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汇总.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4554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XX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XX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XX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XX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杨光焱 南昌大学生物科学141班 5601114030无脊椎动物包括脊索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一、 原生动物门1) 代表动物草履虫1、生活环境:富含有机质的淡水中。2、形态结构:形似倒置的草鞋;表膜密被纤毛,细胞质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有大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3、运动:纤毛摆动,使虫体沿纵轴旋转前进。4、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2) 原生动物的分类:1、 鞭毛纲:运动胞器为1或多根鞭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生殖。如眼虫、夜光虫(与赤潮有关)。2、 肉足纲:运动胞器为伪足;多自由生活,少寄生

2、。常见种类:痢疾内变形虫、太阳虫。3、 孢子纲:全寄生,行渗透营养,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配子生殖。如疟原虫。4、 纤毛纲:运动胞器为纤毛(较鞭毛短而多),分化出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有大小一,横二分裂。常见种类:草履虫、栉毛虫、棘尾虫、喇叭虫。3)疟原虫生活史:1.在人体内发育的两个阶段(1)红细胞外期,当感染了疟原虫的按蚊叮人时,原虫将子孢子随唾液注入人体。子孢子随血流首先侵入肝细胞,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为滋养体,然后进行裂体生殖,核经过多次分裂,形成裂殖体,细胞质和细胞膜再分割并包围每个核,从而产生大量裂殖子,裂殖子使肝细胞破裂,逸出后将进入血液。这一时期约需89天,即为该病的潜伏期。(2)红

3、细胞内期,大量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它们首先发育为中央有一空泡、核偏在一侧的环状滋养体(环状体),进一步发育为可伸出伪足的大滋养体,其体内不断沉积出无法利用的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颗粒沉积在红细胞中,称为疟色素。成熟的大滋养体几乎占满了红细胞,原虫再进行裂体生殖,形成多个裂殖子,裂殖子成熟后,红细胞膜破裂,每个裂殖子则侵入其他红细胞。由于大量红细胞破裂以及裂殖子的代谢产物释放到血液中,引起人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交替出现的症状,俗称“打摆子”。由于每个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又形成新的裂殖子的周期为48小时,故称之为间日疟原虫。(3)红细胞前期,原虫第一次在肝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的时期.2.

4、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发育当雌性按蚊叮咬病人或带虫者血液时,在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原虫可随血液进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继续发育,其余各期原虫均被消化。在蚊胃内,雌、雄配子体发育成雌、雄配子。雄配子钻进雌配子体体内,受精形成合子。合子逐渐变长,可游动,成为动合子。动合子能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形成圆球形的卵囊。随着卵囊增大,囊内的核和胞质经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成成千上万个子孢子。子孢子随卵囊破裂释出,或由囊壁上的微孔逸出,随血淋巴集中于按蚊的唾腺。当受染蚊再次吸血时,子孢子即可随唾液进入人体,又开始在人体内发育。疟原虫的中间宿主是人,终末宿主是蚊;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中末宿主是人。4)伸

5、缩泡在草履虫的内质和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位于身体前1/3处,另一个位于身体后1/3处。每个伸缩泡向其周围的细胞质中呈放射状地伸出几个收集管。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发现,收集管的端部与内质网分出的分支小管连通,在伸缩泡上及收集管上都分布有成束的收缩纤维(又称收缩丝),当收缩纤维收缩时,便可将内质网收集到的体内过剩的水分(也包含着少量的氨、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收集管,再注入伸缩泡,最后通过固定在体表上的开孔表膜小孔(又称排泄孔)排出体外。位于身体前、后部的两个伸缩泡和收集管,总是在交替地进行收缩,以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二、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是了解动物类群亲缘关系及其

6、发展线索的定律,尤其对许多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不明确时,通常由胚胎发育来解决。生物发生律是一条客观定律,不仅适合动物界,而且适用于整个生物界。个体发育不是简单地机械的重复,个体发育中也会有变异出现,它又不断地补充系统发展。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发展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短重演系统发展,而且又补充和丰富系统发展,即其种族发展史。2、体腔的形成形成体腔的两种方法: 端细胞法(在卵裂形成囊胚时,出现两个原始囊胚层细胞,发展为原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一空腔) 体腔囊法(由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胚胞向外胚层伸展,最后形成一囊胚体,其中的口空腔就是体腔)。三

