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6918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X 页数:393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3页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3页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93页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93页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样题一(2020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共15分,13题每小题3分,4小题6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

2、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注释】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蓬户瓮牖:蓬户,

3、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乌:哪里。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B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 适:到、往D窃会计之余功 窃:偷得,这里指“利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C.适:使安闲/闲适。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B览物之情 无丝竹之乱耳C不以谪为患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A.于是,就/竟然;B.助词,的/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都是介词,“把”的意思;D.表递进/表转折。故

4、选C项。C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B乙文以“江”字先行,运用铺陈的手法,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使得小巧玲珑的亭台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C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旷达的人生态度。D乙文把张梦得与骚人思士面对同样景色的态度作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快乐与甲文中的“乐”内涵是一致的。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答。D.“他的快乐与甲文中的乐内涵是一致的”错,两文作者“乐”的内涵是不

5、一致的,范仲淹的“乐”是忧国忧民的大“乐”,而苏辙的“乐”是他对张梦得被贬后豁达自适态度的赞赏。4翻译下列句子。(6分)(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2)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答案】(1)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不在朝廷做官也忧虑,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2)在他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

6、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是(这)、进(在朝廷做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为亭(建造亭子)、以(用来)、胜(美景)”几个词是重点词语。【乙文参考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疾驰浩大。南边与沅江、湘江合流,北边与汉沔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像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在他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现今张梦得不把被贬官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

7、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瓮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闲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文人和深思多感之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样题二(2019真题)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8、,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全集)【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

9、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释】还(xun):同“旋”,转身。炯戒:明显的警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媵人持汤沃灌汤:(2)缀公卿之后 缀:(3)莫逾自厌 厌:(4)迨年事蹉跎 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对课内文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结合文段上下文语境灵活作答。“汤”在古文中一般是“热水”的意思,“缀”可结合狼中“缀行甚远”的“缀”来理解,“厌”可结合名句“学而不

10、厌”中的“厌”来理解,“迨”可结合上下句语境来作答。热水跟随满足到、等到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当余之从师也乃记之而去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C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濯清涟而不妖D以昭炯戒 可以为师矣【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指小石潭。B.介词,比得上/介词,像。C.都是连词,表转折。D.连词,来/介词,凭借。C3翻译下列句子。(4分)(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答案】(1)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菜肴可供享用。(2)凡是

11、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解 析】本 题 考 查 文 言 句 子 的 翻 译。第(1)句 的 关 键 词 是“寓”“再”“滋”,第(2)句的关键词是“识”“是”。句意连贯、正确即可。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答案】在学习中,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不自我满足。在学习中,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及概括能力。从甲文中可概括出“在学习中,应敢于吃苦,勤奋刻苦,不自我满足等”学习态度。从乙文中可概括出“求学应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学生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文段中主人公对

12、学习态度的看法,谈自己的感悟。【乙文参考译文】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思考它,最终必定没有收获,凭什么称之为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

13、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文言文阅读是南充中考语文试题必考的知识点,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比较阅读的命题形式,将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阅读材料结合起来考查;主要从解释文言词语、翻译文言语句、辨析多义词的用法、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特点等角度进行考查。在中考复习阶段,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对于每篇文言课文里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力争准确掌握;另一方面

14、,我们要学会知识迁移,将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运用到课外文言阅读材料的理解中去。一、部编版教材七年级文言文七年级上册1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章的义理(3)俄而雪骤:(4)白雪纷纷何所似:(5)撒盐空中差可拟:(6)期日中:(7)太丘舍去:(8)尊君在不:(9)相委而去:(10)君与家君期日中:不久,一会儿像什么大体;相比正午时分舍弃对别人父亲的尊称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舍弃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2通假字尊君在不:“_”同“_”,3一词多义 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期日中:4词类活用友人惭:不否句末语气词,表

