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考试复习题汇总.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4878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考试复习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免疫学考试复习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免疫学考试复习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免疫学考试复习题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免疫学考试复习题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免疫学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要适当举例第一章 绪论1、名词解释:免疫: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外来抗原(异物)进入机体,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 或 “非己”,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排除异物或对自身成分维持耐受,保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免疫过程并不总是有利于机体,有时也可引起机体损害。2、从正反二个方面阐述免疫的功能。有利: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清除损伤细胞及衰老的细胞;清除突变或畸变的恶性细胞。有害: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持续性病毒感染。(应稍加分析)3、免疫可分为哪些类型,比较各类型免疫的特点。固有免疫性(先天具有,与是否接触侵染物质无关)特点:(1) 出生时已具备

2、(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获得免疫性(后天的,被非自身的抗原物质诱发产生)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晚)(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第二章 抗原 一、 名词解释1、Ag: 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主要是 T、B 细胞)使之产 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抗体或效 应性 T 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如:2、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 B 、T 淋巴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3、免疫反应性: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抗体/

3、效应淋巴细胞发生特 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即.4、AD:抗原分子中(表面或其他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 构或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常由 3 8 个 氨基酸残基或 5 7 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5、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 多数蛋白质分子、细菌、病毒等。6、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单独存在时只具有抗原性(免疫反应 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二硝基酚、青霉素。7、异种抗原:来源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如:各种微生物、动物的 血清(相对人类而言)。8、同种异型抗原:源于同一种物种中基因型不同个体的抗原性物质,自身无应 答,可刺激同种

4、其他个体产生免疫应答,如:ABO血型抗原。9、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组成成分,特殊条件下(如:自身组织成分结 构改变、胚胎期免疫系统未接触的隐蔽性自身成分的暴 露)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反应,如:晶状体、脑组织等 未与淋巴系统接触的成分。10异嗜性抗原:不同属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 也称 Forsman 抗原。11 TD-Ag:也称 T 细胞依赖抗原,需要 Th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辅助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如:大多数天然蛋白质或细胞抗原(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12类毒素:经 0.3%0.4% 甲醛处理过的失去毒性,保留 免疫原性的外毒素。13 DNA 疫苗:采

5、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编码抗原决定簇的基因(有效 免疫原)插入带有强启动子的质粒中而制成的疫苗,直 接接种的质粒转染后可在宿主内持续表达诱导免疫应 答的抗原。 14多肽疫苗:15重组蛋白疫苗:将病原体有效免疫原 DNA 片段插入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 再转入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纯化后得到所需抗 原蛋白,如: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疫苗等。16亚单位疫苗: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是有害的成 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成的疫苗。如:用乙肝表面 抗原乙肝疫苗,百日咳杆菌丝状凝血素 无细胞百日 咳疫苗。17抗原结合价:是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18超抗原:一类可直

6、接结合抗原受体,在极低浓度下激活大量 T 细 胞或 B 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类似于 丝裂原的作用)。如:。2、抗原有何特性?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答:特性:1、免疫原性 : 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 B 、T 淋巴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特异反应性) 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抗体/ 效应淋巴细胞发生特 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因素:抗原因素:理化性质,异物性,完整性等 机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 免疫方式:免疫途径,剂量,次数,佐剂等。(太简单,要加以解释)3、何为交叉反应?为什么抗

7、原具有特异性,又能发生交叉反应?答: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 同抗原产生的(相同或相似)反应。原因:1)抗原异质性:即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多数抗原物质 (如:细菌及细胞等)由多个不同分子 组成,且同一分子表面可存在不同表位。2)相同决定簇:两种或以上的抗原分子中含有的相同抗 原决定簇。3)决定相似簇:结构相似的抗原决定簇。4、何为免疫佐剂?常见的免疫佐剂包括哪些?有何生物学功能?答:免疫佐剂: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 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2)佐剂的种类: 微生物及其产物: 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

