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0 届延庆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届延庆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1818 分。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紫禁城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其规划和设计蕴含着 我国古代工匠的诸多科学智慧,而其中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即为建筑营造过程中融合的数字 智慧。 紫禁城的营造尺寸和体量标准都是有讲究的,比如“斗口”与“材份”。“斗口”是紫 禁城古建筑的模数标准。紫禁城内所有的建筑,均以斗口尺寸为基准。所谓斗口,即古建筑 斗拱的某个指定位置,该位置的尺寸作为整座建筑尺寸的基准,称为 1 斗口。比如紫禁城某 古建筑
2、,柱子直径为 6 斗口,柱高为 58 斗口,那么只要确定 1 斗口的实际尺寸,檐柱直径、 檐柱高度就很容易算出来。紫禁城古建筑梁、柱等所有构件尺寸及建筑的总体尺寸,均由斗 口尺寸放大而来。 “材份”是紫禁城古建筑群体量大小确定的参考标准。对于紫禁城建筑整体而言,其建 筑构造组成基本相同,但建筑等级高低不同,建筑体量大小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技 术人员通过材份制的方法来实现建筑的快速施工。清朝官方的具体做法为,将建筑用材料大 小分为十一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斗口尺寸不同。对于不同的宫殿建筑而言,只需确定其用材 等级,即可确定其建筑体量大小。 “9”和“5”是紫禁城建筑喜欢使用的数字。我国古人把单
3、数称为“阳数”,双数称为 “阴数”。而阳数中,“9”是最大的阳数,寓意数量最多;“5”为居中的阳数,寓意包含 东、西、南、北、中的全部空间。数字“9”“5”的组合,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标记,即“九 五至尊”,寓意帝王权威的至高无上。古代工匠在营建紫禁城过程中,巧妙地把“9”“5” 融入到建筑中,来体现紫禁城及其使用者的至高地位。比如,紫禁城重要宫殿的建筑如太和 殿、保和殿、乾清宫等建筑的平面布局都是长度方向为 9 间、宽度方向为 5 间的布局方式, 来体现“九五至尊”的思想。作为明清时期我国政治权力的中心,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土” 字形大台基在平面布局上也有“九五至尊”的概念。台基南北相距 234
4、 米,东西相距 130 米, 二者之比也刚好为 95。这无疑又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取材于周乾的紫禁城数字趣话 ) 材料二 紫禁城的布局体现着设计者的诸多智慧。“”(甲)的巧思是其中一个明显特 征。紫禁城的北面为景山,南面为内金水河。景山是北京城内的制高点,呈东西走向,南北 方向狭窄,很像一座屏风。金水河经城隆庙蜿蜒而南,一路弯弯曲曲,过武英殿转而向东, 过太和门、文渊阁,从东南角楼下流出紫禁城。金水河不但为紫禁城内的人们提供了排水通 道,还和景山相呼应,形成了有山有水、山水协调的审美意象。金水河的河面低于紫禁城的 地面,紫禁城的主体部分就建在景山和金水河间的向阳台地上。通过景山和金水河,
5、紫禁城 在审美意义上做到了与天地自然的和谐一致。 “负阴抱阳”也是紫禁城布局的一个特色。城内所有重要宫殿面南而立。老子有云:“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世间万物都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形成新 的和谐体。紫禁城重要宫殿建筑坐北朝南,且在南面开设大量门窗,在北面则开设较少门窗。 这种布局形式有着地理学上的科学意义:我国的黄河流域处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为显 著的地区,冬季在亚洲大陆西北内部形成高气压,有长达数月的偏北寒风;夏季高气压中心 转向东南太平洋上,来自南方致雨的季风,使得温度上升、暑气逼人。在这种地理条件下, 建筑朝正南方向最为适宜,北侧封闭以利于御寒,而南侧开设窗户