15、询问日子太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日5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多指儿子和女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今义:因为,因此(3)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日期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趁、乘 约定(4)太丘舍去古义:今义:到、往(5)下车引之古义:今义:带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照顾离开 拉,牵拉 拉,牵拉 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未若柳絮因风起。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

16、漫天飞舞。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5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见面。(那朋友)正午已过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您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三、内容理解咏雪:讲述了东晋著名政治世家谢氏家族的一个关于“咏雪”的故事,渲染了谢家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围,也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的才华的赞颂。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

17、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聪敏过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说明了“礼”与“信”的重要性。论语十二章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君子乎:(3)吾日三省吾身:(4)为人谋而不忠乎:(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生气,恼怒有才德的人自我检查、反省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6)三十而立:(7)四十而不惑:(8)五十而知天命:(9)六十而耳顺:(10)不逾矩:(11)学而不思则罔: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上天的意旨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法度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思而不学则殆:(13)人不堪其忧:(1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5)必有我师焉:

18、(16)择其善者而从之:(17)三军可夺帅也:(18)博学而笃志:(19)切问而近思:(20)仁在其中矣:疑惑能忍受喜爱,爱好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军队;改变坚定恳切仁德2通假字(1)不亦说乎:“_”同“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同“_”,3一词多义(1)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2)而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说悦愉快有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了解得到顺接连词,然后转折连词,但是并列连词,可不译知而(3)之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下车引之:(4)时学而时习之:元方时年七岁:4词类活用(1)温故而知新:(2)吾日三省吾身:之时代词,指学过的东西代词,它,

19、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代词,他,指元方按时当时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5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可能;许可(2)饭疏食,饮水古义:今义:疏通、疏散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名词作动词,吃可以凭借粗劣(3)三人行古义:今义:数词,确指三(4)逝者如斯夫古义:今义:多指离开人世的人(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虚指,泛指多个 逝去的一切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二、重点句子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20、子乎?”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

21、十岁能顺从意愿,又不会越过法度。”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22、,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这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是不能改变的。”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三、内容理解第

23、一章: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的态度。第二章:强调治学的人要重视品德修养,多反躬自省。第三章: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第四章:谈论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五章: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学思结合。第六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第七章:阐述了学习态度,倡导以学习为快乐。第八章:讲人的道德修养,要有正确的财富观,提倡“安贫乐道”。第九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虚心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无类似的毛病,要注意改正。第十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第十一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第十二章:讲学习方法,要坚定信念,广泛学习。3诫

24、子书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诫子书:(2)夫君子之行:(3)非淡泊无以明志:(4)非学无以广才:(5)淫慢则不能励精:(6)险躁则不能治性:告诫、劝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增长放纵懈怠;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修养性情(7)意与日去:(8)遂成枯落:2一词多义(1)以静以修身:不以物喜:(2)成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3)学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意志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介词,因为动词,成就,达成动词,变为动词,学习名词,学业以成学3词类活用(1)非宁静无以致远:(2)非志无以成学:4古今异义(1)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今

25、义:速度低,缓慢(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今义:治理(3)悲守穷庐古义:今义:不富裕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名词作动词,立志懈怠修养破旧,简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学习。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

26、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三、内容理解1课文内容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德行。2中心思想诸葛亮的这封书信主要是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志存

27、高远的厚望。4 狼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缀行甚远:(2)一狼仍从:(3)顾野有麦场:(4)场主积薪其中:(5)苫蔽成丘:(6)弛担持刀:连接、紧跟跟从看,视堆积柴草覆盖、遮盖解除,卸下(7)眈眈相向:(8)目似瞑:(9)意暇甚:(10)屠暴起:(11)止露尻尾:(12)乃悟前狼假寐:(13)盖以诱敌:(14)狼亦黠矣:凶狠注视的样子闭上眼睛从容、悠闲突然屁股睡觉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狡猾2一词多义(1)前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2)意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3词类活用(1)一屠晚归:动词,上前方位名词,前面名词,这里指神情、态度动词,企图动词,攻击名