8、革兰氏 阴性菌的内毒素等 无机化合物: 氢氧化铝、明矾、吐温-80 等 合成佐剂: 多聚肌、胞苷酸(polyI:C) 油剂: 弗氏佐剂、矿物油、植物油生物学功能: 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使无或微弱免疫原性物质变成有 效的免疫原。 提高抗体的浓度,提高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效价。 改变抗体的类型,由产生 IgM 转变成 IgG。 引起或增强超敏反应。5、何为丝裂原?常见的丝裂原有哪些?有何作用?答:即有丝分裂原,为植物种子中的糖蛋白及细菌代谢产物,可促使细胞有丝分裂,进而增殖,是非特异的多克隆淋巴细胞激活剂常见的丝裂原有: PHA(植物血球凝集素)、 ConA(刀豆蛋白A)、 PWM(美洲商

9、陆)、脂多糖(LPS)作用:T、B 细胞表面均表达多种丝裂原的受体。在体外实验 中丝裂原可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表现为体积增大,胞浆增多,DNA 合成增加,出现有 丝分裂等变化。6、疫苗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答: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的生物制品 1常规疫苗1.减毒活疫苗:卡介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特点:免疫效果好、持久、可靠; 稳定性差,不易保存; 存在安全问题(可能产生回复突变,具有毒力)。2)死疫苗(灭活疫苗):百日咳、狂犬病、甲肝、乙脑疫苗等3)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4)联合疫苗:将多种疫苗混合在一起(如:死疫苗 + 类毒素)制成的 生物制品。特点

10、: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可同时对多种疾病进行 免疫;存在安全问题(过敏、交叉反应等)。 2、组分疫苗(由可诱导免疫反应的抗原成分制成 1)亚单位疫苗2)合成肽疫苗特点:特异性强;安全,易保存;易大量生产; 免疫原性较差(可研制新佐剂或载体)。3、基因工程疫苗:通过对免疫分子编码基因进行克隆、修饰、改造及表达,获得可诱导有效保护性免疫且不含感染性物质的免疫原1)重组减毒活疫苗(载体疫苗):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携带有某种抗原基因的 DNA 片 段插入减毒的载体(病毒或细菌疫苗株)基因组中制成, 所需抗原随疫苗株的表达而表达。特点:免疫应答强; 为多价疫苗,如:将乙肝及麻疹病毒免疫原基因 插入痘病

11、毒载体,免疫后可同时获得抗乙肝、麻 疹及痘病毒的能力。 2)重组蛋白(抗原)疫苗:将病原体有效免疫原 DNA 片段插入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 再转入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纯化后得到所需抗 原蛋白,如: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疫苗等。 特点:安全,不在体内增殖,不含病原体核酸等致病因子; 有效、成本低3)DNA 疫苗(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编码抗原决定簇的基因(有效 免疫原)插入带有强启动子的质粒中而制成的疫苗,直 接接种的质粒转染后可在宿主内持续表达诱导免疫应 答的抗原。 特点:特异性强;安全、可靠;免疫效果持久。 第三章 抗体 1.名词解释:1 Ab: 抗体(antibod

12、y, Ab) : 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物质刺激后,B 细胞增殖分化为 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2 Ig: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均称为 免疫球蛋白。3 Ag: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主要是 T、B 细胞)使之产 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抗体或效 应性 T 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如:.4、调理作用:Ig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 Fc 受体结合 通过抗体的桥 联作用促吞噬。5、ADCC作用:抗体依赖性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

13、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2、简述 Ig 的基本结构、常见的存在形式及其生物学功能。答:1、基本结构四肽链结构 (H2L2) 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 每条肽链均有氨基端(N 端)和羧基端(C 端) 。链间二硫键连接(H-H,L-L)铰链区 生物学功能: Ig V 区的功能主要功能为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Ig V 区与抗原结合后,可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侵入,也可借助于 C 区进一步发挥其免疫功Ig C 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2、结合 Fc 受体 表现为1)调理作用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 杀伤3)介导 I 型超敏反应:3、穿过胎盘

