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心理挫折及克服心理挫折是人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一种挫败、沮丧、失意、焦虑、紧张或愤懑的情绪状态。一、教师心理挫折的范围尊重需要受挫。尊重需要是教师的主导需要。教师受人尊重的心理需要,是把受别人信任,得到别人重用作为精神支柱。由于诸多复杂原因,教师的尊重需要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还远远得不到满足。如,有的教师辛勤劳动的成果有时还得不到社会的承认、领导的赏识、同行的赞誉。有些农村小学教师,整天和孩子打交道,在一些人眼里,这些教师只不过是一些孤陋寡闻的孩子王,在政治上被看成无能者。如此等等,使他们自尊心受挫。成就需要受挫。教师对自己的才学、声誉,对学生
2、成长的期望,对创造性劳动和成功有一种执著的追求,希望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但由于教师劳动繁重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往往容易造成教师主观追求成功期望和实际成功概率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个方面:首先,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繁重性使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受到限制,追求高学历的期望不易实现;其次,中小学教师劳动的对象(学生)年龄较小,心理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有时还比较模糊,对教师的劳动采取排斥态度的情形常有发生,影响了教师劳动的效果;另外,人的身心发展的固有特点和教育工作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不能在短时期内见效。人际交往受挫。教师工作的特点,使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
3、加之他们的社交范围较为狭窄,因而社交技能与社交活动的需要不相适应,社交的成功率较低,从而使他们不愿过多地与人交往,心理上自我封闭。公平需要受挫。目前,我国的分配制度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教师工资收入与社会其它行业待遇上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呈现出进一步拉大趋势。如,一个中小学教师一年乃至几年工作所得的报酬有时抵不上文艺界明星一次所得到的奖金。教师内部的分配也极不合理,干同样的工作,由于工作性质(公办、民办、代课)的不同,收入往往相差倍。使教师产生不公平感。另外,转正、晋级、评优、提薪中的不公平现象又使得一些教师产生失落感。一些低职称、低学历的青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努力,已相继成为教育
4、教学骨干,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但他们所得的报酬与个别高职称、高报酬、低工作的中老年教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不公平感。生存需要受挫。教师和其他任何人一样,首先要追求生存。教师工作作为一种职业,能满足教师生存的需要。但广大中小学教师含辛茹苦,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并未得到相应的报酬,有些贫困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现象严重,连教师那点勉强养家糊口的微薄工资都不能保证,处于维持温饱的水平线,使教师应有的报酬得不到保证,给教师的职业生存造成了威胁。教师受挫范围的广泛性。往往引起教师不良的行为和情绪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目前的社会、
5、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工作复杂、负担重,其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比较差,之所以如此,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首先,近几年,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则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教师法的颁布,更使教师的一些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使教师感到有法可依,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其次,尽管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相对较低,物质生活状况较差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使其有可能获用比其他职业更多的心理满足。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体验到痛苦烦恼;但更多的是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劳动是个体劳动与集体
6、劳动相结合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教师个体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而很少受他人的影响,工作中的压抑感也就较少。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职业生活应愉快、健康、乐观使教师不得不随时调节自己,并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此外,从知识层次上讲,教师是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人,他们洞察个人和社会的能力较强,借得利用心理卫生知识去调节、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二、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尽管从总体上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就教师内部而言,不同群体的教师心理健康有差异。1.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的任务及教育对象的特点不同造成的。例
7、如小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自尊的需要。中学教师面临升学率压力、中学生心理的闭锁性增强及形成逆反心理等,这就在无形中难强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很多教师为此忧心仲忡,欲罢不能,欲干无招。2.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这可能是传统的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女教师承受比比男教师更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她们既是学校中的主体力量,又是家庭中的主妇。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较多,心理健康状况也比男教师差。3.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研究显示出中师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这是因为,教师之间不存在学历上的
8、比较和竞争,更不会因学历层次不同而产生心理压力。在中学,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有教师学历不同的问题。而学校在具体分工时,往往让学历层次高的教师给重点班上课,而让学历层次低的教师给普通班上课(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不应分快、慢班,但各学校出实际上存在着这样的班)。而且直接把升学率与奖金、福利挂钩。这样,即使 学历层次高的教师感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又因升学的压力、工作负担太重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样,学历层次低的教师因为自己不能带重点班、领导不信任而产生烦恼、压抑又在实际上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有些方面又较低的原因。从整体比较而言,大学学历的教师
