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B. 石块粉碎C. 蜡烛融化D. 镁条燃烧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矿泉水B. 可乐C. 蒸馏水D. 豆浆3.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 测定溶液的pHD. 稀释浓硫酸4.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 隔绝空气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 消除可燃物5. 下列有关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
2、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各地运往武汉的新鲜瓜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它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B. 消毒的医用酒精溶质为乙醇(C2H5OH),乙醇属于碱C. 喷洒84消毒液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D. 医用口罩的制作原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属于有机物6.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 五氧化二磷:P2O5B. 钙离子:Ca+2C. 2个氢原子:H2D. 铝元素:AL7.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应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B. 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C. 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
3、解产生氧气的质量D.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8. 化学方程式2Mg+O22MgO可读作()A. 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B. 2个镁加1个氧气等于2个氯化镁C. 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D. 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9. 一些食物的pH近似值如下表,其中酸性最强的是()食物葡萄汁苹果汁牛奶鸡蛋清pH3.54.52.93.36.36.67.68.0A. 葡萄汁B. 苹果汁C. 牛奶D. 鸡蛋清10. 关于丁酸乙酯(C6H1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B. 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C. 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D. 一个丁酸乙酯分子是
4、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11. K2FeO4是一种新型非氯高效消毒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 +2B. +3C. +6D. +712. 以下是某同学记录实验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3.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关系:BCAC. t1时
5、,30g固体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65gD. 要从B溶液中得到B固体,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14.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CaCO3(CaO)无高温BCO2(CO)O2点燃CCuO(铜粉)足量氧气灼烧DKCl(KClO3)二氧化锰加热A. AB. BC. CD. D15. 下列四个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动趋势与对应的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
6、二氧化锰混合物至完全分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16.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填空:(1)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任写一条);铝有良好抗腐蚀性,其原因是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该过程用方程式表示为_。(2)人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将导致甲状腺肿大,该微量元素是_(填字母)。A碘B铁C锌(3)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4)固体MgH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
7、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1)从微观角度看,如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_构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2)从宏观的角度看,如图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填字母序号)。(3)写出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4)锂是一种活动性比较强的金属,化学式为Li,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变成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符号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8. 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1)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
8、如图1:请写出步骤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在该反应中体现出焦炭的_性。(2)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有Al2O3和SiO2,不考虑其它杂质)制取金属铝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通过该流程可得出SiO2的性质有_(填序号)。A难溶于水B不能与稀硫酸反应。C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土矿中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属于_(基本反应类型)。操作、操作的名称是_。将熔融状态的氧化铝通电分解得到单质铝的反应方程式为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9.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中标有的仪器名称是_。(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反应的化
9、学方程式为_。(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收集装置为_(填字母),验满的方法为_。(4)图2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如果G处装稀硫酸,H处放少量铁屑,则加热处的现象为_;该装置的优点是_。20.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1),该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现对该溶液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做出猜想】猜想一:这瓶溶液是氯化钠溶液;猜想二:这瓶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这瓶溶液是
10、_溶液。【实验探究】(1)小明同学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不可能是_溶液,原因是_。(2)小李另取样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_产生,则说明猜想三成立。(3)小王认为小李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还要进行如下实验:【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部分变质的_。【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且取用药品时标签向着手心。【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
11、反应实质是H+OH-=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_。(用微粒符号表示)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1. 为测定某铁粉样品(含少量木炭粉)中铁的含量,往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入铁粉样品,测得生成氢气质量与所加铁粉样品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1)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g。(2)求该铁粉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3)从上述铁粉样品中分离出纯铁粉的方法是_。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块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融化
12、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C【解析】解: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可乐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豆浆中含有蛋白质、水分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3.【答案】D【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
14、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4.【答案】C【解析】解:A、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B、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故错误;C、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正确。D、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错误;故选:C。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消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5.【答案】B【解析】解:A、新鲜瓜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它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消毒的医用酒精溶质为乙醇(C2H5OH),乙醇不属于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6、; C、喷洒84消毒液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当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入鼻腔时,人能够感知,该选项说法正确; D、聚丙烯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有机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A、维生素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B、乙醇不是碱; C、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D、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除外,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而乙醇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不是碱,要注意理解。6.【答案】A【解析】解: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五氧化二磷分子是
17、多原子分子,可表示为:P2O5;故选项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错误; C、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故选项错误; D、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如果是有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故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故选项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
18、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7.【答案】D【解析】解:A、二氧化锰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锰,其它的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如硫酸铜溶液、氧化铁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锰也可以作其它物质反应的催化剂,如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
