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生活与哲学最全大小切口知识点整理 第四、五课第四、五课 (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有关知识(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有关知识 (一)大切口题目: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一)大切口题目: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 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4、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
2、制作用。 5、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也 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总之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6、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小切口题目(二)小切口题目 1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 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2 2意识能动作用(或意识的作用)原理。(或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或意识的作用)原理。(或
3、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 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 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3 3规律的有关知识规律的有关知识 (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
4、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 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
5、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要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扩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 所作为的思想。 6.6.“探索世界本质”的有关知识(第四课)“探索世界本质”的有关知识(第四课)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规律的含义、特点、方法论 (4)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7.7.“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把
6、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 (1)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 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六课第六课 认识论认识论 认识论包括认识论包括哪些原理(运用哪些原理(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的探索过程所体现的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的
7、探索过程所体现的 哲学道理哲学道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注意三点表 现扣题见小切口第 6 题)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材料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做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 理,检验和发展真理。+材料 (4)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要求我们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材料 (5)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材料 实践具有能动性+
8、材料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材料 (6)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小切口题目小切口题目 1.1.运用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说明分析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材料 2.2.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材料 (2)认识对实践
9、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材料 3.3.运用运用“实践实践”的观点分析说明的观点分析说明(或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或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材料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材料 实践具有能动性+材料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材料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 4.4.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 ?(或者问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或者问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
10、真理是标准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统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 展真理。 (4)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真理性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认识发展的角度或认识发展的角度或“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
11、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 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7.7.【认
12、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原因】【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原因】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 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社 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第二单元大切口题: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即:唯物论第二单元大切口题: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即:唯物论+ +认识论认识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 (3)
1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4)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 (5)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材料 (6)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做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 理,检验和发展真理。+材料 (7)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要求我们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材料 (8)实践的特点实
14、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材料 实践具有能动性+材料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材料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联系观+ +发展观发展观+ +矛盾观矛盾观+ +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观 第七课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联系观(联系观(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之一)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之一) 联系观大切口题联系观大切口题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的
15、要求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共 3 点) 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办事情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必须重视部分作用。(适用于整体和部分都强调的情况或 者大切口题) (强调整体)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 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强调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 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
16、物。 联系观小切口题联系观小切口题 1 1、小切口【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见上题第(、小切口【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见上题第(4 4)共)共 3 3 点点 2 2、【系统优化的方法】小切口题、【系统优化的方法】小切口题 (1)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材料(例子: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材料(例子:按一定的顺序方向合理定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材料扣题)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材料(例子:协调配合、优化组合+材料扣题)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
17、认识事物。+材料 3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客 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第八课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之一)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之一) 发展观大切口题发展观大切口题 (1)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8、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 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4)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既 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量的积 累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善于抓住机遇,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发展观小切口题发展观小切口题 1.1.以上第(以上第(4 4)点也是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即: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共)点也是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即: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共
19、3 3 点点 2.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第九课第九课 矛盾观矛盾观 矛盾观大切口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矛盾观大切口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 (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正确解决矛盾;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 看问题。(例词:既。又、但、同时)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例词:因地制宜、针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 (3)主要矛盾占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要求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例词:中心、核心、 重点、重中之重、要害、关键、着力、要务、牛鼻子节骨眼) (4)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求抓主流。 (提示词: 公与私、优缺点、利与弊、好与坏、双刃剑、主流与支流)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做到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例词:举一反三、搞试点、学习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 抓典型事迹、抽样调查、
21、XX 会议做总体部署,各地根据自己实际实践、解剖麻雀) (6)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注意:只有既强调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或既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次要方面,才体现两点论和 重点论的统一。例词:着力学好语数外,也要学好政历地、主次矛盾统筹兼顾、战争的危险存在,但和平是主流) (7)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矛盾转化。 (好心办坏事、居安思危) (8)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例词:既。又,同时,但也要) 矛盾观小切口题矛盾观小切口题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2、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材料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 遍性。+材料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材料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材料 (3)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做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材料 2 2、【主次矛盾原理】、【主次矛盾原理】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重点,抓关
23、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3)主次矛盾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 3、【矛盾主次方面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1)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着重把握矛 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 (2)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会影响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把握主流的 同时,又不能忽视支流。 (3)(矛盾主次方面都强调)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
24、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4.运用矛盾(或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运用矛盾(或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 A A 与与 B B 的关系?的关系?-侧重矛盾含义侧重矛盾含义 矛盾即对立统一,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由题可看出 A 与 B 是一对矛盾,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A 与 B 是对立的,它们强调着不同的方面,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影响。(或不能牺牲 A 来换取 B) A 与 B 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始终不可分割,不能离开 A 谈 B,也不能离开 B 谈 A,我们要追求 A 与 B 的和谐统一。 5.5.运用
25、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分析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分析 A A 与与 B B 的关的关系?系?-侧重矛盾特征侧重矛盾特征 (1)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2)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二者关系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6.6.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上述材是如何体现矛盾
26、特殊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上述材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性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要求我们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 办法。 3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要具体分析不同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 7.7.两点论与重点论两点论与重点论 (1)两点论是指同时要注意和恰当处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材料 (2)重点论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27、从而抓住重点和主流。+材料 (3)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和均衡论。+材料 8.8.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 (三种情况展开并分别扣题)(三种情况展开并分别扣题)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材料分析 同一事 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 +材料分析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 其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 材料 第三单元大切口题: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第三单元大切口题: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
28、与创新意识)知识分析(包括联系观识)知识分析(包括联系观+发展观发展观+矛盾观矛盾观+创新观)创新观) (注意前(注意前 6 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即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即联系观+发展观)发展观)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部分辩证关系 3 点选答。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4)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 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6)量变质变辩证关系 3
29、点选答。 (7)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正确解决矛盾;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 点看问题。 (8)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主要矛盾占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要求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10)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求抓主流。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做 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13)矛盾双
30、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矛盾转化。 (14)辩证否定观与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 第二三单元大切口题:辩证唯物主义第二三单元大切口题: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唯物论+ +认识论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第十课第十课 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或辩证的否定观;创新)的知识分析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或辩证的否定观;创新)的知识分析? ?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其实质就是
31、扬弃。必须树立创 新意识。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 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1.1.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认识社会)的知识分析
3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认识社会)的知识分析? ?”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 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注意扣题:所 有制、经济制度、分配政策、大机器生产的调整属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法律、政治、党政机关简政放权、 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属于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33、(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注意前五点是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2.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3.3.社会基本矛盾及发展规律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及发展规律原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
34、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 遍规律。 4.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5.5.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的创造 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6.6.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性质、解决方式、根本目的
35、是什么。(见课本基本矛盾、性质、解决方式、根本目的是什么。(见课本 9292 页)页) 7.7.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分析?”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价值是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2)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 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
36、发展的客观规律。 (4)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 (7)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8)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9)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0)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8.8.人生价值原理?人生价值原理? 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9.9.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作为一
37、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0.10.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 础。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 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 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11.11.运用
38、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 遍规律。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6 条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