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指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致热源的作用是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1、发热时物质代谢的改变 2、发热对循环的影响 3、发热对呼吸的影响 4、发热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糖代谢:糖分解代谢,糖原贮备,乳酸。脂肪代谢:脂肪分解,脂肪贮备,消瘦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负氮平衡 维生素代谢:消耗增多 水、电解质代谢(及时复查电解质):体温上升期:尿量明显减少 高热持续期:皮肤、呼吸道水分增加。体温下降期:尿量恢复、大量出汗。(发热病人总体消耗增加)发热时氧的消耗量增加,因此心跳加快。(体温升高1,心率加快18-20次)。心跳加快后每分输出量增多,脑及肾等脏器血流量增加,加上外周小动脉
2、的紧张性加强,血压稍见升高。退热过程中大量出汗可最严重可致低血压休克。(发热病人的液体量应随时调整,补足但不过量)。发热时,血管通透性也增强。体温升高,刺激呼吸中枢并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代谢加强,促使呼吸加快加强,过度通气,呼碱 消化液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利:一定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机体抵抗感染、清除对机体有害的致病因素。弊:持续高热必定引起机体能量物质过度消耗,脏器的功能负荷过重。非感染性:外科主要见于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感染性:见于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3、、螺旋体、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1、术后3天之内的发热的处理(低于38.5多考虑为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体温达到38.5以上应用退烧药物,或者38持续时间较长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这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病人持续低热如果不用药,有的家属不能理解,可能有意见。)(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害患者应及时退热,呼吸衰竭的病人?)2、术后3天以后的发热(多考虑为感染性发热)的处理:对因、对症。1、退烧药物的应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注射用赖氨匹林射用赖氨匹林、吲哚镁辛栓吲哚镁辛栓 2、补充水分,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抗生素的应用(临时加用及更换)4、持续性高热不退可给予请呼吸内科或ICU会诊。1、查血常规+电解质,细菌培养+药敏,痰培养 2、查胸片或CT 3、查看切口有无感染 4、查看中心静脉导管,排除导管源性感染 5、肺部的听诊也很重要 6、追问病史,查找诱因 最主要的是清除感染灶。1、寒战(出现寒战但体温不高时应用对热药物是否合适?)2、皮疹(考虑为药物热)3、腹痛、腹泻(考虑有无消化道炎症)其他胸外科不常见伴随症状未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