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阳 教学设计说明:请根据所学课程中涉及到的核心信息技术,选择相应的学科知识单元,设计初步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应用到课程中的核心技术一项或多项,并写清楚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和作用。设计选题名称太阳(第二课时)设计者李丹学段、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执教者李丹所属单位深圳市水库小学课时1是否申报优秀成果是应用信息技术类别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一、教材内容分析、选题原因,尤其要讲清楚使用相关信息技术的原因。 太阳属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小品文”系列的首篇精读课文,选用本篇课文的原因主要有两项:1.课文形式上,相比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太阳是唯一一篇说明方法比较完整,即文
2、体特征最为明显的阅读材料,有利于学生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正确的文体意识和常识。2.课文内容上,既贴近生活又带有抽象意味,学生难以自行深入掌握。太阳作为银河系的一颗恒星,从地球的诞生到生命的繁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担任着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因为其遥远和复杂,学生对太阳总是带有既熟悉又好奇的心态。文中庞大的信息量,易于拓展,但难于用单纯的文字来表达,需要运用“FLASH动画”、“思维导图软件”、“多媒体视频资源”等信息技术来突破重难点。二、学情分析“科学小品文”兼具文学性和科普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适中。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接触过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课文,对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有
3、所涉及。但太阳中的说明方法运用得较为集中且多样,能让学生整体感受说明文的特点,体会语言的生动、通俗、准确和内容的严谨,建立起体裁的观念。其中,“列数字”较易理解,而“作比较”和“打比方”则与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对比”和修辞手法“比喻”用法一致。充分调动学生学过的知识,来快速理解四种说明方法的表现形式和用途。其中,“打比方”与生活中常用的“打个比方”相似,易与“举例子”混淆,需要重点强调。在课文内容上,结构清晰,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板块,通过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引入,运用四种说明方法解释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基本特点。如果掌握了说明方法,这部分较易理解。第二板块,阐述了太阳与人类密
4、切的关系。文中列举了太阳对人类方方面面的影响,但是信息较为零散和琐碎,如何让学生将这些影响,联系自己的生活,梳理成富含“因果关系”逻辑的知识体系,进行内化和拓展,是一个难点。而且要注意两个板块,从特点到影响,紧密相连,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两个板块的因果关系,正是太阳的“远”(适当的距离)、“大”、“热”造就了地球上人类的繁荣,建立起篇章结构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课文体裁“科学小品文”的特点。2.能力目标:学会辨析并尝试运用文中四种说明方法。3.情感目标:梳理出太阳的基本特点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会联系生活进行阅读反思。重点:1.学会辨析和运用“列数
5、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四种说明方法。难点:1.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太阳对自己生活真实的影响”;学会运用说明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2.说明方法学以致用,通过“阅读”到“习作”,实现“内化”到“输出”。四、所属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次教学主要运用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屏幕投影为主,“动画FLASH”、“多媒体视频资源”、“思维导图”等技术为辅。1. 在课文引
6、入环节,利用PowerPoint“时间轴动画效果”引入“人类与太阳的历史”,使学生马上对“人类与太阳的渊源”产生较为整体直观的认识。2. 在突破“说明方法”这一难点时,利用动画设计出“动态图文并茂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完成对课程难点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突破。3. 在课文重点句式解析环节,利用动画改变字体或增加下划线,引导学生明确关键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 在联系课内外拓展环节,利用“FLASH动画”展示“行星、地球、太阳三者位置的关系”,辅助学生理解题意,产生直观感受激发思考和想像。5. 在总结环节,利用“思维导图软件作品”整理整篇文章大意。6. 在小练笔环节,利用视频资源,
