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课题 水到哪里去了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科学探索: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科学态度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重点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难点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
2、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聚焦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学生猜测回答 单刀直入,激发兴趣讲授新课一、探究1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展示图片)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3、教师小结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展示示意图)4、活动体验(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对一只手吹气甩动一只手(2)活动手册活动体验探究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对一只手吹气甩动一只手(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
3、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二、探索2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水洼的水会变干涸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晾干衣服吹干湿发三、探索3:模拟实验1、导入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2、工具与材料 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3、实验(1)(1)实验过程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2)注意事项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3)研讨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4、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现象怎么解释依据封口水杯开口水杯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4、实验(2)(1)实验过程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变化(2)研讨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编成的。5、研讨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水是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
5、看不见、摸不着。四、课堂练习(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 )2、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3、湿手变干、衣服晾干的缘由是水变成水蒸气跑了。( )4、水蒸汽和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 )5、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6、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问答题1、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2、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教师点拨:1、把衣服展开 放在阳光下 挂在通风的地方2、提高液体温度 加快空气流动五、拓展提高: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冷?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教师点拨:蒸发的过程会
6、吸收热量六、作业布置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怎样减少蒸发?学生试着去解释交流:跑到空气里去了。学生回答:水蒸气学生依次做活动,并认真体验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交流学生回忆、交流学生准备工具材料学生按步骤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学生回答:加快蒸发速度,缩短实验时间学生回答:防止水蒸气外逃,更好地进行对照实验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学生实验并观察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思考交流学生课后完成初步让学生了解水蒸发是怎么回事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现象的品质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检测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了
7、解蒸发吸热的特点培养动手查阅、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同时又知道水蒸气和水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但水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在活动体验中,研讨水蒸发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了我们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态度。总结课堂板书 蒸发水 水蒸气(液体) 吸热 (气体)板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教学设计2、水沸腾了 ( 【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水沸腾了【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
8、度不再发生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3.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科学态度目标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时要抓住沸腾时的主要特点及发生沸腾现象的顺序来进行观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等。【学习难点】教学仪器的组装,使用
9、仪器时的讲解示范,学生使用仪器时教师的指导。【学习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时钟、湿抹布。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习流程】一、聚焦1、同学们,你在家里烧过开水吗(出示书中的第一幅烧水的图片或是几幅翻滚的火锅的图片)?请你说说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家里的锅是不透明的,现在,我们就把这个现象搬到实验室里,来研究一下(出示图中烧水的实验装置)。这样,我们会看得清楚一些。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二、探索1.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同学们回答(这里我采用让学生说一
10、说的方式):讲解:当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面时就是水沸腾的现象(板书:水沸腾)。那么水沸腾有哪些秘密呢?我们就来实验一下。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识实验器材和使用方法1).介绍:三角架、石棉网、烧杯2).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A、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 14,少于 23。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最好要盖两次,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
11、着火或爆炸。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给物质加热酒精灯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教师要边讲解边示范,也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或是视频播放来进行讲解。)4).安全教育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时要注意安全教育。用课件出示书中的提示:A.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12、使用酒精灯。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D.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三、研讨1.实验一: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1).出示:(活动手册表格)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时间 0 分钟 2 分钟 4 分钟 6 分钟 8 分钟温度计的示数水的变化2).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5).师生总结水在没加温时是常温,当水温上升到 100 摄氏度时开始沸腾,继续加温则水的温度保持在 100 摄氏度不变。2.实验二: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
13、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活动手册表格)2、 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水 沸 腾 水 沸 腾 时 水 沸 腾 时 时的温度 水 中 的 现像 水面的现象 1).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4).师生总结水沸腾的温度是 100 摄氏度;水中有很多气泡上升;气泡在水面破裂逬出水花,水面的水会不停翻滚;水面上会有大量的水气飞向空中。四、.讲解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正常大气压下为 100)温度计 100 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2.水变成水蒸气后的体积有
14、没有变化呢?教师演示:将套有排空气体的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观察袋子的变化。(水蒸气将袋子鼓起)1).说明了什么呢?2).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师生共同总结)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教学设计3.水结冰了【教材简析】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
15、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
16、的效果。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
17、固体状态。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科学探究目标1.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2.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态度目标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2.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8、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
19、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
20、记位置是否正确。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3. 冰还是水吗?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烧杯
21、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
22、究【板书设计】3.水结冰了水(液态) 凝固(0或0以下) 冰(固态)【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是让学生比较水与冰的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冰和水之后,再研讨归纳后填写。2. 维恩图的填写,要将水和冰的不同点写在两侧的空白处,相同点写在交叉的空白处。【作业设计】1.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的时候,水开始结冰。A.3 B. 0 C.-3 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可配图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 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 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3.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 )A.会上升 B.不变 C.会下降科教版三年级上册1.