14、和粘膜常见的存在形式:膜型及分泌型,如:.3、 Ig 的类型有哪些?其分类依据是什么?答:一)IgG 1、单体,血清含量最高(75%85%),为血清球蛋白的 主要成分。 2、分为四个亚类:IgG1、IgG2、IgG3、IgG4。 分亚类的依据:二硫键的数量与位置、重链氨基酸的差异 各亚类的生物学活性有差异 二)IgM1、分为两种类型:mIgM:单体,存在于未成熟的 B 细胞表面sIgM:五聚体,由成熟浆细胞所分泌三)IgA1)血清型 IgA: 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存在于血清中,占 血清蛋白的 1015%,主要为单体,也有二聚体、三聚 体或多聚体。 2)分泌型 IgA: 由呼吸道、消

15、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固有层中浆细胞 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液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和 泌尿生殖道粘膜表面的分泌液中,为二聚体和四聚体。四)IgD1、有 mIgD 与 sIgD 两种类型, 占血清蛋白的 0.2% 左右, 含量极低。五)IgE应将分型、类、亚类的具体情况及依据分别写出,参考PPT4、 Ig 的免疫原性有哪几种类型?答:1、同种型(isotype):同一物种所有个体都具有的 Ig 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主要在 Ig 的 C 区(CH :Ig 分类及亚类、CL :Ig 分 型及亚型),为种属型标志。2、同种异型(allotype):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 Ig 免疫原性具有差别,是

16、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 Ig 分子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 标志, 为个体型标志,存在于 Ig C 区。3、独特型(idotype):同一个体内不同 B 细胞克隆产生的 Ig ,因其超变区 aa 序 列不同而各自具有独特的抗原决定簇结构(独特型表位), 是每个 Ig 具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存在于 V 区(5 - 6 个)。 独特位可刺激异种、同种异体、甚至同一个体产生相应抗 体,即抗独特型抗体。5、抗体的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答:1、众多的胚系基因(原始因素)2、 组合多样性 (1)重排多样性(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2)H、L 链配对多样性,随机装配3、连接多样性 (1)不精确连接(实质是核苷酸丢失)

17、(2)N-区核苷酸插入(3)体细胞高频突变(太简单,要加以解释)6、人体若被狗咬伤或造成深度皮外伤后,为什么要多次注射狂犬疫苗或破伤风疫苗?答:1)初次应答:抗原第一次刺激机体产生的应答反应。 特点: 潜伏期长 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 IgM 类抗体 抗体浓度低 维持时间较短2)再次应答: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产生的应答反应特点: 潜伏期短,约为初次应答的一半 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 IgG 类抗体 抗体浓度高 维持时间长最后加一句总结性的话:多次注射可引起再次应答,促使机体产生大量高亲和力、存留时间长的抗体协助清除抗原。7、何为抗体类别的转换?抗体类型转换后其特异性有没有发生改变?为什么?抗体类别的转

18、换有何生理上的意义?答:答案参考第三章PPT的79-82页8、何为基因(DNA)重排?简述 Ig 基因重排的一般过程及特点。答:即体细胞重组,将分隔的无表达功能的胚系基因片段连接成一完整的有表达功能的基因的过程。特点及过程:重链 VH 先重排,其成功重排可促进轻链的重排程序: V-D-J(重链,分两步完成)或 V-J(轻链)连接 VDJ 或 VJ 与 C 区基因连接形成重排 DNA。 重排是随机的,任意选取 V(D)J 基因中的一个片段 第四章 补体1、名词解释:补体、 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在被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其主要作用是参与破坏或清除与抗体结合的抗原(细菌或

19、细胞等)。 补体系统、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体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补体固有成分和血浆补体调节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细胞膜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是由 30 余种蛋白质成分组成的多分子系统。 经典激活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启动的, C1 - C9 参与的系列级联酶促反应(依次激活补体 C1、C4、C2-C9),其结果是与抗体结合的靶细胞因细胞膜受攻膜复合物作用而被裂解。MBL 途径、由结构及功能与 C1q 相似的急性期蛋白(病原体感染早期,肝脏在某些细胞因子刺激下产生的蛋白质,如:C 反应蛋白,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引起的补体系统激活过程。(要写