7、、 腔肠动物门:1) 分类:1、水螅纲:一般为小型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无口道,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感觉器官平衡囊,单个或群体生活,有的有世代交替,性细胞由外胚层产生。如水螅、薮枝螅、桃花水母。刺细胞胚层在外胚层2、钵水母纲:多为大型水母(钵水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水螅世代不发达,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如海蜇。刺细胞胚层在内外胚层。3、珊瑚纲:固着生活,单体或群体生活,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无世代交替,大多具发达的骨骼;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如海葵、红珊瑚。刺细胞胚层在内外胚层。2) 外胚层:(水螅:外皮肌细胞、刺细胞

8、、间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3) 主要特征:1、辐射对称: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左右之分,只适应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2、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原肠腔可以行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消化腔兼有循环的作用,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又称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口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3、组织分化:细胞分化、分化简单的组织。4、肌肉结构5、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神经传导不定向。四、 扁形动物门1) 门的主要特征:1、生活习性:少自由生活,多寄生。2、形态结构:身体扁平,左右(两侧)对称,有的假分节;具有三胚层,出现了中胚层,皮肌囊发达,出现了器官系统的分化,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排泄系统为原肾管

9、(有焰细胞),具梯状神经系统。皮肌囊:扁形动物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的体壁,称为皮肌囊。体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的功能。3、生殖发育:多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具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出现交配和体内受精。2) 分类1、涡虫纲:体表有纤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多数肠道发达,感觉器官较发达,间接发育的种类经牟勒氏幼虫阶段。如三角真涡虫。2、吸虫纲:体表无纤毛,寄生,肠道简单,神经不发达,感官消失;出现吸盘、锚、钩等附着器官、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多数有中间寄生,如三代虫、指环虫、日本血吸虫、华枝睾吸虫、姜片吸虫。3、绦虫纲:体表无纤毛、体内寄生;体扁平带状,假

10、分节、消化系统消失,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一节片。如猪肉绦虫,牛肉绦虫。3) 生活史特点:1、虫卵必须下水才有机会发育2、均为生源性吸虫,需一种以上中间宿主3、发育的基本阶段:虫卵毛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华枝睾吸虫生活史:虫卵进入水中,第一中间寄主为纹沼螺、中华沼螺、长角沼螺等,尾蚴成熟后自螺体逸出,到第二中间寄主,鲤科鱼类及米虾、沼虾等。肝片吸虫生活史:中间寄主为锥实螺,由尾蚴成熟后离开中间寄主在水中游动若干时间,尾部脱落成囊蚴,固着在水草上和其他物体上,感染牛羊的肝胆管。布氏姜片虫生活史:中间寄主:扁卷螺,成虫寄生于人或猪的小肠内。日本血吸虫:中间寄主:钉螺。毛蚴自钉螺软体部分侵入螺体,进行

11、无性繁殖,先形成母胞蚴,母胞蚴成熟破裂后释放出多个子胞蚴,子胞蚴成熟后即不断放出尾蚴,一条毛蚴进入螺体后能繁殖到数万甚至十万条尾蚴。寄主:人体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猪带绦虫:当孕卵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钩蚴孵出,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在肌肉中经60-70天发育成囊尾蚴。4) 两侧对称和三胚层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两侧对称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其体可明显分为前后,左右,背腹。体背面发展保护功能,腹面发展运动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

12、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善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得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如由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食物,这无疑促进了新

13、陈代谢机能的加强。由于代谢机能的加强,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扁形动物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又由于动物运动机能的提高,经常接触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已开始集中为梯型神经系统。此外,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等多种功能,动物可以耐饥饿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抗干旱,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中胚层产生的意义有哪些?答:(1)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特别是运动机能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2)促进了新陈代谢,增加了运动(肌肉层)、摄食、消化的功能,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3)神经系统和感官向前集