7、由“听读”过渡到“习作”。六、课程涉及到的信息技术资源、软件、网站和相关学习支架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Microsoft Office系列;Xmind思维导图绘图软件;动画FLASH设置和声效文件;网易公开课视频资源;美图秀秀修图软件;大量网络图片资源。七、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一、 导入(一)感受文体特征1. 简介人类与太阳的历史。人类与太阳有着很深的渊源。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开始尝试了解太阳。早在约46亿年前,太阳就诞生了。但直到公元前 2000 年,上古时代的史书
8、 尚书 才记载了发生在夏代的日食 。最早的大百科全书山海经留下了太阳神羲和的故事,传说她是十个太阳的母亲,掌管时间和历法。的确,人们也一直利用太阳影子测量时间日晷,利用太阳预测天气,如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连诗人们都将太阳当做意象当写进了诗歌里,借景抒情,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颗“既熟悉又神秘”的太阳。观看“时间轴”并倾听PowerPoint“时间轴动画效果”。展示并讲述有关太阳在物理学、史书、历史、生活应用、谚语、古诗领域上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对太阳的探究热情。2. 对比体会“科学论文”与“科学小品文”文体特征
9、。首先给同学们看两篇介绍太阳的文章。你来判断它们有何区别?先看第一篇,这是一篇科学论文,读完后感觉怎么样?再来看第二篇,你知道第二篇文章的名字吗?你还记得它的体裁吗?相比第一篇,它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总结,科学小品文相比一般的科学论文,显得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板书:科学论文 科学小品文深奥 通俗难懂 易懂枯燥 生动倾听和观看两篇文章,谈谈阅读后的感受,用词语概括出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征。收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前沿科学研究论文节选。重要知识点的动画图示。二、 讲授(一)聚焦说明方法1.解析“开头”写作手法。那么,科学小品文是通过什么表达手法使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的呢?请同学们翻到课
10、本86页,自由朗读1-3自然段,并思考这个问题。屏幕的要求: 1、自由朗读P86 1-3自然段。2、思考课文运用了哪些“技巧”使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先来看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别之处?产生了什么效果?除了讲故事,作者还用了很多的?1. 按照要求自由朗读并思考。2.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文章开头讲了一个与太阳有关的神话传说名字叫“后羿射日”。在开头引入一个故事,使整篇文章显得更有趣、富有吸引力、甚至会有反差的效果。3.通过引导,关注说明方法在文中的应用。演示文稿图片和动画2.游戏环节,由浅入深。我们先玩两个游戏热热身。(1)连一连看屏幕上的句子,你能判断出它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11、?(连线题)回答句式:读句子,这句话用了的说明方法,因为1.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列数字)有具体的数字。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作比较)有两个物体的对比。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打比方)把屋顶比作了盖子。鼠的种类繁多,如家鼠、田鼠、山地鼠等,不胜枚举。(举例子)列举鼠的种类,说明种类繁多。1. 参与游戏环节。2. 练习句子的朗读。3. 通过回答句式,练习“说话”,养成回答问题用完整句子的习惯。4. 热身游戏中的句子相比课文较为简单,比较容易抓住关键词,从而让学生判断出说明方法。1. 太阳原文中的个别句子难度较大,因此设计出游戏环节,让学生先接触生活
12、中出现的较为简单的语句,熟悉说明方法的基本规律,再过渡到难度较大、内容抽象的课文。展现课堂练习的层次性。2. 游戏页面利用了多种“FLASH动画”技术,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进行知识挑战。3.学习方法指导。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四种主要的说明方法。这里老师教大家一个“关于学习的小妙招”,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联想旧知识去帮助理解记忆,会事半功倍呢。例如,看到列数字,我们会想到一下几种表达数字的方式:“ 100、10%、一百多”。 那么提到打比方?作比较? 举例子?你会联想到什么? 1.了解联想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的学习方法。2.根据列数字的举例,通过思考和引导完成“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13、”的联想。3.区分“打比方”和“打个比方”。演示文稿图示和动画效果4.游戏环节,激励趣味。作为奖励,我们来进行第二个游戏。(2)摘星星地球距太约1.5亿公里,而金星距太阳只有约1亿公里,这使得金星受到太阳的照射要比地球强得多。(作比较、列数字)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举例子)金星被称作为地球的“兄弟行星”。(打比方)1.按要求,快速搜索信息并答题。1.“爬楼梯”摘星星的动画效果和声效。2.第二个游戏中的句子相比第一个游戏难度有所增加。5.课文解析,复习巩固。热完身,我们可以进入课文大展身手啦。请读要求:1.默读课文1-3段,画出所有含有说明方法的句子。2.标注出
