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影子教学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4.了解到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点: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难点: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活动准备:手电简、橡皮、细绳、白纸等。活动流程:一、导人新课:1.教师板书“影子”,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先回想生活中观察的影子再说一说。2.学生汇报。一、 探究活动:(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2.教师出示图片(课件
2、出示:教科书中的图)。教师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想一想这样的场景都可能涉及哪些知识原理?3.学生汇报自己的认识。4.学生接着回想生活中见到的影子,汇报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二)画影子1.师生谈话:同学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2.学生讨论,教师提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3.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4.活动体验完成,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影子的特点: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影子是灰黑色的(三) 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制造影子。(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制造出影子?可以用到什么物品、什么方法?(
3、2)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进行实验。(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4名同学在一起做影子形成的实验,一名学生手握手电筒操作,两名学生在观察,一名学生在画图记录。(4)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如果没有橡皮,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如果没有手电筒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实验,做到边观察边记录。(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活动。(3)全班范围展示学生画的实验图以及影子形成的条件记录。(4)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5)师生共同小结:当橡皮挡住手电简的光时,白纸就形成了橡皮的影子。如果没有橡皮,白纸上不会出现影子;如果没有手电简,白纸上不会出现影子。(四
4、)玩手影游戏。1.教师导课:刚才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为了更好地现固今天所学知识,我们来学做几个手影吧。(1)教师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做出手影的动作。(2)学生分组模仿手影操作进行观察。(3)学生汇报做手影活动中的发现与体会。2.探究改变物体影子的方法。(1)教师提问:影子的形状可以改变吗?怎样改变影子的大小?影子的方向与光照方向有什么关系?(2)学生汇报发现与体会。3.师生共同总结:调节与屏幕的距离可以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影子的方向与光照方向是统一的等。三、反思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有什么收获?2.学生汇报自己做得好的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选出自己认为表现最好的一组。四、拓展探究:1.师: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探究生活中影子对我们影响,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与认识。2.教师指导学生,对整堂课进行回顾与总结。五、 板书设计:9、 影子条件: 光 不透明阿物体改变方法:改变光照高度与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