19、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加入二氧化锰不能增大过氧化氢分解的氧气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C【解析】解: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
20、成氧化镁,所以正确选择为C; 故选:C。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其中注意,“+”读作“和”,“等号”读作“生成”,据此回答此题。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读法,注意“+”和“=”的读法即可,反应条件直接读出。9.【答案】B【解析】解:A、葡萄汁的pH为3.54.5,呈酸性; B、苹果汁的pH为2.93.3,呈酸性; C、牛奶的pH为6.66.6,呈弱酸性; D、鸡蛋清的pH为7.68.0,呈碱性; 呈酸性的物质中,苹果汁的pH最小,故苹果汁的酸性最强, 故选:B。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
21、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与pH的对应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答案】B【解析】解:A丁酸乙酯是由丁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丁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6):(112):(162)=18:3:8,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22、进行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答案】C【解析】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 故选: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铁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12.【答案】D【解析】解: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
23、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A、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3.【答案】A【解析】解:
24、A、由于不知道两种物质是否饱和,因此不能比较质量分数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关系:BCA,该选项说法正确;C、t1时A溶解度是30g,30g固体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够溶解15g,形成饱和溶液65g,该选项说法正确;D、要从B溶液中得到B固体,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是因为B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饱
25、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时,应该用蒸发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时,应该用降温结晶。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4.【答案】C【解析】解: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
26、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铜粉在足量氧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C。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27、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5.【答案】B【解析】解:A、等质量的锌、铁和盐酸反应,锌的金属性比铁强,故锌反应速度快;因酸的质量足量,最终生成氢气质量不相同;故图象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的总量不变,故图象正确; C、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溶液的pH大于7,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小,但是仍然呈碱性,pH不会小于7,故图象错误; D、因为二氧化锰中有氧元素,则图中氧元素的质量不能无零,故图象错误; 故选B。A、等质量的锌、铁和盐酸反应,酸完全反应,因酸的质量足量,最终生成氢气质量不相同; 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来解答; C
28、、依据碱稀释时溶液的pH进行分析; D、考虑二氧化锰中有氧元素。此题是利用图示对常见的化学知识的考查,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题关键是如何分析相关的化学过程并读懂图象、分析图象。16.【答案】氧气 刷漆等 4Al+3O2=2Al2O3 A 加热煮沸 MgH2+2H2O=Mg(OH)2+2H2【解析】解:(1)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刷漆等;铝和氧气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铝,配平即可;故答案为:氧气;刷漆等;4Al+3O2=2Al2O3;(合理即可) (2)人体缺乏碘元素将导致甲状腺肿大,故答案为:A; (3)降低水的硬度
29、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故答案为:加热煮沸; (4)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MgH2+2H2O=Mg(OH)2+2H2;(1)铁生锈的条件和防锈措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人体缺乏碘元素将导致甲状腺肿大; (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 (4)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配平即可。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转化,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17.
30、【答案】分子 BD CO2+2NH3CO(NH2)2+H2O 失去 阳离子 Li+【解析】解:(1)由构成物质的粒子结构可知,这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填:分子;(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其中二氧化碳(B)和水(D)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BD;(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故填:CO2+2NH3CO(NH2)2+H2O;(4)由
31、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形成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Li+;故填:失去;阳离子;Li+。(1)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4)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最外层电子数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18.【答案】CO2+C2CO 还原 AB Al2O3+3H2SO4=Al2(SO4)3+3H2O 复分解反应 过滤 2Al2O34Al+3
32、O2【解析】解:(1)步骤2的反应是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此反应过程中,碳夺去了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转化为一氧化碳,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填:CO2+C2CO;还原;(2)通过该流程可得出SiO2难溶于水、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性质;故填:AB;Al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3H2SO4=Al2(SO4)3+3H2O,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Al2O3+3H2SO4=Al2(SO4)3+3H2O;复分解反应;操作、是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是过滤操操作;故填:过滤;将熔融状态的氧化
33、铝通电分解得到单质铝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故填:2Al2O34Al+3O2。(1)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以及物质的分类,难度不大。19.【答案】锥形瓶 C 2KClO32KCl+3O2 CaCO3+2HCl=CaCl2+H2O+CO2 E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黑色固体变红色 节约药品,操作简单【解析】解:(1)图1中标有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
34、。故填:锥形瓶。(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填:C;2KClO32KCl+3O2。(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装置为E,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验满的方法为: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E;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4)如果G处装稀硫酸,H处放少量铁屑,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加热处氢气和
35、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该装置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操作简单。故填:黑色固体变红色;节约药品,操作简单。(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4)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
36、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0.【答案】碳酸钠 氯化钠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加入酚酞不变色 气泡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发生变质,加入盐酸后也会发生类似实验现象 CaCl2+Na2CO3=CaCO3+2NaCl 碳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 Na+、Cl-【解析】解:【作出猜想】根据题目信息,物质可能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因此猜想三为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碳酸钠。 【实验探究】(1)氯化钠溶液为中性溶液,加入酚酞后不会变色; 故答案为:氯化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加入酚酞不变色。 (2)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以看到气泡; 故答案
37、为:气泡。 (3)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其发生变质后,若加入盐酸,也会产生气泡,所以不能直接判断溶液名称; 故答案为: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发生变质,加入盐酸后也会发生类似实验现象。 【继续探究】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可以保证碳酸钠被充分去除,再检测溶液pH值时,不受碳酸钠的影响,若出现红色,则可以推出氢氧化钠的存在; 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碳酸钠。 【实验结论】根据
38、加入氯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得出有碳酸钠,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得到清液加入酚酞变红,说明氢氧化钠的存在,从而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部分变质;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拓展迁移】根据图2显示,最终溶质为氯化钠,所以存在的离子为钠离子和氯离子; 故答案为:Na+、Cl-。【作出猜想】根据题目信息进行物质名称猜想; 【实验探究】(1)根据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回答此题; (2)根据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回答此题; (3)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性质回答此题; 【继续探究】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目的回答此题;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
39、象总结实验结论。 【拓展迁移】根据反应后物质组成回答此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21.【答案】0.6 利用磁铁吸引【解析】解:(1)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6g。故填:0.6。(2)设18g样品中铁质量为x,Fe+2HCl=FeCl2+H2,56 2x0.6g=,x=16.8g,该铁粉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100%=93.3%,答:该铁粉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93.3%。(3)从上述铁粉样品中分离出纯铁粉的方法是利用磁铁吸引。故填:利用磁铁吸引。铁能被磁铁吸引,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