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篇一: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孤帆”等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收集李白与孟浩然的生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2、、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同学们,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预设:伤心、难过、依依不舍? 2、引出送别诗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指导读诗题 题目这么长,谁能读一读?指名读。师纠正节奏。范读。齐读。 2、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题目中哪个字表示是“去”的意思? 3、介绍写作背景 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出示
3、课件。 4、了解黄鹤楼、广陵 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地名,黄鹤楼、广陵。谁去过黄鹤楼,你能给我们介绍下黄鹤楼吗?出示课件:黄鹤楼、广陵。 5、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生自由读诗。 2、同学们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请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4、学生评价。 5、出示课件,指导读出节奏读古诗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老师用单斜线在诗中作出了停顿记号。谁来读? 6、师范读古诗。 刚才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带劲,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读这首诗。 生
4、齐读。 7、指导学法 读顺诗句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理解诗句的意思。你们有哪些弄懂诗句意思的好方法呢? 预设: 生1:看课下的注释。 生2:看插图,展开想象。 生3:查工具书,借助资料。 8、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9、你读懂了哪一句,谁来说说? 四、交流感悟,品读诗句 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千年前的唐朝,去看看两个好朋友分别时的情景。谁来读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诗的前两句。 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故人指谁? 2、“西辞”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下扬州”呢? 3、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地理位置图,帮助学生理解。 古人说: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是自西向东流
5、的,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也就是上游,孟浩然乘船从江上走,想必是顺流而下了,所以说下扬州,也因此在前一句诗中用到了西辞。“西辞”是向西辞别的意思。出示课件。 4、这两句还告诉我们什么?板书:烟花三月。 5、 “烟花”是什么意思? 预设:烟花指花开得很繁茂,像浮动的烟雾一样。 6、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你能再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吗?指名答。 7、同学们,想像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预设: 生1:“烟花三月”就是指春天的美景。 生2:各种花都开了,五颜六色,很美。 8、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不胜收的烟花三月吧。播放课件,欣赏江南春景图片。 9、你们能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种美景呢? 10
6、、古人又是怎样用诗句形容春天的景色的呢? 11、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古诗。 12、教师课件出示描写春天的古诗。 13、古人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真是词美,诗美,景也美呀!板书景美。 14、你能带着这种美的情感读诗的前两句吗? 15、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可李白无心欣赏这样的美景,因为好友孟浩然即将远行。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踏上了小船。 课件出示后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指名读。 2、黄鹤楼号称天下第一名楼,加上此时正是烟花三月,长江上应当是船只如云,游人如织,为何李白看见的只是一叶孤帆呢?预设:因为李白到这里是送孟浩然的,他心里只想着孟浩然,不想让
7、孟浩然走。 3、诗人的心中只有-孟浩然,所以看到的自然只有孟浩然的-孤帆。板书:孤帆。 4、孤帆渐渐远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 5、你还能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这份难过与不舍呢? 预设: 生1:我能从“远影”中体会出来。帆船远去,已经成了黑影。可李白仍然站立在江边,不肯离去。板书:远影 师:你能读出李白的心情吗? 生2:我还能从“碧空尽”中体会出来。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船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可李白还在望啊望啊,他的心中有万分不舍。 师:“尽”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读出这份难舍难分吗? 生3:我还能从“唯见”中体会出来。 师:唯见是什么意思?这时候诗人只看见了什么? 生:
8、唯见是只看见的意思,这时诗人只看见了滚滚长江水流向天边。 6、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吗? 7、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长江水寄托着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啊! 板书:情深。 8、你能读出这份深情吗?教师指导朗读。 五、说话练习,感受古诗韵味 1、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站在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篇二:吟唱古诗词音乐教案】 吟唱古诗词音乐教案 单位:河南省滑县向阳小学 姓名: 张 慧 敏 【课 题】吟唱古诗词 【教学内容】 1、歌曲悯农 2、器乐曲静夜思 【教学理念】 音乐课堂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倡学科综合,并以音
9、乐教学为主线,构建起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理解、感受、体验音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要求】 1、从古诗词歌曲的题材入手,采用对诗词的吟诵欣赏分析,探讨歌唱表演结合,充分发挥音乐语言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审美愉悦。 2、通过诵读、歌曲悯农一曲,让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 3、通过歌曲悯农、静夜思的学习,感受音乐与美术、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培养学生能够用色彩图形或线条记录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