6、则利用阳光照射和夏季通 风。 紫禁城布局还有一个特点是“”(乙) 。“取正”即建筑布局以南北向为主要轴 向方向。这主要源于我国古代工匠依据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施工经验总结,即 主座朝南,左右对称。“向心”即所有的次要建筑朝向主要建筑。紫禁城所有的古建筑均以 四合院形式为主,其主房朝向均为坐北朝南,厢房朝向均为东西向,面临主房而立。这种向 心的建筑风格,不仅使得房屋的间距较小,有利于实现交通的便利性,而且能反映中国古代 文化中“中为至尊”“尚中尚大”的思想。同时,这种朝向布置体现了紫禁城古建筑在方位 的统一性及协调性,毫无杂乱之感。 (取材于周乾的紫禁城的布局智慧 ) 材料三 紫禁城建
7、造者具有丰富的智慧。他们采取多个科学的采光方法,满足建筑内部的采光需 求。 “坐北朝南”的布局有利于建筑采光。门窗朝南开的建筑布局称为“坐北朝南”。紫禁 城古建筑群中重要的宫殿均为坐北朝南,在建筑南侧通开门窗,北部则大部分为墙体,这种 布局方式有利于建筑采光。太和殿南立面共有 11 个开间(开间即在长度方向上的柱距) ,每 个开间均设有隔扇门或窗。当隔扇门及窗开启时,殿外的光线很容易照射进来。 屋檐起翘有利于光源的引入。 紫禁城古建筑屋顶檐部向外挑出 (一般为柱高的 1/3 左右) , 并略带上翘的弧度,形成优美的曲线,称为挑檐。这种曲线形屋面檐口上翘的做法,遮蔽阳 光少,有利于建筑内部的采光
8、。紫禁城古建筑挑檐做法与现代建筑挑檐有明显区别。现代建 筑一般没有大的挑檐,太阳光透过窗玻璃直接进入室内,使室内明亮。在夏季过量光线射入 室内同时会带进大量热量,导致空调能耗的上升。因为窗口亮度较高,给室内的人们带来直 接眩光和反射眩光的干扰。 相比而言,紫禁城古建筑的大挑檐阻挡了大量直射光经由门窗直接射入殿内,少部分直 射光射入建筑地面,经由地面漫反射到殿内其他地方。外部直射光经过挑檐的过滤和遮挡变 得柔和。不仅如此,紫禁城古建筑挑檐做法在夏天有利于避免阳光在正午时间照入室内,而 在冬天正午时分阳光则恰能照入建筑最深处,以获得建筑内部最佳的采光效果。 建筑内部的材料可反射光源。紫禁城宫殿建筑
9、的采光离不开光线在建筑内部的反射,而 这种反射作用主要通过墙体和地面材料进行。 紫禁城建筑内部有光润如玉的金砖地面、朱红的立柱和浅黄色的墙壁,其表面均有光泽, 反射率较高;而建筑内部的青绿色的顶棚表面没有光泽,反射率低。前者经光斜向照射时, 给人们以质感强烈的感觉,增加了建筑内部的亮度,且由于光影效果,构件表面会出现明暗 变化,显出轮廓;后者当阳光照射到其表面上时,则给人们以质感平淡的感觉,表面会反射 出较浅的漫射光。另外,光线射入建筑内部后,由于顶棚的反射率低于地面和墙面的反射率, 所以投入建筑内部的光线方向是由下向上的,因而建筑内部的下方有着清晰的光影,便于人 们在其中活动,而建筑内部的上
10、方给人以柔和之感。这些来自地面的自下而上的光与来自其 表面的漫射光,使得紫禁城建筑内部光线亮度适宜,达到视觉与感觉的完美相融。 门窗是建筑内部采光的重要通道。紫禁城建筑的早期,门窗都是用纸裱糊的。所用窗户 纸质量上乘、采光及防风御寒效果非常好。从清代康熙朝开始,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 展,海关的开放,海上贸易得到发展,平板玻璃也随之输入我国,并开始使用于紫禁城建筑 门窗上。玻璃的应用,大大地改善了紫禁城内的采光条件。 (取材于周乾的朝向+选材+结构,紫禁城里的采光“黑科技” )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紫禁城建筑营造过程中融合的数字表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B. 紫
11、禁城古建筑的梁、柱等所有构件总尺寸基准为一斗口。 C. 数字“9”“5”融入建筑中以体现紫禁城及其使用者的至高地位。 D. 紫禁城建筑体量大小的不同决定了建筑等级高低的不同。 2. 根据文意,在甲乙两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3. 下列有关紫禁城“负阴抱阳”布局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紫禁城内所有宫殿均面南而立,背阴而向阳。 B. 紫禁城重要宫殿南面开设门窗较多,北面较少。 C. 紫禁城背阴向阳的建筑布局适应中国的地理条件。 D. 紫禁城“负阴抱阳”的建筑布局符合老子的观点。 4. 下列关于紫禁城内部设计不利于反光的一项是 A. 光润如玉的地面 B. 浅黄色的墙壁 C. 质感强烈的立柱 D.
