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DOC 21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4377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DOC 2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DOC 2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DOC 21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DOC 21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DOC 21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种群和群落一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种群密度(1)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 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3) 调查方法: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和标志重捕法出生率、死亡率(1)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入率、迁出率(1)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年龄组成(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有三种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和 衰退型 (

2、3)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3、各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1)从年龄组成上看,幼年个体较多时,预示着将来种群密度要增大;而老年个体较多时,种群密度将会减小。(2)从性别比例上看,因各种原因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必然导致生殖上的混乱,引起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使许多的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3)出生率、死亡率则是决定种群大小的最直接原因。(4)在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种

3、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性别比例: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PS: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长期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的性别比例,假若因各种因素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引起种群数目改变。【例题1】广东省水产研究所在某一个实验基地上共建了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做 A

4、.一个群落 B.一个生态系统 C.八个物种 D.八个种群【例题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影响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育年龄和个体数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原则:随机取样。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2)确定调查对象(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3)取样方法 点状取样法:如五点取

5、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随机取样)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份,由抽样比例决定间隔或距离,然后按距离抽取样方(4)计数时,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方法: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技术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原因: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

6、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6、植物、动物、微生物取样调查方法简单比较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检验或修正 。2、“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差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1)理想环境 1)“J”型曲线 2)公式:Nt=N0有限环境 1)“S”型曲线 2)K 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曲线的比较 3)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1)

7、一定面积的草原所能承载的放牧量是一定的,过度放牧就会使环境的稳定性受到破坏,使环境容纳量进一步下降,于是形成了另一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突跃下降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害虫防治、环境的治理保护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2)保护珍稀动物必须从根本上保护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和改变,使其更好地生长,提高动物的环境容纳量。(3)灭鼠和捕鱼的具体应用注意事项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率) 不可盲目减数,以至 于获得 K/2 最大限度利用,维持 K/2K(环境最大容纳量)降低 K 值,改变环境, 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保护 K 值,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 K 值性别比例 使某一性别不育 不能单一

8、捕捉某一性别年龄组成 尽量减少幼年个体 尽量保护幼体PS:环境容纳量不是绝对不变的,它可以因“超载”而下降,也可以因整体的改善而有所增大。【例题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例题4】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A.种

9、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例题5】合理放牧是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而确定合适的放牧量是合理放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列关于某草原放牧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草原的放牧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为草原的资源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的B随着草原放牧量的增加,牛羊间盼竞争加强C确定草原放牧量的首要参考因素就是草D为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应尽量减少放牧量【例题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培养的结

10、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图l和图2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图3表示该种群在无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图l中a点增长速率与图3中的e点增长速率对应 图2和图3中的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A B C D三 群落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物种组成: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特点: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3、群落结构类型(空间结构)比较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含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原因陆生:光照、温度水生:光、温度、O2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

11、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大多群落生物呈集分布或镶嵌分布4、群落演替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过程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杂草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例题7】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些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12、(双选)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例题8】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问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叶而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7. 43116. 61150. 8155. 50总呼吸量(

13、t/hm2 /a)15. 9392. 73124. 8140. 98叶面积指数2. 4811. 2817.766. 63植被千物质的量( t/hm2)6. 65377. 52398. 57184. 7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例题9】我国东南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某生态学者于今年在该地进行生态调查。下表显示了其中四类树种不同年龄

14、级的株数。树龄(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赤杨0058122025191494栎树21151075420000松树00057111310532杜鹃2231334132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25年来,该地生态系统内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该地森林群落由赤杨、栎树、松树、杜鹃四树种组成C在环境条件不受任何破坏的前提下,该地栎树的种群数量仍不会无限增长D如火灾后迅速选取某一高经济价值树种营造人工林,将更有利于该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四 种间关系 【例题10】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

15、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 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五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细菌在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增长如图所示:2、方法步骤(1)提出的问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

16、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不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2)假设:根据上述问题,大胆提出合理的假设。(3)设计实验试管编号ABC培养液/mL1010无菌水/mL10酵母液/mL0.10.10.1温度条件28528步骤: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无菌)试管中。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中。 将试管放在25条件下培养。 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分析数量(4)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5)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曲线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3、注意事项(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

17、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3、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9、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4、填埋场在

18、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例题11】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A 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大小 B 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 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 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六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此类研究时,用取样器

