值认同决定了对学习的态度。抓学风最核心的是抓班风建设。班风的形成依靠班

24、级的凝聚力,即利用个体被关爱、同情、理解、帮助等本能的心理需要,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等方式形成积极的班级心理气氛,促进这个群体保持一种稳定的、融洽的秩序。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社会体系的每个成员。它既能塑造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又影响他们在教室里的学习活动。(2)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由学生自己创造、传承和享用的一整套价值观念、知识符号、语言习惯、行为方式等的集合。班级中的各种习惯、规范、时尚、语汇、价值观念等,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构成一个相对完整而多样的“学生生活世界”。 学校要加强班级建设,营造班级文化,高度重视班级环境布置,提倡班级文化建设

25、的个性化。举行主题研讨、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创编班级公约、一日常规,开展学生榜样的评选活动等。(3)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开展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手段,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的兴趣小组和社团可以分为学科类和艺术特长类(包括航模、科技小制作、计算机、中国象棋、书法、写生、声乐、舞蹈、文学社、乒乓球、男篮、女排)等项目。学校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开展活动的方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使活动的开展逐

26、步取得成效,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亮点。4、阳光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它直接体现着教育的人文理想和追求,是教育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课程是指学生在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计划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课程文化既包括从人类文化中选择、整理、提炼出来的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必备的基本文化构成的课程(国家课程),也包括地域文化多样性而构建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种课程文化有利于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与创造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除国家和地方课程外,校本课程要颇具特色,我们根据宜昌四中的社会环境与氛围,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校本课程建设。当

27、前,我们必须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程文化,这主要包括:按规定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从学生主体需求出发,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做精做强校本课程。如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构建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培养学生“好学力行”为宗旨的劳动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校园大课堂,校园生活大课程,开辟广阔的校园活动课程。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资源,开设阅览课程。充分利用电脑室、实验室资源,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5、阳光环境文化。环境文化应该是“硬件”物质环境与“软件”心理环境的总和。物质环境包括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绿化美化、校园及楼道内人文景观的布置,它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载体,时时处处起着陶冶

28、匡正的作用。心理环境是指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生活、游戏、交往的全部空间,分为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和学校外部心理环境。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符号和标志。学校的符号和标志主要有:学校的使命宣言;学生作品的展示;横幅标语;荣誉展示;历史作品和收藏;校徽和吉祥物等。(2)环境与建筑的象征意义。(3)学校名称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4)会行走的标志。学校要利用符号和标志将教师、学生和整个社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校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应该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他人都有深远的影响力。(5)心理环境。在学校良好的

29、心理环境下,师生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为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获得和谐发展的心理环境,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做到师生之间心灵深处的交流与沟通。(6)融合社区文化。学校领导在社区领域推广自己的学校,与社区成员建立良好关系。建设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学校文化延伸影响到整个社区。综上所述,从学校发展与学校文化的关系来看,宜昌四中阳光文化建设意味着学校物质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要突出文化的理念和内涵;意味着学校的整体的发展、内涵的丰富、品位的提升、特色的形成,要贯穿文化的理念和内涵;意味着学校发展就是在学校文化的自觉意识引领下,学校理想、学校精神、学校内涵的重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校本行动策略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