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讨论中学生性心理健康 摘要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而迫切。其内容包括性生理卫生知识传授、性别角色的塑造、健康高尚情感的培养。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专门授课、学科渗透、群体教育、个别教育、学校与家庭相配合教育;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活动法、交谈法、通讯法、激励法、矫治法。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无性别原则、性别区分原则、分阶段和有分寸原则、自然与适度原则、德育原则、灵活新鲜原则、适当保密原则、积极性原则。 关键词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性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
2、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的最关键的阶段,让他们获得关于性的知识,愉快接纳自己的性身份,培养起健康的心理和感情,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将使得他们能形成完美的个性,更健康地成长。笔者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一、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当前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从许多专家的研究报告中获悉,当今中学生性成熟时间已大大地提前。有人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出生的少年,他们的性成熟时间普遍比他们的祖辈提前了3-4年,比他们的父辈提前了1.5-2年。根据可靠的记录,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女孩子月经初潮一般已提前到11-12岁,并且最早的甚至是9岁;男孩子的初次遗精一
3、般提前到12-13岁,最早的甚至是10岁。男女少年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已经提前到了14和12岁,他们的骨骼生长基本定型的时间也提前到了17和15岁。1在当今,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过程仍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可是在具体的时间上已发生了变化:异性疏远期:女8-11岁,男10-12岁。即小学二到五年级的阶段。异性接受期:女11-13岁,男12-14岁。即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异性爱慕期:女14-17岁,男15-18岁。从初二或初三开始。初恋期:女17-19岁,男18-21岁。从高二前后开始2。这一状况,使得我们对教育的相应对策的调整,有了现实的必要。中学生们在他们躯体的发育成长发生突变的时期,在心理上还没有做
4、好充分的准备,对自身生理上的变化一方面感到兴奋好奇,而另一方面又感到困惑焦虑,倘若得不到及时的适当的性知识的传授和性心理的疏导,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的问题;而到了其后的异性接受、爱慕期和初恋期,男女学生在对待异性的问题上,由于生理成熟激发出来的需要,便会引发出许多不被教师和家长所理解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心理上行为上的种种问题;所有的一切积聚起来,就会给这些正在成长着的幼苗小树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而事实上,这种伤害已经达到了令我们十分担忧的境地据确切的消息,目前,青少年犯罪中,直接的性罪错已经达到了30%以上,而间接与性心理不健康相关的更达到了60%以上,而发生性罪错的年龄已经提前到了12
5、、13岁;在某些地方,中学生中有性心理行为问题困惑的,达到了50%以上,其中,初中生对自己生理发育感到困惑和焦虑的有30%多,不理解什么是友谊和爱情的在70%以上,初三男女学生一对一的个别交往可以达到60%左右;某学校曾作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高中二年级学生中已“确定”了“恋爱关系”的男女学生,在一些班里已占学生总数的80%,也曾在高中毕业班里发生过男女学生的偷尝禁果的现象。这一切,固然有不良风气的沉渣泛起,影视媒体中男女性爱的赤裸裸的渲染,黄色音像制品和书刊的泛滥等社会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与我们社会、家庭和学校还没有很好地履行教育的职责有关!我们的民族素以守礼慎行著称于世,长期以来都以在公开正
6、式的场合里谈论“性”为讳;我们的家庭同样恪守着传统,绝少注意给孩子们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而当今我们对于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开展得不够好,存在着时间不适,内容不详,方法不当等问题。为了让我们的后代更健康地成长,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应该打破目前的滞后状况,重视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普通中学,因为这里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这里青少年最能获得好的影响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最能收取好效果,所以,普通中学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一个重点。