12、青绿色的顶棚 5.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归纳概括紫禁城建筑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哪些观念。 【答案】1. D 2. 背山面水(前水背山) 、取正向心 3. A 4. D 5. 紫禁城喜欢使用“九”“五”数字,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九五之尊,帝王权威至高无上的 思想,紫禁城布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紫禁 城布局取正向心反应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为至尊”“尚尊尚大”的思想。答案要点:九五至 尊,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中为至尊(尚尊尚大)等等。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 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
13、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D项, “紫禁城建筑体量大小的不同决定了建筑等级高低的不同”错误, 颠倒因果, 原文是“但 建筑等级高低不同,建筑体量大小也不同”。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 题其实要求填写四个字,然后再采用抓关键词法概括语段内容。 第一处,根据前文“紫禁城的布局体现着设计者的诸多智慧”,和后文“紫禁城的北面为景 山,南面为内金水河。景山是北京城内的制高点,呈东西走向,南北方向狭窄,很像一座屏 风”可知,紫禁城坐北朝南,背山面水。 第二处,由“取正即建筑布局以南北向为主要轴向方向。
14、这主要源于我国古代工匠依据 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施工经验总结,即主座朝南,左右对称。向心即所有 的次要建筑朝向主要建筑。紫禁城所有的古建筑均以四合院形式为主,其主房朝向均为坐北 朝南,厢房朝向均为东西向,面临主房而立。这种向心的建筑风格”可知,领一个特点是“取 正向心”。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 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 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 任意拔高等等。 A项,“紫禁城内所有宫殿均面南而立
15、,背阴而向阳”错误,原文是“城内所有重要宫殿面南 而立”,可见是“所有重要宫殿”,选项扩大范围。 故选 A。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 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 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D项,由“紫禁城建筑内部有光润如玉的金砖地面、朱红的立柱和浅黄色的墙壁,其表面均有 光泽,反射率较高;而建筑内部的青绿色的顶棚表面没有光泽,反射率低”可知,“青绿色 的顶棚”不利于反光。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
16、,看这篇文章 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 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 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 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 由材料一“我国古人把单数称为阳数,双数称为阴数。而阳数中,9是最大的阳 数,寓意数量最多;5为居中的阳数,寓意包含东、西、南、北、中的全部空间。数字 95的组合,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标记,即九五至尊,寓意帝王权威的至高无上” 可以概括出第一点; 由材料二“通过景山和金水河,紫禁城在审美意
17、义上做到了与天地自然的和谐一致”“意思 是世间万物都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和谐体。紫禁城重要宫殿建筑坐北 朝南,且在南面开设大量门窗,在北面则开设较少门窗”可以概括出第二点; 由材料二“这种向心的建筑风格,不仅使得房屋的间距较小,有利于实现交通的便利性,而 且能反映中国古代文化中中为至尊尚中尚大的思想”可以概括出第三点;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 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 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 备解题之需
18、。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 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 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 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小题,共 2424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随园四记 人之欲,惟目无穷。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目仰而观,俯而窥,尽天地之 藏,其足以穷之耶?然而古之圣人受之以观,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于止知其所止 【1】”, 黄鸟且然,
19、而况与人! 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人寿百年,悦吾目不离乎四时者是,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 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 其左琴,其上书,其中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高楼 障西,清流洄洑,竹万竿如绿海,惟蕴隆宛暍 【2】之勿虞,若是者于夏宜。琉璃嵌窗,目有雪 而坐无风,若是者与冬宜。梅百枝,桂十余丛,月来影明,风来香闻,若是者与春秋宜。长 廊相续,雷电以风,不能止吾足,若是者与风雨宜。是数宜者,得其一差强人意,而况其兼 者耶? 余得园时,初意亦不及此。二十年来,庸次比耦,艾杀此地 【3】 ,弃者如彼,成者如此。