20、出中文含义、参与因子、简要过程及结果)替代途径、不必经过 C1、C4、C2,由 C3 裂解开始,在 B 因子和 D因子参与下,激活物直接激活 C3,随后依次活化 C5 至 C9 的补体激活途径。三条途径的名词解释要将参与因子、激活过程及结果简要写出。具体写法可参考经典激活途径的写法。CR、补体受体,细胞表面能与某些补体成分或补体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分子。它们均为膜蛋白,分布广泛,各种组织细胞表面均有 CR。溶膜复合物(MAC)、靶细胞膜表面的 C5b 与 C6、C7、C8 依次结合形成 C5b678复合物,该复合物诱发 C9 在细胞膜表面共聚,形成跨膜的管状通道结构,即 MAC,导致靶细胞的

21、穿孔损伤,最终裂解死亡。免疫黏附作用:参考第四章PPT 67页。趋化作用、C3a、C5a、C5b67 可在感染或损伤部位形成浓度梯度, 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向此处聚集,造成炎症反应。 急性期蛋白: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炎症反应早期,由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所分泌TNF-、IL-1和IL-6诱导肝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包括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淀粉样蛋白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等,可通过凝集素途径激活补体。2、 补体激活的途径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分三条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MBL 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的特点 需要 Ca2+、Mg2+ 的参与。(注意上标) 同时

22、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合 C1q 对 Ig 的亲和力不同: IgM IgG3 IgG1 IgG2C4a、 C3a、 C2a 为过敏毒素,引起过敏反应C3b 与 C4b 的蛋白有同源性,均能水解失活。MBL 途径的特点 MBL 为人体血清中的正常蛋白质,急性期反应时含量明显增加。 需要 Ca2+ 的参与。 MASP 酶类似于C1s(C1 酯酶)的作用。旁路途径特点 需要 Ca2+ 的参与。 旁路途径可以识别 “自己” 和 “非己” : 自身细胞表面, C3b 被调节蛋白(H、I 因子)灭活; 外源微生物表面,缺少调节蛋白(H、I 因子) ,故 C3b与 B 因子形成稳定的 C3bBb,

23、开始激活。 3、 补体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在人体免疫防御中有何作用?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体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补体固有成分和血浆补体调节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细胞膜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是由 30 余种蛋白质成分组成的多分子系统。(1)固有成分: 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C1-C4) 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D、B 因子) 参与MBL途径的成分(MBL、丝氨酸蛋白酶) 末端通路成分(C5-C9)(2)参与调节的成分 C1 抑制物、I 因子、P 因子、 H 因子、C4 结合蛋白、MCP、DAF等(3)补体受体(CR): CR1-CR5、C3aR、C

24、2aR、C4aR在人体免疫防御中的作用:参考第四章第六节补体的生物学功能PPT 60-68页,共六点4、 补体产生的主要器官与主要细胞分别是什么? 第五章 免疫系统1、名词解释:淋巴细胞归巢、 成熟的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进行定居,称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免疫活性细胞、T 细胞、B 细胞、 CD 抗原(分化群抗原)、TCR-CD3复合体、BCR-(Ig+Ig)复合体、 NK 细胞、APC以上名词解释PPT中都有,自己找答案,不要偷懒!注意中文意思及举例。2、 何谓免疫系统?它由哪几部分

25、组成?功能如何?免疫系统:主宰和执行机体的免疫功能的机构,是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写出具体包含哪些成员)免疫系统功能:免疫防御:识别和清除进入机体的抗原,包括病原生物、异体细胞和异体大分子;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免疫自稳: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3、 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分别包括哪些成员?它们各自有何主要功能?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是造血多能干细胞所在地; 人及哺乳类动物 B 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胸腺:T 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腔上囊:鸟类 B 细

