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 “诵、例”等 13 个字,认识多音字“ 背、圈” 。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 1 课时 【 教具准备 】 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简介伟人, 导入 课文 1 (课件出示 2) (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
2、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 (课件出示 3) 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齐读课题。 二、出示提示,自学感知 1.(课件出示 4) 出示自读提示 ( 1)默读 课文 , 画 出 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 。 (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应该更多放手给学生自学,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二 、独立学习 ,提出质疑 。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
3、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 词语和句子 。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和解决主要问题: ( 1)“照例”是什么意思? ( 2)“先生”是谁? ( 3)“戒尺”是什么? ( 4)什么是“私塾”? ( 5)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三、 研读课文 ,交流展示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 5:生字) bi sn l qun dun lin h t di ji l i ch 背 诵 例 圈 段 练 糊 涂 呆 戒 厉
4、挨 楚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鼻音“段”,边音“例、厉”。 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读“ bi”,组词为“背诵”,还有一个读音是“ bi”,组词为“背包”。多音字“圈”,在文中读“ qun”,组词为“圆圈”,还有一个读音是“ jun”,组词为“羊圈”。 2.教师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 6、 7) 私塾: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 。 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设计意图:自学,提出自己的困难,找出认为有新鲜感的语句,共同商议解决。锻炼了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的年限。 先
5、生: 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3.学生交流如下: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板书:背诵 很快 ) 4.(课件出示 8) 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 1) (课件出示 9) 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 2)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
6、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3)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5.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教育的不同。) 6.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四、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3.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7、( 1) (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 2) “?,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 3) “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 ( 4) 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 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 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 (
8、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板书:不懂 提问 )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六、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1.迁移练习。 (课件出示 10)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 楚 、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板书:壮胆)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 (课件出示 10) 【设计意图:感情朗读是部编版教材的教学重点,三年级应该训练有
9、感情朗读的能力。】 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 漏掉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 漏 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 ) 戒( ) 厉( ) 既( ) 常( ) 械( ) 历( ) 即( ) 详( ) 塾( )
10、涂( ) 提( ) 祥( ) 熟( ) 途( ) 题( ) 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 1)先生讲得很 详细 。( ) ( 2)课堂里 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 ) ( 3)孙中山来到学校, 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 4.选字填空。 厉 历 ( 1)墙上的挂( )又翻过了一页。 ( 2)没想到,他会这么( )害。 提 题 ( 3)他( )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 4)这篇课文的( )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 1.糊里糊涂 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 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 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 漏 一个字都不会 漏掉 2.课堂 戒尺 严厉 既然 详细 私塾 糊
11、涂 提出 经常 机械 经历 立即 慈祥 成熟 前途 问题 3.( 1)细致( 2)刹那( 3)照旧 4.( 1)历( 2)厉( 3)提( 4)题 【板书设计】 背诵 很快 不懂就要问 心想 不懂 好习惯 提问 壮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
12、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2.在教学中,引用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样太肤浅,在本课教学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资料后,我又补充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不足之处: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问是 三年级上 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
13、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 1866 1925 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 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会读,我会连。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