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汇总大全 “文言文阅读”仿真综合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张玮,字席之,武进人。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万历四十年举应天乡试第一。越七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兵部职方,历郎中,出为广东提学佥事。粤俗奢丽,督学至,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象犀文石,名花珠贝,磊砢璀璨,玮悉屏去弗视也。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玮廉,归而布袍草履,授徒于家。庄烈帝即位,起江西参议,历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
2、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彼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布匹,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所司多议行。迁南京光禄卿,召入为右佥都御史,迁左副都御史。时刘宗周、金光辰并总宪纪,玮乃上风励台班疏曰:“惩往正以监来。今极贪则原任御史王志举,极廉则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勇与臣曾不相知,家居闻勇被逮,士民泣送者万辈,百里不休。后入南都,始知勇在台不滥听一辞,不轻赎一锾,不受属吏一蔬一果。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臣离南中,辄扳辕愿借成御史
3、,惠我南人。虽前奉严谴,宜召为诸御史劝。”疏上,一时称快。诏下志举法司逮治,成勇叙用。玮旋以病谢归,未几卒。福王时,赠左都御史,谥清惠。(节选自明史张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B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C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D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
4、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解析:选D第一步要先找出四个选项中不同的断句处,即“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与“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两处。根据涉及的人物来判断,“引疾去”的主语应是传主“张玮”,可以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中的“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与“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两处,不难看出“谓”是“认为”的意思,不是“说”的意思,后面的“言之吏部”是吴宗达的进一步行为,因而“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的断句不合适。故排除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科举分级考试的一种,每隔三年在省城(包括京城)举
5、行,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B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是古代官署六部之一,长官称户部尚书,其副职为主事。C折色,唐末至明清原定征收的实物田赋称本色,如果用布帛等其他实物或货币来代替赋税,称折色。D谥,给予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清惠”表示对张玮的褒扬。解析:选B“副职为主事”错误,副职为户部侍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玮勤勉好学。他曾到东林书院讲学,师从孙慎行,把慎独和研几作为研学的重点与根本,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进入仕途。B张玮虑事周全。任应天府丞时忧虑军食,上奏朝廷采取利民措施,既让百姓免除
6、被催交税的困苦,也使太仓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C张玮崇尚简约。在广东任职时,对当地官署提供的豪华用具以及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一概舍弃屏退,不看一眼。D张玮善于谏言。他的风励台班疏中指出原任御史王志举是贪官而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是廉吏,受到众人认可,皇帝下诏惩恶扬善。解析:选C“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一概舍弃屏退”有误,原文中的“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是说办公官署所提供的帷帐、用具、车马食物等比其他省份的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译文: (2)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