20、 既镇其甍矣,夫何加焉?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后 虽有作者,不过洒之事,丹垩之饰,可必其无所更也!宜为文纪成功,而分疏名目,以效辋 川云。 丙戌三月记。 (取材于袁枚的随园四记 ) 注释: 【1】于止知其所止:语出大学 ,黄鸟寻找栖息之地,它知道在哪里停下栖息。 【2】 蕴隆宛暍:覆盖了高地解除了暑热。 【3】庸次比耦,艾杀此地:多次与人合作,清理园子。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 高楼障 西 障:遮挡 B. 不能止 吾足 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 C. 后虽有作者 作者:记载随园的人 D. 宜为文纪 成功 纪:记载 7. 下列各组
21、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尽天地之 藏 惟蕴隆宛暍之勿虞 B. 黄鸟且然 对之时倜然 以远 C. 园悦目者 也 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 是 D. 奥如环如 竹万竿如 绿海 8. 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是者于行宜 像这样的情况,随园是适合行走的 B. 既镇其甍矣,夫何加焉 既然在房梁上加盖了屋顶,我还能再加些什么呢 C. 目有雪而坐无风 坐在屋中眼睛可以看到落雪却感觉不到寒风 D. 不过洒之事,丹垩之饰 也不过是做些修建水坝,粉刷墙壁之类的事 9.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从人的欲望谈起,认为眼睛能看尽天地之间。 B. 园中
22、的景点排布,是参照孟浩然“辋川别业”而来的。 C. 随园幽深回环,适合弹琴读书,吟咏先王的美好品德。 D. 作者晚年安居在随园中,表现出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10. 仔细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下面问题。 (1)随园的妙处在于 和 。 (2)请概括“是数宜者”中的“数宜”的具体内容。 【答案】6. C 7. C 8. B 9. B 10. :“悦目”“藏身”适合行走 适合静坐 适合四季居住 适合风雨之时游玩 【解析】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 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23、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C项,句意为:后代即使有修造随园的人。作者,修造随园的人。 故选 C。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 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C项,都是代词,的地方; A项,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标志; B项,代词,这样/的样子; D项,的样子/好像一样。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 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
24、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 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B项,句意为:已经在房梁上加盖了屋顶,我还能再加些什么呢?既,已经。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思路、手法和作者 抒发的情感、表达的观点等,仔细分析选项中敏感点,比对原文,辨析正误。 B项,“辋川别业”是王维的住所,不是孟浩然的。 故选 B。 【10 题详解】 (1)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相关段落,在充分理解文意 的基础上,概括分析。 由“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可知随园的妙处是“悦目”“藏身”。 (2)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需
25、要学生认真阅读相关段落,在充分理解文意 的基础上,概括分析,分点作答。 “是数宜者”在段末故答案在前文。由“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 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可以得出“适合行走”;由“其左琴,其上书,其中 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可以得出“适合静坐”。 【点睛】文言文阅读方法多种多样,现在介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几种。 (1)注释研读法。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 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 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
26、明。读普及性的文言读物,要养 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 (2)猜读法。有些词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释也没有,一时又找不到详释细译的书,这时需 要猜测它的意思。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有的书只注释“而或”为“或 者”,“长烟一空”未注,读者先要“猜”“长烟”是什么,认定系指“大片烟雾”或“大 片云烟”;至于“一空”,不是“布满整个天空”,而是“完全消散”。这种方法即称“猜 读”。 (3)片段或全篇抄读法。在通读后,为帮助理解和记忆,可边读、边抄、边思、边记,摘段 录句或照录全文,这也是许多人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4)注译简析抄读法。这是一种费时较多的读法,看上去比较笨,但实际上极有好
