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6课《逍遥游》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4758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第6课《逍遥游》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案]第6课《逍遥游》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案]第6课《逍遥游》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案]第6课《逍遥游》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案]第6课《逍遥游》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逍遥游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2、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3、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之、而、焉、其的常见用法,宾语前置句的特征。积累常见文言实词。2借助形象阐述抽象事理的高妙技巧。教学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2借用寓言阐述深刻道理的技巧。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对照注解自行翻译,提出

2、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2、概括七段大意,提出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3、翻译下列句子: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况且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而彼且奚适也?(而它将要到哪里去呢?)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以上工作可用课上时间完成,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教师通过检查了解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导入:于丹教授认为,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看中的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这样一种成全;而道家看重的是更高旷的苍天上人的精神的自由,他看中的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

3、超越。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真正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一、解题: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二、学习第一段

4、1、学生齐读第一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鲲鹏翱翔要凭借大风。2、语言教学:而: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怒而飞(连词,表修饰)。也: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表肯定语气);是鸟也(助词,表句中提顿),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助词,表判断语气)。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怒而飞:怒,不是恼怒,而是奋起、奋发。3、内容理解:开篇如何描写鲲鹏?为什么要如此描写鲲鹏?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是为了与下文写杯水、尘埃、蜩和学鸠对比提供鲜明的参照物。三、学习第二段1、学生齐读第二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大鹏也有所待,有局限。2、语

5、言教学:之:这里几个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同中有异:鹏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主谓结构作状语)徙于南冥也;生物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主谓结构作谓语)以息相吹也;天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主谓结构作主语)苍苍3、内容理解:“亦若是则已矣”的“是”如何理解:指代天的样子,一是苍苍,二是广阔。指代上文描写的鲲鹏腾飞的九万里高空。“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如何理解?说明天地万物各有其不同,也有相通之处。尘埃可以成为雾气,鲲可以成为鹏,积蓄就可以强大。然而,鹏要凭借风,雾气要借助气息,都还有所待。齐谐中如何描写“海运”?写“海运”意在表现什么?“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6、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写“海运”意在表明大鹏也必须有所依赖。四、学习第三段1、学生齐读第三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以杯水类比事物必须有所待。2、语言教学:本段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补出哪一种虚词?本段前三句要补出4个“若”,解释为“如果”,这是由于句子里有3个“则”,解释为“那么”,补出后文意连贯。例如:且夫(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而:水浅而(连词,表并列)舟大也;而(连词,表承接)后乃今培风;而(连词,表承接)后乃今将图南;背负青天而(连词,表承接)莫之夭阏者3、内容理解:如何理解本段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以水喻风,以杯水可载草芥,不可载大舟喻大风可负大鹏,结论就是成功必须有所依

7、赖。对比论证。有二重对比,一是不厚之风与九万里旋风对比,不厚之水载大物与载草芥对比,都是为了鲜明的指出凭借外物的重要性。五、学习第四段1、学生齐读第四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以比喻批驳蜩和学鸠无所待的说法。2、语言教学:时则不至:时则,有时就;不至,意译为飞不上去。之:奚以之(动词,到)九万里而南为;之(代词,这)二虫又何知南:以之九万里而南(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为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奚以(介宾倒置,为什么,凭什么)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知何,懂得什么)3、内容理解:蜩与学鸠为什么嘲笑?他们自以为得到逍遥,进入自由的境地。作者如何批驳蜩与学鸠?以比喻批驳,“适莽苍”“适百里”“适千里”

8、属于三个不同层面,当然凭借有不同。蜩与学鸠至多属于“适莽苍”一类,根本无法理解鲲鹏,所以直斥其无知。六、学习第五段1、学生齐读第五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例证寿命短的无法理解寿命长的。2、语言教学:及:小知不及(动词,比得上,意译为了解)大知其:奚以知其(代词,他们,即小知、小年;这里作然的主语,俗称小主语)然也而:而(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内容理解:本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小知不及大知”承上文,小结第四段内容;“小年不及大年”启本段下文。如何论证“小年不及大年”?例证:小年(朝菌、蟪蛄)众人 大年(冥灵、大椿)彭祖本段作者深入阐述的是蜩与学鸠嘲笑鲲鹏的原因,全在于生

9、命之短暂,其自身生命的局限性决定必然见识短浅。可见“小知不及大知”与“小年不及大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深入一层。七、学习第六段1、学生齐读第六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引史事论述以小及大的可悲。2、语言教学:焉:有鱼焉(兼词,于此,在这里);有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倒装句:彼且奚适也?(奚,代词,何,哪里;适,动词,到,往;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飞之至:飞翔的最高境界。3、内容理解:这里再写鲲鹏与第一段写鲲鹏是否完全重复?不完全重复。一是详略不同,这里主要讲鲲鹏之大,上文还详写鲲鹏高飞之态。二是内容也不同,汤问棘是史事,齐谐是俳谐之书;这里明确讲凭借云气,上文形象称“野马、尘埃”;这里是斥鴳嘲