7、。译文: 参考答案:(1)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自己用糟糠秕谷来自给,不轻易接受他人一顿饭,被同里的薛敷教所了解。(得分点:“孤”“轻”各1分,被动句式1分,句子大意2分)(2)(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暴的绅士官吏,一点儿也不宽容。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委婉开导民众。(得分点:“假借”“委曲”“孝弟”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张玮,字席之,是武进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自己用糟糠秕谷来自给,不轻易接受他人一顿饭,被同里的薛敷教所了解。在东林书院讲学,以孙慎行为师。张玮的学术把独处时谨慎不苟和穷究精微作为根本。万历四十年参加应天乡试考中第一名。过了七年,成为进士,授官户部主事。(
8、张玮)被调任兵部职方,历任郎中,出京城任广东提学佥事。广东一带的风俗奢侈华丽,督学到任,宫室陈设和宴会上用的帷帐、用具及车马食物的供应超过其他地区,象牙、犀角、玛瑙,名贵花卉、珍珠宝贝,堆砌众多,光彩耀眼,张玮全都舍弃屏退,不看一眼。大官吏修建魏忠贤祠,向张玮请求上梁文,张玮当天就(因拒绝写文章)隐退辞职。张玮廉洁,回家后穿布衣着草鞋,在家中教授弟子。庄烈帝即位,(张玮)被起用任江西参议,历任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认为张玮难于进用而易于引退,向吏部说明这种情况,(朝廷)召张玮任尚宝卿,晋升太仆少卿。因事获罪调任南京大理丞,称病辞职离去。很久之后,(张玮)被起用任应天府丞。这一年,四方大旱
9、,张玮认为军用粮料值得忧虑,上奏请求:“禁止江西、湖广遏制买进粮食,而让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合输送漕粮的银两,到别的地方换米,这样平民就可免受催收租税的痛苦,太仓也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其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布匹,如果不是州县土产的,全部解送折色,并且全部将百姓解送改为官府解送,以此来救民众于水火。”主管官吏大多商议执行。(张玮)升任南京光禄卿,皇帝召他入京城任右佥都御史,升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刘宗周、金光辰一同总管法纪,张玮就进献风励台班疏说:“惩戒以往的为政失误来作为以后的借鉴。现今最大的贪官是原任御史王志举,最大的清官是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成勇和我不曾相识,我在家闲居时听说成勇被逮
10、捕,士人平民哭泣着前往送别成勇的数以万计,送到百里以外还不肯停止。后来我进入南都,才知道成勇在职位上不乱听一句话,不轻易用一钱抵消或弥补罪过,不收受下属官吏的一蔬一果。(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暴的绅士官吏,一点儿也不宽容。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委婉开导民众。我离开南中,百姓就拉着我的车辕请求借用成御史,施惠于我们南人。虽然先前他受到严厉谴责,却能够召他回来劝勉诸御史。”奏疏呈上,一时之间众人称快。皇帝下诏令将王志举交给司法部门逮捕治罪,成勇依据规定任用。张玮不久因为生病辞官回家,不久去世。福王时,追赠为左都御史,谥号清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韩弘,滑州匡城人。少孤,依
11、其舅刘玄佐。举明经不中,从外家学骑射。由诸曹试大理评事,为宋州南城将。事刘全谅,署都知兵马使。贞元十五年,全谅死,军中思玄佐,以弘才武,共立为留后,请监军表诸朝,诏检校工部尚书,充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先是,曲环死,吴少诚与全谅谋袭陈许,使数辈仍在馆。弘始得帅,欲以忠自表于众,即驱出少诚使斩之,选卒三千,会诸军击少诚,败之。汴自刘士宁以来,军益骄,及杀陆长源,主帅势轻,不可制。弘察军中素恣横者刘锷等三百人,一日,数其罪斩之牙门。自是讫弘去,无一敢肆者。李师古屯曹州以谋郑滑或告师古治道矣兵且至请备之弘曰师来不除道也师古情得乃引去弘以官与太原王锷等,诒书宰相,耻为锷下。宪宗方用兵淮西,藉其重,
12、更授检校司徒,班锷上。严绶以王师败,乃拜弘淮西诸军行营都统,使捍两河,而今李光颜、乌重胤击贼。弘不亲屯,遣子公武领兵三千属光颜。元济平,以功加兼侍中,封许国公。李师道诛,弘大惧,因请入朝,册拜司徒、中书令,以足疾,命中人掖拜,固愿留京师。帝崩,摄冢宰。俄出为河中节度使。以病请还,复拜司徒、中书令。卒,年五十八,赠太尉,谥曰隐。始,弘自汴来朝,献马三千、绢五十万、它锦彩三万。弘为人庄重寡言,罪杀人,问法何如,不自为轻重,沉谋勇断,故少诚、师道等皆惮之。诏使至,或骜侮不为礼。齐、蔡平,势屈而后请觐,然天子尊宠异等,能以名位始终。(节选自新唐书韩弘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13、分)()A李师古屯曹州/以谋郑滑/或告/师古治道矣/兵且至/请备之/弘曰/师来不除/道也/师古情得/乃引去/B李师古屯曹州/以谋郑滑/或告/师古治道矣/兵且至/请备之/弘曰/师来不除道也/师古情得/乃引去/C李师古屯曹州/以谋郑滑/或告师古/治道矣/兵且至/请备之/弘曰/师来不除道也/师古情得/乃引去/D李师古屯曹州/以谋郑滑/或告师古/治道矣/兵且至/请备之/弘曰/师来不除/道也/师古情得/乃引去/解析:选B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此处是说李师古企图攻取郑、滑时韩弘的应对。“告”的宾语应是韩弘,“治道”的主语是李师古,所以应在“或告”后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从语境来看,“道”指的是道
