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6674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Ventricle(心室)Atrium(心房)Systole(收缩)Diastole(舒张)血液循环:由于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循环:由于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在血管中按一定方向流动。肺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主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全身毛细血管全身毛细血管肺静脉肺静脉腔静脉腔静脉肺循环肺循环体循环体循环心脏心脏 主动脉压主动脉压 左心房亚左心房亚 左心室压左心室压 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容积 心音心音 心电图心电图 Sec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

2、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减慢充盈期瓣膜心动周期内的机械性变化:压力、容积、瓣膜心动周期内的机械性变化:压力、容积、瓣膜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心脏射血和充盈 的动力。(机械活动-压力梯度-瓣膜启闭)心房心室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血液单一运动方向)血液单一运动方向(2)低压力静脉血如何返回心脏)低压力静脉血如何返回心脏(3)动脉内压力高,心脏如何射血)动脉内压力高,心脏如何射血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一)心室的射血和充盈(一)心室的射

3、血和充盈1、心房收缩期:心房心室压力低;心房压、心房收缩期:心房心室压力低;心房压心室压;心室压;房室瓣开放;但半月瓣关闭,心室与动脉不同。房室瓣开放;但半月瓣关闭,心室与动脉不同。2、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2)快速射血期:半月瓣打开,血液快速进入动)快速射血期:半月瓣打开,血液快速进入动脉。脉。(3)减慢射血期:压力减小;收缩力减小,射血)减慢射血期:压力减小;收缩力减小,射血减慢。减慢。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一)心室的射血和充盈(一)心室的射血和充盈3、心室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和心室

4、充盈期、心室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和心室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半月瓣关闭,房室瓣关闭)等容舒张期:半月瓣关闭,房室瓣关闭 (2)心室充盈期:)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室内压快速充盈期:室内压房内压房内压 减慢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可见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而瓣膜的作用可见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而瓣膜的作用则是保证血液单一方向流动的关键。则是保证血液单一方向流动的关键。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二)心房和心室在泵血活动中的作用(二)心房和心室在泵血活动中的作用1、心室收缩是心脏泵血的直接动力。、心室收缩是心脏泵血的直接动力。2、由心房流入心室的动力主要依赖于心室

5、舒张。、由心房流入心室的动力主要依赖于心室舒张。房性纤维颤动房性纤维颤动 室性纤维室性纤维颤动颤动3、心房收缩的主要作用:增加心室充盈量;有利于、心房收缩的主要作用:增加心室充盈量;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静脉血的回流。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一)心脏的输出量(一)心脏的输出量搏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搏出血量 70ml2.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55%-65%3.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血量 5000ml/min4.心指数:每平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3.0-3.5L/min*m25.心力储备:心脏产生超过基础水平时所需血量的能力5.搏功:左心室一次收缩作功=压力容积功+动力功=(射血

6、期心室内压-舒张末期压)*搏出量=(平均动脉压-平均左房压)*搏出量分功=搏功*心率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心室舒张末容积(前负荷或异长的自身调节)、心室舒张末容积(前负荷或异长的自身调节)2、心机收缩性能的影响:神经与体液的调节(等长、心机收缩性能的影响:神经与体液的调节(等长的自身调节)的自身调节)3、动脉血压(后负荷):血压升高、动脉血压(后负荷):血压升高室内压升室内压升高高等容收缩期延长等容收缩期延长阻力阻力4、心率的作用:正反两方面、心率的作用:正反两方面心输出量的调节机制心输出量的调节机制 心室收缩性能心室收

7、缩性能 心舒期末容积心舒期末容积 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 神经和体液 心缩力量心缩力量 后负荷后负荷 每博输出量每博输出量 心率心率 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每分输入量每分输入量 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量四、心脏瓣膜动作和心音四、心脏瓣膜动作和心音(一)心瓣动作:房室瓣;半月瓣(一)心瓣动作:房室瓣;半月瓣(二)心音:(二)心音:1、第一心音:心肌收缩;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关闭、第一心音:心肌收缩;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关闭 大血管扩张和血液涡流大血管扩张和血液涡流2、第二心音:室内压迅速下降引起的震动;主动脉、第二心音:室内压迅速下降引起的震动;主动脉瓣关闭;肺动脉瓣关闭瓣关