二、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根据当前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我们实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我们认为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7、应该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性意识的唤醒知识传授1.人的生理发育以及相关的卫生知识的传授。对此,应该在刚升上初中的学生中尽早地进行。因为这个时候,男女学生都已进入了生理发育的时期,要使他们对自己身体上发生的变化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为自己已经成长为“大人”感到高兴与自豪,不因诸如月经初潮、初次遗精、第二性征出现等而感到困惑和焦虑,保持一种健康的情绪心态。并且,注意讲究卫生,使自己更好地发育成长,人人有健康的体魄和健美的体型。2.正确理解性别内涵和两性差异。这一点,应该在上面一点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让学生懂得男女各自的性别特征,理解男女两性不同的内在差异。一方面,消除学生的无知和好奇,使之获得科
8、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懂得男女之别;再一方面,让学生建立起对自身性别的自豪和对他人性别的尊重,做到团结友爱,自尊自强。3.正确对待两性的态度和道德行为规范。这一点要贯穿在整个初中到高中的阶段中进行。要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意识:性,是人皆有之的正常事,是光明磊落的事,是纯洁快乐的事;要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明白人不仅有生理上的冲动和需求,还要有健全的情感和心理来正确处理两性的关系,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的性道德规范,避免性罪错的发生;要预防性病和艾滋病。(二)性身份的接纳性别角色的塑造所谓“性身份”的接纳,是指男孩或女孩都得正确对待自己是男或是女的性别,都按照社会所要求的不同性别
9、的行为方式去活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性别规范,与性别的群体倾向性相一致,以体现自己的性别身份。对此要在初中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进行1.男子汉气概的培养。对待男孩子,要教育他们在起名、服饰打扮、言行举止上都符合自己的性别身份,在心理状态上体现出男子汉应有的特点:活泼开朗、勇敢刚强、机智果断、慷慨大方、渴求新知、急功好胜、标新立异等等。总之,要通过培养,使得每个男学生都具有“男子汉气概”,呈现矫健、英俊、乐观、积极进取、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汉形象。2.女孩子气质的培养。对待女孩子,也同样要教育她们在起名、服饰打扮、言行举止上表现得符合于自己的性别身份,在心理状态上体现出女孩子应有的特点:文
10、静稳重、和顺温柔、循规蹈矩、情感丰富、观察细致等等。总之,通过培养,使得每个女学生都表现出“女孩子气”,把温顺、姣好、端庄、细腻、坚韧,具有阴柔之美的自我形象,呈现于人前。3.性角色扭曲的矫正。在称名、装饰打扮、日常言行等方面表现出与性别的群体倾向的明显不同,也就是说,男孩子像个小姑娘,或者女孩子像个小伙子,这就是性角色的扭曲。当我们观察到这种现象时,应该针对特定的个体,进行具体的矫治。主要的方法是使待矫正者厌恶进而彻底抛弃过去那些扭曲的行为和思想,回复到正常的性别角色位置上。(三)健康感情的培养进入了青春期的中学生喜欢与人相处,渴望被人关注。因为他们这时性意识开始觉醒,有了一定的性的需求。主
11、要表现为:与异性交往中满足对异性的好奇心,满足被人特别是异性喜爱的成就感,释放性心理能量。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二之后,就要注重健康高尚情感的培养。1.培养开朗、活泼、积极、乐观的心态。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天性活泼,“少年不识愁滋味”,天真烂漫,这样的心态应该获得更好的珍惜培养。教育者要通过开展符合他们的特点的寓教于乐的活动,使他们的这种健康心态得以保持,同时使他们的性心理能量获得释放。当他们产生了与这些良好心态相反的情感时,要善于做好开导工作,打开他们思想感情上的“结”,并且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使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借以回复到良好的心态中。2.区分友情与爱情,珍视纯真友谊。友情也叫友谊,它是相同兴趣
12、、爱好或者性格相似的人,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事业基础上,以友爱为出发点,指向共同的目标而缔结成的一种彼此关心、相互帮助和情感依恋的关系。爱情,则是男女两性个体之间以性爱为基础,以结婚为目的,需要双方通过理智、道德、意志的调整来实现,需要负法律和社会责任而建立起来的排他性的感情。要教育学生正确区分它们的不同,教育学生在自己尚未具备合适的基础时,不要轻易发展那毫无结果的感情,而要大力发展更利于自我成长的,出于直觉和同情、互敬和互助的纯洁无瑕的友谊,并且珍视这种友谊,使之“天长地久”。3.异性交往中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加强在教育者正确指导下的男女同学间的异性交往,有利于男女学生的
13、相互理解,消除男女之间的神秘感,提高与异性社会交往的能力,并可以获得智力上的互偿、情感上的互慰、个性上的互补和活动中的互激。因此,要引导学生广交同性的和异性的朋友,特别是加强男女同学间的交往,要教育学生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做到: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胸怀坦荡,平等宽容,以诚相待;保持广泛接触和群体形式的交往,注意个别交往的分寸,少与异性单独接触,没有特殊需要不单独约会;把握和控制性冲动,珍惜少男少女的纯洁,对“性诱惑”敢于说“不”。4.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由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性意识已经觉醒,有了性的需求,也就难免产生某些情感上的问题,甚至陷入情感上的困扰之中难以自拔。
