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设计者】从化市太平镇第二中心小学 黄金浓【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正
2、确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亮【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电”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对小灯泡、电池及导线都比较的熟悉,但对于小灯泡各部分的结构比较模糊,不明白电流通过小灯泡的路径及简单电路的组成。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多数学生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单一,但也有不少的学生连接成短路。从年龄的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对点亮小灯泡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教学理论指导】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学
3、习者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者学习的发生主要在于解决认知冲突或认知心理不平衡时认知结构所发生的改变。课改后,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探索,我们知道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探究的教学模式是现行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即教学过程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得学生从原有的不太科学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教师可通过一些刻意的方法挖掘学生的那些不太科学的前概念概念,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我们发现激烈的“认知冲突”会激起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矛盾)的愿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本课中教师使用的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的支架式教学方法,把复杂的学习
4、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教学方法】使用“认知冲突”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小组合作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材料,谈话问答: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3样物品,你们认识它们吗?(依次板书:电池、导线、小灯泡)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用途,老师适当做补充。(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原有认知,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谈话式的交流可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二、让小灯泡发光l 谈话:看来同学们对这3样物品都很熟悉!如果我要把这3样物品都发给你,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 l (
5、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l 提问:想到准备怎么接了吗?谁来把你的想法用模拟图在黑板上贴出来?这些连接方法真的能点亮小灯泡吗?l 实验:发放器材,各小组一一验证黑板的连接方法。l 汇报:从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哪些连接方法能点亮小灯泡,哪些不能?l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能让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请生描述都连接到了电池和灯泡的哪些地方?(都连接到了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电池的两极,形成连接通路)l 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连接小灯泡上的这两个部位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这可是与灯泡里面的构造有关系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点亮小灯泡的意图有两个,其一是为了诊断学
6、生的已有认知。了解学生已知、已能什么,未知、未能什么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让老师及时调整策略,为下一步帮助学生有更好的提升做好准备。其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的原有认知与实验结果不符的时候,会引发激烈的认知冲突,并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更深入开展点亮小灯泡的学习创造了契机。如果学生的连接的方法对了,他会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有成就感,学习热情更高。)三、认识小灯泡的构造,建立概念框架l 提问:小灯泡里面的构造是怎样的呢?l 观察: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请生观察和描述小灯泡的结构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还有金属壳和焊点这两个连接点组成的。 当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到
7、电池正、负极的时候,电流就会流过灯丝使灯泡发光,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路。l 概念学习:看看我们刚才贴在黑板上的这些连接方法达到了通路的条件了吗?(引出新的概念:短路和断路)l 既然这是一个完整的电路,那里面的电流就是持续流动的,谁能用手比划一下这个电路中的电流是怎样流动的?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试? (设计意图:教师的设计中将复杂的点亮小灯泡的多种方法进行分解,这是第一步,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认识了小灯泡的结构,知道了点亮小灯泡的规律,会用自己熟悉而简单的方法点亮了小灯泡,认知结构得以丰富和加强。鉴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为学生下一步继续独立探究点亮小灯泡的其
8、他方法搭建了脚手架,成为建构新知的生长点。)四、思维扩展与提升:l 问题情境:用了刚才的方法,我们把小灯泡点亮了,但请同学们想想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也能把小灯泡点亮呢?(教师提示:灯泡放负极行不行?灯泡横着放呢?)l 小组协作探索: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更多新的连接方法,并进行试验求证,同时把小组试过能点亮小灯泡的所有方法都用示意图贴在实验记录表上。教师巡视指导。l 上台展示:请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并请有不同连接方法的小组上台补充。l 小结及评价:我们今天用导线连接电池点亮了小灯泡,一共有几种方法?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都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到电池正、负极上,电流流过灯丝小灯泡就能发亮
9、了)教师表扬刚才完成得好的小组。(设计意图:学生进入新的问题情景,因前面已学习了简单的连接方法,并知道了点亮小灯泡的规律,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对点亮小灯泡的其他方法进行独立的探究,在协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间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在结果得以验证的过程中再一次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学习者会根据所接收的信息调整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最终完成新知识的意义构建。)五、用电安全教育提醒: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会有伤害人,而家里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各种电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用电安全。 板书设计:2、点亮小灯泡灯丝导线 电池 玻璃跑金属架连接点正极 负极 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记录表班级: 小组成员:用示意图表示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光的方法有(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