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历史复习策略山东张立强 编者按:中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复习也已全面展开。如何搞好复习,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所关注。为此我们选编了一些有关中考复习的文章,以供大家分享、借鉴。在张老师这篇文章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复习的策略和记忆的方法。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以下问题:一是复习课如何避免同新授课的简单重复;二是如何突出重点,又避免挂一漏万;三是如何避免陷入难题怪题的怪圈。在复习课时,我们可以避免常规的做法,即教师先引领复习,学生强化训练,最后达标检测的模式,可以先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出错多的地方,通过设计问题等方式让学生自我完善,然后教师重点点拨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然后再进行达标
2、测试。复习时,我们老师要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达成度,即让90%的学生掌握90%的内容。以这个目标来衡量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益是否达标。一、复习课的特点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有三大特点:其一是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知识面,落实高层次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复习方法须有新颖性,不能老调重弹,把复习课上为重复课。复习课教师要善于标新立异,给学生施以新异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其三,复习课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详略得当,讲清重点、难点和缺点,以提高复习效率。二、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
3、指导,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研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使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以纲为纲,这个纲是指以考试说明为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紧扣课程标准,要深入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考试内容,排除考试要求以外的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三、从历年中考历史试题谈历史复习从历年的中考历史试卷分析看,难度较大的题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并不大,试题一般为易、中、难的题目比例为3:5:2,从试题的难易程度来看,在历史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只顾偏题怪题,容易好高骛远,考试时难题答不全,容易题失分率太高,
4、中考历史试题逐渐从客观性试题向主观性试题转化,在搞好历史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要只强调答案有几条,只要把要点答全即可,查阅近23年的中考历史试题,今年一般不再考,对此,教师要掌握近几年中考信息、试题题型,复习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四、历史复习过程中学科能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它是对教材的进一步熟悉和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记忆,考前复习的读,立足点要高,仔细全面。读目录(章节目录),读子目,读关键词句、注释、插图、习题、大事年表。读书过程中提出问题,对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做出标记,选读的内容是复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选读是学生复习过程中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有效措施。2培
5、养学生的记忆方法。历史知识头绪繁多,课时有限,记忆困难,而教师的授课时数又是有限的。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牢固扎实,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八种方法:字头浓缩记忆法。就是将每句话的字头按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字头浓缩法在识记中形成整体知识结构的缩影,特别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清朝世系。可将努尔哈赤、皇太极、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又如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当政派别先后为: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等。浓缩为:“大鸡鸭、热都拿”,派别次序无人再错。字头浓缩法简单易学,方便好用,既提高兴趣,又便于记忆。所以在历史知识的记忆中应不
6、拘一格地发挥它的作用。歌谣记忆法。地理方位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特征记忆法。排列顺序记忆法。触点联想记忆法。列表图示记忆法。3培养学生构建历史学科体系的能力。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是由历史知识,历史线索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它反映历史概念的相互联系,历史运动过程,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首先从知识要素开始。知识要素是最基本的单位,知识点由若干个知识要素构成。以南京条约为例,南京条约是一个知识点,那么,条约签订时间、地点、性质、内容、危害,就是知识要素。知识点按照一定的标准连缀而成的知识链,每个知识点都是知识链上的一环,如南京条约与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他不平等条约
7、构成一个知识链。而若干个知识链构成一个知识面,若干个知识面构成知识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知识要素知识点知识链知识面知识体系。如以中国旧民主主义时期为例,由“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三个知识面构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整的知识体系。屈辱史分为四条知识链: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发动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镇压革命,帝国主义帮助清政府绞杀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干涉辛亥革命,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支持段祺瑞“武力统一”;霸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五、正确处理历史复习中的三大关系1重点、难点与知识面的关系复习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但在
8、复习中只注意“点”而不注意面,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点面把握,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须做到下列两个方面:注意复习的广度。对教科书上的每一知识点应逐一学习,特别要重视那些易为人们所忽视的所谓“非重点内容”。在单元复习结束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用列表或图示的方法列出该单元的知识结构网络。注意对重点的复习和难点的突破。为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应在照顾全面的同时,必须克服事无巨细平均用力的做法,高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突出重点,必须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觉去剖析某个重点,不遗余力地讲深挖透,直至揭示其内核和本质。而达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必然突破、包围重点难点,这也是历史学科特点本身所决定的。2教与学的
9、关系中考复习既要有教师的积极性,也要有学生的积极性;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调控职能,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使教与学始终能够处于最佳结合状态。在教的同时,要加强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机械地单纯接受教师的灌输为主动地探究未知的历史问题的本质,反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学习行为对学徒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采章节复习、单元复习法。讲、练、评的关系讲、练、评是复习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总复习阶段由于历史科内容广,复习任务重,课时紧,讲课往往犯“满堂灌”的毛病。而强化训练往往陷入“题海的误区”,对于大量的练习,有些
