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届初三政治中考一轮复习资料(二)第三单元学法用法作者:- 2010届初三政治中考一轮复习资料(二)第三单元学法用法 (1)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2)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3)非诉讼途径(政府有关部门、 司法机关、消委会、调委会、仲裁委员会等)(4)诉讼途径(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考点13:了解法律规范的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什么是法律?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法律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法律的本质是
2、我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考点14: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区别与一致性。为什么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或辨析:治理国家只需要道德,不需要法律。答:(1)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2)法律和道德各有区别,不能互相代替: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所以我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考点15:知道法律具有制裁功能,更具有保护功能。法律的功能有:(1)规范功能: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2)评价功能:是评价人们的
3、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保护功能: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行为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考点16: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需要特殊保护。1辨析:未成年保护法已很好地保护了未成年人,因而未成年人无需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答:上述观点是错误的。(1)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各方面还不成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给予特殊保护。社会各方面的的保护和帮助还需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老师、社会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是未成年人走向
4、成熟的重要一步。(2)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就要做到: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品德修养;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防微杜渐。2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答案参考上题第(2)点3. 自我保护的方法有:(1)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2)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3)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学会用最有效的求助方法;(3)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考点17: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的名称。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人犯罪法。考点1
5、8: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参阅丛书P30-31懂得:(1)哪四种保护?(2)具体内容的理解?)考点19:了解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包括违宪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答: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包括违宪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一般违法。而刑事违法行为则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叫犯罪。考点20
6、:理解犯罪是违法的一种,即违反刑法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要清楚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什么是犯罪?答: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刑事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它是犯罪的最基本特征。(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考点21:了解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知道这些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强行向他人索取财物等;严重不良行为:携带管制
7、刀具,屡教不改;参与 ,屡教不改; 、注射 。辨析: 不要犯,犯点小法或犯点小错无所谓。答: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因为:(1)这里的“犯 ”是指犯罪,“犯小法”是一般违法行为。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制裁。(2)小错是大错的开始。有了一般违法行为或者其它小错如不及时改正往往会发展为犯罪。(3)中学生要学法、知法、守法,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品德修养,防微杜渐,有了小错或一般违法行为更要及时改正,才能健康成长。考点22:懂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要自觉抵制“黄、赌、毒”和“ ”邪教等不良诱惑。考点23: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8、,特别是要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答:法律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能够获得法律帮助和服务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考点24: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非诉讼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向有关部门反映、调解、仲裁等。诉讼(打官司)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保护权益的最后屏障。它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怎样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答:(1)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的、狡猾的。在与
9、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3)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第四单元 交往与沟通考点25、了解与父母的沟通的方法26、了解“逆反心理”产生及克服的方法1怎样理解父母?答: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或形成代沟,直接原因是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了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2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危害? 答:原因: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产生逆反心理
10、。危害:伤害自己,伤害父母。克服方法:与父母沟通。3、如何与父母沟通?答:(1)赞赏父母;认真聆听父母说话;帮助父母;竭力为父母分忧;不必与父母太计较对错。(2)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4认识闭锁心理及其危害?答:(1)青春期是学生容易滋生孤独感和闭锁心理的特殊时期,使青春期的中学生觉得“活得太累”。(2)危害:任其蔓延,容易形成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孤僻性格,甚至导致悲观厌世和轻生的念头。考点27、了解恰当与异 往的方式。1为什么要与异性同学交往(意义)?答:)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
11、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2如何以恰当的方式与与异性同学交往?答:)相互尊重,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把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坦诚而自然地与异性同学交往。3、与异 往时如何自保?答:(1)增强自保意识。(2)掌握自保方法。(3)我们的自律。 考点28、知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懂得正确对待教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答:1)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2)教给我们思考方法,让人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3)老师的巨大作
12、用在于作出榜样。老师既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最真挚的朋友。2、新型师生关系有什么特点?答: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答:改变对老师角色的认识,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1)从老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 3)原谅老师的错误。 4)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和分寸。考点29、了解文明交往的艺术与技巧对人有礼貌的表现? 答: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答:1)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2)“入乡随俗”。3、礼仪有什么重要性?答:(1)它关系到自身的形象,关系到周围
13、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形象。(2)它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考点30理解竞争与合作及两者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 1竞争的重要性?合作的重要性?答:(1)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2)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3)竞争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4)竞争的目的是: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竞争的利与弊是什么?答:(1)利: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给我们的追求目标、动力和压力,
14、激发我们的潜能,能客观评价自己,能使集体更富生气,增添学习和生活乐趣等。(2)弊:使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也能引起心情过分紧张和焦虑,更严重的是在虚荣心作怪时会产生嫉妒心理等。3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怎样?答: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无力的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竞争和合作是统一的。如何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答:(1)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2)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竞争中合作的真谛);(3)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个
15、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什么是团队精神?答: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第五单元 交往的品德考点31:理解自己生命来自父母,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为什么要感报答父母?答: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2)父母使家成为我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的后盾、安全健康的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3)母爱如水,父爱如山。2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答:1)孝敬父母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2)孝敬父母,对父母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
16、和爱戴。3)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考点32: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1诚实的含义?答:“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为什么要诚实守信?答: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2)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失信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3)为人诚实,严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4)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成功的保证。3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答:1)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践约
17、守信,实实在在做事。2)坚持实事求是;发生利益冲突时,站在多数人的一边;站在长远利益一边;情与法冲突时,站在法律的一边。 3)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在对人诚信和尊重他人隐私相矛盾,要结合具体情况,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在不是出于个人私利,而恰是为维护对方的利益需要时,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考点33:懂得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答: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及实质是什么?答:内涵: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在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实质
18、: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怎样做到换位思考?答:1)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2)欣赏和理解他人。 3)遇事能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4)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考点34:理解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怎样?答:(1)人生而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2)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不容轻视。(3)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怎样做到平等待人?答:1)要平等对待你我他。平等对待差异 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2)学会尊重他人。要求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
19、人、充分理解他人。考点35:懂得人们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 1宽容的含义是什么? 答: 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2为什么要宽容?答: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2)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3)生活不能没有宽容,人们之间无意之中的伤害,需要真诚的接纳、理解、原谅。4)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5)生活中不能没有宽容,有宽容才能共处,有宽容才能创造,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3怎样做到宽容?答:1)宽容差异,尊重个性。“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无意伤害别人,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
20、原谅;对别人的道歉,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 3)接纳自己,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容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 4)宽容是有原则,讲策略的,不是盲目的。宽容并不意味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辩,麻木不仁。对别人的无意伤害和对家人、同学、朋友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但绝不迁就“坏人”“恶人”。4尊重的内涵?答: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2)尊重社会,表现为尊重道德、遵纪守法,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利等方面。3)尊重自然。核心是保护环境。考点36: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考点37:懂得平等交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1世界文化
21、的特点? 答: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2对待文化差异有哪些不同的态度?答: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排斥,过分夸大本民族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的价值。一种是沟通,既尊重本民族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3.怎样对待中外文化? 答:弘扬民族文化,批判继承外来文化。1)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文化差异,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2)面对文化差异,要克服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提高鉴赏力。3)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保护、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