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ORD格式1.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分值: 1 分)A. 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B. 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C. 某一疾病的条件,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D. 条件对于疾病是必不可少的E. 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2.疾病的概念是指(分值: 1 分)A. 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 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 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 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E. 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3.低蛋白血
2、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分值: 1 分)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 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D. 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E.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专业资料整理4.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分值: 1 分)A. 碳酸B. 丙酮酸C. 硫酸D. 磷酸E. 乙酰乙酸5.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分值: 1 分)A. 心律失常B. 心肌收缩力下降C. 意识障碍D. 氧离曲线左移E. 血管扩张,血压下降6.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机体主要的代偿方式是(分值: 1 分)A. 细胞外缓冲B. 肺的代偿调节C. 细胞内缓冲D. 骨骼缓冲E. 肾的代偿调节7.下列哪项是细胞凋亡的
3、主要执行者(分值: 1 分)A.caspasesB. 内源性核酸外切酶C. 过氧化氢酶D. 端粒酶E. 超氧化物歧化酶8.应激是指机体对应激原刺激的一种(分值: 1 分)A. 特异性全身反应B. 非特异性全身反应C. 代偿性反应D. 病理性反应E. 生理性反应9.各种不同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是(分值: 1 分)A. 几乎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B. 几乎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C. 决定于应激原的特异性反应D. 完全不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E. 完全不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10. 休克的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值: 1 分)A. 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B. 呼吸急促、脉搏细速C. 血压
4、均下降D. 面色苍白或紫绀E. 尿少或无11. 下列哪种体液性物质与休克进展期血管扩张无关(分值: 1 分)A. 激肽B. 腺苷C. 组胺D. 血管紧张素E.NO12. 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引起血管扩张(分值: 1 分)A. 内啡肽B. 组胺C. 缓激肽D. 心肌抑制因子E. 腺苷13.DIC 时血液凝固失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分值: 1 分)A. 血液凝固性持续增高B. 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加C. 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D. 血液先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E. 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14. 下列哪一项因素与产科意外时容易发生DIC 关系最密切(分值: 1 分)A.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B. 单核吞噬细胞
5、系统功能低下C. 微循环血液淤滞D. 纤溶系统活性增高E. 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15. 下列哪种情况可增加左心室的后负荷(分值: 1 分)A. 高血压B.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 心肌梗死D. 心肌炎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 下列哪项表现提示心输出量不足(分值: 1 分)A. 水肿B. 端坐呼吸C. 颈静脉怒张D. 肝脏肿大E. 皮肤苍白17. 心肌兴奋收缩耦联跟下列哪种离子密切相关(分值: 1 分)A. 钙离子B. 镁离子C. 钠离子D. 钾离子E. 氢离子18.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基础是(分值: 1 分)A. 氨中毒学说B.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C. 氨基酸失平衡学说D.GABA 学说
6、E. 神经毒素综合作用学说19.80% 肝性脑病患者,其血液及脑脊液中升高的物质是(分值: 1 分)A. 氨B. 尿素氮C.GABAD. 去甲肾上腺素E. 芳香族氨基酸20. 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基础是(分值: 1 分)A. 氨中毒学说B.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C. 氨基酸失平衡学说D.GABA 学说E. 神经毒质综合作用学说填空题21.ARF 少尿期主要的内环境紊乱有(),() , ()和() 。(分值: 4 分) 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答:22. 慢性肾衰患者血磷浓度常 () ,血钙浓度 () 。(分值: 2 分) 血磷升高 ,血钙降低答:23.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可分
7、为 () ,() , ()和() 四期。(分值: 4 分) 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肾衰竭期、尿毒症期答:名词解释24. 脑死亡(分值: 4 分)答: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25. 水肿(分值: 4 分)答:是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病理过程26. 发热(分值: 4 分)答: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2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值: 4 分)答:是一种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
8、,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大量生成,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同时引起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并有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使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28. 肝性脑病(分值: 4 分)答: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肝性昏迷是肝性脑病的最后阶段。问答题29. 简述高钾血症的防治原则。(分值:答: 1)立即停止摄入钾;2)积极防治心律失常;3)迅速降低血钾;4)及时处理原发病和恢复肾功能;5)促进多余钾排出体外。30. 简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分值: 10 分 )答: ( 1)黏膜缺血:应激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
9、质系统的兴奋,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小血管收缩,黏膜的血液灌流量显著减少,黏膜发生缺血缺氧。缺血使黏膜上皮细胞能量不足,碳酸氢盐和黏液产减少,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坏,胃腔内的H+ 就顺着浓度差进入黏生减少,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坏,胃腔内的H+ 就顺着浓度差进入黏膜;同时,缺血使将黏膜的H +不能及时被血液运走而在黏膜内积聚。已经证明, H+是形成应激性溃疡必不可少的原因。( 2)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糖皮质激素使胃黏膜细胞蛋白质的分解大于合成,胃上皮细胞更新减慢,再生能力降低。胃黏液的合成和分泌受抑制,黏膜屏障功能严重下降。(3)其他因素 其他一些因素也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病过程, 如对胃黏膜合成具有保护
10、作用的前列腺素 (PGs)减少;当应激伴有酸中毒时,胃黏膜细胞内的 HC03 -减少,从而使细胞内内中和 H+ 的能力降低而有助于溃疡的发生; 十二指肠内的胆汁酸 (来自胆汁)、溶血卵磷脂和胰酶晦 (来自胰液) 流至胃, 在应激时胃黏膜保护性因素被削弱的情况下,也可导致胃黏膜损伤 。31. 简述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分值: 10 分 )答: 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多,右心室泵血增加,肺淤血加重。体力活动时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以致左心室充盈减少,而加重肺循环淤血。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量增加,但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后无法相应地提高心排血量,导致机体缺氧加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出现呼吸
11、困难。32. 简述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分值: 10 分 )答:多种支气管肺组织、胸廓以及肺血管疾病均可以导致肺心病,其发病机制虽然不完 全相同,但共同点是这些疾病均可造成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明显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构型重建,产生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负荷加重;再加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甚至发生右心功能衰竭。33. 简述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分值: 10 分 )答: 肝性脑病是肝癌终末期的表现,是导致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约为35 )。肝性脑病常系癌组织严重损害肝
12、实质或同时合并肝硬化导致肝实质广泛破坏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低钾血症、手术打击、抽放腹水不当及应用大量利尿剂和有损于肝脏的药物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仅能针对其诱因防治,仍缺乏有效的疗法。因病情较晚,治疗成功者鲜见。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可能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一)氨中毒学说 .正常情况下,氨的生成和清除保持着动态平衡,从而使血氨水平维持正常。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氨水平可升高。血氨水平升高可以是氨生成增多或(和)氨清除不足(鸟氨酸循环障碍)所致。(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儿茶酚胺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神经系统中正常的神经递质,通常血液中的儿茶酚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脑内儿茶酚胺必须依靠神经组织自身合成。蛋白质饮食中带有苯环的氨基酸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它们在肠道中经细菌的脱坡作用可形成苯乙胺和酪胺,此类生物胺被肠道吸收后由门静脉人肝。(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正常情况下, 血浆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保持较适当的比例。AAA (芳香族氨基酸)大量进入细胞,使假性神经递质生成增多,并抑制正常神经递质的合成,最终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