10、教师只是将参考答看似增大了复习课的密度,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提倡:精讲。没有教师的释疑,就没有质量的提高。讲授法仍是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教材的主要形式,但决不是泛泛地重复教材,而应力争讲出新意,提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把力用在刀刃上,开思路,促理解,启思维,供范例,达到消化教材,深化教材,理解教材之案,公布出来,让学生自己核对,这三种现象必须加以纠正,因“满堂灌”的讲课方法,目的。精练。“练”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进行信息反馈、了解教学成效,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练”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与精讲有机结合,但是“练”要
11、适度,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求质不求量,切忌次数频繁,题海战术,猜题押宝,抄题拼卷,无章无序,无计划,无目标的考试。认真批改,精心讲评。有经验的老师越来越重视考试后的讲评,一次高质量的讲评课,其效益往往超过多次单纯的书面练习。要求教师:准备要充分。每次考试后,教师应认真地出考试分析,对不同内容、不同题型、不同层次能力要求和不同解题方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普遍问题、个别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要登记造册,知其进退,因材施教。讲评要及时,重点归纳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剖析导致错误的根源,教给纠正和克服失误的对策,评评时不能简单地对答案,应力
12、争一题多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纵横联系,举一反三,深化复习。结合具体试题及学生答题状况有机地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六、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以能力立意,鼓励学生以整体的观点分析各种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特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拓宽视野,把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认识这些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试说明中的基本题型、能力要求的示例分
13、析及样卷分析,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领悟考试说明,提高中考题型的解题能力,熟练中考题型的解题方法,抓好单元训练,穿插专题讲座,同时注意图、文、表的综合运用,并在教学常规和考试中体现。浅谈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发布者:胡碧云 发布日期:2010-07-05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个过程,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如何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方案,是每一位历史教师所追求的。本文从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影响因素、分类和模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际教学中的具体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以求能设计出真正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案。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于
14、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意识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树立崇高目标,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要设计出一个合乎学生思维、能调动学生的、生动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案了。实际上,教师在上课前都是要备课的,这也可以看作是初级的教学设计,然而,传统教学中的备课主要是以教材的内容为主,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凭借各人的经验,缺乏科学依据。简单地说,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开始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媒体设置等等),进行预先筹划,精心构造,创设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
15、学目标的系统化设计。所以,教学设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目前,“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当中,它正以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学工作者所采用。一、“探究式学习”模式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是教师勾划课堂教学的结构、进程、节奏,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过去一般称之为备课。现在我们之所以称它为“教学设计”,是因为在课程和教学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成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16、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主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必须采取措施,使学生最终能自行地把校正机制引入学习中
17、去。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使学生必须处于能动的、自觉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围绕解决问题,通过活动和尝试体验来运用知识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由于许多教学理论在研究和形成过程中,都有其侧重,并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教材本身的特征以及教师的个性特征来设计教学,体现个性化、多样化、最优化的特点。众所周知,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和不重复性的特征。一旦发生过,我们将无法再次亲身经历和体验。但是,学生又必须全方
18、位、多角度认识历史,才能懂得它的真谛,进而启迪明智。让学生在最大限度内去感知历史,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体历史情景是摆在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网络、多媒体出现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运用网络、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可以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像、动画、数字、电影于一体,实现课堂教学中网络、多媒体系统、高效的组合。它能突破时空界限,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最大限度地还历史原貌,将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比拟的,它既能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有序、合理,又可以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高昂。“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诚然,
19、只有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才会有探究历史的欲望。二、“探究性学习”模式下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因素第一,学生因素。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对学生的了解更加重要。我们必须想办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主动性等方面的情况。这是我们进行灵活机动的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前提。某一种方法,虽然适用于这一部分学生,但却不能适应另外一部分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教学设计,在“探究式学习”式的教学中将是十分必要的。第二,教师因素。教师自身特点对教学设计的制约作用是非常直接和明显的。比如,有的教师叙述历史事件和
20、人物绘声绘色,慷慨激昂,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有的教师善于制作和演示教具,力求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和史实;有的则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组织学生通过读、议、练、讲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力求扬长避短,突出个性,形成每位老师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者今年夏天参加了“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培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更能发挥自己的计算机方面的特长,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并制成网页,供学生在课余浏览,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三,教学环境和设备因素。这方面的因素包括:学校在常规教具方面的配置(教学
