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看待孩子的攀比心理孩子的适应能力往往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得多,他们为了取悦父母,往往会去揣摩家长的想法,小小年纪便产生较强的得失心。为了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他们总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更好,而一旦别的孩子超过自己时,他们便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对策爱比较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当孩子不如人意时,他们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失望情绪,有的还会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甚至取消孩子优越的物质待遇,想想看,这些会给小小的孩子造成多大的精神压力。一位明智的妈妈不会是爱比较的妈妈,更不会是随意对孩子下结论的妈妈。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让孩子在优点面前虚心,在缺点面前有信心,在出现真正的
2、问题和不足时先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恰当的解决方法,然后引导孩子进步,才会让孩子重新找回欢乐的童年。怎样看待幼儿的攀比心理攀比心理虽然在青少年、成年人中曾遍存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攀比心理也不可忽视。据一项家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幼儿有过攀比别人的玩具、书包等现象。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愿落后于人、超群好强、物欲性强的内心综合流露,这种心理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着积极性作用,但长此以往会给幼儿身心健康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家长、教应本着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的攀比心理,采取一些较合理健康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心理。攀比心理存在的原因1.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过去经济较落后,
3、人们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哪里会存在攀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别人漂亮、时髦呢?一些家长本身也不愿落后于别人,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的满足,自然会给幼儿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2.家长的这份溺爱,为幼儿的攀比滋生了依赖。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茁壮成长。超凡脱俗,把自己的子女当作掌上明珠,儿女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以自己子女与别人相比来显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过分的溺爱与迁就、娇生惯养,会让幼儿滋生攀比心理,产生依赖。3.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幼儿天真无瑕,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学知识学本
4、领的时期,但幼儿未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幼儿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常为父母所忽现。攀比心理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作用1.攀比心理在特定情况下暂时性能起积极性作用。攀比是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追求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它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攀比心理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质变的,家长、教师如果掌握不好其攀比的程度,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会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今日的孩子要求你买漂亮的书包才愿上幼儿园,明天要求买高档玩具,后天就要求买其它的东西,长此以往,当不能满足
5、其要求时孩子就不听话了,麻烦事也就来了。因此,攀比心理也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攀比心理1.家长、教师要把握其程度,适时给与鼓励,保护童心。幼儿是正发育的幼苗,需要家长、教师的灌溉培育,浇水过多会使幼苗淹没,营养过剩会停滞不前,因此,家长、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握程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其童心。例如:幼儿刚上幼儿园怕陌生人、新环境,不愿上学,家长就可采取买与小朋友同样的书包来鼓励其上幼儿园,要抓住幼儿攀比心理适可为止,鼓励向上。2.年轻父母不要过分疼爱独生子女,防止出现攀比惯性。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幼儿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
6、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惯性,以致变成贿赂幼儿,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3.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学样。这说明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教师的正确教导。幼儿的成长是在你的身边开始的,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4.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教师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结语爸妈最好不要将孩子跟别人比较,而要去发掘孩子的独特性,把爱比较的心态,转化成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动力,鼓励孩子发展与众不同的自我价值,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