26、胞分化、成熟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细胞等定居、增殖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豆形,哺乳动物特有,位于淋巴回流的通路上。是成熟的 T、B 细胞定居的场所;可过滤、清除 异物;产生免疫应答;参与淋巴再循环 脾脏:位于腹腔左上方,胚胎期的造血器官,骨髓开始造血后,即成为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具有血液滤过作用并可储存血液;可产生免疫应答;合成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皮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4、 T 细胞、B 细胞在发生、定居、表面标志及免疫作用方式上有何区别?T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胸腺微环境是决定T细胞分化发育的重要条件。T细胞定居场所:外周

27、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T细胞表面标志:各种T细胞表面受体,表面抗原。外周血成熟T细胞的共同标志:TCRCD3CD2免疫作用方式:细胞免疫同时辅助TD-Ag体液免疫。B细胞的分化发育:哺乳 动物的B细胞可以在骨髓中分化成熟,鸟类的前B细胞在法氏囊中分化为成熟B细胞,它们不仅是B细胞发生的场所,而且也是B细胞发育所必需的微环境。B细胞定居场所:淋巴结皮质浅层的淋巴小结和脾脏的淋巴小结内的非胸腺依赖区。表面标志:抗原受体,Fc受体,补体的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MHC-II抗原,T1受体和MEM受体,B7分子,CD40免疫方式:体液免疫及抗原呈递5、B 细胞与T 细胞分别有哪些类群,各有何特点或作用。

28、B细胞根据是否表达CD5分子,分为B1,B2B1(CD5+):作用:可自我更新,参与防止肠道细菌感染等,行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特点: 抗体的产生不依赖于 T 细胞的辅助; 只有初次应答,无免疫记忆;主要产生 IgM。B2(CD5-):作用:可转化为浆细胞,行使体液免疫功能,参与抗原呈递和免疫调节特点:抗体的产生依赖于 T 细胞的辅助;有再次应答;有抗体类型转换;产生 IgM 和 IgG。 T 细胞亚群及其相应功能6、机体中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主要有哪些?它们是如何通过吞噬作用杀死入侵异物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嗜酸性粒细胞: 吞噬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诱发 IgE 的寄生虫) 中性粒细胞 :吞噬作用

29、(外来抗原),免疫调理作用吞噬作用杀死入侵异物的过程包括:趋化、吸附、吞入、胞内处理及分解产物的吸收再利用或排出这几个步骤。(可详细写出) 第六章 MHC1、名词解释: MHC基因/复合体: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 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MHC分子/抗原: 由 MHC 基因编码的、在不同个体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能引起快而强烈的排斥反应的一类膜结合蛋白,其主要作用为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 T 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HLA 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应写出其作用MHC限制性: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时,细胞受体(TCR)除了识别相应抗原决定簇(抗原肽)

30、外,还必须识别相应的 MHC 分子2、具有抗原提呈功能的 HLA 分子有几种类型?它们之间有何主要区别?HLA-I 类分子 内源性抗原的递呈分子;HLA-II 类分子 外源性抗原的递呈分子区别:特 征 HLA I 类分子 HLA II 类分子 多肽链组成 链(44-47kD) 链(32-34kD ) 2m 链 ( 12kD ) 链(29-32kD )与T细胞结合位置 1 和2 结构域 1 和1 结构域 共受体结合 3 区结合 CD8 2 区结合 CD4 肽结合槽 容纳8-12残基的内源性抗原肽 容纳10-30残基的外源性抗原肽编码的经典成分 HLA-A、B、C HLA-DP、DQ、DR3、MH

31、C 在机体的免疫过程中有何作用? 加工、递呈抗原 启动、调节免疫应答 诱导 T 细胞的成熟 诱导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 宿主抗移植物或移植物抗宿主排斥反应(太简单,要加以解释)4、何为内源性抗原及外源性抗原?分别写出两者加工呈递的一般过程。内源性抗原(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蛋白和胞内某些正常成分等)在靶细胞内降解形 成抗原肽,与其 HLA-I 类分子结合,递呈给 CD8+ T 细胞(Tc / CTL)。外源性抗原(被吞噬的细胞、细菌和某些自身成分等)经抗原呈递细胞 APC 处理形成抗原肽,与其 HLA-II 类分子结合,递呈给 CD4+ T 细胞(Th)。 (注意上标)5、