14、路,“道也”语意不通,且“除道”和“治道”对应,“除道”中间不应该断开,据此排除A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和进士科一样是唐代选拔官员的考试科目,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B中人,即宦官,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又称宦者、中官、太监等。C京师,古代国家都城的通称,与张衡传中“因入京师”意同,指长安。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解析:选C文中的“京师”指唐代都城长安,而张衡传中“因入京师”的“京师”则指东汉都城洛阳。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弘才能出众,受人拥戴。他
15、跟随舅父学习骑马射箭,追随刘全谅,刘全谅死后军中追念他的舅父,因其有才能武略而拥立他为留后。B韩弘严明治军,铲除祸患。汴州军队骄横,主帅权势轻微,他到任后先了解了刘锷等人的行径,然后列举他们的罪行在牙门斩杀他们。C韩弘平叛有功,加官晋爵。他斩杀吴少诚的使者,会合诸军打败吴少诚;平定吴元济叛乱时他领兵杀敌,因功加授兼侍中,封许国公。D韩弘依法行事,处事果决。要判人死罪,他会先询问按法律应如何处置,不擅自决定;他深沉勇敢,善于决断,吴少诚、李师道等人都害怕他。解析:选C“平定吴元济叛乱时他领兵杀敌”错误,原文是“弘不亲屯,遣子公武领兵三千属光颜”。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16、)宪宗方用兵淮西,藉其重,更授检校司徒,班锷上。译文: (2)齐、蔡平,势屈而后请觐,然天子尊宠异等,能以名位始终。译文: 参考答案:(1)宪宗正出兵淮西,非常依赖他,改封他为检校司徒,他的品级在王锷之上。(得分点:“方”“藉”“班”各1分,句子大意2分)(2)齐、蔡平定后,迫于时势这才请求入朝觐见,但天子特别尊宠他,自始至终能保住名位。(得分点:“平”“势屈”“始终”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韩弘,滑州匡城人。幼年丧父,依附舅父刘玄佐。应考明经科没有考中,跟随舅家学习骑马射箭。从诸曹试任大理评事,任宋州南城将。侍奉刘全谅,任都知兵马使。贞元十五年,刘全谅去世,军中追念刘玄佐,因韩弘有才能
17、武略,共同拥立他为留后,请求监军向朝廷上表,皇帝下诏任他为检校工部尚书,充任宣武节度副大使,主持节度使事务。此前,曲环去世,吴少诚与刘全谅密谋袭击陈许,(此时)他们的使者数人尚在客馆。韩弘刚刚授任节帅,想亲自向众人表示忠义,就赶出吴少诚的使者并斩杀了他们,挑选三千士兵,会合诸军袭击吴少诚,打败了他。汴州自从刘士宁以来,军队更加骄横,杀害陆长源之后,主帅权势更轻,无法控制。韩弘观察到军中一贯横行的只是刘锷等三百人,一天,列举他们的罪行在牙门将其斩杀。从此直到韩弘离去,没有一人胆敢放肆。李师古驻守曹州,企图攻取郑、滑,有人通告:“李师古正修整道路,大军马上就要到了,请做好防备。”韩弘说:“大军要来
18、不必修整道路。”李师古得知,于是率军退去。韩弘因官职与太原王锷相同,给宰相上书,耻居王锷之下。宪宗正出兵淮西,非常依赖他,改封他为检校司徒,他的品级在王锷之上。严绶因官军受挫,于是授任韩弘为淮西诸军行营都统,让他防御两河,而命李光颜、乌重胤攻打叛贼。韩弘没有亲自到驻地,派儿子韩公武率三千士兵隶属李光颜。吴元济被平定,因功加授兼侍中,封许国公。李师道被诛杀,韩弘非常恐惧,因此请求入朝,册拜司徒、中书令,因患脚病,命令宦官搀扶下拜,坚决要求留在京师。皇帝去世,他代理冢宰。不久出任河中节度使。因病请求回朝,重新被授任为司徒、中书令。后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尉,谥号隐。当初,韩弘从汴州来朝见,进献
19、马三千匹、绢五十万,其他锦彩三万。韩弘为人庄重少言,要判人死罪,先询问按法律应如何处置,不擅自决定,深沉勇敢善于决断,因此吴少诚、李师道等都害怕他。特使到来,有时桀骜轻慢不以礼相待。齐、蔡平定后,迫于时势这才请求入朝觐见,但天子特别尊宠他,自始至终能保住名位。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高鸣字雄飞,真定人,少以文学知名。河东元裕上书荐之,不报。诸王旭烈兀将征西域,闻其贤,遣使者三辈召之,鸣乃起。为王陈西征二十余策,王数称善,即荐为彰德路总管。世祖即位,赐诰命金符,已而召为翰林学士,兼太常少卿。至元五年,立御史台,以鸣为侍御史,风纪条章,多其裁定。寻立四道按察司,选任名士,鸣所
20、荐居多,时论咸称其知人。天下初定,中书、枢密事多壅滞,言者请置督事官各二人,鸣曰:“官得人,自无滞政,臣职在奉宪,愿举察之,毋为员外置人也。”七年,议立三省,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连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故曰,政贵得人,不贵多官。不如一省便。”世祖深然之,议遂罢。川、陕盗起,省臣患之,请专戮其尤者以止盗,朝议将从之,鸣谏曰:“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
21、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世祖曰“善”,令速止之。鸣每以敢言被上知,尝入内,值大风雪,帝谓御史大夫塔察儿曰:“高学士年老,后有大政,就问可也。”赐太官酒肉慰劳之,其见敬礼如此。九年,迁吏礼部尚书。十一年,病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五十卷。(选自元史高鸣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B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C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
