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我校部分学生均存在种种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具体问题表现在:不诚实,不守纪律,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卑不接受批评等。这绝大多数是由品德偏差所引起的不良行为。他们把纪律看成约束人的条条框框,认为诚实的人是“傻子”,因而行为上不守纪律,不诚实,处事不负责任,这类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他们生活上贪图享受,对低级庸俗的事极感兴趣,看同学争吵也十分有趣,甚至搬弄是非,唆使同学吵架、打架;他们不接受老师、父母和同学的批评帮助。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专心,学习成绩差等。这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时兴趣极不稳定,因而在学习行为上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动脑筋,由
2、此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差,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其智力发展受阻,学习成绩长期偏差。自制能力差,依赖性强,不善应变,不善独立分析。早恋的萌动。这类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影响着学校发展。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且对智力的不同成分,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活动;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
3、本质建立科学认识,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社交等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抗挫能力等;自我心理修养指导,通过训练和教导帮
4、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调适等。、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这是针对少数具有心理问题行为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导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经性强迫症、心理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