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市丰台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高三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04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1.(3 分)C(国风口红频频断货,是人们对中国传统色的追捧已融入日常生活的表现。)2.(3 分)D(只有“舞色”阶段需要表演者的演绎完成。)3.(3 分)D(其他三项中的诗句所写色彩都属于“间色”。)4.(3 分)A(B 项“传达了道家的精神追求但没有渗透儒家的求美之道”错,C 项“意在说明中国传统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错,D 项“色彩审美标准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错。)5.【答案示例】链接材料(一)中北方皇家建筑,白色台基、红墙、
2、黄瓦与蓝天、绿树交相呼应,关照自然,饱含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意和对生活的诗意;其色彩格调,既展现了至高无上的威严,也反映了儒家文化将五色视为最尊贵的正统色的文化观念;南方园林寺观“白墙、黑柱、青瓦”呈现出的“平和淡泊”的特点,符合道家的精神境界。链接材料(二)中宋代汝瓷崇尚自然、含蓄、平淡,呈现清新恬谧的天青色,康熙珐琅彩瓷色彩丰富瑰丽,尽显富贵堂皇之气,都是不同时期中国人审美情趣的体现;容纳了西域珐琅特点和西洋珐琅元素的康熙珐琅彩瓷,是我国清朝时期经济文化色谱的反映,是我国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见证。【评分标准】共 6 分,共 5 个要点。答及 1 点得 1 分,2 点得 2 分,3 点得 4 分
3、,4 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6.(3 分)C(切:切中。)7.(3 分)D(D 连词,表转折;A 介词,从/介词,对于;B 代词,自己/副词,表诘问;C 助词,表提顿/助词,定语后置标志。)8.(3 分)D(因而不顾惜自身的危险。)9.(3 分)C(“贤愚共求”错。)10.(6 分)【答案示例】(1)君明指君主善决壅。君主应隐藏自己的欲望,谨防臣子投其所好而施以蒙蔽(1 分);君主应节制个人欲望,避免这些欲望成为臣子壅蔽他的钩饵(1 分);君主无论静处还是做事,都应洞悉臣子的意图,警惕臣子施以蒙蔽的苗头(1 分)。(2)臣贤指臣子勇谏诤(争)。臣子应尽心履
4、行辅君的职责,通过进谏,把君主引入正道,纠偏补错(1 分);但讽谏不能切中要害,所以臣子要敢于直谏(1 分)。臣子应不避危辱,忠于君主,敢于直谏(1 分)。【评分标准】共 6 分。“君明”“臣贤”各 3 个要点,每点 1 分。答对 6 点即得满分。答及“君明”“臣贤”的内涵酌情给分。-2-11.(1)【答案示例】已:语气词。攻:攻击,批判。孔子说:“批判异端,那就是祸害啊!”(2 分)或已:语气词。攻:研究,学习。孔子说:“学习歪理邪说,那就是祸害啊!”(2 分)已:语气词。攻:从事,做。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2 分)已:止,停止。攻:攻击,批判。孔子说:“批判异端(过或不
5、及),祸害就消灭了。”(2 分)或已:止,停止。攻:研究。孔子说:“研究异端,祸害就消灭了。”(2 分)【评分标准】句意解释通顺、准确,共 2 分。(2)【答案要点】第则孔子认为对不同思想的人应持尊重与包容的态度。(1 分)第则孔子认为对待与已思想不同的人,应互不干扰,各走各道。(1 分)第则孔子认为应以宽容、平等、客观、理性、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1 分)启示:联系生活实际说这一则启示我们应怎么对待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1 分)。【评分标准】共 4 分,每则语录中孔子的态度 1 分,共 3 分;启示 1 分。意思对即可。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12.(3 分)B
6、(“畅游于千里山水间”错。)13.(3 分)D(A 项,“回忆自己与二友人相聚时的情境”错;B 项,“交代不遇之因”错;C 项,“无助于表情达意”错。)14.答案要点:自己与友人各自长期奔波于宦途的辛酸苦楚;自己对友人才华、志向的景仰与赞美;自己与友人都生逢清明良时,但依然人生失意、功业难就的伤感与无奈;自己对久别的友人的深切思念。【评分标准】共 6 分,共 4 个要点。每个要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15.(8 分)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正道直行 谗人间之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评分标准】共 8 分。每句 1 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
