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银行学第一单元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价值尺度:对商品进行相应的衡量价值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即实现价值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有限法偿:货币具有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在一次支付中,如果使用有限法偿货币支付的数额超过法定限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格雷欣法则: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充斥市场,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流动性:也称变现能力,指某种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
2、能力,也就是转变成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商品价值形式的四个发展阶段: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货币金属币材的选择,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复本位制度具体类型有哪些: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为什么金币本位制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金币本位制下的三大自由原则及其意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这样可以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事金币的自身价值与面额价值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商品流通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平稳运行。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流
3、通中的价值符号就有足够的黄金保证,能够代表一定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证了辅币与价值符号的稳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同时也节约了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其汇率是根据两国货币的黄金含量计算出的,称为金平价,由于供求关系等因素导致市场汇率偏离金平价,在达到黄金输出输入点时,黄金就会在外汇市场不均衡引起的利益驱动下自由流动,从而稳定外汇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1)三大原则:自由筑造、自由兑换、自由输送。(2)意义:可使币值稳定(详见书本)。金本位制具体有哪些类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第二单元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
4、单方面的价值转移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贴现:把未到期的票据通过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转变成资金承兑:汇票的付款人在汇票上签名,用以表示到期付款的意愿的行为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高到了某一个极点,以至于人们都看跌有价证券而不愿意再购入;同时低利率使得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极低,因此人们往往会选择将货币都持有在手中,导致货币需求无穷大商业信用的特点:信用双方都是生产经营者直接信用包含两种经济行为借贷与买卖生产过程中的商品或货币资本产业资本随产业周期动态变化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规模有限:1.信用对象有限
5、-上下游关联企业 2.金额有限-企业部分现有资本 3.信用期限有限-短期。不稳定,易受企业周期波动影响。可能引发连锁债务危机。银行信用的特点:间接信用:1. 信誉高,便于安全筹集 2.利率低 3.简化信用关系与借贷行为4.摆脱信用对象的局限性 5.计划性货币形态信用扩大信用对象资本规模扩大:1.各种社会闲置资金 2.信用体系的核心与主导与生产周期无关反周期调节试比较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 信用体系的基础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形式。类型:买方信用:预付款卖方信用:赊购赊销特点:信用双方都是生产经营者 直接信用包含两种经济行为 借贷和买卖生产过程中的商品
6、或货币资本产业资本随产业周期动态变化局限性:1、规模有限:信用对象有限上下游关联企业 金额有限企业部分现有资本 信用期限有限短期2、不稳定,易受产业周期波动影响3、可能引发连锁债务危机银行信用 信用体系的核心和主导银行信用:各种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所组织起来的货币形态的信用特点:间接信用:1.信誉高,便于安全筹集 2.利率低 3.简化信用关系与借贷行为 4.摆脱信用对象的局限性 5.计划性货币形态信用扩大信用对象资本规模扩大:1-各种社会闲置资金。2-信用体系的核心与主导。与生产周期无关反周期调节两者联系: 1、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范围与数量。
7、 2、银行信用成了当代经济中信用的主要形式,不能完全代替商业信用。 3、商业信用不但先于银行信用存在,是银行信用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一些银行信用业务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信用关系确立的方式:口头协定尚未书面化的信用弊端:1-无书的凭证 2-债权难以转让记账书面合同尚未流动化的信用弊端:债权难以自由流通。信用工具流动化的信用信用工具的特点:偿还性 可转让性/流动性偿还期、债务人资信 风险性信用风险债务人资信;市场风险信用工具种类 收获性固定收益;即期收益/浮动收益票据的当事人及票据行为:汇票: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当事人:
8、 出票人付款人/受票人收款人/持票人行为:承兑 背书 贴现本票: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当事人:出票人收款人/持票人行为:背书 贴现 几种主要利率决定理论的观点:1、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利率通常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2、古典学派储蓄投资理论利率由资本的需求和资本的供给共同决定资本的需求投资I资本的供给储蓄S1、 凯恩斯学派流动性偏好理论2、 新古典学派可贷资金理论5、IS-LM 模型第三单元直接融资:资金供方将所需资金直接及时提供给资金需方。间接融资:资金供方将所需资金通过相应的金融机构间接地提供给资金需方。货币市场:也称短期资金市场,是一年
9、或一年以内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资本市场:也称长期资金市场,是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场所金融市场的类型:比较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证券交易所的特点:证券交易所规范 组织性:有形市场、明确规制、会员制 中介性:提供服务,本身不参与买卖 公开性:公开竞价、信息公开场外市场的特点:场外市场灵活 无形市场 交易品种:未在证交所上市的证券 议价方式定价第四单元金融体系:从广义上讲,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市场参与者和交易方式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具体而言,现代金融体系一般包含五个构成要素: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政府对金融运行的管理制度
10、和调控机制。从狭义上说,特指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组成体系,也就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各种金融机构及其组织构成。现代银行产生的途径:早期高利贷银行的演变新组建的股份制银行1694 英格兰银行现代银行的特征:利率低 信用功能扩大 具备信用创造功能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模式:中央银行体制 准中央银行体制 国家银行体制 “大一统”模式第五单元存款货币:是以发行该存款的储蓄机构的信用状况作为担保的信用货币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获得再贷款、再贴现而形成的存款,是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