14、教育者有责任教会他们进行情感自我调控的方法技巧,以提高他们这一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处于“危险期”的初二至高二年级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当要加强观察,深入调查了解,及时发现他们由对个别异性的好感,发展而为单恋,进而为“早恋”,及至其后可能出现的失恋,向他们做好疏导的工作,教会他们自我调控的方法技巧,使之具有自我调控情感的能力。(四)性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治和辅导在学生出现了性心理和行为的问题时,教育者有责任给予适当的矫治和辅导。这些问题包括:青春期焦虑、过分的性幻想、经常性的性梦、过度的自慰行为、单相思和“牛犊恋”、同性恋倾向、早恋现象及其可能连带产生的失恋和性罪错、神经性厌食,等等3。三、中学生性心
15、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中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1.专门授课。这就是通过开设专门的性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课程,把性生理卫知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其形式是集体授课,以及专题讲座。但应当注意的是,集体授课应男女分班进行。2.学科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可以结合具体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挖掘出其中的可以进行这一渗透的因素,运用讲授、讨论、技能训练等等手段来进行有效的教育。3.群体教育。这就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群体进行青春期的性意识唤醒、性角色接纳和交往心理、技能的教育。给学生们更多的交往的机会,增进他们的纯真的友谊,使他们形成切合自己的性别角色。4.个
16、别教育。个别教育即针对个别学生的个性特点,就性生理和心理的有关知识、性别意识的觉醒,以及个体性别角色认同和接纳等,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识,完善自我人格,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5.学校与家庭相配合教育。性生理卫生知识、性别意识的觉醒和性别角色的认同接纳等等内容,都可以通过这一途径和形式进行教育,特别是对于个别学生已经出现了的心理行为上的问题,一般只能通过这一途径形式来进行矫治。在具体运用中,应当强调家庭与校方的密切配合,注意形成家庭中的良好的教育氛围,家长和教师同时注意给学生予榜样性的影响。(二)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1.讲授法。在采取课堂授课进行知识的传授中,主要运
17、用这一方法。它的运用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并无任何大的差别。只是它应当更加强调教师的教育者的主体合理性,在内容的确定、分寸的掌握、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环境的控制等等方面,都要求做到有度、适宜、无害、有效。2.演示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视音像制品,进行图片、模型的展示,让学生对有关的知识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这就是演示法。运用这一方法,更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一方面要消除学生的好奇和羞涩感,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学生们产生不必要的尴尬。3.讨论法。对学生进行性意识、性角色方面的教育,以及人际交往的指导,还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这就是组织学生就教师所拟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们对于自己所应扮演的角
18、色、所应有的言行有明确的规范化概念。在这里,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获得最充分的体现,教育者的引导和控制必须贯彻在整个讨论过程中。4.活动法。活动法是指举办各种有益的寓教于乐的学习、交往、文学艺术和体育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性别意识,养成合乎自身性别角色的和社会规范的言行,进行有益于身心的交往,形成健康的心态和情感。而这一方法,又是让学生的性心理能量获得宣泄的一大途径,可以作为学生性心理行为问题如早恋、单相思、失恋、自慰过度等等的一种矫治手段。运用这一方法,必须做到目的明确、因地制宜、形式活泼、内容常新。5.交谈法。这是课余途径个别教育方式的最主要运用的方法。由于是个别性的教育,教育
19、者必须做好交谈前的准备:通过观察、访谈、调查、信函等方式,获得对教育对象的了解,明确谈话的目的,拟定谈话的内容,规划谈话的具体过程和操作细节。在交谈中应注实施意的控制:调整好双方的心理距离,维系良好的谈话气氛和情调,注意运用好谈话的各种技巧。在这点上,我主张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努力学习一些心理咨询的技术,以提高我们与学生交谈的技巧。在交谈后还应当进行必要的随访,以保证交谈的效果。46.通讯法。借助电话、书信为学生作来电来函的答复,这就是通讯法。运用这一方法,首先必须做到及时,要对来信来电作出即时反应;要求注意针对来信来电作出可行的正确答复;并且注意措辞的运用,做到说理透彻、语气委婉而词语得体。