10、笑,上文是蜩和学鸠。再写鲲鹏有何作用?一是加强可信性,齐谐是俳谐之书,会有人遗其不典,所以用贤君贤人作印证;二是为了阐述“小大之变”,小与大不同,事物之间客观存在差距,如果想以小及大是可悲的,不是为了阐述有所待。八、学习第七段1、学生齐读第七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由物及人,指出只有毫无依赖,顺应自然,才能真正自由。2、语言教学:而(通耐,能力)征(使动用法,使信服)一国者彼其于世:彼其,两个代词,均解释他,指代宋荣子;于,在,介词。然:未数数然(助词,的样子)也;虽然(代词,这样)3、内容理解:本段指出人存在几种层次?四个层次:一是效比合征之人追求功名利禄 二是贤人宋荣子修养不够 三是御风而

11、行的列子尚待风力 四是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作者阐述四个层次的人意在阐述什么意思?意在阐述庄子修养中的最高境界,即至人、神人、圣人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就生活态度来说,主张顺应自然,就政治态度来说,主张无为而治。这样的人就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用原文的语句指出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如何评价庄子的这种观点?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绝对的精神自由。反对追求功名利禄,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主张追求精神自由,具有积极意义;宣扬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完全反对有所依赖,过分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则显示出其思想中主观唯心主义色彩,不符合客观实际。

12、要求彻底摆脱各种传统价值和世俗观念的束缚的思想,也可能导致虚无主义。教学建议1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建议用两课时完成,语言文字以自学为主,课前完成,课上适当拓展;水平较差的班级可以用三课时,适当增加朗读、字词句方面的训练。2本文的学习重点应该是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疏通文句,串讲翻译的层面。课后作业1整理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餐而反(反通“返”)(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

13、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3文言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4古今异义词(1)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5固定句式(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6翻译

14、下列文段,加深对逍遥游的理解:(1)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参考译文: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了一个神人,肌肤有若冰雪一般洁白,容态有如处女一般柔美。不吃五谷,吸清风饮露水。乘着云气,驾御飞龙,而遨游于四海之外。(2)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齐物论)参考译文:至人神妙极了!山林焚烧而不能使他感到热,江河冻结而不能使他感到冷,雷霆撼山岳而不能使他受到伤害,狂风激起海浪而不能使他感到惊恐。这样的至人,驾着云气,骑着

15、日月,而游于四海之外。(3)古之真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庄子大宗师)参考译文:古时候的真人登高而不发抖,下水而不觉湿,入火而不觉热。(以上联系视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布置)练习解答(练习题见课本“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问题探讨第1题、第3题)1庄子憧憬的“无穷”,即是其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这不是一个客观的时空存在,而是一个作者构想出来的虚幻世界。这个世界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这里时间真正成为无始无终,空间也真正成了无边无际。这是一个摆脱了外在世界的一切束缚、与天地真正浑然一体的精神世界,充分表现了作者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思想境界。当然,这是一种不能实现的幻想,但却也间接地反映了战

16、国时期动乱的社会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作者是由于不满现实,渴望精神上摆脱一切世俗羁绊,所以希望游于“无穷”而获得至大快乐。可见一心要飞离人世、超脱现实的作者要否定的不是人生社会本身,而只是人生社会的黑暗和肮脏,从中也我们也可以窥见庄子对于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人生自由执着的探索和追求。3两篇文章都通过对比突出人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由此生发出关于人应如何生存的思考。逍遥游将人放在永恒的时空背景下,并用可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巨鹏和“八千岁为春”的大椿突出人形体的渺小,生命的短暂。然而即便大如巨鹏,寿如大椿,它们都是“有所待”,是不自由的,人就更是如此了。这就为作者后文提出“逍遥游”

17、的境界张本,突出了人要超越庸常,获得生命的大快乐就要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思想主张。兰亭集序由宴游之乐突然生发出关于“死生”的沉痛感慨,就是由于意识到人生无常,生命终有期限,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正是由于意识到了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才引发了作者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理性思考,在由古及今,又由今即将来的联想中,意识到对于人生生死的感慨,千古都是一样的,生死是人无法驾驭的自然规律,而且作者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作者没有正面回答,但表示要“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著作以启示来者,含蓄表现了作者要抓住现在,珍惜生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板书设计逍遥游 庄子 1、

18、世间万物有所待:(1)鲲鹏有所待:依赖巨风(大)(2)野马、尘埃也有所待:以息相吹(小)(3)大舟、草芥有所待:水载(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如行路之粮2、世间万物皆有小大之辨:(自然界)(1)小知不及大知(客观存在差别)(2)小年不及大年(生命决定差别)(3)汤之问棘(以史为证)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由物及人)(1)知、行、德、而(耐)四种人:追求功名利禄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修养不够 (3)列子御风而行:犹有所待(4)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理想境地)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主旨);是无法实现的空想(评价) 教学反思_资料附录1、庄子及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