9、心理健康水平比大专学历教师高的事实又说明学历层次的高低确实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的高低,知识层次越高的教师,越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看待社会、洞察人生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的较准,不易产生心理障碍,而且,即使在心理状态不佳时,他们也能相应地采取措施,自觉地加以调整。4.担任过班主任与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老师但二者在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上并无显著差异。5.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增龄而增高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加,社会阅历的扩大、个体在思想上、行动上逐渐接近社会的要求,对人生
10、、社会、家庭以及社会上的其他问题都能产生比较正确的看法,看到社会的光明面多于黑暗面,并逐渐认同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随着个体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完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顺从自觉地按照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行动,感到心安理得,而不是压抑。25岁以下年龄组的教师刚参加工作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模糊,心理上还未完全准备好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较差,又无教学经验,心理上难免犯怵,焦虑、恐怖等消极体验就应运而生;从社会化进程来看,此期正是个人解决婚姻问题的时期,恋爱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有可能造成他们对人生、社会以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消极看法。我们不能不承认,由于教师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尚不够高,加
11、之许多教师在校偏僻的学校工作,虽然对配偶的文化、性情等要求较高,但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26-35岁年龄组的教师经过前一阶段的短暂适应,对教师职业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教师职业的情感体验,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学校中属挑大梁的人物;从社会化进程来看,此期他们的社会角色较多,具有温暖和睦的小家庭,生活比较稳定孩子又小,不存在升学和就业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教师年富力强志得其意;虽然学校对其委以重任,但他们感到的只是领导的器重和信任而无工作的压力感。因此,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36一45岁年龄组的教师,虽然年富力强,但经过前一阶段的磨练在体力和精力上已不如前
12、一年龄段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丰富,学校往往委任重任,使他门既感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又感到体力精力不支,身心俱疲,从社会化进程看,这一阶段的教师面临的家庭问题较多既要赡养老人,又担心子女的升学和就业问题;既要完成沉重的工作任务,又要应付家庭中的琐碎事务,心理压力较大。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较上一阶段的教师多,心理健康水平不如上一阶段的教师;46岁以上年龄组的教师是学校中的老教师,经过前半生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经过岁月的蹉跎,他们的健康状况较差。他们处于既想承担重任又担心身体不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心理中;从杜会化进程来看,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较高级阶段。同时人到黄昏面临着退休,家
13、庭、子女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断地扰乱其平静的心态,尽管他们此时人在工作岗位上,但焦虑、抑郁等情绪都早已萌生。此外,更年期就处于这一阶段,更年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他们郁闷、烦躁等。因此,这一阶段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尽管比第一阶段即青年组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高但又次于中年阶段的教师。 三、克服教师心理挫折的对策 人的心理有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系统。自我控制包括对自我情感、语言和行为的约束,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会酿成心理失常。因此,当人遇到挫折时,要善于自我控制,让理智战胜情感,避免失常行为的发生。教师在挫折面前,怎样进行自我控制及克服呢?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14、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懂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挫折的情境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在人生的历程中,需要有奋斗,更不可避免地会有风险、困难、遭受挫折、失败,没有尝过挫折之苦的人根本不存在。遇到挫折应不悲观、不气馁、不动摇,主动迎战。用过去的成功来激励自己,有意识地努力使自己恢复取得成功所必要的自信。发展对挫折的理智反应。作为教师,对待挫折应作出理智性反应,采取有控制的、不失常态的、以摆脱挫折情景为目标的积极性行为,尽量避免产生攻击、回归、固执、冷漠、畏缩等不良的非理智性反应。或用成功的行动代替原先失败的行为,或者对原来行动的不足加以补充,或者将消极的心理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和行为。将某些
15、不适当的行为或欲望导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使其具有建设性,且有利于社会和个人。或者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方式,用新的目标代替遭挫的目标,用新的成功挽回失去的自我价值。积极、勇敢地迎战挫折。鲁迅先生说得好:“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面对挫折,教师应成为一个强者,积极、勇敢地迎战挫折,挫而不败,反败为胜。提高挫折的容忍力。能否容忍挫折的打击,并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是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应注重提高挫折的容忍力,在性格修养上,增强自信心;在意志磨炼上,磨砺坚韧性;在挫折防卫方式上,提倡积极性。对自己加强耐挫力的培养和锻
16、炼,提高挫折的容忍力。帮助教师摆脱和解除挫折。帮助教师摆脱和解除挫折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指导化解挫折的方法。受挫的教师个体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础上,应善于采用多种方式,如环境调节法、陶冶性情法、宣泄释放法、心理防卫法等,解脱烦恼、减轻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化解挫折,以更大的激情投身于教育事业。第二,改善工作环境。学校要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消除环境中容易发生冲突和挫折的因素,使广大教师始终置身于一个和谐的奋发向上的战斗集体之中,并从中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第三,及时疏导。教师遇挫时,我们应认真分析致挫的原因,研究受挫教师的经历、个性、性格特点等,针对不同的受挫情况加以疏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第四,提供释放情绪的情境。当教师受挫后产生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时,要设法让他们将这些情绪释放出来,要提供适宜的释放情绪的情境。如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开办心理咨询门诊、开展心理咨询双向交流等,让他们将心中的不快倾诉、宣泄出来,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第五,加强心理教育。首先是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其次,是加强自我控制教育。遇挫时,要能控制自己的非理智性行为,以免造成更大的心理挫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