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典资料,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文档,可修改】一、填空: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3、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 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标准中除了“四基”以外,还提出的“四能”,具
2、体是指: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7、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
3、基础,面向全体学 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10、在各学段中, 课程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11.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的几个环节是: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二、选择题(1-6 单项选择,7-10 多项选择)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C )的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3、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
4、”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的过程。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6、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5、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9、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10、数学基本能力分为( ABC )A 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三、判断:1、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 2、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单纯在模仿记忆。 ( )3、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全部。( )4
6、、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 )7、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9、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10、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 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7、)11、提 高 国 民 整 体 素 质 是 实 现 教 育 政 治 功 能 的 基 础 。 ( )1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13 、 课程标准认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 生更好地发展。( ) 四、简答题:1、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
8、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答: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评 价方式的多样性。3、数学教学中,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哪些 答: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 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
9、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 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 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 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 学态度。5、小学第一学段学习目标中,
10、知识目标是什么答:(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6、小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 答:(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 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
11、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 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 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 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 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8、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 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
12、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9、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10、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是什么答: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
13、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1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12、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答:好的教学活动, 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
14、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13、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 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 得到发展。(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 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14、教师的
15、“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 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 累经验;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 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 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就起到了主导作用。一、填空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
16、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5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6、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7、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
17、模型思想。8、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9、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1、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12、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学生的数学学
18、习内容应当是_ 、_ 、_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 和_ 的基础上。二、论述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
19、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
20、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三、案例分析:1、找规律片断描述: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
21、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2、你能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举一些例子、谈谈你的想法吗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 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
22、地。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 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
23、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 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 反思 新课
24、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误区四:手段成为束缚 实例 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25、,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教师操作出现了错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电脑老师赶紧跑上去,摆弄着鼠标。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课仍是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 反思 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品位就低了。3、下面的案例有没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体现在哪里如果没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 叶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投影屏幕上显示商店里卖玩具的场景,小朋友在买玩具,总共有16个玩具,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6-9;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互相合
26、作交流算法,结果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6-10=6 6+1=7 10-9=1 1+6=7 9+7=16 16-9=7 6-6=0 10-3=7 6-4=2 10-5=5 2+5=7 叶老师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的回答,老师统统是微笑、点头、赞许,没有评价哪一种方法最好,接下来的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答:叶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以学导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样做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心呵护,老师有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