23、4冰融化了教学设计课题 冰融化了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什么是融化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3、冰融化时的温度変化与体积变化4、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科学探索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冰融化的原因及其温度、体积变化状况2、结合拓展资料,研讨水、水蒸气和冰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科学态度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重点1、什么是融化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3、冰融化时的温度変化与体积变化4、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及其相互转化关系难点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冰融化的原因及其温度、体积变化状况2、结合拓展资料,研讨水、水蒸气和冰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24、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聚焦问题:用碎冰和加食盐的方法可以使水温下降到0,水开始结冰。想一想,反过来,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冰融化。 单刀直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新知讲解1、你见过冰融化的现象或景观吗?教师点拨:北极冰川融化、河冰融化、冰柱融化、冰花融化等2、活动体验(1)取一小块冰,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2)填写活动观察冰吹热气解释现象我的疑问3、让冰融化的办法有哪些?教师提示:用吹风机的热风吹、用手捂热冰块、冰块放到太阳底下等。4、冰在融化时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做实验
25、。(1)实验器材:温度计、冰块、烧杯(2)实验操作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3)冰融化的温度记录表时间/分123456温度/我的发现教师点拨:冰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到0时冰就开始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保持在0,当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开始上升。5、冰为什么会融化?教师点拨:冰融化过程中,从周围吸热,温度升高,热量增加,热量是使冰的形态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6、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继续活动体验(1)活动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
26、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变化记录形态体积快慢教师点拨:固体冰变成液体水这一过程叫融化。7、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冰水 水蒸气教师点拨:相同点:都属于同一种物质 都有一定的体积不同点: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 冰是固态的水,有固定形状 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是气态的水 8、用箭头表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 水水蒸气 冰教师点拨(展示示意图):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变成水;水遇冷(0以下)变成冰,冰受热融化成水;冰受热在融化成水的同时还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0以结成冰。9、自然界中哪些现象能说明水蒸气和冰之间可
27、以转化?引导学生理解水蒸气与冰之间的转化。教师点拨:霜是水蒸气在0以下在植物上或地面上形成的小冰晶。温度升高,霜会融化蒸发,产生水蒸气。雪是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温度升高,雪会融化蒸发,产生水蒸气。10、小牛试刀夏天取出一瓶冰镇啤酒,倒入茶杯,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为什么?教师点拨:杯子外面有水珠。因为杯壁温度很低,杯子周围的空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二、课堂练习:选出正确的一项,填在括号内1、把一小块正在融化的冰,投人到一大桶0的水中,则( )A、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B、冰全部融化成水 C、有少量水凝固成 D、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2、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 A、用火烤
28、 B、用手捂C、放在0 以下的地方3、下列温度环境中,冰块融化得最快的是( ) A、10 B、50 C、90 4、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叫( ) A.融化 B.凝固 C.冷却5、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 ) A.受热了 B.受冷了 C.温度不变6、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室内的温度高 B.冰块比较小C.桌子产生了热三、拓展提高:熔化、凝固、汽化(蒸发和沸腾)、液化(凝结)、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区别展示示意图熔化:固态到液态 凝固:液态到固态 汽化:液态到气态 液化:气态到液态 升华:固态到气态 凝华:气态到固态四、作业布置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在
29、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呢?试一试吧!学生回忆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描述学生填写,相互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学生填写学生回答学生按要求活动,注意观察学生填写交流学生阅读拓展资料,填写活动手册学生自己做,交流学生回答学生研讨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认真听学生课后完成认识冰融化现象了解加快冰融化的方法探究冰融化时温度変化研讨冰融化的原因探索冰融化后体积变化明确融化概念辨别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了解水、水蒸气和冰之间的转化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水蒸气和冰之间的转化学以致用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宽知识面继续探索科学奥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
30、习,我们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总结课堂板书 融化冰 水(固体) 吸热 (液体)板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材简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知道食盐、白糖、味精、红糖等物体在水中能够溶解,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本节课将要研究比较不同物质(以食盐和小苏打为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生将学习到一种
31、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比较,明白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物质溶解的数量是不同的。聚焦环节,通过提问和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出本课主题“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一样吗”。探索环节,主要编排了2个学生探索活动。探究活动1让学生根据一年级学习实践过的体验,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探究活动2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能力不同。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这种方法在教师准备材料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称量好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后将它们先平分成2份,再平分成4份。
32、最后平均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这种方法易操作,但刮的力度、深浅会不同,还有将盐洒出等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是本课的主要活动,通过对比的方式对实验现象有直观的感受。其中探究活动2为本课的核心活动,为保证其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学时可把探究活动1前置到聚焦环节。研讨活动,通过分析全班小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出食盐和小苏打在相同的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并组织学生研讨“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通过研讨,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验的过程中,“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之后才能加入后一份”这一实验方法的目的和意义,使
33、学生初步建立起控制实验变量,防止干扰的实验意识。拓展环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物质,比如味精、红糖、白糖等,让这些物质也溶解在水中,并自主去研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学情分析】在本课开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不少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但是对于小苏打和书本中出现的碱平时接触较少,不清楚它们的样子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也比较模糊。【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
34、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
35、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
36、少物质。(板书)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
37、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
38、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
39、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
40、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板书设计】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水量统一 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 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小组12345678食盐小苏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在学生研究活动过程中,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2.在班级汇报时,可以在班级记录表中汇总每个小组的观察结果,通过全班数据的呈现来直观展示一杯水中溶解食盐或小苏打的份数。3.在“我的发现”一栏中,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形式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水能够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但是溶解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作业设计】1.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 )克食盐A.20 B.35 C.1002.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 )克小苏打A.1 B.4 C.103.下列物体组合中,都能溶于水的是( )白糖 食盐 面粉 沙子 碱 食用油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