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模块考试地 理 试 题试题说明: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卷为综合题,答案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和答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火星冲日”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相对于地球)奇观。回答12题。1. 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2. 火星是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首选行星。据下表,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
2、星土星与日距离(百万千米)57.9108.2149.6227.9778.01 492.0表面平均温度-170350465485-8060-14020-150-180自转周期58.6 d243.d23 h5624 h379 h5010 h14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所包围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 B. C. D.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6月13日13时18分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的顺利对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34题。3. 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中国驻伦敦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收
3、看的时间是( )A. 10日5时22分B. 10日9时52分 C. 11日9时38分D. 12日1时38分4. 实现对接时,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是 ( )A. 北半球、向南移动 B. 北半球、向北移动C. 南半球、向北移动 D. 南半球、向南移动下图为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昼夜长短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56题。5. 四城市位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城市B. 乙城市C. 丙城市D. 丁城市6.关于四个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城市只有春秋分是昼夜等长B. 乙城市可能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C. 线速度乙丁甲丙D. 角速度甲乙丙=丁7. 某军舰在160E,40S的洋面
4、上向正南方向发射射程6KM的炮弹,炮弹落在( )A. 北半球B. 东半球C. 西半球D. 在160E经线上8. 某船10月1日4时沿赤道从西经165出发,向西行驶三天,到达东经165处,该地时间是A. 10月3日4时B. 10月4日2时C. 10月5日4时D. 10月5日2时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回答910题。9.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 大气的温室效应B. 大气的热力运动 C.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 大气主要的
5、直接热源10. 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 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读“北半球某日天气系统分布示意图”,回答11-13题。11. 甲处是 ( )A. 高压中心B. 低压中心 C. 冷锋D. 暖锋12. 处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B. 西北风 C. 东南风D. 西南风13. 根据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处锋面过境时,将( )A. 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B. 出现连续性降水C. 气温升高,天气晴朗D. 气温降低,天气晴朗气压升高14.若右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则最能代表台风登陆我国的环节是: ( )A.B.C.D
6、.15.若右图表示我国东部夏季季风环流示意图,则表示哪个区域大气的热力状况? ( )A.陆地B.海洋C.高空D.以上都不是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且板块主要位于10W60E之间。读图,回答16-17题。16. 板块是 ()A. 亚欧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南极洲板块D. 美洲板块17.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安第斯山脉C. 落基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18. 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 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B. 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C. 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
7、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D. 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9-20题。19. 该沙丘位于() A. 冲积扇B. 洪积平原C. 三角洲D. 河漫滩20.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B. C. D. 读下图,完成2122题。21. 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 2个B. 3个C. 4个D. 5个22. 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 生物圈B. 水圈C. 岩石圈D. 地壳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3-25题。23.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这首诗描述的是 (
8、)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规律C.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D. 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规律24. 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 光照B. 热量C. 水分D. 土壤25. “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 整体性B. 地域差异C. 地带D. 非地带性第卷(综合题 共50分)二、综合题 (本题共4小题,共计50分)26.(本题满分10分)读图回答问题。(斜线部分表示黑夜,=2326) (1)据图判断日期大约是 前后,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2)此时北京的地方时为 。(3)此时,_经线和_经线将
9、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4)图中E、F、H、G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是_ 。(5)按昼长由长到短的变化情况依次排列是_。2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4分)材料一 2008年10月7日重庆晚报报道,今年7月以来,在巴西东北部接近赤道的几个州的海滩上陆续出现了企鹅的身影,由于不适应气候,它们中的大多数非常虚弱。巴西环保组织立即对它们进行了抢救和保护,并分批将它们送回南极。专家对企鹅出现在赤道附近的原因看法不一,有专家认为人类过度捕鱼,令企鹅不得不游向离岸更远的海域觅食,最终不敌强劲水流被带到热带;也有专家认为全球气温上升影响水流,更多的风暴令海洋风浪变大将它们冲得更远;还
10、有专家认为企鹅本来要游到南非附近的海域,但洋流把它们带到了巴西东北部海岸。材料二:南美洲简图(1)图中洋流, ,。(2)处气候是,成因是 。(3)若图中阴影部分是此次大量出现企鹅的海滩,有专家认为“企鹅本来要游到南非附近的海域”,如果此判断成立,你认为是哪些洋流在此次企鹅从南非大迁移至巴西中起了作用?(4分)28. 某学校的同学在地理教师的带领下,对下图所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在三大类岩石中,_在该地区分布最广。(2)从河谷向东翻过山岭和谷地,在地质构造上依次是_ 和 _。(3)处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 处成山的原因是_。(4)该河谷是否适合修建水库
11、?为什么? 29.(1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气压带. 风带分布示意图(图15)材料二 表示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图16)。材料三 气候资料表地区1月均温)7月均温()122月降水量(mm)68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甲2626. 56436122480乙10. 724. 845321680丙825. 034532740丁5. 427. 51054251015(1)材料一表示的是 (南. 北)半球的气压带. 风带分布状况。(2)材料二A. B. C. D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一中的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 。(3)材料二A. B. C. D四地气候中,与材料三丙地气候特征相
12、似的是 ,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 (4)材料二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北弯曲,其主要原因是受 的影响。(5)有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 当E气压中心位置偏北时,我国的东南沿海常受台风灾害影响B. 在F气流的影响下,北美洲东部地区温和多雨 C. G地常年受材料一中的带控制D. J地自然带与乙地自然带相同 E. B地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谷物农业(6)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A. 甲地适宜种植棉花 B. 乙地适宜发展水田农业C. 丙地河流的主汛期在冬季 D. 为了保证水稻稳产高产,丙地更需要修建水库E. 丁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高一地理参考答案15 ABC
13、BC 610 BCDDB 1115 AAABB 1620 DAADC 2125 CBBBA26.(10分)(1)6月22日(1分) 120E(1分) 2326N(1分) (2)11时44分(1分) (3)180(1分) 60W(1分) (4)HEFG(2分) (5)EHFG (2分)27. (共14分)(1)秘鲁寒流(2分)南赤道暖流(2分)巴西暖流(2分)(2)热带沙漠气候(2分)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2分)(3)本格拉寒流(2分)、南赤道暖流(2分)。28(12分)(1)沉积岩(1分) (2)向斜(2分) 背斜(2分)(3)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断裂破碎,被侵蚀,反而成谷。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保留成山。(4分) (4)不宜(1分)河谷地带有断层,修建水库可能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2分)29. (共14分)(1)北(2分) (2)B(2分) (3)C;(2分) 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2分) (4)寒流;(2分) (5)ACE;(2分) (6)CD(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