14、相对应的说明方法。看明白的请开始。完成后举手。我们把它们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改。(1)请男生读第一句:太阳离我们约1.5亿公里远。这里用了(列数字)。(2)请女生读第二句: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里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这里说明了太阳很远。(3)请第一列读第三句: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里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4)请第二列读第四局:因为它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这里用了(作比较)。这里说明了太阳很大。(5)请第三列读第五句:太阳会发光,会发热,
15、是个大火球。这里用了(打比方)。(6)请全班一起读第第六局: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约有55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里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这里说明了太阳很热。1. 按要求在书上完成划线和标注说明方法的任务。2. 朗读并订正答案。复习太阳的三个特点。1. 因为第一课时已经进行了全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因此,学生对课文内容较为熟悉,能快速找出相应的句子。但为了检验对说明方法的判断是否准确,是否真正的掌握了判断技巧,需要对每句话的关键词进行落实。采取了“动画增加下划线和字体变换”的技术,强调相应的关键词,由此,得出正确答案。2.利用“大火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轻重、急
16、缓。(二)体会语言的准确1.聚焦“列数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中最常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看两组含有“列数字”的句子,你来判断它们有什么区别?第一组:太阳离我们约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约有55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第二组: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两组列数字的句子有何区别?一组用了约数;另一组是准确的数字。为什么作者要加上“约”、“差不多”、“二十几”这些词?地球公转导致距离、每次步行和飞行、温度都会有细微的变化。那1
17、30万不用加?地球和太阳的大小是固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科学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板书:准确)1.观察并思考问题。1. 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关注语言本身的魅力。说明文这一文体的语言魅力之一,就是语言准确。本环节,以列数字作为切入点,来体会语言准确的魅力。本环节利用演示文稿动画效果展示。(三)联结课文,课外拓展1.梳理内容,学会分类。(1)太阳不但又远又大又热,而且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请读要求:默读太阳4-7段和P151妙不可言的位置,思考:太阳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并把关键词在文中圈出来。独立思考后,与身边的同学分享你的想法。(2)那么多影响,怎么迅速的整理呢?学会分类!怎么分?相似的放在一起
18、,就分为五大类,概括。1. 快速阅读太阳和妙不可言的位置两篇文章,动笔圈画关键词。2. 思考如何整理零碎的信息。3. 利用分类梳理课文内容。1. 尝试简单的“群文阅读”,课后的略读文章妙不可言的位置也是讲述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和太阳第二板块的内容具有互文性,结合阅读,对课文的理解能产生1+12的效果。2.利用Xmind绘图软件制作出思维导图整理整篇文章大意,清晰展示文章写作思路。2.联系生活,想像推测。(1)太阳会影响地球上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细菌、水的状态。想象,如果有一天,一块外来的行星与地球撞击,导致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远,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利用课内的科学依据,结合自己的生活
19、经历,进行想像和推测。预测:地球上的水会逐渐结冰,海洋动物无法生存。某些细菌没法被杀死,导致疾病和传染病。没有阳光,陷入黑暗。没有太阳能,没有天气现象,没有四季。缺少阳光和光照,植物没法生长。食草动物逐渐减少。食肉动物逐渐减少。人类食物减少。(2) 小组交流,认为组员所写变化成立的打钩,不成立的打叉。(3) 总结:(图示)1. 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思考问题。2. 按格式,列举出变化。3. 小组讨论,筛选答案。4. 汇报小组研讨成果。1.“FLASH动画”展示行星、地球、太阳三者位置的关系,辅助学生理解题意,直观感受激发思考和想像。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3.立足课文,升华情感。课文中哪一
20、段揭示了这个结局?那我们就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第八段: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有同学能把它背下来吗?1. 有感情地朗读。2. 尝试背诵。三、迁移习作1.总结文体特征。经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满足什么条件才算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吗?内容:说明事物。语言:通俗、生动、准确。接下来我们就来尝试写一写。1.回忆课堂内容,总结复习。2.听读。首先先看一个视频。看完后有三道选择题。看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选择题:1. 电话手表具备哪两大功能( )?A定位