22、/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D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解析:选C通过初步试读,可以发现“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与“议合/则还移中书”有照应关系,因此可知“移门下”的后面、“议不合”的前面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其法”指的就是其后的具体内容,“其法”后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是最高行政区划;而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B诰命是
23、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金符是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C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负责选拔、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D三省是中国古代的行政机构,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解析:选C选拔官员不是御史台的职责。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鸣受人赏识。河东元裕曾经向朝廷上书推荐他,诸王旭烈兀曾经多次派使者去召请他出来做官。B高鸣知人善任。四道按察司选拔任用名士,以高鸣所推荐的名士居多,当时的舆论都因此而称赞他。C高鸣很有主见。他不主张设立繁杂的官职和机构,曾先后否定了
24、设立督事官的请求和设立三省的议案。D高鸣宽厚仁爱。皇上同意了省臣擅自处死为害突出的盗贼的请求,高鸣认为这有害于仁政,表示反对。解析:选D“皇上同意了省臣擅自处死为害突出的盗贼的请求”错,原文是“朝议将从之”,说明皇上还没有同意这个请求。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连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译文: (2)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译文: 参考答案:(1)只要让才德兼备的人集聚在一起,联合各官署参与决策,自然免于政事混乱,难道一定要另外设置官署,在不同的地方处理政事,之后才能避免政事混乱吗!(得分点:“但”“萃
25、”“别官异坐”各1分,句子大意2分)(2)制度规定全国上报死囚,定要等待论罪得到批准,(这样做是)用来(显示朝廷)慎重用刑、爱惜民生。(得分点:“上”“论报”“所以”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高鸣字雄飞,是真定人,年少时凭借文学知名于世。河东元裕上书推荐他,朝廷没有答复。诸王旭烈兀将要征伐西域,听说高鸣贤能,多次派使者去召请他,高鸣才出仕。他向旭烈兀陈述了西征的二十多条计策,旭烈兀多次称赞,于是推荐他为彰德路总管。世祖即位后,赐予他诰命金符,不久征召他做了翰林学士,兼任太常少卿。至元五年,朝廷设立御史台,让高鸣做侍御史,御史台的风教纲纪、条例规章,大多是他裁定的。不久设立四道按察司,选拔任
26、用名士,以高鸣所推荐的居多,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知人善任。天下刚刚安定,中书省、枢密院的政事积压很多,有人建议(在中书省和枢密院)各设两名督事官,高鸣说:“官府找对了人,自然没有积压的政事,我的职务是奉行法令,愿意检举监察,不要再另外设置官员了。”至元七年,朝廷商议设立三省,高鸣呈上密封的奏章说:“我听说三省设于近古,它的方法是由中书省起草政令,递送给门下省,门下省审议其不符合,就会加以驳斥改正,或者封还诏书;如果符合,就递送给中书省;中书省递送给尚书省,尚书省才下发到六部和地方。现在天下比古代更大,且事务更繁杂,由一省决定,尚且有积压,何况三省呢!而且多设置官职,是为了免于政事混乱。只要让才德
27、兼备的人集聚在一起,联合各官署参与决策,自然免于政事混乱,难道一定要另外设置官署,在不同的地方处理政事,之后才能避免政事混乱吗!所以说,政事重在找对人,不在于官多。(因此)不如一省方便。”世祖深表赞同,关于此事的讨论于是停止了。川、陕地区盗贼兴起,行省长官担忧,请求可以擅自杀戮那些为害突出的来制止盗贼,朝廷商议将要同意他们的请求,高鸣劝阻说:“制度规定全国上报死囚,一定要等待论罪得到批准,(这样做是)用来(显示朝廷)慎重用刑、爱惜民生。现在如果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这是打开天下擅自杀人的路,对施行仁政危害很大。”世祖说“好”,命令迅速制止他们。高鸣常常因为敢于进言被皇上知晓,他曾经进入皇宫,正赶上
28、大风雪,皇帝对御史大夫塔察儿说:“高学士年纪大了,以后有大事,去他那里请教就行了。”赐太官酒肉慰劳他,他就是这样被皇帝尊敬礼待的。至元九年,高鸣升任吏部、礼部尚书。至元十一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著有文集五十卷。“文言文阅读”仿真综合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史宁字永和,建康表氏人也。少以军功,拜别将。迁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禁中。寻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遂税得马一千五百匹供军。属魏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