10、诵诗歌,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2、培养学生能够用色彩图形或线条记录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难点】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悯农 【教学要求】 通过诵读悯农一曲,让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懂得珍 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难点】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三角铁、碰铃 【教学过程】 1、有感情朗诵:朗诵时让学生感觉似乎在炎热的烈日下,辛勤劳动,汗水挥洒入土,渗入到禾苗根须上的感觉,既沉重而又意味深长。诵读时提示
11、孩子们要有感情,有快慢、强弱、声音的高低来表现诗的意境,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心中渴望收获、珍惜粮食的情感,从而获得劳动艰辛的审美教育。 2、配乐朗诵:在以上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边听音乐边朗诵,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摇摆动作配合着音乐,从而很好地去理解和表现音乐。3、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听音乐,可坐着听,也可围着圈做练习:与同桌的小朋友合作,随歌声前后做锄地动作模仿弯腰插秧等活动。小孩喜欢动,歌词又熟悉,很快会在听唱中学会这首歌的旋律。先曲后谱:在学生会唱歌曲的前提下,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 先曲后谱:在学生会唱歌曲
12、的前提下,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 4、选择小乐器伴奏:把学过的乐器拿来伴奏,让学生去敲、去摸索,并选出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三角铁、碰铃等,可在强拍上敲一下。也可自己创造乐器,或寻找音源,鼓励创造。 5、知识连接:悯农(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赏析要点: 这首诗和前面一首是姐妹篇,可以对照起来读,前面一首是讲要珍惜劳动果实,这一首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现实:普天之下,没有一块闲农田,农民终日辛勤劳动,可是劳动者不得食,常饿死。这是何原因呢?诗人在当时能如此深刻地提出这个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第二课时 【课 题】静夜思 【教
13、学要求】 歌词取材于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外,增加了部分通俗的语言来抒发当代人的情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到音乐与美术、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重点】 培养学生能够用色彩图形或线条记录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难点】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1、赏画。请大家欣赏一幅画,这是一幅唐诗静夜思彩图,请同学们朗诵一遍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同学们上语文课学过,请讲将这首诗画了什么?趁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亲情、乡情的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 2、配乐朗诵:启发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再根据诗词的情绪设计它的
14、节奏、速度、力度、声音的高低及朗诵的方式。然后再配上乐曲朗诵,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对比一下有音乐和没有音乐配合朗诵哪种好。并鼓励学生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简单形象的身体运作随着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 3、与美术结合:按教材要求根据诗的意境画一幅画。【篇三: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 三(2)班黄金莲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与体会诗歌境。 教学难点: 体会作
15、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视频播放诗内容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诗,我们来学习第12课古诗三首。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知诗人 解诗题 诗中的美景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轻轻的翻开书58页。 1、初读(要求:读通诗句,划节拍。)自由读 2、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出示)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
16、3、知诗人,解诗题。 a过渡:这首古诗是叶绍翁写的,那你说说对作者了解多少呢?(指名学生交流) 师汇总:(课件出示) b师: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相遇) 不值呢?(没有相遇、遇到要拜访的人) c同桌合作,根据注释解诗题。 (二)再读古诗 1、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读之前先要把课文里这几个字读好了。(课件出示) 2、重点指导“应、屐、苔、扣、扉” 3、用怎么样的节拍去读呢 (出示内容) 那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节拍,带着你的感情大声地读一读吧。 自由读听录音示范读 指名读 配乐男女生赛读 配乐齐读 三、感悟诗意 师:同学们,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指名说) 苍苔
17、、柴扉、红杏(课件出示) 师:结合你们平时所知道的,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 总结:绿绿的,长在地上的,有点像青苔。阴暗潮湿的地方。厥类植物。春雨过后,这个贴着地面长出的小植物就是苍苔!(课件出示苍苔图片) 师:你感觉到了什么?(春天很美生机勃勃) 师:这绿绿的苍苔把春天唤醒了! (齐读第一句) 师:柴扉 (柴扉是用柴和树编成的门。很简陋,很破旧。就是用竹子或树枝支起来的大门,这样的门太简陋,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 师:红杏,什么时候开的? 总结:早春二月开,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课件出示杏花图片) 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 师:红
18、杏很美,绿油油的苍苔也美。春天真是生机勃勃啊! 四、品读诗情,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这就是叶绍翁游园所遇。那么,诗人来访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看什么呢?(师板书) 过渡: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 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诗中哪个字饱含了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怜) 师:这个怜字,用在今天就是?可怜 1、“怜苍苔”主人仅仅是喜欢苍苔吗?对,主人不仅仅是怜苍苔,也是怜春天。老师也希望你们热爱春天,爱春天的一草一木。 2、理解“应”、“屐齿” 师:在当时,穿木屐鞋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是一种自然的打扮,轻松的打扮,叶绍翁穿着木屐
19、鞋,那是说明自己很休闲)他要穿木屐鞋来游园,这说明他对苍苔的爱。 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意思:大概是花园主人爱惜这苍苔,怕我的木底鞋踩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3、扣的意思(敲) 师:小扣的意思就是?小扣就是轻轻地敲。小心翼翼地敲 师:扣了多长时间?(很久)表示时间长。 师:“小扣”说明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 (作者不仅扣出了对主人的尊敬,也扣出了对春天的热爱。老师也希望你们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这一句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或者说你怎样理解呢? 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过渡:诗人说是园主人怕苔藓被踩坏,其实我觉得是诗人太爱这些绿色了,是他舍不得踩怀。说明他爱大自然的