7、,该句不得分。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4 分。16.(3 分)C(雄浑:雄壮浑厚。)17.(3 分)C(这里的“哀其不幸”与前文的“撕裂”对比,突出了现代人的虚伪面孔。)18.作者描写了澳洲土著居民的生存困境,以及怜爱与包容等真情。在内容上与鄂温克人下山定居的生存困境形成映照,突出了鄂温克人在现代文明碾压下凄切悲苦的生活状态;(2 分)丰富了文章关于人类文明进程中弱小民族遭遇现代文明碾压的描写内容,(2 分)强化了作者对弱小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遭遇困境的忧虑之情。(2 分)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3-文鄂温克人下山定居的痛苦生活,为下文作者归国后前往根河了解鄂温克人的新生活做铺垫。
8、(2 分)【评分标准】4 个要点,共 6 分。每个要点 2 分,答及 3 个要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19.“种子”指作者对在现代文明进程中身处困境的弱小民族命运的忧虑和悲悯之情,对其在困境中怜爱、包容以及顽强精神的赞美。(2 分)找到“种子”的过程:作者从小就熟悉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赖以生存的那片辽阔而苍茫的林地;作者熟悉他们安定快乐、充满活力的生活状况以及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信仰等丰富的民族文化;作者逐渐感受到鄂温克人(弱小民族)成为现代世界“边缘人”的生存困境,以及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挤压下的困惑、痛苦与顽强抗争的精神;作者逐渐领悟到鄂温克人的真挚情谊与优良品质,以及鄂温克人(弱小
9、民族)对日渐衰弱的民族文化的深深依恋。【评分标准】“种子”共 2 分,答及第 1 点 2 分,答及第 2 点酌情给分;找到“种子”的过程共 4 分,4 个要点。答及 1 点得 1 分,2 点得 2 分,3 点得 4 分。意思相近即可。20.【答案示例】(以“冷与热“为例)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善于运用“冷与热”,即通过艺术描写上的冷中见热,热中见冷,冷热相生,使人物性格真实、复杂,形象鲜明。(1 分)例如,当黛玉确信宝玉是真诚爱她的“知己”,不禁流下泪来的时候,恰好宝玉看见了,禁不住抬起手来替她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并骂宝玉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这里好像表现了黛玉态度的“冷”,其实正是为了更有力地
10、表现她的“热”。后来林黛玉说宝玉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什么麒麟的可怎么办,把宝玉急得一脸汗,这时林黛玉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汗,这是黛玉的“热”。人来替我拭泪,则忙向后退,表现得很“冷”,“冷”到甚至出口伤人;一会儿却自己伸手替人拭汗,表现得又很“热”,“热”到把刚刚还遮裹得密密的封建礼教的面纱,一下子便撕掉了。冷中见热,冷热相生,其热更胜十分,表现了黛玉敏感、直率、尖刻的性格和对宝玉深挚的爱。(4 分)【评分标准】共 5 分。“冷与热”理解 1 分,举例 2 分,分析 2 分。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6 分。21.(1)(3 分)B。(2)(2 分)答“关系到”“
11、影响到”“涉及到”等皆可。22.(10 分)【评分参考】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参考类别进行赋分。一类卷(810 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二类卷(57 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14 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4-23.(50 分)略【评分标准】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参考类别进行赋分。议论文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50-42 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 46 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 4
