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大全(DOC 18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7871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大全(DOC 1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大全(DOC 1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大全(DOC 1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大全(DOC 1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大全(DOC 1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

2、适应性。3、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4、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5、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技术课程的开发和统一2)内容上加经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3)课程结构上注重设置

3、综合性课程4)在课程类型上强化全国统一设置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5)注重课程实施研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6)注重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6、为了保证上述培养目标的实现,从事基础教育的实践工作者必须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学生观。作为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被决定”的一面。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具有“未完成性”。发展观。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应该达到的目标。知识观。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

4、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课程观。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是构成课程的素材。7、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

5、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

6、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

7、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9、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10、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课程结构

8、的均衡性: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综合性体现在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12、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知识的锁碎化问题。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管理的问题。13、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

9、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1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15、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16、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要恰当处理学校结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把信

10、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 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不家务事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

11、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18、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19、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20、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12、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21、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根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划分具体的学习领域。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划分学习水平,这种学习水平不一定与学年水平相重合,在不同的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在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陈述方面,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以精确表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确立了恰当的评价系统。22、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

13、教育观念。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2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不家务事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24、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25、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学习者参与确

14、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26、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 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27、什么是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 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

15、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28、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29、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以“章”为本,形式广义泛滥。以“权”为本,权立至上。30、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31、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

16、价功能的转化。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32、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评价主体被评价

17、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33、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34、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

18、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35、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36、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推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在考试结果处

19、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五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37、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情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

20、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38、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可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工作。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念。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讨论。反思已有的教育平价工作,寻找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作计划。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39、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40、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

21、展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41、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4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43、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

22、状况。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为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质性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 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44、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变化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改变

23、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45、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46、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47、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四个工作环节?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48、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

24、哪些内容?职业道德;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49、如何开展教师自评?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50、推行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是什么?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51、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原则是什么?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

25、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52、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是什么?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把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尚未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及素质并据此确定制订教学计划的

26、基础。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53、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4、怎样理解地

27、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55、怎样理解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

28、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56、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57、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士资源等。58、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29、,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像 综合实践活动,它虽然是国家规定课程名称和课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但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否则,课程改革的许多目标就会落空。59、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资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

30、)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的现在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6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各学科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3)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5)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61、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2)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

31、机构。3)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4)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5)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62、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设计流程是什么?成立校本课程发展委员员。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依据。第一,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第二,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第三,学生需求的评估;第四,社会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校本课程总体目标。校本课程总体结构。课程纲要的撰写。63、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什么?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被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2、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64、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哪些?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65、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校本课程的试验;选择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66、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制订包括哪些方面?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67、怎样理解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主要是形成课程

33、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68、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什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69、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70、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71、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

34、一些共同趋势。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72、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73、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74、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7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

35、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作。76、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不家务事人生的引路人。77、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六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78、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79、新型的师生情感

36、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80、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81、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82、怎样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

37、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83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8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8、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85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怎样建立师生关系(1)树立正确的教师关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2)加强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3)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86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

39、势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形式多样化;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个别差异。87.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艰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88.试述教育改革的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己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2)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需面向所有的人,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需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

40、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应 (5)教育科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89.教学实质和任务是什么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的实质: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

41、生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教学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德,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90. 怎样才能设计好一堂课的教案设计好一堂课的教案就是备课。它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设计好一堂课的教案必须做到:在深入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保证科

42、学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法。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精心设计作业。91.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要深入钻研教材,

43、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活动

44、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92. 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 1)儿童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 2)儿童身心发展的

45、连续性和阶段性,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5)发展内容和程度的差异性93. 简述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为何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关,其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而一般的环境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盲目的、零散的,偶然的、片断的。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工作-教育所承担的,教育有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施以全面,系统的,教育,并保证教育发展的方向。3)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也是其知识、技能、能力、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4)学校教育还能将来自遗传,家庭和社会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取含克服其消极的,不良的因素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94.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 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95.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教师教学权 2)科研权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大全(DOC 18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