27、处。抄原 文;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有时还可对词性和用法,以及句式做一些说明;然后翻译一 遍。一小节或一段结束,对主要内容作一小结。如此坚持不懈,搞它二三十篇,必有助于提 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译文: 在人的欲望之中,只有眼睛是没有穷尽的。耳朵、鼻子、嘴巴,它们的欲望都是很容易 满足的。眼睛向上观看,向下窥视,能够看尽天地之间的事物,但是这些足以满足眼睛的欲 望吗?然而古代的圣人把观看东西这一能力赋予眼睛, 也一定会把“艮“授予它。 “艮“就是停止。 “黄鸟寻找栖息之地,它知道在哪里停下栖息“,黄鸟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 园子是用来愉悦眼睛的,也是用来栖身的。人的寿命不过百年,能够愉
28、悦眼睛而又与四 季分不开的是园子,能够寄居一身而又不免行走的是园子。如今看我的随园,幽深回环,一 间房子看完,一间房子又接着出现,园中参杂着像镜子反射一样的光线,给人晶莹剔透的感 觉,往来其间,甚感着迷。像这样的情况,随园是适合行走的。房中左置琴,上置书,又摆 放一些酒具玉石,书本累积有几十层,面对着这些,内心超然物外。像这种情况,随园是适 合静坐的。高楼遮挡园子西面,清流回旋湍急,万竿翠竹犹如绿海一般,在这里不用担心盛 夏酷暑。这种情况是适合夏季居住的。透明的玻璃装在窗上,坐在屋中眼睛可以看到落雪却 感觉不到寒风,这种情况是适合冬季居住的。园中百枝梅花,十余丛桂花,月光入射,花影 分明,微风
29、吹过,可闻花香。这种情况适合是适合春秋两季居住的。长廊相接,风雨雷电交 加,也不能阻止我行走。这种情况是适合风雨之时游玩的。这几种适宜居住、游览的条件, 得到其中一个,便能基本满足人的需求,更何况全部占有的人的? 我刚得到这座园子的时候,一开始也想不到这些。二十年来,多次与人合作,清理园子, 抛弃了一些,也修建了一些。已经在房梁上加盖了屋顶,我还能再加些什么呢?年高近衰,放 弃仕途从事生产,在园中弹琴,吟咏先王的美好品德,这也不能够停止吧?后代即使有修造随 园的人,也不过是做些修建水坝,粉刷墙壁之类的事,随园必定没什么大的变化。应该写文 章记载随园的建成,园中的景点排布,是参照(仿照)王维“辋
30、川别业”而来的。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记。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归纳概括孔子对于“为政”的思想。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论语 为政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语 学而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 为政 ) 【答案】参考答案: 1.孔子主张用“德治”来治理国家,是为政的根本原则。执政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 养,通过修养道德确立自己的威信,以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统治者若实施德政,老百姓 就像众星拱北辰一样拥戴。 ) 2.实施德政的基本方法,惠民爱民。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
31、事务,恪守信 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 3.实施德政的原因,强调以德化民,以礼育人。 (用政令去引导,用刑罚去惩罚民众,老百姓 可以免于犯罪,但他们却不会感到犯罪是羞耻的;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法来约束他们, 老百姓不仅懂得做坏事羞耻,还会自觉的遵礼守法走正道。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提出见解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 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和作者观点明确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句意为:君王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 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
32、“为 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袭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 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句意为: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 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孔子这句话,意在告诉大家从政应该遵循的三大原则。第一, “敬事而信”,这是从政应有的态度。第二,“节用而爱人”,这是从政者应该掌握的治理 方法。第三,“使民以时”,这是从政者必知的基本要求。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33、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句意为:用政令 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暫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 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孔子在本章中提出,刑罚只能避免人们犯罪,并不能让他们生出犯罪可耻的心理。也就是说, 一个人的荣辱观,光靠政令和刑罚是确立不起来的。但是,若是用道德诱导人们向善,用礼 制统一人们的言行,老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能恪守正道,民心归服。这两种方法比较 起来,道德教化和以礼治国要比苛政刑罚高明许多。 点睛】参考译文: 君王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