14、中;(4)取代了内、外胚层的生殖机能,有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管道,同时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的现象;(5)中胚层形成实质组织,可贮存养料、水分、耐饥饿、抗干旱,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五、 环节动物门1) 不同纲内的幼虫阶段:1、多毛纲:头部明显,感官发达,体两侧有疣足,雌雄异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多海产,如沙蚕。2、寡毛纲:头部常退化,无疣足,以刚毛协助运动,有生殖环带,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形成卵茧,无幼虫期,直接发育,淡水或内陆土壤中生活。如水丝蚓、环毛蚓。3、蛭纲:一般称水蛭或蚂蟥。体扁长,体节数恒定,体节又分体环,无疣足和刚毛,体前后端各有一个吸盘,多营暂时性体外寄生;雌雄

15、同体,异体受精,形成卵茧,直接发育。2) 真体腔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何谓担轮幼虫?它与现存那类动物的结构相似?答:海产环节动物的个体发生中,经胚胎发育形成的幼虫称担轮幼虫。它呈陀螺型,体中部有2圈纤毛环,位于口前的一圈称原担轮,口后的一圈称后担轮,体末端有端担轮。内部结构中,消化道完整,体不分节,具一对原肾管,有原体腔,神经与上皮相连。从这些特点可看出它与原腔动物的结构相似。3) 主要特征1、体分节: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同律分节:环节动物身体的各个体节,外部与内部形态上大部分基本相同。环节动物分节增强了运动的灵活

16、性和有效性,为动物体进一步发展分化提供了基础,如异律分节,分化出头胸腹等各部分。六、 软体动物门:(也称贝类)1) 齿舌:是一种长在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头上用来帮助进食的器官。一般来说,软体动物的齿舌有几千颗微小的牙齿,在吃东西时,这些牙齿像锉一样把食物磨碎,并运送到口腔内。2) 胚胎发育的幼虫阶段:个体发育中经单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单轮幼虫的形态与环节动物多毛类的幼虫近似,面盘幼虫发育早期背侧有外套的原基,且分泌外壳,腹侧有足的原基,口前纤毛发育成缘膜或称为面盘。淡水蚌类的发育经钩介幼虫,头足类、淡水螺类等为直接发育。七、 节肢动物门1)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发育过

17、程中有蜕皮现象。(2)身体具体节,而且是明显的异律分节,一般可分头、胸、腹3部分。(3)具有分节的附肢,一般每节一对,司多种功能。(4)具有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心脏在消化道背方。(5)具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并以气管、鳃、书鳃、书肺和体表进行呼吸。(6)肌肉全为横纹肌,成束状,收缩强劲有力。(7)消化管完全,由头部和附肢组成口器,消化系统发达。(8)排泄系统为与体腔管同源的触角腺、颚腺或基节腺、或为与消化管相连接的马氏管。(9)具有灵敏的感觉器官(单眼、复眼、触角、触须、听器、平衡囊等)和发达的神经系统,神经节有愈合趋势。(10)雌雄异体,一般雌雄异形;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有直接发

18、育和间接发育,也有孤雌生殖。2)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的体腔,在胚胎发育早期出现体腔囊,但这些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中胚层细胞分别发育成组织和器官,而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由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始体腔形成,因此称为混合体腔。3) 开管式循环:指节肢动物和部分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方式,循环系统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构成,血液由后向前至头部,再由前而后进入血窦,又由血窦通过心孔复流入心脏。4) 分类:1、 重要的纲比较:比较项目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身体分部通常分头部和腹部分头胸部和腹部,或头、胸、腹三部分分头胸部和躯干部分头、胸、腹三部分附肢触角2对无1对1对口器上颚