21、B通话 C上网2.电话手表能够做到( )?A SOS一键呼叫 B摇一摇接通 C击掌成为好友 D滑动触动操作 E上放学提醒3.电话手表相当于一台简化的智能手机属于哪种说明方法?( )A 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1. 听读视频,记忆关键信息,完成选择题。1. 视频是一篇“动态版的科学小品文”,来自网易公开课的“科普中国”系列电话手表。担任着“范文”和“听力素材”双重功能。3.小练笔。请你尝试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一下电话手表的功能吧。1.根据视频和日常生活经验,运用说明方法,完成小练笔。1.本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有电话手表,对此非常熟悉,为习作的素材内容奠
22、定了基础。演示文稿展示格式。八、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的情况(过程、活动或相关作品描述)1.在开头利用时间轴动画展开人类与太阳故事讲述时,学生们被图画和声音吸引,马上沉浸在“太阳”的故事当中,注意力高度集中。2.教学过程中的FLASH动画、图片、声效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思考。特别是两个游戏环节,趣味的游戏设计,使略微枯燥的知识,摇身一变,成为了闯关的载体,潜移默化中完成了知识的内化,完成了说明方法这一重点的突破。3.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便带领着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学生学会了软件制作或者手绘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甚至整本书的内容。而太阳的4-7自然段,信息零碎,正好适合用思维导图的分类
23、原则。因此,当展现出课文的思维导图时,学生马上能利用导图,完成下一步与生活联系的推测,并找出“动物”、“植物”、“水”等并列事物的关系。而思维导图中以图片为主,比起单纯用文字表示,更加的生动形象,刺激学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4.在描述行星撞地球的思考题时,用具体的动画表示,完美解决了审题偏差或歧义的问题,快速进入思考的阶段,提高课堂效率。5.在课堂快结束时,学生已出现疲态,此时,一个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一边欣赏一边获取有效的信息,使学生们再次迸发激情,完成了小练笔,向其他小朋友介绍熟悉的电话手表。九、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
24、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教学效果(真实的或预期的)、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设计立足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主要关注以下几点:(1) 文体的认识。让学生分别阅读“比较”科学论文和科学小品文,利用科学论文衬托出科学小品文最为突出的文学性和科普性。让学生自主体会并总结出科学小品文的特征,老师仅仅进行引导和辅助总结。(2) 语言的品味。抓住说明文的文学性(引入故事)、说明方法细细品味,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和准确。(3) 听说读写的训练。“听视频”、“听文章”;按规范句式回答问题,有理有据;各种形式默读朗读;标注圈画、小练笔。(4) 新旧知识的联结。在过渡中穿插学习方法,把曾经学过的修辞和表达方法与本堂课
25、要学习的说明方法联系起来,发现其中的相似点,打通文体和独立的知识点,形成网状的语文知识体系。(5) 课时规划,重点突出。将字词、朗读、文章大意放在第一课时集中解决,把第二课时聚焦到重难点的突破上。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1) 讲授的方法技巧用动态图文在演示文稿中展示,节省了板书的时间,让板书只记录学生“生成性”的收获,以学生为主体,重点突出。(2) 利用动画技术,把课堂练习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展现,让学生从玩中学、在乐中学。(3) 面对有可能产生理解歧义、抽象的探究活动,如“行星与地球撞击,导致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远”,利用动态图示,帮助学生审题,让学生专注内容的思考。通过对“地球因撞
26、击,远离太阳”这个原创动画情景,打通课内与课外知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积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实现“科学+语文”跨学科的融合。(4) 利用思维导图总结,代替大量文字和老师的长篇叙述,节省时间,简洁易懂,而且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性反馈,添加内容。教学反思:1. 在最后的小练笔,虽然大部分同学能掌握要点,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未能从“理解”转化为“运用”。因次,小练笔环节可以结合开头两种文体的对比,头尾呼应,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篇科学论文,让学生运用说明方法修改个别句子,改写成科学小品文,降低难度。或者先让学生画出“电话手表思维导图”,再过渡到习作练习。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引导、激励学生完成“知识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