11、中介/金融中介 金融服务 信用创造 调节经济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分支行制/总分行制:总行制与总管理处制优点:规模可控、机构分散、集中管理缺点:容易形成垄断单一银行制/单元制/独家银行制集团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联合制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负债业务1、存款:1.公司存款支票存款 2.储蓄存款2、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与再贷款) 同业拆借(短期拆借与转贴现、转抵押) 向金融市场借款(发行金融债券)3、临时资金占用资产业务1、准备金 2、贷款 3、投资中间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其中包含:结算业务、代收业务、信托、租赁、信息咨询业务。商业银行业务经
12、营三大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1、资产管理20世纪60年代前侧重安全性、流动性1)真实票据论/ 商业贷款理论1776年短期商业贷款(自偿性贷款)2)转换理论20世纪初可转让有价证券的投资3)预期收入理论20世纪40年代末中长期贷款2、负债管理20世纪60年代侧重盈利性、流动性,强调主动型负债的重要性3、资产负债联合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强调资产负债组合,综合考虑三性原则4、中间业务管理20世纪80年代提倡发展中间业务,打造全能型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及其具体作用:前提:1、非现金结算制度银行间资金清算系统 2、部分准备金制度作用:1、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13、原始存款的大小和法定准备率的高低2、商业银行的信用调控能力是双向的:扩张和收缩 “双刃剑”3、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是有限的4、信用创造实际上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工合作的结果。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基础货币(H) = 通货(C) + 存款准备金(R)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简述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扩张机制:在基础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一定时期的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等三个部门共同决定的。如果货币乘数的变动能预测,且其值的变动比较稳定时,中央银行就可以藉控制基础货币的各种措施
14、,适度地创造或消灭基础货币量,以调整和控制货币供给量,适应经济运转的正常需要,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第六单元最后贷款人: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率政策:相机抉择: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基础货币的发行2、银行的银行 集中存款准备金提供清算服务充当“最后贷款人”3、国家的银行 代理国库对政府贷款透支、购买国债管理金融活动,调节国民经济管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代表政府协调国际金融事务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1、物价稳定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2、选择性政策工具
15、 直接信用管制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条件: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 (中介指标) 最终目标中间目标的条件:可测性 迅速获取、明确清晰可控性 为货币政策工具所控相关性 与最终目标联动抗干扰性 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时滞:内在时滞认识时滞与决策时滞外在时滞实施时滞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学派关于货币政策操作理论的比较:第七章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是形成整个货币供给的基础部分,它的运用能创造出数倍于其自身量的存款货币,因此也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从本质上讲,基础货币是货币当局的净负债。外汇占欲:是央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央行所收购的外汇资产就形成了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货币乘数:存
16、款乘数:货币供给倒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迫于货币需求的压力,不得不实行松动的、迁就性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货币供给被动地适应货币需求,中央银行难以实施各种既定的货币调节方案。基础货币的构成:1、公众持有的现金,即流通中的通货2、存款金融机构库存的现金3、存款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其中2与3构成“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1、外汇储备的变动 外汇占款2、政府的财政收支 影响有限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 公开市场业务4、其他因素 在途资金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内生性: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内生变量,即对货币供给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诸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
17、等实际变量,而不是货币当局的操作。外生性: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即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而不是由诸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经济因素决定。弗里德曼-施瓦兹模型 外生变量论货币供给量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基础货币H货币当局存款与准备金之比D/R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存款和现金之比D/C社会公众、商业银行托宾的货币供给新论 内生变量论货币供给深受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影响:1、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和公众的货币需求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既诱使银行调整其资产经营规模,也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M r 银行贷款, 公众持有通货 M2、商业银行是否进行存款创造,其决策依据是利润最大化,
18、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这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运行和货币需求决定的。我国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 内生变量论我国货币供给倒逼机制的主要原因:企业部门的压力 政府的压力 国际收支顺差的压力第八章现金交易数量说:现金余额数量说:第九章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普遍而持续的上升。普遍 物价总水平持续 一段时期内通货紧缩: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普遍而持续的下降。常见的物价指数:结合模型分析不同成因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部门间工资水平上的攀比1、需求增加部门与需求减少部门2、先进部门与保守部门3、扩展部门与非扩展部门4、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