19、1对、下颚2对、颚足数对螯肢、脚须各1对上颚1对、下颚12对上颚1对,下颚1对足通常每节1对头胸部4对每节12对胸部3对呼吸器官鳃书肺和气管气管气管排泄器官绿腺或颚腺马氏管或基节腺马氏管马氏管生殖孔1对,在胸部后方1个,在腹部前方1个,在躯干部前方或后方1个,在腹部后端发育通常有幼虫期通常无幼虫期无幼虫期通常有幼虫期生活环境海水、淡水,少数居陆地主要在陆地陆地大部分陆地,少数淡水,很少海产5) 口器类型及代表动物:咀嚼式蝗虫、螳螂刺吸式蚊、蝉嚼吸式蜜蜂舐吸式蝇虹吸式蝶、蛾6) 为什么说节肢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1、身体都由许多体节组成2、神经系统基本相同,有较高程度的分化3、排泄系统如触角

20、腺等构造和体腔管是同源的4、附肢是在环节动物的疣足基础上进化而来的5、循环系统都在消化管背方6、原始的节肢动物如有爪纲兼有环节动物的特征7) 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1)坚厚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作用(2)身体分节和附肢分节:实现运动和支持作用(3)强健的横纹肌:加强运动的机能(4)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陆地多变的环境条件作出反应(5)高效的气管呼吸: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氧气(6)高效的马氏管排泄:及时有效地排除废物8) 马氏管:指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即从中肠与后肠之间发出的多数的细管,直接浸浴在血体腔内的血液中,能吸收大量尿酸等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使之通过

21、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出八、 棘皮动物门(13章)1)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肠期的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形成一个新的开口称后口,这类动物叫后口动物。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等。2)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原肠胚时期的胚孔(原口)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节肢动物以前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属于原口动物,原口动物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裂体腔法形成体腔。九、 无脊椎动物由低等到高等所分的所有门类、纲及代表动物。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鞭毛纲: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间日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多孔动物门钙质海绵纲:白枝海绵六放海绵纲:拂子介寻常海绵纲:浴海绵、针海绵腔肠动物门

22、水螅纲:水螅、薮枝虫钵水母纲:海月水母、海蜇珊瑚纲:海葵扁形动物涡虫纲:三角涡虫吸虫纲:华枝睾吸虫绦虫纲:猪带绦虫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门:人蛔虫、秀丽线虫轮虫动物门:轮虫环节动物多毛纲:沙蚕寡毛纲:环毛蚓蛭纲:水蛭软体动物无板纲:毛皮贝多板纲:石鳖腹足纲:中国圆田螺掘足纲:胶州湾角贝双壳纲:无齿蚌头足纲:乌贼节肢动物三叶虫亚门:甲壳亚门:对虾螯肢亚门:棘皮动物代表动物:海盘车有柄亚门游移亚门十、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排泄系统比较排泄:体表排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原肾管排泄:扁形动物(有焰细胞)、线形动物(无焰细胞);后肾管排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为由后肾管发育成的肾脏)。十一、 个体发育1

23、) 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1)受精与受精卵:受精分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受精卵分端黄卵、均黄卵、中黄卵。(2)卵裂:辐射式卵裂: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完全卵裂卵裂类型旋式卵裂: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盘裂:头足动物和蛛形纲蝎目不完全卵裂表裂;蛛形纲、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3)囊胚期;内有囊胚腔。(4)原肠胚;具有内、外胚层和原肠腔,其开口为原口;移入法:水螅和某些水母(小舌水母)、低等甲壳类;原肠胚形分层法:某些水母;成的方式内陷法;棘皮动物及某些环节、软体动物外包法:涡虫、轮虫、环节、软体和某些切肢动物(5)中胚层和真体腔的形成:端细胞法:环节、软体、节肢

24、等原口动物中胚层及真体腔的形成方式体腔囊法: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后口动物(6)胚层的分化:外胚层分化成:上皮、皮肤腺、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感觉器官,消化道的两端;中胚层分化成:肌肉、结缔组织、骨骼、生殖系统及排泄器官的大部分;内胚层分化成:消化道大部分上皮、消化腺和呼吸器官等。十二、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圆口纲代表动物:东北七鳃鳗盲鳗目:七鳃鳗目:鱼纲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纲无足目:版纳鱼螈有尾目:大鲵、鳗螈无尾目:蟾蜍、黑斑蛙爬行纲龟鳖目:喙头目:有鳞目:鳄目:鸟纲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哺乳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1) 脊索动物门的特征:l 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