12、8 分以上。二类卷(41-33 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 37 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 39 分以上。三类卷(32-25 分)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 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 29 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 31 分以上。四类卷(24-0 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 20 分为基准分浮动。记叙文 类别 评分要求
13、 评分说明 一类卷(42-50 分)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想象丰富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 46 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 48分以上。二类卷(33-41 分)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想象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 37 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 39 分以上。三类卷(25-32 分)基本符合题意、主题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 29 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三类文的基本
14、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 31 分以上。四类卷(24-0 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 20 分为基准分浮动。说明:没有抄写题目,扣 2 分。每 3 个错别字减 1 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 50个字减 1 分。-5-附录:文言文译文附录:文言文译文 (1)臣听闻,国家的祸患在于臣子蒙蔽君主;蒙蔽的产生,起于君主的喜好欲望。欲望显现于此,蒙蔽就产生在那,蒙蔽就产生在那,祸乱就发生其中,(这种情形)历代均有,可简要地说说。从前秦二世喜欢巧言谄媚的人,赵高就伪饰谄媚阿谀之语来蒙蔽他;周厉王喜好厚利,荣夷公就陈说搜刮财货的方
15、法来蒙蔽他;殷纣王喜好音乐,师涓就创作颓废淫荡的音乐来蒙蔽他;周幽王喜欢美色,褒人就献上美艳的妻子来蒙蔽他。虽然他们的喜好各不相同,但都受到了蒙蔽;虽然他们受到的蒙蔽各不相同,但都引发了国乱。所以说:“君主不要显露他的好恶之意,否则就会成为臣下蒙蔽他的钓饵。”说的就是此意。虽然如此,那么圣明的君主不是没有欲望,也不是不会被蒙蔽。只是有了欲望要节制它,有了蒙蔽要消除它。节制再节制,以达到消除欲望的目的;消除再消除,以达到消除蒙蔽的目的。国君做到这些,要靠在静处时思考臣子的用意,行动时警惕臣子蒙蔽君主的苗头。所以听到美好的言辞,就要想到象赵高那样的谄媚之语来到了身边;见到厚利,就要想到象荣夷公那样
16、的方法在自己面前陈述;听到新奇的音乐,就要想到象师涓那样的音乐在耳边诱惑;看到美色,就要想到象褒氏那样的美女在迷惑自己的眼睛。大概做到这样,怎么能不时时思虑,这些事,站立时仿佛就在眼前,行走时如同在身后。自然兢兢业业,一天比一天谨慎,让左右的人不知道他的喜好,即使有人想要蒙蔽它,难道能做得到吗?(2)直言规劝,用来使君主步入正道,纠正偏差和错误,补救君主的错误。君主如果有了差错却无人补救,就会有害于国事;有害于国事,危及治国之道。所以说:“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辅助者呢?”扶助之法,没有超过劝谏的,所以姑且迁就的人臣不能算是忠。因此国家要兴盛,贵在有进谏之臣。如果
17、假借外物以委婉劝谏,那含蓄的言辞就不易切中要害,不切中要害,就不能使君主改正错误,只有直言规劝可以弥补缺憾。诗经 说:“柔亦不茹,刚亦不吐。”这就是直言规劝。周易说:“王臣謇謇。”说的就是直言进谏的意思。既然这样,那么进谏就要吵扰他人的耳朵,违逆他人的心意,改变他人的兴趣,抑制他人的嗜欲,不这样,就不是规劝。即使是父子兄弟,尚且因此而产生怨恨或嫌隙。何况臣下对于君主,(地位)存在天壤之别,也无亲戚这样的关系,要以最低贱的身份冒犯最尊贵者,以最疏远的关系使最亲近之人疏远,谈何容易?厌恶死亡,乐于生存;以受困窘羞辱为耻,乐于得到荣耀和宠爱,即使是很愚笨的人也是知道的,何况士人君子呢?如果用正直之言进行规劝,那就是走近死亡和耻辱而远离荣耀与宠爱,就人的常情而言,谁会乐意呢?这都是要尽忠诚于君主而已。若不能直言规劝则君主危急,坚持直言规劝则自己危险,但贤臣君子不忍看到君主危急,因而不顾惜自身的危险,所以才蒙受危险受辱之祸,背逆君主的意愿,获罪却不回避,就在于忠心为君,就在于坚持正义。深思直言规劝之人所为之事,便会明白以直言来规劝君主的难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