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过渡时期,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其心理更多地带有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由于这种教育的缺失,导致了中学校园内各种不良现象是屡禁不止,中学生的各种失控越轨行为也是时有发生.当然,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难以控制自我均有着极大的关系.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必需,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学校也正在积极地创造条件,为广大青少年进行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开设心理课程建立
2、心理咨询室请心理学专家到校讲座等,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协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本文试着从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入手,探索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一 初中生的主要心理特征1 初步形成了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心理自控能力较差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很容易形成自我较稳定的心理认同感,此时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意识,对符合自已情感意志的事能积极去做.但由于初中生的心理调控能力还不能跟上成人的要求,加上缺少适时正确的引导,很多青少年常常在无知的冲动下屡犯错误.2 青春期生理发育引起新的
3、行为混乱 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性意识的迅速觉醒,使之进入了思慕异性的狂热时期,由于自我身体的发育变化,强烈的生理心理欲望,加上巨大的社会诱惑力,让部分中学生长时间的处于困惑苦闷之中.这些都很容易使青少年丧失意志惹出很多事端,甚至酿成悲剧.3 在学业压力和初步的社会评价压力下,心理承受能力呈现出不平衡性 进入中学后,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和考试竞争的加剧,以及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表现而引发的一系列评价,给广大的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由于初中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无法排解这些压力,容易有挫折感,对生活失去信心,致使心理失调. 针对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正
4、确的方法,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尽量地减少或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1.把握特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而且也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应把握中学生各个时期的不同心理特征,及时发现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保障他们的心理发展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2不断完善,教育者也要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喜欢耐心热情宽容处事公正和关爱学生的老师,而教师的情感情绪作风等,也往往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积极更新观念,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
5、和心理上的对话,在育人上下功夫,做学生的朋友,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现行初中思想政治新编教材中,所涉及的心理知识对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教学,在各科教材中都有培养因素的渗透,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为任课教师随时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条件,使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4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上加以引导.家庭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远比学校更为持久.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培养.因此,学校应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家长间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对学生予以疏导. 俗话说,“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最多算次品,而心理上不健康的学生却是危险品.”对于这群“讲大人话,行小孩事”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投以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这项工作,不是某一个老师某一个家长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团结协作;教师们应该目标一致,全员参与,同时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真正成为学生们的“知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