29、,我当使卿衣锦还乡。”宁答曰:“臣世荷魏恩,位为列将,天长丧乱,本朝倾覆,不能北面逆贼,幸得息肩有道。傥如明诏,欣幸实多。”因涕泣横流,梁武为之动容。大统二年,宁自梁归阙。十二年,转凉州刺史。宁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诏遣独孤信率兵与宁讨之,宁先至凉州,为陈祸福,城中吏民皆相率降附。仲和仍据城不下,寻亦克之。魏废帝元年,复除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初茹茹与魏和亲,后更离叛。寻为突厥所破,杀其主阿那瑰。部落逃逸者,仍奉瑰之子孙,抄掠河右。宁率兵邀击,获瑰子孙二人,并其种落酋长。二年,吐谷浑通使于齐,宁击获之,就拜大将军。宁后遣使诣太祖请事,太祖即以所服冠履衣被及弓箭甲矟等赐宁。谓其使人
30、曰:“为我谢凉州,孤解衣以衣公,推心以委公,公其善始令终,无损功名也。”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挥,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及在荆州,颇自奢纵贪浊,不修法度。尝出,有人诉州佐曲法,宁还付被讼者治之。自是有事者不复敢言,声名大损于西州。保定三年,卒于州。谥曰烈。(节选自周书史宁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B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C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
31、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D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解析:选D解答此题要注意事件的层次性和句意联系的紧密性。“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都是“宁”发出的动作,所以“率”“随”前应断开,排除A、B两项。“抚慰”的对象是“蛮左”,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指授予官职;“迁”既指晋升官职,也指贬谪;“加”指被授予某种爵位;“除”指免除官职。B“蛮”原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古代华夏族以外的民族,包括蛮夷戎狄,统称蛮夷。C
32、“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也用于一方之长的称谓,如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D“公”既指古代的一种爵位,也可用于对男子的敬称,文中是对男子的敬称。解析:选A“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宁作战有方。前刺史宇文仲和作乱,史宁先到凉州,述说利害,不费一兵一卒,攻克凉州;茹茹部落侵犯河西,史宁率兵截击,大获全胜。B史宁忠于君主。史宁在梁期间向梁武帝陈情,表明归魏之心;后来史宁派使者谒见太祖,太祖把自己所用的帽子、鞋子、衣服等赐给史宁。C史宁仕途顺畅。史宁年少时凭借军功,官拜别将,后来又任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从梁回来后做了凉州刺史,
33、后来因军功拜大将军。D史宁晚节不保。晚年在荆州,史宁奢靡放纵、不修法度,曾经把案子交付给被人状告歪曲法律的州佐去处治,他的名声因此受到不良影响。解析:选A解答本题,可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相对照,发现不对应的地方。A项,“不费一兵一卒”错,原文中说的是“城中吏民皆相率降附”,而“仲和仍据城不下,寻亦克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属魏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译文: (2)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挥,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译文: 参考答案:(1)适逢魏孝武帝向西迁移,东魏派侯景率军入侵荆州,史宁跟随贺拔胜逃奔梁。得分点:“属(适
34、逢)”“寇(入侵)”“奔(逃奔)”各1分,句子大意2分(2)史宁有见识谋略,熟悉用兵的权谋,临敌指挥,都像他策划的那样,很得当时人的称誉。得分点:“识画(见识谋略)”“谙(熟悉)”“兵权(用兵的权谋)”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史宁字永和,是建康表氏人。史宁年少时凭借军功,官拜别将。升任直阁将军、都督,值宿守卫宫廷。不久加授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贺拔胜做荆州刺史时,史宁以本官职衔任贺拔胜军司,率领步军骑兵一千人,跟随贺拔胜到达衙署。碰上荆蛮骚乱,史宁作为先锋平定骚乱。于是抚慰蛮人,蛮人全部投降归附,结果征得一千五百匹马以供军用。适逢魏孝武帝向西迁移,东魏派侯景率军入侵荆州,史宁跟随贺
35、拔胜逃奔梁。梁武帝引着史宁到香磴前,对他说:“观看你的风度仪表,最终会获得富贵,我当使你衣锦还乡。”史宁回答道:“臣世代蒙受魏的恩典,在位担任列将,老天滋长丧乱,本朝遭到颠覆,我不能向北面迎击贼人,幸而能有地方栖身。倘如您所说,我感到欣喜庆幸的实在太多。”于是流泪哭泣,泪水横流,梁武帝为之动容。大统二年,史宁自梁归朝。十二年,史宁改任凉州刺史。史宁未到而前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州城作乱。朝廷下诏派独孤信率兵与史宁讨伐仲和,史宁先到凉州,向官吏百姓陈说祸福,城中官吏百姓都相继投降归附。仲和仍然据守城池不降,不久也被攻克。魏废帝元年,复任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起初茹茹与魏议和结为姻亲,后来又离心背
