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五首唐诗五首必备必备知识点知识点体裁知识体裁知识/文体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文学知识建构初中语文素养体系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课课标标 新教材重新确定了语文知识教学的地位,虽然并未罗列语文知识清单,但是构建了一个隐形的知识系统,落实了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教学要点明确清晰。教教材材教教师师 教师要站在整本教材的高度充分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语文知识,点面结合,构成一个知识、能力体系。“语文素养”作为隐性线索被分为若干个知识能力训练点,有条理地、由浅入深地分布在每篇课文的预习和课后练习之中。“部编本
2、”特别注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和强调语文教学“一课一得”。“一课一得”是指每上一堂课都要收获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学习的学习与训练,包含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律诗阅读描绘诗词意境(画面),抓住意象组织语言体裁:律诗文体知识:边塞诗文学知识:王绩等、唐诗五首写作背景语文知识阅读策略阅读方法01.01.体裁:律诗体裁:律诗认识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3、第四联为尾联。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认识律诗律诗在结构上大体有一个套式,通常称之为“起承转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铺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一首五律,首联点明送别之事,颔联承前写惜别之情,颈联拓开一步,转入知交之间的深相期许和自我宽慰,尾联归结到无须临歧泣别的劝勉,这就叫作“起承转合”。一般说来,
4、起得宽、承得稳、转得出、合得拢,是基本的原则。特征句数固定:句数固定: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
5、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六字字。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押韵严格:押韵严格: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
6、以用邻韵,叫作作“借韵借韵”。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特征要求对仗:要求对仗: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首律诗的二、三
7、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的第一个特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对仗的点,是句法要相同。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讲究平仄:讲究平仄: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广义律诗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
8、和对。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失粘失粘”,就是违反后联出句的第二个,就是违反后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和前联的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要求相同的规则。字和前联的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要求相同的规则。中考考向中考考向1.1.(黄石中考)(黄石中考)阅读阅读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完成下列各题。,完成下列各题。标题中的标题中的“送别送别”二字应该怎样理解?二字应该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运用了这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一幅_的场景。的场景。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9、()A.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B.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C.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D.D.尾联照应试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尾联照应试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答案:“送别”是说故乡的水对作者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别作者远行,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对偶 雄伟壮阔(雄奇壮美)D 尾联是说故乡的水情深意重,对诗人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02.
10、02.文体知识文体知识边塞诗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0101边塞诗边塞诗边塞诗的边塞诗的边疆这个概念强烈反映了古代中国同四周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历代统治者对本王朝疆界的划定以及派兵驻守边疆,其目的就是“攘夷”。所以,民族关系的发展始终伴随战争,而战争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这一点早在周代就表现得十分突出。西周到春秋中叶,社会矛盾一直
11、很尖锐,矛盾演化的结果必然导致战争,形式主要有西周“攘夷”与春秋“争霸”两种。这些战争归根到底源于边界问题,实质上是边境战争。有了边境战争,必然就有边塞生活。在这些战争与生活里反映到文学里就是诗经中的边塞诗章。0202边塞诗的边塞诗的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内容不仅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0303边塞诗的边塞诗的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
12、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0404边塞诗的边塞诗的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
13、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0404边塞诗的边塞诗的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0404边塞诗的边塞诗的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的“
14、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也表达了因长期戍边又毫无结果而产生的思乡之情。“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些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典型诗句。0404边塞诗的边塞诗的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
15、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0505边塞诗的边塞诗的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0505边塞诗的边塞诗的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胡雁、鹰、夕阳、大漠、长河、长城、边城、胡天等060603.03.文学知识文学知识作者生卒年字籍贯号评价重要经历作者档案1王绩58
16、9-644无功绛州龙门县初唐诗人l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乡。l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l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山(今山西省河津县东皋村,亦可能是安徽宿州东皋山),自号“东皋子”。东皋子代表作品王无功文集、东皋子集、老子注、庄子注等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 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人物评价背景资料2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足疾罢归。此诗应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作者生卒年字籍贯
17、评价重要经历作者档案1崔颢704754无功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朝著名诗人,儒客名家l崔颢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考中进士,官至太仆寺丞。l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代表作品黄鹤楼、全唐诗录诗四十二首等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风格背景资料2黄鹤楼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本诗为崔颢宦游到黄鹤楼时有感而作。诗人登临此楼,萌生一种吊古伤今、人去镂空的寂寞之感,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这首诗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作者生卒年字籍贯号评价重要经历作者档案1王维701年761年摩诘河东蒲州唐朝诗人、画家。l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
18、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l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l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l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摩诘居士代表作品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作品风格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人物评价背景资料2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
19、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即作于赴边途中。作者生卒年字祖籍号评价重要经历作者档案1李白701年762年太白甘肃天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l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l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l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l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
20、宫。l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l 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作品风格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人物评价背景资料2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
21、家乡之作。诗人一向在四川生活,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坐船赏景,诗兴大发而作此诗。作者生卒年字籍贯号评价重要经历作者档案1白居易772年846年乐天山西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l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l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l 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
22、品绯色朝服。l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代表作品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作品风格清乾隆皇帝敕编的唐宋诗醇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人物评价背景资料2长庆二年(822)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宝历元年(825)三月又出任苏州刺史,所以这首诗应当写于长庆三年或四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