25、、咽鳃裂。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发展: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咽鳃裂: 位置: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结构: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上富有毛细血管; 来源: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发展: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体,随后完全消失。十三、 原口纲鱼纲脑的5部分:大脑(嗅觉并协调相应运动)、间脑(调节温度、心血管和摄食等功能,

26、与繁殖有关)、中脑(视觉中枢)、小脑(维持鱼体平衡、协调和节制肌肉张力等)、延脑(多种生理机能以及感觉和呼吸、调节色素细胞作用的中枢)。十四、 两栖纲:(一)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幼体为单循环,成体行不完全的双循环; 出现五趾型附肢; 水中交配,体外受精,体外发育,须经过变态。 皮肤裸露,富有皮肤腺。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新陈代谢水平低,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二) 分类:无足目:具双凹型椎体,蠕虫状,无四肢。如版纳鱼螈;有尾目:体长形有长尾,尾侧扁,有四肢。如大鲵、鳗螈、虎螈(能行幼体生殖)。无尾目:四肢发达,椎体为前凹椎或后凹椎,如蟾蜍、黑斑蛙

27、、虎纹蛙、海蛙。(三) 生态:1发育;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陆生。2休眠;由于体温不恒定,有冬眠和夏眠现象; 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初步解决了(1)在陆地上支持身体并完成运动(2)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3)出现了初步适应陆生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完善表现在(1)肺呼吸不完善必须要皮肤辅助(2)皮肤的防水性和防蒸发性不完善(3)必须在水中受精,幼体必须在水中发育(4)仍为变温动物,过冬时必须冬眠(5)在盐分高的地区生活困难,无海生种类十五、 爬行纲(一) 羊膜卵结构及出现对动物衍化的意义?特点:1.卵外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防

28、水蒸发、机械损伤和细菌感染2.卵壳仍能透气,保证胚胎发育正常的气体代谢.3.卵内有一大的卵黄囊,储存大量养分,保证胚胎不经变态直接发育的可能性。4.在胚胎发育期间,胚胎本身还发生一系列保证能在陆地完成发育的适应.即产生三种胚膜: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意义:爬行动物获得产羊膜卵的特性后,就不需到水中繁殖,适于在陆地上繁殖。为爬行动物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二) 羊膜动物胸廓构造及功能?由胸椎,肋骨及胸骨构成,它是保护内脏、完成呼吸动作和间接的支持前肢运动的重要器官。(三) 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体形流线型,体表具羽毛 前肢变为翼,后肢具四趾,外形上与其他脊

29、椎动物不同的显著标志鸟趾的数目及形态变异是鸟类分类学的依据 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在运动装置上深刻地反映出对飞翔的适应与肺相连的气囊为鸟类所持有,呼吸方式为典型的双重呼吸 含废物解毒成为尿酸不必携带大量水作溶剂(四) 进步性特征: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37.044.6),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前肢特化为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以此主支迁移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出现各种复杂的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行为(筑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羽毛(分正羽、绒羽、纤羽)。 呼吸系统:肺呈海绵状,气管末端形成气囊,行双重

30、呼吸,在微气管进行气体交换;发声器官为鸣管。3 鸟类的迁徙:依据迁飞习性有不同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泊鸟。十六、 哺乳纲(一) 从鱼类到哺乳类循环系统结构特征及方式:鱼类: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构成,单循环 两栖类: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构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爬行动物:两心房一心室,静脉窦退化,动脉圆锥消失,心室出现不完全分隔,仍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鸟类:两房两室,仅保留右体动脉弓。完全双循环。 哺乳动物:两房两室,仅保留左体动脉弓。左心房和左心室间有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完全双循环。(二) 哺乳动物的子宫类型及结构特点:原始类型为双体子宫(如啮齿类),较高等种类为分隔子宫(如猪)、双角子宫(如有蹄类、食肉类)、单子宫(如蝙蝠、灵长目)(三) 齿式齿舌上小齿的排列方式称为齿式(四) 动物进化的适应辐射中生代侏罗纪中生代末期新生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XX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汇总.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