21、挂图、模型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等。如果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尽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历史素材(比如历史事件、人物、文物图片、纪录片或者比较真实的影视作品的片断等),让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体现发现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目前,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已经安装了多媒体投影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通过放映一些影片片断来增强感染力。三、“探究式学习”模式下教学设计的分类和主要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国的许多历史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出了许多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分类是为研究教学设计服务的。按照教学目标,可以将教学设计分为三大类:)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要
22、目标的教学设计:知识结构教学模式、讲解讲述模式等。)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设计:问题教学模式、习题演练模式、讨论辩论模式、研究性学习等。)以情感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参观访问、讲解讲述模式等。按照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可以分为:)教师主导型: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十分明显,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的指导性较强。学生主要按照教师的设计程序活动。比如:讲述讲解模式、问题教学模式等。)学生自主型:讨论辩论模式、参观调查访问模式等。)师生共同构建型:发现式教学模式。按照对教材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元教学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部分教师创造了以某一章或单元为主要单位的教学模式
23、。)专题教学模式:这是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第二轮复习通常采用的方法。以上这些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一定只采用其中的某一种,我们可以进行整合和再创造。四、“探究式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案例1 情感思维教学模式:笔者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时,引导学生观看投影仪上给出的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图,讲述有关圆明园的材料:百年经营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最初是明代的一个故园,清朝康熙帝时,赐给了第四子胤禛,后来胤禛即位,把圆明园作为处理政务的一个地方。从那时起,经过清代六代帝王、150多年的营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精美和壮观的皇家园林。园明三园的总面积约为5200亩,比现存的颐和园大
24、850亩。园中有100多个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在山环水抱之中,景色十分宜人。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金银珍品,铜瓷古玩。在长春园里,有一片西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其中包括人们所熟悉的“大水法”和“远瀛观”。这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工匠建造的。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的精华,而且也是世界闻名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一场空前的浩劫: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开始了对这所“万园之园”的洗劫。据当时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的报道: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
25、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英法联军到底从圆明园抢走了多少宝物,是无法估算的。圆明园被焚毁:为了掩盖抢劫的罪行,英国首相巴麦尊批准了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的计划:焚毁圆明园。并且说,如果北京皇宫遭遇到同样的命运,我会同样十分高兴。从10月18日开始,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在阅读了材料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偶然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次战争中?你能讲一讲这次战争的简单经过吗?为什么英法联军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和之后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有何危害?两次鸦片战争之间有哪些联系? 这
26、种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情感方面的巨大变化和震撼,从而带着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去积极探究,比一般的提问或者分析问题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案例2 发现式教学模式仍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笔者在讲授其原因时,先通过多媒体投影给出了下面一些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材料一:英国人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的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材料二:1853年,
27、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地区活动,作恶多端,激起民愤。1856年,广西西林知县张鸣凤逮捕马赖,并依法将其处死。这就是“马神甫事件”,或者被称为“西林教案”。材料三:亚罗号是一艘走私鸦片的中国船只,曾在香港注册过。但已过期。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船上逮捕了两名海盗和10名涉嫌船员。这本是中国的内政,即使是按照不平等条约,英国领事也不能过问。但是,英国驻广州代理理事巴夏礼,却要求中国广州当局释放人犯,向英国赔礼道歉。并捏造说,中国水师在捕人时,曾扯落了英国国旗,侮辱了大英帝国的尊严。并以此为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战争。问题:根据相关材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读图:
28、第4页鸦片战争形势图,第页割占香港示意图,第11页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第13页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示意图,第14页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问题:简要叙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并分析列强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进攻路线和地点的异同。问题:对香港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综合性跨学科研究。问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势力扩展和深入的范围。问题:俄国和英法美相比,其侵略意图和特点有哪些不同?探究导致不同的因素。阅读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问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问题:综合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在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向教师
29、和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解决。)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但课堂教学的起点较高,对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可能不太适用。俗话说的好:“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堂成功的历史课,要有始有终。一节新课刚学完,学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掌握的知识是零星的、散乱的,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能把握历史线索,弄清知识结构,当然也就看不清这课历史的“庐山”真面目。为了学有所行,加深学生印象,全面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笔者在讲完新课后,常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整节课的知识线索,帮助学生从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无常法,贵在得法。”每位教师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根据实际设计出许多真正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方案来,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