36、叛。不久被突厥打败,突厥杀掉了茹茹君主阿那瑰。茹茹部落逃散的人,仍然拥奉阿那瑰的子孙,掠夺河西。史宁率兵半路阻击,抓获了阿那瑰的子孙二人,连同他们种族部落的酋长。二年,吐谷浑与齐互通使节,史宁攻击抓获了吐谷浑的使臣,便被封为大将军。史宁后来派使者谒见太祖请示事情,太祖就把自己所用的帽子、鞋子、衣服、被褥及弓箭、甲胄、长矛等赐给史宁。对史宁的使者说:“替我感谢史公,我解下衣服来给他穿,真心地委托他,他可要善始善终,不要做有损功名的事。”史宁有见识谋略,熟悉用兵的权谋,临敌指挥,都像他策划的那样,很得当时人的称誉。然而在荆州时,史宁很是奢靡放纵、贪婪卑劣,不修法度。曾经外出,有人状告州佐歪曲法律,
37、史宁还是把案子交付被告的州佐去处治。自此有事情的人不再敢说话,史宁的名声在西州大打折扣。保定三年,史宁在荆州去世,谥号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六世祖赞,魏尚书仆射。五世祖洪,晋吏部尚书。父郁,濮阳太守。挺幼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每四时与乡人父老书相存慰,辞旨款备,得者荣之。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以工书,受敕于长安书文明太后父燕宣王碑,赐爵泰昌子。转登闻令,迁典属国下大夫。太和十八年,
38、大将军、宋王刘昶南镇彭城,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以疾辞免,乃以王肃为长史。其被寄遇如此。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十九年,车驾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及见,引谕优厚。又问挺治边之略,高祖甚悦,顾谓侍臣曰:“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复还州。及散骑常侍兼侍中张彝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辞甚雅切,高祖纳之。先是,州内少铁,器用皆求之他境,挺表复铁官,公私有赖。诸州中正,本在论人,高祖乃遥授挺本州大中正。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
39、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忻逢明治,今愿奉之。挺曰:“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遣船随取,光润果然。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世宗即位,累表乞还。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节选自魏书崔挺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B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C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D掖县/
40、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解析:选A对比题目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区别只在于“掖县有人年逾九十”“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两处断句。第一处,“掖县”是地名,不能单独成句,所以“有人”前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第二处,“林邑”是地名,作“充使”的状语,所以“充使”和“林邑”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字,人的表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相关的名字,但封建时代只有男子才有字。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
41、调动等事务。C太和,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不止一个,改换年号称“改元”。D拥旄,“旄”指的是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拥旄”借指统率军队。解析:选A在古代,男子和女子都可以取字,一般来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挺出身名门,恪守礼仪。他的先人担任过不同朝代的中央或地方的官员,他在幼年服丧期间能完全遵守一切礼节。B崔挺重视学业,博学多才。他阅览研究过的书很多,被举荐为秀才,在射策中得了好名次;又因擅长书法,替太后的父亲撰写碑文。C崔挺富有谋略,长于治理。皇帝非常满意崔挺处理边疆事务的方略;张彝巡视官风民俗时,也深深叹服崔挺的美政。D崔挺品格高洁,谦虚自守。有人给家贫的他送来粮食,他推辞不受,让赠给穷人;在光州为官,有人送上美玉,他推辞不受。解析:选D“他推辞不受,让赠给穷人”错误,原文是“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是说他推辞不过才接受,随之也分发给贫困人家。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每四时与乡人父老书相存慰,辞旨款备,得者荣之。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