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规律的科学。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
2、.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
3、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1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15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4、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16.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17.个体想象中他人的心目中自己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 。A.投射自我 B.过去自我 C.理想自我 D.现实自我18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 。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 C.偏执型人格 D.焦虑型人格19.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 。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
5、强迫症 D.焦虑症20.男女双方并非兴趣相投,身心相悦而恋爱,而是为满足某种虚荣心或精神空虚而恋爱,称为 。A.早恋 B.性恋 C.轻率恋 D.虚恋二、多选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学生取得学业成就动机主要有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强化 D.附属内驱力2.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 。A.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B.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C.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 D.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3.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A.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B.动作对象的观念性C.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D.动作结构的简缩性4.影响迁移的因素有 。A.学习对象的相
6、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5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是 。A.起始状态 B中间状态 C目标状态 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E答案 6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A. 创造力 B求知欲望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D已有知识经验 E好奇心7、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己调控 D.自己安慰8、大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是 。A.片面性 B.丰富性 C.敏感性 D.强烈性 E.自学性9.大学生人际交际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A.认知障碍 B.情绪障碍 C.人格障碍 D.学习障碍10.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调适,主要应做到 。A.保证良好
7、的体魄 B.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C.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D.科学地进行择业心理调适 E.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三、判断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概念学习。2、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3、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4、负强化就是惩罚。5、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6、顺应性迁移是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7、在问题解决中,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在明朗期。8、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9、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是个性各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
8、量。10、创造能力表现在意义重大的创造活动中,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11、问题解决中人们往往运用启发式策略,因为此类策略以一定的以往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搜索解决问题,简单省事,效率高,能保证问题的成功解决。12、在技能发展的最后阶段,出现成绩的相对稳定,曲线的上升相对地停滞,这就是所谓的高原现象。13、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下位学习。14、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15、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和学习是替代性强化的结果。1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
9、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变式法。17、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开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其余部分内容记忆效果差。18、在对学校结果进行归因时,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19、某人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有责任心,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这说明该人社会适应良好。20、教师运用模型、图片、幻灯、影像等展示教学内容属于实物直观。四、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4问,每问2.5分,共20分)1、大一新生张某,头戴耳环、手臂纹身,开学第一天上课就迟到。其实,他很焦虑,很想在大学中表现得好一点。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迟到和怪异打扮表现出反感,课堂上对该生进行了严厉地批评;学生
10、感到自尊心受伤,也以同样的态度回应教师。由此,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比较叛逆、沾染了不良的习气,对该生持否定态度,无论该生如何用心做事、学习都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该生逐渐放弃了努力表现与改进的想法,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鬼混,沾染了更多的不良习气。(1)产生这一后果的根源是 A.学生道德修养低B.学生自我效能感缺失C.学生学习不上进D.教师对学生的评价(2)该生出现的问题有 诱因。A.教师教育方法不当B.学生自身行为不良C.师生情感对立D.学生自暴自弃(3)该生出现的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B学习能力问题C适应问题D人际交往问题(4)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 。A比较法B投射法C反省法D
11、访谈法2、大二男生张三,屡次在考试中出现不及格。辅导员问其原因时,张三总是回答:“老师出的题目太难”,或“我都认真复习了,但老师出题太偏”,或“没地方看书,寝室和教室都太吵,图书馆位子又太少”。而辅导员从其他同学处了解到的情况则是:“他在谈恋爱,根本没看他看什么书。”(1)该生对自己行为的归因属于 。A.不稳定性、内在性、可控归因B.外在性、不可控归因C.不稳定性、内在性、不可控归因D.稳定性、内在性、不可控归因(2)同学对该生行为的归因属于 。A.不稳定性、内在性、可控归因B.外在性、不可控归因C.不稳定性、内在性、不可控归因D.稳定性、内在性、不可控归因(3)对行为提出归因的学者有 。A.
12、海德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4)教师在运用归因理论分析学生状况时,应把握归因理论的精髓: 。A.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链B.有助于分析学生稳定的心理特征与个性差异C.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相同或相似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D.并非“放之四海皆准”,要本着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A 2.C 3.B 4.B 5.D 6.C 7.D 8.B 9.D 10.B11.C 12.A 13.A 14.A 15.B 16.C 17.A 18.C 19.B 20.D二、多选题(10题, 每题2分, 共20分)1.ABD 2.ABCD 3.BCD 4.ABC 5.ACD 6.AD 7.ABC 8.BCD 9.ABC 10.BCDE三、判断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对 9.对 10.错11.错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对 17.错 18.对 19.对 20.错四、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4问,每问2.5分,共20分)1(1)B (2)ABCD (3)A (4)ABC2(1)B (2)A (3)AC (4)ABCD. 专业word可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