8、闭;肺动脉瓣关闭3、第三心音:快速充盈期末发生的。、第三心音:快速充盈期末发生的。4、第四心音:与心房收缩有关。、第四心音:与心房收缩有关。第二节:心肌特性及生物电变化第二节:心肌特性及生物电变化040-40-80-12001002003000100200300心室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Time(msec)窦房结窦房结P细胞细胞mv012340340期:快Na+通道开放 再生式循环-TTX1期:快Na+通道失活,K+外流(Ito)快速复 极初期四乙基铵2期(平台期):K+外流(Ik)和Ca2+(Ica)内流 达到平衡(慢钙通道)-异搏定3期:K+外流(Ik1,Ik)快速复极末期4期(静息期):Na

9、+-K+泵,Na+-Ca2+交换 Iki 内向整流0期:慢Ca2+通道开放3期:K+外流(Ik)4期(自动去极化):起搏电位1)K+外流进行性减少2)Na+内流进行性增强 If3)生电性Na+-Ca2+交换,缓慢内 向电流 3Na+:1Ca2+三、三、传导性传导性 优势传导通路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 两高速一低速:房-室延搁 影响因素:1)心肌细胞直径 2)AP 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3)阈电位水平 4)邻近膜兴奋性离子对心脏活动的影响离子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胞外高钾:心脏活动,停搏于舒张状态 胞外高钙:心脏活动,停搏于收缩状态-钙僵肺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主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泡

10、毛细血管全身毛细血管全身毛细血管肺静脉肺静脉腔静脉腔静脉肺循环肺循环体循环体循环心脏心脏(一)动脉压的波动: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一)动脉压的波动: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二)平均动脉压舒张压(二)平均动脉压舒张压 1/3脉搏压脉搏压(三)动脉压的测量方法:直接法;间接法(三)动脉压的测量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四)正常波动:(四)正常波动:动脉压的形成来自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动脉压的形成来自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1、心输出量:收缩压,血管膨胀;、心输出量:收缩压,血管膨胀;舒张压,血管弹性回缩舒张压,血管弹性回缩2、外周阻力、外周阻力:(:(1)阻力血管的作用:小动脉)阻力血管的作用:小动

11、脉 微动脉(功能性微动脉)微动脉(功能性微动脉)(2)血液的粘滞性)血液的粘滞性 (3)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对比)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对比3、动脉管壁的弹性:、动脉管壁的弹性:“外周心脏外周心脏”的作用的作用1/32/3(一)动脉脉搏和脉搏压:基本条件:心舒缩;(一)动脉脉搏和脉搏压:基本条件:心舒缩;血管弹性血管弹性 动脉脉搏:动脉脉搏:脉搏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收缩压舒张压(二)脉搏波及其扩布(二)脉搏波及其扩布070120BP(mmHg)(二)脉搏波及其扩布:波型不断变化、强度(二)脉搏波及其扩布:波型不断变化、强度 逐渐减弱逐渐减弱 原因:动脉系统各部的弹性差异,血管传原因:动脉系统

12、各部的弹性差异,血管传 递的惰性,外周阻力引起的反弹压递的惰性,外周阻力引起的反弹压 力波。力波。正常锁骨下动脉桡动脉上升支下降支降中峡降中波主动脉瓣关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流折返、大动脉回弹)(脉象的临床意义和研究的难点)平均线速度:一般不考虑心缩和心舒时的差异平均线速度:一般不考虑心缩和心舒时的差异速度的变化:由快到慢:主、大动脉速度的变化:由快到慢:主、大动脉小动小动脉脉 微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由慢到快:微静脉由慢到快:微静脉小静脉小静脉 大静脉大静脉1、液体的流动速度跟各段血管的横切面积成反比、液体的流动速度跟各段血管的横切面积成反比 V Q/A Q为流量;为流量;A为横切面积

13、为横切面积2、同一血管不同情况下流速改变:、同一血管不同情况下流速改变:心缩力量心缩力量 为周阻力为周阻力1、器官内血管舒缩情况、器官内血管舒缩情况2、该器官入口处的平均动脉压、该器官入口处的平均动脉压 2 柏肃叶定律:柏肃叶定律:Q PA P为平均动脉压为平均动脉压 A 为血管横切总面积为血管横切总面积 两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两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毛细血管网和微循环的组成:(一)毛细血管网和微循环的组成:1、微动脉(末端小动脉):总闸门,交感神经支配、微动脉(末端小动脉):总闸门,交感神经支配2、后微动脉:血管活性物质敏感,无神经支配、后微动脉:血管活性物质

