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DOC 154页).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543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4 大小:90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DOC 15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最新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DOC 15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最新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DOC 15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最新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DOC 15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最新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DOC 15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最新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实数重要复习的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的形式,其中p、q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2、无理数:中考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等。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

2、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1)实数a的相反数是 -a; (2)a和b互为相反数a+b=02、倒数:(1)实数a(a0)的倒数是;(2)a和b 互为倒数;(3)注意0没有倒数3、绝对值:(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4、n次方根(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叫a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3)立方根:叫实数a的

3、立方根。(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三、实数与数轴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四、实数大小的比较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五、实数的运算1、加法:(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

4、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3、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4、除法:(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

5、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1、科学记数法:设N0,则N= a(其中1a10,n为整数)。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1)精确到那一位;(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例题:例1、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且。化简:分析:从数轴上a、b两点的位置可以看到:a0,b0且所以可得:解:例2、若,比较a、b、c的大小。分

6、析:;c0;所以容易得出:abc。解:略例3、若互为相反数,求a+b的值分析:由绝对值非负特性,可知,又由题意可知:所以只能是:a2=0,b+2=0,即a=2,b= 2 ,所以a+b=0解:略例4、已知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1,求的值。解:原式=例5、计算:(1) (2)解:(1)原式=(2)原式= 第二章:代数式基础知识点:一、代数式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里的字母,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3、代数式的分类:二、整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1、概念(1)单项式:像

7、x、7、,这种数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都叫多项式的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2、运算(1)整式的加

8、减: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乘除: 幂的运算法则:其中m、n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同底数幂相除:;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用它们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和作

9、为这个字母的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除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 (1)提取公因式法: (

10、2)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3)十字相乘法:(4)分组分解法:将多项式的项适当分组后能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解。(5)运用求根公式法:若的两个根是、,则有: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2)提出公因式或无公因式可提,再考虑可否运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3)对二次三项式,应先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不行的再用求根公式法。(4)最后考虑用分组分解法。四、分式 1、分式定义:形如的式子叫分式,其中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 (1)分式无意义:B=0时,分式无意义; B0时,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为0:A=0,B0时,分式的值等于0。

11、(3)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方法是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约去公因式。 (4)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分式运算的最终结果若是分式,一定要化为最简分式。 (5)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的过程,叫做分式的通分。 (6)最简公分母:各分式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7)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1);(2) (3)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 (1)加、减: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

12、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把它们通分成同分母的分式再相加减。 (2)乘:先对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约分后再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3)除: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上它的倒数式。 (4)乘方:分式的乘方就是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五、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式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之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3)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4)有理化因式:把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

13、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常用的有理化因式有:与;与)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 ;(2);(3)(a0,b0);(4) 3、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将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法:(a0,b0)。 (3)二次根式的除法: 二次根式运算的最终结果如果是根式,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例题:一、因式分解: 1、提公因式法:例1、分析:先提公因式,后用平方差公式解:略规律总结因式分解本着先提取,后公式等,但应把第一个因式都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往往需要对分解后的每一个因式进行最后的审查,如果还能分解,应继续分解。2、

14、十字相乘法:例2、(1);(2)分析:可看成是和(x+y)的二次三项式,先用十字相乘法,初步分解。解:略规律总结应用十字相乘法时,注意某一项可是单项的一字母,也可是某个多项式或整式,有时还需要连续用十字相乘法。3、分组分解法:例3、分析:先分组,第一项和第二项一组,第三、第四项一组,后提取,再公式。解:略规律总结对多项式适当分组转化成基本方法因式分组,分组的目的是为了用提公因式,十字相乘法或公式法解题。4、求根公式法:例4、解:略二、式的运算巧用公式 例5、计算:分析: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使分式运算简单化。解:略规律总结抓住三个乘法公式的特征,灵活运用,特别要掌握公式的几种变形,公式的逆用

15、,掌握运用公式的技巧,使运算简便准确。2、化简求值:例6、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 1 y =解:略规律总结一定要先化到最简再代入求值,注意去括号的法则。3、分式的计算:例7、化简分析: 可看成解:略规律总结分式计算过程中:(1)除法转化为乘法时,要倒转分子、分母;(2)注意负号4、根式计算例8、已知最简二次根式和是同类二次根式,求b的值。分析:根据同类二次根式定义可得:2b+1=7b。解:略规律总结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是中考必考内容,特别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及性质的运用是中考的主要考查内容。 第三章:方程和方程组基础知识点:一、方程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

16、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或方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的增根:在方程变形时,产生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二、一元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a0) (2)一玩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a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 (4)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的一个解。 2、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x是未知数

17、,a、b、c是已知数,a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如果没有要求,一般不用配方法。 (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解此方程求出a的值。 解:略 规律总结此题先解字母不等式,后着眼已知的解集,探求成立的条件,此种类型题都采用逆向思考法来解。 第六章:函数及其图像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内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建立了一对应的关系

