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11页).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04800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试卷一、单选题1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观念的喜爱。新中国的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这一现象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2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

2、是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3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不能完全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下列制度最符合其观点的是A汉代中朝制度 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内阁制度 D清代军机处4朱熹小时候曾学习曹操的书法,当时他的同学刘共父学的是颜真卿的书法。刘共父批评朱熹说“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后来朱熹以此事告诫弟子们要“取法须端”。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中国书法A具有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B有“书以载道”的传统C从自发开始走向自觉阶段D促进了理学思想的形成5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奉太宗之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排除经学内部

3、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尽行保存,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五经正义的编纂A确立了儒学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B成为宋代理学思想创立的先声C适应了当时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D遏制了各派学说的融合与发展6武则天在位期间创立殿试,使得“恩归有司”变为“恩由主上”,使贡举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宋朝的新及第举人不再向宰相、知贡举官谢恩,而是向皇帝谢恩,称作“朝谢”。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帝非常喜欢当主考官B宋代比唐代君主更开放C君主意欲亲自选拔人才D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加强7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如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8关于隋炀帝的历史贡献是A督办都江

4、堰B创办太学C确立均田制D创立进士科9“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衣锦还乡”,与这些词语有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宗法制 C租调制 D科举制10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魏蜀吴三国当中最先灭亡的是吴国B十六国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C“六朝”政权都被少数民族所左右D西晋政权在灭亡吴国以后实现统一1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征辟C投笔从戎戍边D依靠同乡提拔1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表现是

5、( )A北方荒地开垦、人口增加 B平城成为著名商业中心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13如表唐诗(摘录),由如表可见诗人诗句出处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全唐诗杜甫“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刘禹锡“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其职务可以世袭或由将士拥戴,财赋不交国库,户口不上版籍,俨然与朝廷分土而治,有如先秦时诸侯。这官员是A秦朝丞相 B汉朝刺史 C唐朝节度使 D清朝议政王15吕思勉为晋朝惋惜“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

6、,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造成这一损失的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16中国书法文字博大精深,书写风格各异,其中有“整齐安定,用笔为藏锋逆入,逆入平出,翘首举尾,直刺邪掣”,与此书法风格相吻合的作品是ABCD17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A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B依据门第进入仕途C引导社会重视德行品格D大大加强中央集权18美学家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种精神

7、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ABCD19唐代开元年间,时人王泠然说:“仆窃谓今之得举者,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未必能鸣鼓四科,而裹粮三道。”这反映了唐代()A形成崇尚学习的社会风气B科举制的公平性受到制约C平民取得进入仕途的机会D官僚队伍主要由士族构成20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下诏规定进士、诸科(除进士科以外的其他科目)同出身“并令试律令、刑统大义成断案”。才能授官。此举A使法律成为士大夫为官的基本素养B确立法律在科举中的决定作用C有效抑制了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发展D是理学对科举考试不断渗透的结果21南朝时,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敕,号称典掌机密,其长官中书监、中书令及副职中书侍郎多由宗室

8、亲王和门阀士族担任,虽“清贵华重”,但“无事任”。中书省事务实际上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故有“舍人省”之说。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三省体制已初步形成B士族政治日渐式微C统治者力图加强集权D中央机构陷入混乱22诗歌本是吟咏情性的文学体裁。唐代科举以诗入试后,诗歌中经常可见歌颂帝德、盛赞礼乐、称贺祥瑞等内容,也多有士人抒发渴望被举荐提拔、盼望及第之情。材料主要反映,试诗制度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C造成现实主义诗歌流行D导致了诗歌创作功利化23唐代耒耜经描述了某农具,主要用于土地翻耕,具备灵活、轻便的特点,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下列哪项农具符合题中所述A筒车B耧车C

9、耒耜D曲辕犁24“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岗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关于安史之乱说法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繁镇割据局面得到缓解C安史之乱由黄巢和部将史思明发动D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25汉唐盛世皆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崇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A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形成B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C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D政府均田限田措施成效显著二、简答题2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

10、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唐)杜佑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唐太宗材料三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

11、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太宗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新举措?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7请说出中国汉字的起源、发展脉络、并列举出你所熟悉的书法家(至少两位)三、材料分析题28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个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上述三个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

12、代历史上的哪一项制度?(2)材料一反映的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朝中央政府的某一项政策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并指出这项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4)材料二、三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29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不仅对自身统治乃至对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

13、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这一制度)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

14、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弊端。较之于这一制度,隋唐实行了什么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

15、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

16、料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第 9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1B 2D 3B 4B 5C 6D 7B 8D 9D 10D 11A 12A 13D 14C 15B 16A 17C 18D 19B 20A 21C 22

17、D 23D 24D 25C 26(1)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2)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可以尽可能防止决策失误。(3)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设军机处。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7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发展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任意两位都正确)。28(1)西周实行分封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18、(2)作用:扩大疆域,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西周贵族形成森严的等级系列,巩固周王朝统治。(3)程序:中书省草拟报告,门下省审议报告,尚书省具体实施;目的:分散相权,加强皇权。(4)两对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29(1)标准:贤良、孝廉。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正。(2)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门阀士族垄断官场。隋唐选官制度:科举制;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为西方文官制度所借鉴。(3)认识:选拔人才标准趋向公正;选官方式由举荐到考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分析。30(1)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理由: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3)市民社会趋势: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第 2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11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