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跌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和沉重冷静。【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插图、动作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文言文学法,进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字词句间的停顿,并尝试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同时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4.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爱动脑筋的品质。【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字词句间的停顿,并尝试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结合注释,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课件出示),看到这张图片,你想到了哪个人或哪个故事?(生:司马光、司马光砸缸)你能简单的说一说这个故事吗?生简单的说故事。2.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这个故事,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司马光。请同学们举起小手书空,和老师一
3、起来写课题。“司”是半包围结构,这个字的笔画规则是先外后内。我们在写横折钩的时候要写的强而有力,还要关注这个的间架结构,第二笔的横和下面的“口”要靠左边一点,让这个字站的稳,这样这个字才匀称美观。司马是一个复姓,源于西周,这是一个官职。单名一个光字。拿出你笔在课题司马光的司字的下面,认真的写一遍这个字。3.司马光后来成了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因此在宋史司马光传对司马光这个人有详细的记载。请同学们看这里(课件出示)宋史司马光传原文节选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
4、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读一读这段话。4.这段话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一样吗?和我们学过的唐诗宋词一样吗?这样的文章就是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人写文章用的语言。同学们看这段话中红色部分是不是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内容?现在就让我们拿起课文,读一读这篇小古文。同学们注意读古文一定要读的慢一点,我们还要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每人读两遍。二一读停顿1.孩子们,文言文读起来感觉怎么样?(不好读,读不通,读不懂)这里边哪个字特别不好读准?适时纠正读音(瓮、迸)读好后鼻音,借助注释和图片认识“瓮”。2.谁愿意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5、找2-3名学生读)。读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准确,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字词句间的停顿。这个语气的停顿是根据所表达的意思来决定的,我们找到了该停顿的地方停一下,就好读了。要不你们再试试。边读边想想在哪里停顿合适呢?(板书:读停顿)3.谁愿意来展示读一读。请你来读第一句。(找生逐句读,边读边分析停顿。)重点句子分析:(1)足/跌没/水中足跌/没/水中注:失足为跌,不小心跌倒、摔倒、滑倒的意思。分析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句是脚不小心跌倒淹没在水中。第二句是脚不小心跌倒了,这个孩子淹没在水中。)(2)光/持石/击瓮/破之 (找动词,以动作词组为停顿)4.同学们,看这里,老师做了什么?
6、你愿意也像老师这样给课文标上停顿吗?(生做标注师巡视)5.同学们,现在谁愿意再来读一读。相信你们这次一定能读顺了。(找生读)我们在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标点符号哦,逗号,我们要停顿一下,句号呢?停顿的时间比逗号还要长一些。6.多种形式联系朗读。师生读,生生读,齐读,带着动作读。三再读理解1.同学们看看这两篇文章,一篇白话文的司马光,一篇文言文的司马光有哪些不同。(生:文言文字少,白话文字多;文言文不好读,白话文好读;文言文看不懂,文言文容易懂;文言文精炼,白话文生动;)板书:简精2.我们觉得文言文言是简洁精炼、言简意赅。那短短的30个字能清楚完整的说明白这个故事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再读文言文,结合注
7、释,边理解古文,边体会文言文用词的精炼。(板书:再读理解)3.全班交流。群儿戏于庭庭,是指庭院;戏,是指游戏;看注释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一大法宝。这句话用我们现代话来说是: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做游戏。可见文言文的用词精炼。一儿登瓮:一个孩子爬上了瓮。足跌没水中:脚滑了一下,不小心跌进了缸里,淹没在水中。众皆弃去:其他的孩子都吓坏了,哭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当时孩子们的心情都是什么样的?他们都怎们离开的时候可能有哪些表现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加进想象,来丰富故事。)“弃”这个字在这里是:(1)扔掉;抛弃(2)废,废除(3)忘记(4)违背;背叛(5)离开(6)旷,耗费。你们觉得在这里这个“弃”字应该选择哪种意
8、思呢?(离开)古文要想理解准确要选择合适的解释。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拿起石头用力的砸瓮,几下子就把瓮砸破了。水迸,儿得活:瓮里的水都流出来了,掉进瓮里的孩子得救了。4.从我们刚才的理解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文言文的简洁精炼,还感受到了文言文丰富的内涵,在理解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加进对文言文内容的想象,既丰富、品读起来又有趣。(板书:丰、趣)下面老师说现代文的意思,你们说古文好吗?让我们再次感受文言文的简洁精炼,丰富有趣。5.同桌练习,一说现代语言,一说古文。四三读背诵1.文言文的精炼,我们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能深切的体会到,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课件)2.真正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你们还能读吗?(课件
9、)3.古代的文言文也都是竖排的,你们还能读吗?(课件)4.这样你们还能诵读吗?(课件)(板书:读背诵)5.这样你们还能诵读吗?(课件出示三幅图片)五拓展阅读1.众皆弃去,唯“光”持石击瓮破之,为什么?(因为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那为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呢?司马光有什么超常的地方吗?我们来看看这篇文言文的原文,在原文中我们是不是能够找到答案呢?默读这段话,想到答案请举手(课件出示)宋史司马光传原文节选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
10、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生:因为司马光爱读书,所以才变得聪明机智,沉着冷静。3.你从哪句话看出司马光爱读书的呀?(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他是怎么读书的呢?(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的司马光读书体会很深刻,回家就能为家人讲解其中的意思。(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震惊东京、洛阳,纷纷以图画形式传扬开来。(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4.就是因为司马光经常读书,才变得如此聪明、沉着,我们经常读书也会变得和司马光一样聪明,甚至比司马光更聪明!六、总结学法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你能说说文言文的特点吗?(简洁、精炼、内涵丰富、读起来很有趣味)2.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呢?(1)一读停顿、再读理解、三读背诵,这告诉我们学习文言文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内容;(3)实在难懂的字词要查字典,并选取正确的解释;(4)理解内容是还要加进自己的想象,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