18、。 2、不同位置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有如下特征: 点P(x, y)在第一象限x 0,y0; 点P(x, y)在第二象限x0,y0; 点P(x, y)在第三象限x0,y0; 点P(x, y)在第四象限x0,y0。 (2)坐标轴上的点有如下特征: 点P(x, y)在x轴上y为0,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x为0,y为任意实数。 3点P(x, y)坐标的几何意义: (1)点P(x, y)到x轴的距离是| y |; (2)点P(x, y)到y袖的距离是| x |; (3)点P(x, y)到原点的距离是 4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点P(a, b)关于

19、x轴的对称点是; (2)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 (3)点P(a, 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二、函数的概念 1、常量和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函数:一般地,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1)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是: 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 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偶次根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非负的实数。

20、注意: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2)函数值:给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的一个值所求得的函数的对应值。 (3)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4)由函数的解析式作函数的图像,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 三、几种特殊的函数 1、一次函数 直线位置与k,b的关系: (1)k0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2)k0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3)b0直线与y轴交点在x轴的上方;(4)b0直线过原点;(5)b0直线与y轴交点在x轴的下方;2、二次函数 抛物线位置与a,b,c的关系: (1)a决定抛物线的

21、开口方向 (2)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c0图像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c=0图像过原点;c0图像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 (3)a,b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b0,对称轴是y轴; a,b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3、反比例函数: 4、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对照表:例题: 例1、正比例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图象都经过点P(m,4),已知点P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2倍. 求点P的坐标.; 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由点P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2倍可知:2|m|=4,易求出点P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这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解:略

22、例2、已知a,b是常数,且y+b与x+a成正比例.求证:y是x的一次函数.分析:应写出y+b与x+a成正比例的表达式,然后判断所得结果是否符合一次函数定义.证明:由已知,有y+b=k(x+a),其中k0.整理,得y=kx+(kab).因为k0且kab是常数,故y=kx+(kab)是x的一次函数式. 例3、填空:如果直线方程ax+by+c=0中,a0,b0且bc0,则此直线经过第_象限.分析:先把ax+by+c=0化为.因为a0,b0,所以,又bc0,即0,故0.相当于在一次函数y=kx+l中,k=0,l=0,此直线与y轴的交点(0,)在x轴上方.且此直线的向上方向与x轴正方向所成角是钝角,所以

23、此直线过第一、二、四象限. 例4、把反比例函数y=与二次函数y=kx2(k0)画在同一个坐标系里,正确的是( ).答:选(D).这两个函数式中的k的正、负号应相同(图13110). 例5、画出二次函数y=x2-6x+7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当x=-1,1,3时y的值是多少?(2)当y=2时,对应的x值是多少?(3)当x3时,随x值的增大y的值怎样变化?(4)当x的值由3增加1时,对应的y值增加多少?分析:要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首先用配方法把y=x2-6x+7变形为y=(x-3)2-2,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然后列表、描点、画图解:图象略 例6、拖拉机开始工作

24、时,油箱有油45升,如果每小时耗油6升(1)求油箱中的余油量Q(升)与工作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画出函数的图象答:(1)Q=45-6t(2)图象略注意:这是实际问题,图象只能由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0t7.5决定是一条线段,而不是直线 第七章:统计初步知识点:一、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时,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二、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1、平均数 (1)的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如果n个数据中,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这里),则 (3)平均数的简化计算: 当一组数

25、据中各数据的数值较大,并且都与常数a接近时,设的平均数为则:。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接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上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处在中间位置上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3、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三、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特征数: 1、方差: (l)的方差, (2)简化计算公式:(为较小的整数时用这个公式要比较方便) (3)记的方差为,设a为常数,的方差为,则=。 注:当各数据较大而常数a较接近时,用该法计算方差较简便。 2、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标准差(S)。 注:通常由方差

26、求标准差。 四、频率分布 1、有关概念 (1)分组:将一组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分成若干组称为分组,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通常分成512组。 (2)频数:每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该组的频数。各个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n。 (3)频率: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n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各小组频率之和为l。 (4)频率分布表:将一组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相应的频数、频率所列成的表格叫做频率分布表。 (5)频率分布直方图:将频率分布表中的结果,绘制成的,以数据的各分点为横坐标,以频率除以组距为纵坐标的直方图,叫做频率分布直方图。 图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高等于该组的频率除以组距。 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该

27、组的频率。 所有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样本的频率分布反映样本中各数据的个数分别占样本容量n的比例的大小,总体分布反映总体中各组数据的个数分别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 2、研究频率分布的方法;得到一数据的频率分布和方法,通常是先整理数据,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其步骤是: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领率分布表;(5)绘频率分布直方图。例题: 例1、某养鱼户搞池塘养鱼,放养鳝鱼苗20000尾,其成活率为70,随意捞出10尾鱼,称得每尾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08、09、12、13、08、1l、10、12、08、09 根据样本平均数估计这塘鱼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数学 > 中考复习 > 中考其它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最新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DOC 154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