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度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题(教师版)(满分:120分 时间:60分钟)一、三峡(13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
2、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陆游入蜀记)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沿溯阻绝 溯: 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 或: 有时 虽乘奔御风 奔: 奔驰的快马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 全,都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峰峦很高冲入高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3.【甲】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语句是“有时朝
3、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二段描写春秋冬三季的景色,结尾引用渔歌的用意是:(3分) 照应开头,再次点明三峡山高岭连峡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季凄凉萧瑟的氛围,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和对他们表示同情。4.【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翻译】: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
4、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二、答谢中书书(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2分)A、旦辞黄河去 B、其一犬坐于前 C、猛浪若奔 D、吾日三省吾身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
6、实是欲界之仙都 然是中有深趣也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年与时驰C、清流见底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倘能从我游乎 一狼仍从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8.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4分)“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9.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分)甲文
7、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翻译】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
8、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三、记承天寺夜游(13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
9、死于军法。恁么:如此,这样。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月色入户 门(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只是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曾经(4)思欲就亭止息 到,靠近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2分)( D )A、欣然起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迷,不复得路C、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若人悟此 /若听茶声然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下的月光,如同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荇交叉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0、。因此(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1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两文所展露的胸怀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述。(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甲文中苏轼被贬黄州,心中难免有着贬谪的悲凉,但仍有着赏月的闲情逸致,可见他的乐观旷达;乙文中苏轼在生死攸关之时,仍能泰然处之,淡定自若,可见他的乐观旷达。【翻译】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因此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11、。如果人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四、与朱元思书(15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
12、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与施从事书)【注释】汉:银河。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14.解释加点字。(4分)负势竞上 负: 凭借 百叫无绝 绝: 消失 绝壁干天 绝: 极 鸡鸣不已 已: 停止 1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诗经郑风风雨。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两句,其意是表达( D ) (2分)A、青山很美,然而风
13、雨交加,心绪烦恼。 B、青山很美,山中鸡叫令人心烦。 C、青山很美,然而天气不佳,只有鸡鸣之声,没有高雅的音乐,这里的景色也就不吸引人。 D、风雨交加,鸡叫不停,但是见到这样美好的青山,哪里还会不高兴 16.翻译句子。(4分)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涛好像飞奔的快马。17.与朱元思书作者描绘“异水”时,先用写江水的_静态_(静态、动态),突出其_清澈_的特点;再写江水的_动态_(静态、动态),突出其_湍急_的气势。(4分)18.与朱元思书写作者坐船游览富春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看似没有固定方向,实际上作
14、者的游览是有固定方向的,证据是“ 自富阳至桐庐 ”(用原文回答)(1分)【翻译】在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鸟儿竞相飞来,千翼相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接对、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前程艰难,也不更改自己的气节。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的确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孟子三章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6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15、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书奏,帝纳之。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16、。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注释】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敷:铺叙。1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七里之郭( ) (2)亲戚畔之( )(3)师保多阙( ) (4)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 )答案:(1)外城 (2)畔同“叛”,背叛(3)阙同“缺”,缺点 (4) 做,担任20.用“/”给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贞 不 违 人 敷 文 华 以 纬 国 典 守 贱 薄 而 无 闷 容 答案: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2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7、2)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答案:班彪既有高才又好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22.【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指道义,仁政和王道。君王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赢得民心。乙文中的“道”,是人臣之道,班彪做到了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3分)示例:(1)善于荐才。如:班彪上奏官属、师保,后又荐司徒廉。(2)著书立说。如:既有高才,又好写作。敷文华以纬国典。(3)敢于担当。如:倾侧危乱之间。(4)中规中矩。如:行不逾方,言不失正。(5)不急功近利。如:仕不急进。(6)不违信义。如:贞不违人。(7)甘于贫贱。如:守贱薄而无闷容。(答
18、对3点即可)附:译文班彪传,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班彪既有高才又好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彪又被征到司徒玉况府。当时太子的东宫刚建立,诸王国同时开辟,而官吏没有配齐,师保齐缺。班彪又上奏书,皇帝采纳了。后来选司徒廉作望都长,得到官吏百姓的爱戴。建武三十年,班彪年五十二,死在官位上。他所著的赋、论、书、记、奏事共九篇。评论说:班彪身为博古通今的儒者和杰出的人才,置身于危难动乱之中,行为不逾越道义,言语不背离正轨,当官不急功近利,守志不背弃他人,写文章来治理国家,守着清贫的生活而没有闷闷不乐的神色,他坚守道义,恬静淡薄的志向是多么的坚定呀。六、富贵不能淫(10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19、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自赞:自我总结。庶几:差不多。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2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 )(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
20、孔曰成仁,孟云取义。”24.下列加线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25.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2 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26.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答案: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
21、拜,然后受刑而死。27.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分)答案: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参考译文】【甲】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开阔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
22、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 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23、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2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经常 2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答案:
24、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3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答案:(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3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5分)答案:(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3分)(共5分) 八、愚公移山(12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25、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
26、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注】颠踬:被东西绊倒。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停止。3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2分)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峻)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C北山愚公长息曰(叹气) D鲁公治园,欲凿池(修建)3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2分)A且焉置土石父曰:“无地置土。” B北山愚公者 家人有止之者曰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家人有止之者曰 D何苦而不平
27、又何忧焉3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2)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鲁公迟疑不能决定,建园的事也又一次停止了。3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4分)答案:愚公抱负远大,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畏首畏尾。【乙译文】鲁公修建园子,想要凿一个水池,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止建园。有人说:“(挖出的)土可以堆起来做成山。”鲁公认为他的方法很好,想要施实行。他的妻子说:“你不怕儿女们被东西绊倒吗?”鲁公又停止建园。有人说:“建一条小路
28、通行,设置围栏来保护住,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建议,又想要施行。家中有一个阻止他的人说:“园子建成后必定要添置妇女家仆,供他们休息的房子可能不够,这很值得考虑啊。”鲁公迟疑不能决定,建园的事情也又一次停止了。九、周亚夫军细柳(14分)【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
29、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节选自范晔强项令)【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30、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节选自司马迁细柳营)3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2分)A.后特征为洛阳令/征:征召 B.使宣叩头谢主/谢:感激C.上自劳军 /劳:慰问,犒劳 D.军中闻将军令/闻:听从3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宣于夏门亭候之”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2分)A.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B.以授之于有司(答司马谏议书)C.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 D.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将何以理天下乎?答案:您将拿什么
31、来治理天下呢?(2)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答案:在军中只听从将军号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39.填空。(2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甲】文段画线句是 描写,【乙】文段画线句是 描写。答案:侧面(1分)正面(1分)40.强项令中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百姓称之为“卧虎”;细柳营中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你对“董宣”或“周亚夫”作简要评价。(4分)示例:(1)董宣公正执法,不畏权贵,他的脖子是最硬的,他的骨气也是最硬的。(2分)(2)周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不阿谀逢迎,是一位正直威武的大将军。(2分)参考译文: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后来特
32、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