14、敏感,无神经支配3、前括约肌:分闸门;、前括约肌:分闸门;血管活性物质敏感,无神经支配血管活性物质敏感,无神经支配4、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5、通血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6、后微静脉:有交换功能、后微静脉:有交换功能7、微静脉:后闸门;受神经支配、微静脉:后闸门;受神经支配8、动静脉吻合支:、动静脉吻合支:毛细血管壁结构毛细血管壁结构 1 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外面基膜包围。外面基膜包围。2 细胞间连接处有细微裂隙,细胞间连接处有细微裂隙,沟通内外。沟通内外。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慢道):通过真毛细血管。、迂回通路(营养通路、慢道):通过真毛细血管。主要受前括约肌调节通过的血量

15、。主要受前括约肌调节通过的血量。安静状态:安静状态:816处于开放,轮流开放处于开放,轮流开放2、直捷通路(快道):通过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快道):通过通血毛细血管。通路短、阻力小、速度快通路短、阻力小、速度快 安静状态:大部分处于开放;物质交换不大安静状态:大部分处于开放;物质交换不大3、动静脉短路(非营养通道):通过动静脉吻合支。、动静脉短路(非营养通道):通过动静脉吻合支。无物质交换作用。维持血压。无物质交换作用。维持血压。1、形成组织液的决定因素:、形成组织液的决定因素: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压)(血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压)(血 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浆胶体

16、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近动脉端毛细血管处有效滤过压近动脉端毛细血管处有效滤过压=(32-5)-(25-10)=12mmHg 近静脉端毛细血管处有效滤过压近静脉端毛细血管处有效滤过压=(12-5)-(26-10)=-9mmHg2、淋巴的形成、淋巴的形成:12 mmHg9 mmHg3 mmHg 该压力差是形成淋巴的动力该压力差是形成淋巴的动力3、血浆与淋巴的区别:、血浆与淋巴的区别:淋巴中无红细胞;淋巴中无红细胞;血小板极少或无血小板极少或无 有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有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 有蛋白质,但少。有蛋白质,但少。1、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调节、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调节:(1)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

17、:)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激素总兴奋激素总 闸门和后闸门关闭血量下降流出量下降闸门和后闸门关闭血量下降流出量下降(2)全身性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全身性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II和加压素和加压素 引起血管收缩引起血管收缩(3)局部性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激肽、局部性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激肽、CO2、K、腺苷等;血管舒张。腺苷等;血管舒张。2、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调节、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调节:(1)全身性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全身性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II和加压素和加压素 引起血管收缩引起血管收缩(2)局部性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激肽、局部性血管活性物质:

18、组织胺、激肽、CO2、K、腺苷等;血管舒张。起主要作用腺苷等;血管舒张。起主要作用 后微动脉和前后微动脉和前 真毛细血管关闭真毛细血管关闭 组织胺与局部活性组织胺与局部活性 括约肌收缩括约肌收缩 物质积累物质积累平滑肌紧张性加强平滑肌紧张性加强 平滑肌紧张性减弱平滑肌紧张性减弱组织胺与局部活组织胺与局部活 真毛细血管开放真毛细血管开放 后微动脉和前后微动脉和前 性物质物质积累性物质物质积累 括约肌舒张括约肌舒张 以失血性休克为例:以失血性休克为例:(1)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特点:微循环缺血;动静脉短路开放;血压特点:微循环缺血;动静脉短路开放;血压 变

19、化不大变化不大(2)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性缺氧期):特点:微循环血量增加;但微静脉由于对局部特点:微循环血量增加;但微静脉由于对局部 活性物质不敏感,血液流出受阻,淤活性物质不敏感,血液流出受阻,淤 血、血压下降血、血压下降(3)微循环衰竭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微循环衰竭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特点:血浆外渗、红细胞集聚、缺氧、酸中毒特点:血浆外渗、红细胞集聚、缺氧、酸中毒 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凝血、出现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凝血、出现DIC、微血栓和出血、休克恶化。微血栓和出血、休克恶化。作为容量血管的主要功能:运输血液返回心脏;维作为容量血管的主要功能:运输

20、血液返回心脏;维 持足够的血量回心以保持足够的血量回心以保 证心输出量证心输出量1、静脉血压:、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2、影响静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血压;右心房内压的、影响静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血压;右心房内压的 波动;胸内压的改变;波动;胸内压的改变;重力的作用;肌肉的收缩重力的作用;肌肉的收缩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1、心脏:心交感神经(兴奋)心脏:心交感神经(兴奋)心迷走神经(抑制)心迷走神经(抑制)2、血管:缩血管神经、血管:缩血管神经-交感神经舒血管神经交感神经舒血管神经-交感交感 、副交感、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副交感、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二、心血管中枢二、心血管中枢-延髓及其