20、一切,连这些不起眼的苍苔在他眼里都是不能被破坏的。 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很有道理,在有感情地读读这句。 4、理解“春色满园”你怎样理解这句呢? 意思:满园的花开得正艳,这美好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5、诗人想进去却没能进去,他看到了什么? 这句应该怎样理解呢? 意思: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了墙外。 老师引导:读了这句你又有什么感受 一枝红杏就代表春天来了。从字面看是写一个花园的春色,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向往。这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叹。杏花是春天最有特色的景物之一,因此他由杏花想到了春天。 带感情
21、读。读出作者赞美春天美景,对春天向往的感情。 6、老师引导总结全诗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谁愿把全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遍呢? 7、配乐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五、体会诗情 1、过渡:诗人满怀喜悦想去花园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遇到主人。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 扫兴) 课件出示诗 谁来读读这一、二行诗?(老师在你的语气里听出了失望的感情)正确引导学生的语气 2、正当他扫兴想回时,无意间抬起头,他又看到了什么,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给诗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不由发出感叹! 课件出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来赏园,柴门关着,他进不
22、去,但他可以从门缝里看到园里大概景象因此他在想象园里一定很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替诗人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飘出浓郁的芳香,花儿们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小结:是啊,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心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这一切都缘于(一枝红杏),一枝红杏却能让我们浮想联翩,古人的文字真是精妙呀。 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美景中,但作为北方的孩子,我们很难在春季中欣赏到春色,今天老师
23、就带你们到南方走一趟。(多媒体演示春景图) 学生汇报: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们发现我们这里的春天是怎样的? 小结: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想必同学们已经能背下来了,下面让我们配上美妙的音乐一起背诵这首诗吧。 叶绍翁由这一枝红杏已知道春意盎然,所以没必要进园子里了。生活中有些事可遇而不可求。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游园不值,游园虽不值,但不遇中有遇。看到这一片春色,诗人已经觉得非常(值) 六、课外延伸 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边欣赏一边再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想说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七、总结 我们学习的古诗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就要努力进行
24、课外积累,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会闻到花草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我们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原上,我们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走进乡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一幅自然、清新、和谐的生活景象。那么在古代诗人的眼中乡村
25、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中的乡村生活。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对我们来说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课件出示翁卷生平)。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 请学生朗读诗题 ,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
26、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 4学生在小组内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想一想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现在就让我们欣赏一下这四月的景色。(课件播放乡村景色) 三、品读美景。 1.多美的景色啊!与这样的景色相比刚才同学们说的就
27、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了。那么请同学们再朗读全诗,然后看看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分析: 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启发想象: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
28、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翠绿翠绿的山原它与银光闪闪的水田相互衬托这不也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呢,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学生回答如歌的鸟叫,悦耳的鸟叫、) 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隐约中还传来了杜鹃鸟如歌的鸣叫,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
29、雨如烟”吗?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你们很不简单,这两行诗句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美读前两句并播放课件展示美景) 板书:景美 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齐读后两句 1再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
30、?(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学生回答)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6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让我们怀着对村民的崇敬之情再读后两句。 板书:人勤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
31、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学生练习背诵) 4指名汇报背诵古诗,齐背诵古诗。 六、谈谈收获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
32、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
33、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