19、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2、庄子里的成语:庄

20、子是中国先秦文化的主要人物之一。很多常用成语都出自庄子,如“朝三暮四、不近人情、害群之马、独来独往、分庭抗礼”等。被中华书局古今成语词典收录的就达170条之多! 庄子是个贫民哲学家。史料记载他住的是残破的屋子,曾一度在陋巷里靠编织草鞋为生。庄子的成语体现了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他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去见魏王的时候穿的就是一身破烂衣衫,脱帮的鞋子用带子绑了,他作品中就有“上漏下湿”、“数米而炊”、“捉襟见肘”等寒碜相。 庄子为了改善生活常去钓鱼,因此庄子中有许多与水和鱼有关的成语,譬如“涸辙之鲋”、“沉鱼落雁”、“望洋兴叹”等,其中以“相濡以沫”最为形象,庄子在胠箧中说,鱼脱离水奄奄一息

21、了,为了能再残喘几口,一起努力吐出口中泡沫湿润对方以维系生命,这样的描述只能是一个很有感受力和哲学头脑的人的产品。 庄子的成语中有关山上的树木鸟兽的最多。他还当过一阵山林漆树管理员,“如胶似漆”可以作为一个佐证。在树林子里呆久了,有关的成语必然很多,譬如“山木自寇”、“螳臂当车”等。著名的“螳螂捕蝉”就是他在弹鸟时的发现。一个人管山很寂寞,希望听到有人来,因此难免对“空谷足音”喜出望外。 鲁迅先生曾以“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来评价庄子,时至今日,照样无人能先,这正是庄子的魅力所在。 3、道家思想及林语堂评老庄:道家思想又叫什么老庄哲学,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

22、万物一体,主张清净无为,无为而治。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区别是: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逍遥游B案设计理念文言文教学往往纠缠在语言文字的处理,也停留在语言文字的处理这一层面,显然是远远不够的。B案强调以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为主,着重把握庄子“逍遥游”的哲学思想内涵,力求促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能力。先秦诸子散文堪称经典,但是往往阅读研究中见仁见智,分歧很大。如何合情合理的理解,如何看待不同观点的价值,这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初步了解

23、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没有固定不变的套路,诀窍在一个“巧妙”,找准切入口,纲举目张。B案力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知识与技能:读懂文意,准确翻译;能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有观点有材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2过程与方法:诵读理解质疑讨论写作。教学重点1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写表达技巧。2对逍遥游的不同理解。教学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准确理解。2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流程一、导语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中国学者林语堂在信仰之旅

24、中写道:“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逍遥游集中体现了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逍遥游。二、“三笑”为线串起全文1、小组讨论:文中写了几次“笑”?各笑什么? 2、学生找出并回答。明确:写了三次“笑”: 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3、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明确: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的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朗读第四、六、七自然段,思考并讨论:(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2)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3)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4)宋荣子为

25、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又怎样?5、小结: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作者都持否定态度,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文中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本文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6、问: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明确: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7、问: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明确:“至

26、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二、如何看待对逍遥游的不同理解 (一)介绍对逍遥游主题的不同理解1“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论。不过,这是庄子式的绝对自由。关锋庄子内篇译解并批判认为,逍遥游主要是论述向幻想世界追求的、阿Q式(或鸵鸟式)的绝对自由纶论。2“逍遥游”本质上是宿命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庄子先秦最大的唯心主义者:“庄子一派站在没落阶级的立场上,明显走上唯心主义的道路。这种在客观上完全屈服于自然和社会现状而在主观上虚构的自由就是庄子所讲的逍遥游。逍遥游篇,除去美丽的词句和神秘外衣,其本质就是这样的一种宿命论的思想。”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逍遥游篇主旨是说一个

27、人当透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4苏建新一篇蕴含着宇宙人生哲理的不朽之作主题新探:“逍遥游是处在一个极为动荡不安的社会交替环境中的一个才子对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理性思考。”“文章中对气势磅礴、升腾到九万里高空而自由遨游的大鹏所透露出的赞美之情,正寄予了庄子对超凡脱俗之后而无己无挂、无拘无束、无待而游于无穷的人性解放的追求和向往。”5王夫之在其庄子解中论述内篇系统性时把庄子内七篇全放在“逍遥游”思想的统摄之下:“逍者, 向于消也, 过而忘也;遥者, 引而远也, 不局于心知之灵也; 故物论可齐, 生主可养, 形可忘而德充, 世可入而害