21、以上部分延髓及其以上部分。三、心血管反射三、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2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3 心肺心肺(牵张、化学牵张、化学)感受器感受器脊髓胸脊髓胸段段T15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延髓延髓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细胞内cAMP激活-蛋白激酶、蛋白质磷酸化Ca2+通道激活(膜)Ca2+内流增加胞内肌浆网Ca 2+增加,兴奋传导时Ca 2+大量释放1 心肌收缩力增强 2 每搏作功增加3 心肌收缩同步化2、心抑制神经:迷走神经、心抑制神经:迷走神经 心脏支节后纤维心脏支节后纤维窦房结、房室肌、窦房结

22、、房室肌、房室交界、房室束等房室交界、房室束等 右侧纤维主要支配窦房结右侧纤维主要支配窦房结 左侧纤维主要支配房室交界左侧纤维主要支配房室交界 特点:心率变慢、心房肌收缩力下降、特点:心率变慢、心房肌收缩力下降、房室传导速度下降房室传导速度下降该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该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迷走神经内)位于延 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后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心肌细胞膜M胆碱能受体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问题问题1:心抑制神经有时也能引起心加速反应:心抑制神经有时也能引起心加速反应原因:1、迷走神经干中混有心交感神经 2

23、、延髓疑核中有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的轴突存在于迷走神经干中 3、窦房结区有一些嗜铬细胞,乙酰胆碱 可使该细胞释放儿茶酚胺问题问题2:心抑制神经和心兴奋神经同时刺激的反应:心抑制神经和心兴奋神经同时刺激的反应结果:相互结抗,但心抑制神经占优势原因: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可能存在M受体,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可使肾上腺素 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减少。属于突触前抑制作用,M受体位于该 细胞的突触前膜上。(一)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减压反射(一)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减压反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主动脉神经主动脉神经脊髓、脊髓、延髓延髓孤束核。该神经也称减压神经孤束核。该神经也称减压神经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颈动脉

24、窦压力感受器窦神经(舌咽神经的分支)窦神经(舌咽神经的分支)延髓心血延髓心血管中枢管中枢BP 颈动脉窦感受器颈动脉窦感受器 主动脉弓感受器主动脉弓感受器 窦神经冲动窦神经冲动主动脉主动脉N冲动冲动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 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 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 交感缩血交感缩血 管神经管神经 BP(减压反射减压反射)1.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窦主A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动脉血压升高延髓孤束核1 延髓头端腹外侧延髓头端腹外侧C1区血管运动神区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经元抑制。2 脑干其它神经核团脑干其它神经核团-脑桥,下丘脑联系,脑桥,下丘脑联系,交感神经紧

25、张性下降。交感神经紧张性下降。3 与迷走神经背核、与迷走神经背核、疑核联系,迷走疑核联系,迷走神经活动增强。神经活动增强。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动脉血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二)心房和心室的牵张感受器(二)心房和心室的牵张感受器1、心房牵张感受器、心房牵张感受器:(1)A型:心房收缩时兴奋型:心房收缩时兴奋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中枢中枢心交感神经冲动加强(培氏反射)心交感神经冲动加强(培氏反射)(2)B型:心房舒张时兴奋型:心房舒张时兴奋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下丘脑中枢下丘脑中枢抑制抗利尿激素

26、抑制抗利尿激素2、心室牵张感受器:心室扩大时、心室牵张感受器:心室扩大时心率、心率、血压下降,机理何在?血压下降,机理何在?(四)循环系统以外的心血管反射(四)循环系统以外的心血管反射1、器官活动引起局部血管舒张反射、器官活动引起局部血管舒张反射器官血流量增加器官血流量增加2、皮肤痛觉和温度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射、皮肤痛觉和温度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痛觉时痛觉时心率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率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高血压高 温度高时温度高时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舒张3、其它反射:、其它反射:如刺激内脏等部位常引起血压下降如刺激内脏等部位常引起血压下降 (一)全身性体液调节因素(一)全身性体液调节因素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儿茶酚胺类 主要来自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主要来自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80,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20 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心脏,对血管作用弱,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心脏,对血管作用弱,特别是对肌肉血管有舒张作用特别是对肌肉血管有舒张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作用强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作用强为什么?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