32、简述从抗原摄取、加工呈递到三元复合体形成,最终启动免疫应答的一般过程。MHC 分子的抗原结合凹槽选择性结合抗原肽形成 MHC 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二元复合物) 供 T 细胞(TCR)识别 形成 MHC 抗原肽- TCR 三元复合体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补上抗原摄取、加工呈递的过程相关内容第七章 抗原抗体反应1、名词解释:抗原抗体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常见的有:.抗毒素:使相应毒素失去毒性的抗体。中和抗体:使相应病毒丧失传染性的抗体免疫分析: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的特性对抗原或抗体进行量和质的测定分析。如:.免疫电泳:利用蛋白质在凝胶中电泳移动速率不同而被分离的特性与免疫

33、琼脂扩散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如:.免疫标记:用酶、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素等标记抗体或抗原等所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如:. 抗血清效价:在给定的条件下,可结合一定量抗原的抗血清的最高稀释度。即将抗血清经一系列倍比稀释后,与定量抗原反应,能发生明显可见反应的最大稀释倍数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细微沉淀物的现象。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物的现象。 补体参与的反应:参考第七章第五节PPT 9-11页2、如何制备、保存纯度较高的抗血清?如何评价抗血清的质量(效价、特异性、亲和力等)?抗血清的制备及纯化参考第七章第一节PPT 6-9页,质量评

34、价参考10-11 页。亲和力:表示抗血清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强度,常用亲和常数 k 表示。抗体特异性:特定抗体只与相应抗原反应抗血清效价:在给定的条件下,可结合一定量抗原的抗血清的最高稀释度。即将抗血清经一系列倍比稀释后,与定量抗原反应,能发生明显可见反应的最大稀释倍数效价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免疫沉淀反应,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亲和力检测常用方法:竞争结合法、间接ELISA法等抗体特异性检测常用方法:平板琼脂双向扩散法等3、简要叙述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免疫动物细胞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初步筛选单株化二级筛选抗体生产原理:将杂交瘤细胞高度稀释并单独培养成细胞株(单克隆),此

35、细胞株可以产生只对一种抗原决定簇反应的单一种类的抗体。大量培养此单克隆细胞株,即可得到高度特异性、纯度均一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太简单,应具体写出制备的每一步骤)4、抗原抗体反应基本原理及发生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反应特点如何?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等价带?什么情况下出现前带或后带现象?原理:Ag 表位(决定簇)和 Ab 分子高变区(CDR)相互作用作用前提:两者相互吻合,具有互补性分子表面的特异结合是非共价的,可逆且结合力较弱在极短距离内才能发生,Ag 表位与Ab 高变区必须紧密接触,才能有足够的结合力,使两者结合在一起(结合力的强弱决定于二者空间构型互补的程度)。条件: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抗原抗体亲

36、和性和亲合力;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特点:特异性;比例性 ;可逆性;分阶段反应 ;敏感性 (太简单,应具体分析)等价带:抗原与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产生大量沉淀)。前带( prozone ) 抗体过量时(形成小分子 IC,沉淀少或无)后带( postzone ) 抗原过量时(无游离抗体,沉淀少)5、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哪些?抗原抗体反应为什么必须加入电解质?自身因素:抗原因素:抗原的理化特性、决定簇数量及种类均可影响血清学反应结果。抗体:来源:来自不同动物的免疫血清,其反应性有差异。特异性与亲和力(影响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浓度:抗体的浓度往往是与抗原相对而言,合适的浓度才出现明显的反应现