34、,而群星都会 环绕在它的周围。 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 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暫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 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 正自己的错误。 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2525 分。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至江渡 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 【1】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 【2】在高树。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35、。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 溪”。 【2】浮槎(ch ) :水中浮木。 12.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 B. 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 C. 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后无人撑船,无法渡过涧口。 D. 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水落,一写潮涨,各有寄托。 13.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没有运用这 种手法的一项是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
36、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C.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D.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14. 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2. C 13. B 14. 柳诗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 头。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表达了作 者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韦诗写暮春景物,诗人独喜爱 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幽草,深树,自横的渡口小舟
37、,透出境界的幽 冷,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莺啼婉啭,野渡舟横,以动写静,打破了沉寂和悠闲,写 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雨后无人撑船,无法渡过涧口”错误,“野渡无人舟自横”
38、句意为:荒野渡口无人, 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韦诗中写渡口的小舟,在水面任意地、不定向的浮荡、漂游, 表现出诗人的随意自适、怡然自得。 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 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本题要求分析哪个诗 句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只要结合诗句分析、选择、排除即可。 B项,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句意为: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 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垂緌”运用比喻修辞;“垂緌饮清露”是视 觉,“流响”是听觉描写,本句是
39、视听结合,不是动静结合。 故选 B。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 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 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雨晴至江渡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前两句写自己在雨后放晴的一天傍 晚远步江边渡口时的心情;结尾两句写江边渡口雨停水退后的景象。久雨初晴,诗人迫不及 待地独自一人到江边来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已被压抑的心情,却看到一派散乱荒凉之景。结 合这首诗写作背景和诗中意象,可以看出,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 苦痛,作者
40、同情百姓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 激心情。 滁州西涧写于作者任滁州剌史期间。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 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 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幽草、黄莺、树阴、小舟,幽静冷清, 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点睛】景物手法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 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
41、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 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 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15.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若夫_,_”描写天气恶劣。 (2)面对无情风雨, 李清照借“_,到黄昏、_”来抒写内心的愁苦。 (3)春雨贵如油。杜甫也曾用诗句表达过类似的情感。“_,_。” (4)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你如何开导自己?可以引用的古诗词名句,如“_,_”。 【答案】 (1). 淫雨
42、霏霏 (2). 连月不开 (3). 梧桐更兼细雨 (4). 点点滴滴 (5). 好雨知时节 (6). 当春乃发生 (7). 谁怕 (8). 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 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 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淫”“霏”“蓑”“平”等字,默写时要写 准确。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引 导句去回忆
