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复习五 文言文阅读习题2一、(2017福建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2、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 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溯阻绝溯:_(2)属引凄异 引:_(3)不及返顾 顾: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3、。_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5分)_二、(2016福建莆田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17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二章)【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
4、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注释】支:同“肢”。使:假使。惮:怕,畏惧。乞:求。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2)劳其筋骨 劳:_(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_(4)非徒愈病 徒:_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故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3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3分)(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_”,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_”。(1分)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_三、(2016福建南平中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1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6、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
7、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 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n):确实。浣:洗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仿佛若有光仿佛:_(2)悉如外人悉:_(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方:_(4)自恨不如远甚也恨:_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1)其 中 往 来 种 作_(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_3翻译下列句子。(6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_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_四、(2015福建泉州中考)阅
8、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3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注释】肱:(n)胳膊。义:遵守道义。1解释加点词。(3分)(1)古来共谈 共:_(2)夕日欲颓 颓:_(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 (2)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_3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_五、(2015
9、福建厦门中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13分)【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 隋文帝时,大宛国献千里马,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唐太宗敕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
10、面家,挽 硙。骏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后不知所在。 (节选自张骞朝野佥载)【注释】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挽硙(wi):拉磨。齿口并平:指马老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2)执策而临之 临:_(3)鬃曳地 曳:_(4)饲以钟乳 饲: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2)帝得之甚喜。_3简答题。(5分)(1)乙文体现狮子骢有“千里之能”的句子是_。(2分)(2)甲、乙两文既谈“千里马”,也论“伯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
11、伯乐”的重要性。(3分)_六、(2015福建宁德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8分)【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12、:“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数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韩非子喻老,有删改)【注释】 腠(cu)理: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还(xun):回转,掉转。司命: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属:隶属,掌管。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臣之妻私臣 私:_(2)今齐地方千里 方:_(3)桓侯不应 应:_
13、(4)桓侯故使人问之 使:_2翻译下面句子。(4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 (2)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_3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两处,2分)令 初 下 群 臣 进 谏 门 庭 若 市_4填空。(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齐威王与蔡桓公对谏言的不同认识而产生不同的结果:齐威王听完邹忌的进言后也认识到“_”,所以齐国后来“_”;蔡桓公认为扁鹊是“_”,所以导致“_”。5齐威王、蔡桓公同为君王,但两人的性格特点有很大的不同,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_七、(2014福建厦门中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13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乎尔而
14、与之,行到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
15、之得也。” (选自庄子)【注释】 颜回:孔子的学生。仕:做官。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3)胡不仕乎 胡:_(4)孔子愀然不容 然:_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 (2)善哉,回之意!_3回答下列问题。(5分)(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2分)_ (2)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3分)_八、(2013福建漳州中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17分)【甲】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
16、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17、” (选自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 【注释】 却:摒除。念:想。恣:任凭。吉:吉祥。贼:敌人。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1)又相天子 相:_(2)犹恐失天下之士 恐:_(3)每著一衣 著:_(4)汝等勿鄙人短 鄙:_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分)A予谓菊 太宗尝谓皇属曰B长自深宫 自非亭午夜分C夫贵为天子 则念耕夫D皆谦德也 火伴皆惊忙3翻译下面句子。(4分)(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_ (2)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_4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甲、乙两文中周公和太宗都以自身经历作为例子来告诫后代。甲文表现周公做法的句子是_;乙文表现太宗做法的句子是
18、_。5读完甲、乙两文,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_九、(2011福建厦门中考)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15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
19、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注】,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注释】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临:_(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3)心窃乐之乐:_(4)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诚:_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20、之酒也。 _(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_4读懂山水。(5分)(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_(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3分)_参考答案一、1(1)逆流而上(2)延长(3)看,回头看(4)就是2A【解析】句意为“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故本句停顿为“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有那么快。(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
21、汩地往下流泻。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二、1(1)发起,指被任用(2)使劳累(3)通晓(4)只,仅仅2(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3(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使)良医不得尽其术4甲文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观点:选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或“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三、1(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全,都(3)正,正在(4)遗憾2(1)其 中/往 来 种 作(
22、2)其 丈 夫/方 担 粪 灌 园3(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4和谐安宁,自得其乐。四、1(1)共同,一起(2)坠落(3)欣赏2(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3甲文: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乙文: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五、1(1)同“现”(2)面对(3)拖,拖着(4)喂,喂养2(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唐太宗(
23、皇帝)得到(找到)它(狮子骢、千里马)非常高兴。3(1)朝发西京,暮至东洛(2)甲文伯乐是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没有伯乐,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乙文千里马流落民间,被当作普通驴马使用,后被伯乐发现,仍能发挥其才能(甲文说理,乙文实例)。伯乐的重要性就在于他能够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使人才能够发挥作用。六、1(1)偏爱(2)方圆(3)回应(4)派2(1)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2)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王之蔽甚矣战胜于朝廷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桓侯遂死5齐威王听从了正确的建议,
24、导致国定强盛。而桓侯不能听从正确的建议,导致身死。七、1(1)同“向”(2)停止,放弃(3)为什么(4)的样子2(1)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2)颜回的志趣很好呀!3(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对比。(2)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高官厚禄)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贫穷而改变。八、1(1)辅佐(2)担心(3)穿(4)轻视;鄙视2D【解析】A认为/对说;B.在/如果;C.发语词,不译/农夫;D.都/都。3(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
25、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2)(敢于)触犯我的人是我的老师,(一味)顺从我的人是我的敌人,(这)不可以不细察。4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5示例1:两则文章都告诉我们,做人要严于律己,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学生,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示例2:两则文章都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的道理。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会谦虚,不骄傲自满,向身边的人学习,才能不断取得进步。九、1(1)靠近(高踞)(2)情趣(乐趣)(3)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4)确实(果真;实在)2D【解析】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4(1)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2)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