37、象。因此许多实验应进行抗体预滴定,找出最适反应浓度。环境条件: 1、电解质:2、 振荡和搅拌:3、酸碱度:4、温度: 5、杂质:(太简单,应具体分析)6、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有哪些?其原理如何?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及免疫标记技术等1、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物的现象。 参与要素: 凝集原: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如:血细胞、菌体等。 凝集素:参与凝集反应的抗体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细微沉淀物的现象。参与因素: 沉淀原:参与沉淀反应的抗原,包括:蛋白质、多糖和类脂溶液、血清、细菌抽提液、组织浸出液等。 沉

38、淀素:参与沉淀反应的抗体。 3中和反应:抗体使相应抗原(毒素或病毒)的毒性或传染性丧失的反应 4补体参与的反应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被活化的补体成分可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补体被复合物结合后即被消耗,常引起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原被裂解。7、常见的免疫分析方法有哪些?并根据各类反应的特点说明其应用。免疫分析: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的特性对抗原或抗体进行量和质的测定分析。特点;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反应速度快免疫沉淀1、环状沉淀反应 应用:抗原抗体的定性及定量分析2、凝胶扩散沉淀反应1)单向扩散法(Mancini法):应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常用于测定血清中 IgG、IgM、IgA 及补体的含量

39、2)双向扩散法 应用: 定性分析:鉴别抗原与抗体反应间的特异性如何:根据相邻孔中不同抗原与同一抗血清反应形成的沉淀线形状的变化判断抗原间是否存在共同的 AD。 定量分析:测定抗血清效价及抗原的最佳浓度。 3、 免疫电泳:利用蛋白质在凝胶中电泳移动速率不同而被分离的特性与免疫琼脂扩散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1)原理:PH 8.6 时,混合蛋白抗原多数带负电,向正极移动(少 数带正电的则向负极移动),不同抗原分子因大小及所 带电荷不同,其电泳速度不一样而被分离特点: 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免疫沉淀的灵敏度二)免疫标记技术用酶、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素等标记抗体或抗原等所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特点:敏感度高、特异性

40、强、快速能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常用技术 :酶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检测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可简要写出其应用)第八章 免疫应答1、名词解释: 免疫应答:免疫活性细胞(T、B)识别抗原分子、进行自身活化、克隆扩增、分化及产生效应的全过程 (或失去活化潜能。最终凋亡)天然自动免疫:机体患过某种传染性疾病(如:牛痘)痊愈后,对该传染性疾病产生免疫的现象。 天然被动免疫:新生机体通过胎盘(IgG)、初乳(sIgA)等获得母源抗体而产生免疫力的现象。人工自动免疫:通过给机体注射疫苗(乙肝疫苗)使其获得免疫力的现象。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输入现成的抗体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现象细胞免疫: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

41、,T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性 T 细胞(Th / Tc),通过这些细胞及其产生的淋巴因子发挥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免疫效应,称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B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分泌抗体,通过抗体发挥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称体液免疫应答“过继”免疫:通过转移淋巴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包括记忆性淋巴细胞)的方式将免疫性转移到一个未免疫的个体,使其获得与供体同样的特异性免疫的现象,属被动免疫过程。2、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并区别和比较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异同点。答案要点:1)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感应、反应及效应

42、三个过程(具体写出每个步骤的过程,见第八章第二节 PPT 10-11页)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同点:见第八章第二节 PPT 10页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点(注意具体分析): 感应阶段:抗原呈递的区别T细胞的双识别和MHC 限制性 反应阶段:T细胞及B细胞活化的三个不同信号B细胞活化常需要Th辅助 效应阶段:效应产物不同:效应T细胞、抗体 免疫方式不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3、简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抗胞内寄生性病原体感染、抗肿瘤免疫(Tc)免疫损伤:Th1 引起自身免疫病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参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和介导移植物抗宿主反应:Th1 可清除体内表达同种异型 MHC 分子的细胞体液免疫:中和作用 调理作用ADCC 作用 激活补体免疫病理损伤(超敏反应)(应加以分析)4、T细胞和B细胞活化的三个信号分别是什么?B细胞活化过程中,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免疫学考试复习题汇总.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