20、7.激励法。激励就是运用正面肯定、表扬,进行积极暗示,及时对学生的言行作出恰当的评价,以激励其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运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正在期待着他们成功。这种方法既可以在学校内的课堂和课余的集体、个别教育中运用,也可以在家庭教育中运用。8.矫治法。针对有问题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作出相应的有效矫治。这些方法包括系统脱敏、行为训练、厌恶制约、认知重整、情感升华等等。一般而言,系统脱敏和厌恶制约常常用于过度自慰行为、神经性厌食、性角色扭曲等的矫治;行为训练可以用于不良习惯和性角色扭曲的矫治;认知重整可以帮助消除青春期焦虑、性幻想和过度性梦,疏导单相思、“牛犊恋”和“早恋”;情感升华则
21、对疏导“早恋”、失恋最为有效。四、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工程,它除了有着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之外,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实施这一教育中应当根据它的特点,遵循其自身的规律性,才能收取好的效果。1.教学内容的“无性别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实施性生理卫生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不分男女性别,把男子和女子的所有的生理发育卫生知识都教给学生,消除学生的所有好奇、困惑和焦虑。对于两性的生理构造、性别特征、性与生育以及预防性病艾滋病、计划生育等等知识,我们的后代都有权利知道,而且必须清楚明白地理解。2.教学组织形式的“性别区分”原则。在性生理
22、卫生知识传授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要男女有别。男女合班上课,已经为许多地方和学校的实践证明效果是不理想的,我们建议采取男女分班授课的形式,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羞涩和尴尬。3.性知识传授的“分阶段和有分寸原则”。向学生传授性生理卫生知识,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来确定应传授的具体知识内容,这就是说,全部应教给学生的这一方面的知识,并非一下子全都灌输给学生,而是分阶段、有分寸地逐步教授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们。4.学科渗透的“自然与适度原则”。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们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去挖掘其中可以结合进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使之成为与该节课的学科教学内容结合紧密的、自然而然的、全不喧
23、宾夺主的渗透。必须避免:生硬突兀的“穿靴戴帽”,不切学生实际的“海市蜃楼”,缺乏为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所限的理解基础的“空中楼阁”,方法简单的“硬塞死灌”,毫无感情的“铁面说教”,以及喧宾夺主的“恣意发挥”。5.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德育原则”。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通过教育使得学生养成合乎社会规范的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有别于一般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而与德育指向的目标重合了。因此,我们教师在这一方面上,应当担负起道德监察和行为指导者的责任,对于学生道德方面的缺失和行为上的不当,必须明确地坚决地说“不”,而不能照搬一般心理辅导的“不评判”、“不主张”原则5。6.集体活动的“灵活新鲜
24、原则”。中学生天性活泼,情感丰富,追求新鲜刺激。如果我们在举行集体活动时不能从内容到形式上做到常常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了兴趣,这样,活动就不能收取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当尽量做到使所举办的一切活动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各种活动穿插进行,避免同一内容形式的活动在某一时段和一个学期里多次反复;同一内容的活动,尽量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同一内容形式的的活动,可以赋予不同的主题。7.尊重隐私权的“适当保密原则”。进行学生的个别的教育,对出现了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作矫治,我们都要求学生能向我们敞开心扉,这就会泄露他们的个人隐私。对此,我们必须为他们的个人隐私保密,免使学生遭受到新的挫
25、伤。这既是他们的意愿,也是我们的责任。8.评价激励中的“积极性原则”。我们所进行着的是作用于人的心灵的教育,感动人、激励人、振奋人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效果。所以,我们应当注意消除那些会起到消极作用的暗示,实行“以肯定为主”、“以表扬为主”、“以真诚期待和积极暗示为主”的“积极性原则”,让我们的受教育者保持着开朗、愉悦、奋进的心态。五、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进行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应是:身体健康、人格完善、心灵美好、行为规范。具体地说,一个性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点:1.具有合乎自身成长所需的性生理卫生知识;2.能按照健全人的生长发育规律,成长为具有自身性别特征和身体器官功能正常且体型健美的人;3.在智力、兴趣、情感、意志各个方面,表现出合乎各自性别的特点;4.在言行举止、活动学习、社会交往等方面,扮演着自己应扮演的性别角色;5.理解和尊重异性的生理心理特点,懂得与异性同学相互欣赏、学习、帮助,补充自身由性别差异带来的种种不足;6.广泛结交同性和异性朋友,发展纯洁的友谊,理解爱情而不过早地发展对专一对象的情感;7.遵循道德规范,拒绝一切诱惑,具有对于性欲冲动的自我克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