19、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试验流程步骤实施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那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制定计划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三个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准备及取样用取样器取样(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12、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直径是1400000千米。观察和分类第三单元 宇 宙诱虫器取样;简易采集法: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

20、采集小动物二、问答题: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后: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是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实验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例题1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

21、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一. 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周围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主要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 生态系统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

22、市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物,有机物,气候生产者(自养):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原核生物消费者(异养):绝大多数动物分解者(异养):腐生细菌、真菌和腐食动物 各种成分比较表成分归类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物,有机物,气候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必需成分生产者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和蓝藻化能合成细菌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能量基石消费者异养型生物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物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植物传粉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异养型生物腐生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把动植物

23、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联系注:A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是消费者B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等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 C所有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 D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 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特点:a.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b. 组成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起点是生产者 c. 箭头指向,被捕食者捕食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所有食物链应该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开始

24、。2. 食物网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特点: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2)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 3)对某一动物而言,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4)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 5)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可能有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和青蛙,二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6)由于存在生物富集现象,难于讲解的污染物会在最高营养级的动物内富集。3.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 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输出的过程。2过程

25、a. 输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 能量在第一营养级的变化c.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I.同化作用是指生物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过程。II.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即是本营养级的能量,排除粪便的能量不属于同化的能量。 即:同化量 = 摄入量 - 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d. 总的能量流动过程1) 各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生产者:太阳能消费者:前一营养级2) 各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以生产者为例)A 呼吸作用消耗 B 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 C 被分解者利用4. 转化:太阳能稳定化学能热能热能散失不能再被利用,主要散失途径是呼吸作用产生能量部分以热能散失和化石燃料燃烧。5

26、能量流动的特点:a. 单向流动b. 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6.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例题1】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kJ/(m2a)。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营养级I分解者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141.015.90.9221.7呼吸消耗的能量501.279.113.20.5192.6A该生态系统从第营养级到第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 28%B第工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 9 kJ/(m2a)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例题2】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

27、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项目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鳞翅目幼虫粪便含有的能量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能量(J)419209.5146.662. 85A.上一营养级能量的50%被鳞翅目幼虫同化B食物中的能量只有15%用于了幼虫自身的生长C鳞翅目幼虫摄人419J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1047.5的能量D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是不可循环的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 概念: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不断的循环过程2) 特点:全球性 反复利用 循环流动2碳循环1)

28、存在形式:二氧化碳和碳酸盐2) 循环形式:二氧化碳3) 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实现的比较项目碳循环硫循环存在形式无机环境中CO2、碳酸盐和化石原料SO2、硫酸盐生物群落中有机物蛋白质循环形式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O2SO2、硫酸盐离子生物群落内有机物有机物进入生态环境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吸收离子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1、 化石原料的燃烧2、 动植物的呼吸3、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 化石燃料的燃烧2、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酸雨五.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 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

29、为信息2. 作用:a. 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信息作用b. 种群,生物物种繁衍,离不开信息作用c. 群落和生态环境,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决定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六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比较七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者恢复自身结构的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调节机制3. 生态系统稳定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a. 三大功能类群齐全,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c. 物质输入输出相对平衡4. 类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

30、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越差。5.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措施a.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b.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c.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需要适当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以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 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相应的物质和能量人为投入。6.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比较抵抗力稳定性恢

31、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联系A.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亦然B. 二者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他们共同相互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题3】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请据图分析回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用Nl-N6中的字母表示)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 N

32、6中的字母表示)由图可知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 。(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填K或K/2)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4)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八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1. 第一营养级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时,会将连锁的引发其后的各个

33、营养级的动物减少2. “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减少,则被捕食者的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 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另一生物的变动情况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遵循以下规律: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口诀:食物网食物链,生物变动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具体情

34、况一: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具体情况二: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具体情况三: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例1:根据南极食物网图回答下列问题,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雨全部死亡,试问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当大鱼全部死亡后,大量浮游动物得以生存,并且捕食大量浮游植物使其减少,导致磷虾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而数量减少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食物链捕食,对左侧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的捕食须鲸,是须鲸数量减少,从而使磷虾数量增加当大鱼全部死亡后,浮游动物会增加,使须鲸捕获浮游动物机会增多,从而减少了对磷虾的捕食,使磷虾的数量增多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食物链中断导致虎鲸数量减少,须鲸数量增多,从而导致磷虾数量减少 全球性生态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DOC 21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