28、远,帝王可应而天下治, 皆吻合于大宗以忘生死, 无不可游也, 无非游也。” 6清孙嘉淦南华通解逍遥游主题:“逍遥游者,庄子之志也, 其求道也高,其阅世也熟, 阅世熟则思远害, 求道高则入虚无。以为天地并生, 万物为一。而徒以有我之故, 遂有功名, 是生利害, 故必无己然后心大而能自得矣。齐物论之丧我, 养生之缘督, 人间世之无用, 德充符之忘形, 大宗师之人与天一, 应帝王之游于无有, 皆本诸此, 实为书之纲领, 故首发之, 所谓部如一篇, 颠之倒之而不可者也。”7史向前篇旨及其鹏、晏鸟对照:“逍遥游篇有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即“有待”与“无待”,这是郭象据原文“犹有所待”和“恶乎待哉”两句,在注

29、文中明确提出来的。这也是郭象在庄学研究中的一大贡献。所谓“有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谓“无待”,即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庄子认为, “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二)评论以上几种理解的优劣1准确理解别人的观点,这是自己加以评论的前提,曲解别人的观点妄加评说是很不负责的态度。2看看别人的观点是否符合庄子逍遥游的本意。哪些地方符合,哪些地方不符合。3思考别人的观点是基于什么目的提出来的,其阶级立场、文化倾向的是否

30、影响理解的客观标准。4你赞成何种观点,原因是什么,请整理成文,在班级交流。要求观点明确,持之有据。三、学习本文在今天有那些积极意义(1)借庄子思想表达高远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南唐文学家高越,在没有得志的时候,文学境界很好。南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五代时期,天下很乱,军阀各霸一方,这个称王,那个称帝。高越当时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称王,看到高越很有学问,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如果是普通的青年还真是求之不得,一个小国王把公主嫁给自己,那鹏程万里,前途无量啦。可是高越不干,他看出姓李的有这个意思,就套用庄子里的典故写了一首诗:“雪爪星眸凤鸟归,”他形容像鹰、鹏鸟一样,爪是白的,一个任何的生物,寿

31、命活得很长,变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不得了。“摩天抟带锦毛衣,”就是庄子所讲的:“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样的飞,文学上叫做“摩天而飞”,跟青天相摩擦。“虞人不漫张罗网,”你不要想布好网,把我这个大鹏鸟抓住。“虞人”是中国古代管山林,管动物的官职, 相当于农林局局长兼野生动物园园长。“未肯平原迁草飞。”老实告诉你,你这个地方太小,还不够我翅膀一展开,我不想在这里飞。(2)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尤其是失意文人的影响。庄子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在魏晋时期成为品评人物高下的一项重要标准。皈依自然也成为历代文人理想中的人生境界。更为可贵的是,庄子思想中叛逆愤世的一面,成为后

32、世文人抗争现实的强大的精神武器。李白傲睨权贵,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粪土荣华富贵,“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为北流”(江上吟)。这些都可看出庄子思想的影子。苏轼的文章,最得力于庄子,他的赤壁赋从思想到语言都脱胎于庄子,所谓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庄子的风格极为相似。同时,庄子的消极避世、胆怯退缩也成为后世文人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温床。 (3)庄子思想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人们的影响人的一生面临着种种问题,有些确实是人力无可奈何的,但追求自由乃人的本性所在。庄子正是从人类生存的根源处揭示了这一矛盾。对此,庄子主张“安命”,采取不

33、执的人生态度。心不受外物所牵,即可享受自由的快乐。这种追求自由的方式,虽然在实然领域并没有消除矛盾。但在超然领域又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解决,正如佛教所言,烦恼即是菩提。一念悟即是佛。人生需要这种解决矛盾的方式,它可以化解人的结缚,平衡人的心灵,使人从欲望的牵引中解脱出来。庄子的心境说是一种真正的解决。它为人类如何生存指明了一条路径。在我们所处向市场经济大转变的现实社会之中,人们所缺乏的并不是一种对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追求的竞争意识,许多人溺于无止境的物欲的满足而不能自拔,他们真正缺乏的是从欲望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逍遥自由的精神。这正是庄子所提倡的逍遥自由的精神境界的积极的现实意义。附录一、研究资料目录 1十家论庄由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主编,选取20世纪中国庄子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家胡适、冯友兰、吕振羽、郭沫若、侯外庐(及中国思想通史学派)、任继愈、李泰棻、关锋、陈鼓应、张恒寿,并精心选择了他们最有代表性的庄子研究论著编成此书。可以说,该书是20世纪中国庄子研究的精萃,集中体现了20世纪中国学者庄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2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庄子心得,易中天作序强力推荐,根据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稿汇编修订而成。讲座社会反响很大。3闻一多庄子内篇校释4黄华珍庄子音义研究(中华书局)5曹础基庄子新论(广东人民出版社)6李锦全庄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案]第6课《逍遥游》教案.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