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山丹县南关学校 石敏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塑造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和太少的理解,他们被过早地烙上了社会的印迹,纯朴、天真的心灵被抹上了一层阴影。一方面,他们自私自利、冷漠、嫉妒、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们又自卑、焦虑、害怕挫折、缺乏毅力。对于这些学生,如果引导合理,教育妥当,是完全可以避免其发生心理障碍,从而发挥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及表现有识之士曾经提到,没有心理健康教育
2、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是缺憾的学生。而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研究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问题症状。我认为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焦虑型心理及表现这些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对学习过分担扰,表现为上课不能十分专注,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老师叫自己起来发言。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心慌;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2、自卑型心理及表现有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先天不足或在学习中遭到失败时,总是感到恐慌或焦虑,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如别人,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高声说话,
3、见了老师不敢主动打招呼,考试后往往沉浸在自责之中,从而产生自卑、失望的心理。这种人大多成绩较差,精神不振。3、自傲型心理及表现这种学生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为只有自己行,甚至发展到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好好做,这种学生常常是基础比较好,头脑比较灵活,或有一技之长。4、嫉妒型心理及表现有这种情况的同学,心胸狭窄,往往只把一两个人视为知己,其余的人视为路人。特别对班组中的竞争对手心怀不满,见到竞争对手学习受到挫折,心里就暗自高兴,经常在背后议论他人。5、自私型心理及表现自私指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的行为。有自私行为的孩子并非已经意识到他在干
4、一件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自私的孩子往往被动地接受家长调控,没有主动与别人求得沟通的要求,思维在自己想象的范围内驰骋,即使是直近亲属也缺乏热情,在集体生活中无所适从,竞争力差,缺乏生存本领。而且易承诺,但不守信。这些孩子往往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中的侏儒。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1、家庭因素(1)父母的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
5、从。(2)家庭关系紧张不良的家庭关系(主要是夫妻关系恶化)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发现因父母不和、经常打架或家庭破裂、残缺、重新组合而感到烦恼的小学生占21.5%。父母关系紧张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打骂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易使孩子形成孤僻、冷漠甚至凶狠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关系紧张,双方都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容易使孩子接受外界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脱离健康的成长道路。有些年龄尚小的学龄儿童出现较严重的反社会行为,便与不良的家庭关系有极为密切的关系。(3)错误的家教方式强制型家教强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分严厉,提出要求时态度生硬,不容反
6、驳,有时甚至采用威胁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很难起到实际作用。有的孩子由于惧怕家长的威严,担心受到责骂和皮肉之苦,会暂时屈服,变得怯懦,多虑,优柔寡断,亦步亦趋;有的则会走向反面,反抗粗暴,满不在乎;还有的可能学会阳奉阴违,当着父母的面老老实实,背着父母则为所欲为,成为“八面玲珑” 式的人。放任型家教 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顺其自然,这会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制,易受外界诱惑,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约束,有时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有的家长不仅对孩子放任自流,而且对孩子持冷漠态度,这会使孩子的感情受到极大伤害。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生活没有乐趣,制造事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不一致
7、型家教家长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母管父护;父严母慈;父母管、(外)祖父母护;有的家长甚至因为教育意见分歧而争吵、打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无法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结果也就把家长的教育意见统统当作耳旁风,不予重视。 以上这几种错误的家教方式都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父母的威信,破坏了孩子与父母之间正常的感情联系,父母的教育不能发生深刻、持久的效力,同时也使孩子出现许多情绪问题,有的还构成持续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这些问题是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3、学校教育因素(1)学校教育方式不当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说穿了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教育还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8、,致使许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培养,轻后进生转化;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甚至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和疏远,最终有可能造成人际交往焦虑。同时,还存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有的教师体罚学生,挖苦、讽刺学生等不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
9、自弃。此外,由于教育评价的弊端,使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挂在口头上,口号喊的响,却无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2)学习负担过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老师们加班加点,学生们搞题海战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理,
10、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3)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人离开了社会是不能存在的。同样,学生离开了集体也无法存在。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班集体中,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总会出现紧张、冲突的现象。有的表现出自卑心理,沉默少言,郁郁寡欢,不愿和别人交往,人际关系淡漠,甚至紧张;也有的经不起挫折,他们容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嫉妒别人超过自己,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这些不良现象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发展。4、社会因素(1)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因为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完全净化,使腐败现象滋生,不健康的东西泛滥。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崇奉金钱至上、权利至上,有的人甚至为了追逐名利,做出损人利
11、己的事。见死不救者有,落井下石者也有。小学生由于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一味模仿,追逐名利,淡薄感情,对人缺少同情之心、慈悲之心,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偏差。此外,在小学四五年级到初中这一年龄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这时期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很容易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小学生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
12、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教师的不当引导有关。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2)社会竞争的压力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就是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将来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工作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三、学校在解决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方面的对策1、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过程的主体,更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该组织老师每周
13、给学生上一节心理教育课,一个阶段着重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围绕“增强自信心”和“正确认识自己”,上课老师可以为学生上我是一个受人欢迎的好学生、我的同学优点多等课,每次上课前都让学生亲自准备充分的材料,自己上台发言,充分展示自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愉快的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唤起内心深处积极进取的强烈要求。通过调节情绪的训练,学生学会了用“情境想象法”保持快乐情绪,学会了一些改变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敢于同困难作战的勇气。2、创设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它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
14、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因此,学校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自我、把握成功、增强自信。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心理,应要求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各学科课程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要巧妙地溶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找准切入点,创设“平等、和谐、信任、愉快、关爱、理解”的课堂心理气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15、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潜能挖掘和展示的好场所。通过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协助精神、竞争意识、情绪调控能力和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可增加各学科的教学魅力,使课程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疏导,是包括学校在内的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生中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就好比一份“病历”,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根据它对学生“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只有准确分析、查找出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才能正确地找到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其健康愉快地成长,避免给家庭带来悲剧,给学校带来困难,给社会带来负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正心为本。”目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正常、健康、全面地发展。参考文献:1、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8(2):21。 2、高平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76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