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环 境境 保保 护护 法法主讲教师:乔刚主讲教师:乔刚经贸法学院资源与环境法教研室经贸法学院资源与环境法教研室第一章 绪论 一、环境1、环境的概念2、环境的分类 二、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及类型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环 境1、环境的概念2、环境的分类3、环境的特性一、环境的概念环境科学所称的环境环境科学所称的环境生态学所称的环境生态学所称的环境经济学上的环境的概念经济学上的环境的概念宪法所称的环境环境保护法学所称的环境环境:是指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一样。环境科学所称的环境:环境科学以人类人类为研究对象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
2、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即人类环境。生态学所称的环境生态学以整个生物界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环境指环绕着生物界并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和其他无机物质。生态学所称的环境包括人类环境,但范围要比人类环境广泛得多。经济学所称的理解环境是指可为人类开发利用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天然财富。实质上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经济基础,即自然资源。宪法所称的环境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其中“生活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天然的和经
3、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生态因素,即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生物、地理和人为诸条件的综合体。环境保护法学所称的环境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保护法所保护的环境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环境有所不同,它是有一定范围有一定范围的,是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保护的环境。这一定义把环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的自然因素总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环境。其特
4、点是天然形成,无人工干预;一类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也就是人为环境。即在天然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人类经过有意识地劳动而构造出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如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人为环境仍然是一种自然环境,这不仅因为它们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工改造形成的,还因为它们一旦形成就成了整个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产生一定的环境效应。我国环境保护法对这两类环境均予以保护。小 结不同学科对环境概念应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环境保护法并没有结合法律的角度给出真正的环境概念。环境保护法上的环境概念应该以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学科上的环境概念为基础,但又不能受其约束,
5、这是由于环境保护法的交叉性和边缘性决定的。环境是人类的生命维持系统,反映生命维持系统的质量,其外延不仅包括自然客体,也应该包括人工自然。界定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概念需要考虑以下:(1)环境包括两部分:物质实体、非物质实体(自然景观、环境指标)。(2)环境要素一部分可物化,另一部分不能物化;一部分可量化,另一部分不能量化。如古树名木无法以简单的量化和物化去规定。要么遗漏一些功能要么重复计算;环境容量的物化和量化更困难。如果从利益分析的角度给环境下定义,将其定义为:环境是通过有形的或无形的物质实体所表现的人们的生态利益以及其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二、环境的分类 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可以从
6、不同的角度对环境加以分类。根据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大小根据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大小及关系的远近不同(按范围分类),可将及关系的远近不同(按范围分类),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和社会环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不同的规模和层次。境等不同的规模和层次。宇宙环境地球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聚落环境)地球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的总和。包括有空气、阳光、水、土壤、矿物、岩石和生物等。这些要素在时空上呈现出圈层结构,即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是与人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也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制约条件。美国“阿波罗17号宇航员”1
7、972年登月的施密特说,站在月面上远眺38万公里外的地球,就像在看一个悬挂在太空中的“一碰就碎的蓝色水晶球”。她有种“神奇和伟大的力量”,“在我眼里,地球是茫茫太空中的一个完整天体”。地球大约形成于50亿年前,刚开始地球上没有任何生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地球系统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机到有机,出现了生命形式.人类是地球的产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无法离开地球而生存,也无法脱离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聚落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这些要素组成了另一个圈
8、层,叫人类智慧圈。环境的其它分类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根据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可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改造过的环境(人为环境);根据环境的功能不同可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根据人类环境的国界性,可分为国内环境、国际环境、区域环境等;应当指出的是,各种环境分类都是相对的,各种环境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不可分割的环境整体,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才加以划分。环境问题 第二节 一、环境问题及类型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主要是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或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类型多样,但大致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
9、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 按其成因可分为:地质灾害、害性性天气、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等;按其表现方式可分为:骤发性自然灾害和长期性自然灾害;次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其中,环境破坏指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浪费。即由于毁林毁草开垦荒地、过量放牧、掠夺性捕捞、乱猎滥采、不合理浇灌、不适当的水利工程、过量抽取地下液体资源和破坏性采掘、人口增长过速和都市化等所造成的水土流失、
10、土壤沙漠化、耕地锐减、草地退化,盐碱化,森林蓄积量下降、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渔业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等。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了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至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现象。(一)自然灾害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界本身运动引起的,人们无法避免的客观事实。但是人为的作用可以加速或延缓灾害的发生,加大或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其分类如下。1、按其成因分有:(1
11、)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沙漠化、火山爆发等;(2)灾害性天气,如台风、飓风、飑风、龙卷风、雷击、冰雹、暴雨、旱灾等;(3)水文灾害,如洪涝灾害等;(4)生物灾害,如病、虫、草、鼠害等。2、按其表现方式可分为:(1)、骤发性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暴发、龙卷风、飓风、飑风等。骤发性灾害的特点是:猛烈地突然发生、持续的时间很短、灾害影响和危害巨大,灾区地理位置容易确认。(2)、长期性自然灾害,其特点是:缓慢发生、持续时间长、潜在危害大。如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各种自然灾害既可能单独发生,也可能与其他灾害连锁反应,形成群发性灾害,其影响和危害更为惨重。在
12、所有的自然灾害中,水灾造成的损失最大,约占 40%,发生在1998年7-8月份长江及松花江流域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其次是热带风暴和台风,占20%,地震和旱灾各占15%;其他灾害占10%。(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伴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而产生的,特别是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人与环境关系不相协调的结果。它是人与环境在一定的时空中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果按人类环境明显变化的时间为划分依据,我们可将人与环境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一)生
13、态环境的早期破坏(二)近代城市环境问题(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三)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全球环境问题为代表)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工业革命前)环境问题仅是物理性冲击。环境问题的范围小、发生时间长,造成环境问题具有局部性特征,对环境的整体功能冲击小,对人类生活质量的要求并无多大的危害,解决的办法也简单:人口迁徙,休耕。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日到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许多牲畜死亡。2、洛 杉 矶 光 化 学 烟 雾 事 件1943年夏季,洛杉矶
14、市250万辆汽车燃烧的1100吨汽油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了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该类事件,分别有400多人死亡和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3、多 诺 拉 烟 雾 事 件1948年10月下旬,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4、伦敦烟雾事件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1952年12月那一次,伦敦大雾,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无法散去。迫使所有飞机停飞,
15、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5、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含汞废水,使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水俣病肢端感觉麻木(左)中心性视野缩小(右)胎儿性水俣病发笑症(3岁开始)汞污染引起的胎儿性水俣病患者6、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出现了骨骼严重畸
16、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等病症。7、四 日 哮 喘 病 事 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聚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8、米糠油事件1968年,在日本北九州一带,由于鸡和人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继而有13000多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现代环境问题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一是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 主要是由于经济的畸形发展和生活方式上的享乐主义造成的。二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主要是由于发展不足及发达