43、,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 (二) (共(二) (共 5 5 分)分) 16.在红楼梦第 63 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群芳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生,大家占花名 以助兴。宝钗掣的签画的是牡丹,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探春掣的签画的是杏花,诗 句是“日边红杏倚云栽”;李纨掣的签画的是一支老梅,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湘云 掣的签画的是海棠,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香菱掣的签画的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 枝头花正开”;黛玉掣的签画的是芙蓉,
44、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袭人掣的签画的是桃 花,诗句是“桃红又是一年春”。从整本书看,每个签上的画和诗句都体现了掣签人的性格 命运。请任选一签,根据原著简要分析签中隐含了掣签人怎样的性格命运。 【答案】参考答案: 黛玉的性格:芙蓉“清姿雅质,独殿群芳”,标示着黛玉超凡脱俗、清秀非凡的特质,隐含 着敏感、细心、淡泊、易伤感,绝顶聪明,兰心蕙质,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清高 孤傲的性格。 黛玉的命运:“芙蓉”“莫怨东风当自嗟”寓意黛玉寄身在泥淖般的贾府中,孤苦、凄冷, 最终香消玉殒,寂寞而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 只
45、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 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芙蓉”秋天开花,花朵“清姿雅质,独殿群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芙蓉花的特点与 黛玉的超凡脱俗、聪明绝顶、兰心蕙质、清高孤傲相似。“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明 妃曲一诗,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却只能在塞外的朔朔狂风 中悲叹自己的命运。林黛玉受贾府的统治者用调包计迫害,最后只落得焚稿断痴情。 例如:1.宝钗:“任是”,“纵然是”、“即便是”的意思。牡丹是富贵花,艳冠群芳。依 作者的本意,“牡丹”纵然是含情不露,也自有她
46、打动人心的魅力。性格:沉稳大度、处事 周全,外冷内热。命运:享受富贵,最终与宝玉成婚,但家族势败、宝玉出家后守寡度日。 历经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2.探春: (古代以杏花为贵,以杏象征幸福。杏,谐 音“幸”,合在一起是夸奖男的志趣高洁合乎乾道,女的贞静端方合乎坤道。易经中说阴阳 两仪结合繁衍其昌。-多与少女的姻缘、爱情相关。 )“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一个有远见、 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性格: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在协理大观园时,兴利除弊,富有改 革精神。在抄检大观园时,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 决断果敢的气概。命运:日边倚云,都是遥远的地方。暗示探春远嫁
47、不归的悲切命运。 学生根据人物所掣花签上花的特点和诗句的意思,以及原著中人物性格特点作答即可。 【点睛】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 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名著阅读题常 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我们要掌握作品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 节,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述。 四、本大题共四、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818 分。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森林水滴 我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 近十年来,我到过好些地方的森林。小兴安岭、庐山、武夷山、三清山,以及广东封 开、龙门等处的
48、森林,我这儿并不想写游记,无意一一描绘它们的细部景色。我想说的,是 那一片深绿、或者墨绿、碧绿、苹果绿、嫩绿赫然构成层次的山野。你要是登上森林了望哨, 在山风呼啸中,看群树摆动,仿佛海洋在翻腾一样;那壮观的景色使人顿然忘却世俗许多的 纷扰琐碎的事情,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欢愉。古人类是从森林走出来的。 也许我们看到了森林,唤醒了一种原始的、粗犷的感情也说不定。 在森林里的浓荫下行走,呼吸着比蜜水还甜的新鲜空气,端详着一株株树的英姿,令 人不禁想起了国外一位学人讲的这样意思的话:“诗是我辈俗人的作品,大自然的杰作是树, 一株树要比一首诗美丽得多!”你看,它们有的是疏朗的,有的是繁密的
49、,有的亭亭如盖, 有的屈曲多姿,各式各样的树显示了各式各样的美。有的树主干上光光洁洁,有的树主干上 起了瘿结,攀缘植物和悬挂植物附着在上面,一路开着花,居然直达树梢。在林荫下漫步, 有时水珠滴到你的身上,也许是沿着你的面颊流淌,也许是从背脊直下,沁人心脾。每当此 际,我总是一点也不忙着把它拭去,而是任由它悄然坠下,享受着一种生活于大自然中难得 的情趣。 森林是宁静的,但也是喧闹的。你如果在里面仔细观察,就会随处发现动物,有时一 只啄木鸟在头顶上笃笃笃地啄着树干,有时一只金花鼠翩若惊鸿地跳跃而过,有时成群长尾 山雀在空旷处振翮飞翔,它都使人感到生机盎然。你如果在林里审视着树干和树叶,就会发 现,森林里几乎到处都有小生物,它们都在忙忙碌碌经营着生活,花式品种纷繁到难以胜计。 看似一片宁静的山林,竟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真叫人捉摸不透;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内涵 深厚,像一部你永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