17、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和掠夺自然资源造成的。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酸雨的危害 受酸雨伤害的水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垃圾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资源污染其他污染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一自然灾害二、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2、水污染 3、固体废弃物污染 4、噪声污染 三、生态恶化 1、森林资源贫乏 2、草地退化严重 3、耕地质量下降 4、荒漠化现象严重 5、生物物种减少 小 结 现代环境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而产生的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改变了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环境问题呈现出区域性、广域性等问题。我们认为:所谓的环境问题,它是以天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祸,是人类自己的
18、行为所造成的对人类整体的生存危机的体现。如果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则是由于人们寻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仅把其理解为经济利益。(人的利益需(人的利益需求具有多样性,环境的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求具有多样性,环境的功能也具有多样性。)因此,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人为的,是人类对利益表达方式、利益实现方式的判断失误产生的(索取过度或不当;排放过度或不当)。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的概念 2、环境保护的意义 3、可持续发展1、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就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
19、存和发展。可见环境保护的方法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但是,由于法律具有强制性特点,因而法律手段较为有效;此外,通过环境执法,对保护环境具有较好的宣传教育的作用。环境保护的概念的提出20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并末提出环境保护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日、美等国家出现了反污染运动,但仍比较狭义地把环境保护理解为只是对“三废“的治理,是局部的问题。没有把环境污染与整个生态危机联系起来,对其危害性与复杂性认识不足,也没有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所以未能提出解决的根源。后来,美国的R.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指出,农药污染会导致生态危机;70年代
20、初期由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著的另一本书 只有一个地球,提出环境问题不是局部总是,而是全球性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社会经济问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指出人类面临着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揭示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会议所发表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庄严宣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从此,环境保护开始得到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的重视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飞跃的发展。200
21、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会议2、我国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第二、为了避免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第三、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72年以来国务院召开了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979年9月13日,我国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务院五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第一次1972 年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22、、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颁布了新中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第二次1983 年底宣布“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三次1989 年提出积极推行深化环境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第四次1996 年7 月研究部署了“九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和任务第五次2002 年1 月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创新世纪环保工作新局面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1989年5月,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
23、出要加强制度建设,深化环境监管,向环境污染宣战,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保护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2002年1月8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这项工作。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 在1996年7月份召开的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明确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具体如下:1、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2、遏制环境恶化趋势二点评价从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来,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2000年环境恶
24、化开始得到遏制。但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环境形势日趋严峻。以城市为中以的环境污染正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重,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对环境和资源产生巨大的压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严重的结构性污染;规划布局不当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忽视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快速增长,有的地方和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少数干部甚至
25、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使环境管理失控”。此外,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偏低、环境保护产业落后也是重要原因。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加强环境保持法制建设,对环加强环境保持法制建设,对环境保护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境保护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可持续发展 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古来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则是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的补我国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的补充:可持续发展是
26、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背景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当前大多数的环境问题,都是来自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错误行动。或许,我们需要从中国古人那里吸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兹检讨作为后人因为愚蠢的自高自大、蒙昧的战天斗地、征服自然所犯下的违背“古训”的过失,以
27、俟更有效地改善生存环境,以便能够生存下去。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保护环境者当数黄帝,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卷一:黄帝“时搏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第三告诉了我们“网开三面”的故事:尚汤还在作诸侯的时候,一天,“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这是古代君侯保护鸟类的最早记载。据载,大禹具有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解)。周文王临终之前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
28、管理,保护生物,因为国家治乱兴亡都要仰仗生态的好坏。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逸周书文传解)显然古人已经懂得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一定要有节制,要注意时令,要按一定的季节进行捕鱼、猎兽的生产活动。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1)寂静的春天对人类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2)增长的极限引起全世界反响的“严肃思考”(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4)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6)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责任
29、与义务的体现(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与内涵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1)鼓励经济增长 (2)提倡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 生态环境 (3)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公平性内涵(2)持续性内涵(3)共同性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思考 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的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好象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
30、?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人们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70年代以来,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人民和政府的重视。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只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能克服这些困难,战胜新的挑战。人类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最初的几步,人们必将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
31、,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现在是从传统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时期,因而最近几代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可见,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必将被人们广泛接受。个人整理,仅供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