28、词,敌人动词作名词,屠户前意敌(2)其一犬坐于前:(3)一狼洞其中:(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止增笑耳:4古今异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今义:几何学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名词作动词,挖洞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动词作名词,笑料能有多少二、重点句子翻译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9、?止增笑耳。另一只狼正在堆积的柴草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从后面攻击屠户。(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三、内容理解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贪婪、凶恶、狡诈的本性,嘲讽了恶狼因贪婪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同时启发我们: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才能取得胜利。5寓言二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家无井而出溉汲:(2)国人道之:(3)身亡所寄:(4)终日在天中行止:(5)奈何忧崩坠乎

30、:打水浇田居住在国都中的人无,没有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6)只使坠:(7)充塞四虚:(8)若躇步跐蹈:2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_”同“_”,3一词多义(1)闻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纵使,即使四方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舍释解除、消除动词,听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闻(2)日日月星宿:终日在地上行止:(3)其及其家穿井:奈何忧其坏:其人曰:(4)之宋之丁氏: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求闻之若此:名词,太阳名词,每天代词,指“丁氏”代词,指“大地”代词,那助词,的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定语后置的标志日其之(5)于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闻之于宋君: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古今异义(1)因往晓之古义:

31、今义:原因(2)因往晓之古义:今义:知道向使在于是,就告知,开导于(3)若屈伸呼吸古义:今义:如果(4)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二、重点句子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你伤害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4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5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挖出了一个人。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你)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人消除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疑虑,

32、非常高兴。三、内容理解穿井得一人:讲述了宋国有个人因打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却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一定要详查其真相,不要轻信盲从的道理。杞人忧天:通过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而另外一个人耐心解释,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或为没必要的事情忧虑和担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庸人自扰、患得患失的人。七年级下册6孙权劝学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卿今者才略:当道,当权推托研究粗略地阅读才干和谋略(6)非复吴下阿蒙:(7)即更刮目相待:(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33、邪:“_”同“_”,不再是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邪耶语气词3一词多义(1)当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2)见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掌管,主持应当,应该了解知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当见(2)见往事耳古义:今义:过去的事情(3)但当涉猎古义: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即更刮目相待古义:今义:更加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历史只,只是 另,另外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来推托。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4、!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吕蒙了!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另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你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三、内容理解本文通过叙述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学习的重要性。7卖油翁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陈康肃公善射:(2)公亦以此自矜:(3)睨之久而不去:(4)康肃忿然曰:(5)以我酌油知之:擅长自夸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舀取,这里指倒入2通假字(1)但手熟尔:“_”同“_”,(2)徐以杓酌油

35、沥之:“_”同“_”,_3一词多义(1)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以钱覆其口:尔耳相当于“罢了”杓勺勺子代词,代葫芦,译为“它的”代词,代陈尧咨其(2)射尝射于家圃:尔安敢轻吾射:(3)之但微颔之: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康肃笑而遣之:动词,射箭名词,射箭的本领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代词,指葫芦代词,代卖油翁,译为“他”射之(4)而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康肃笑而遣之:(5)以以我酌油知之:以钱覆其口:(6)尔尔安敢轻吾射:但手熟尔: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介词,凭、靠介词,用人称代词,你语气词,同“耳”,相当于“罢了”而以尔4词

36、类活用(1)但微颔之:(2)吾射不亦精乎:(3)尔安敢轻吾射:5古今异义(1)尔安敢轻吾射古义:今义:平安,安全名词作动词,点头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形容词作动词,轻视怎么(2)尝射于家圃古义:今义:品尝(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古义:今义:解释二、重点句子翻译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曾经放下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他也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4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5无他,但手熟尔。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你也懂得

37、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6以我酌油知之。7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铜钱却没有沾湿。三、内容理解这篇课文通过写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术,揭示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同时告诫人们:即使有长处也不能过分骄傲。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到精湛之境。8.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神异这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

38、指德行美好大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6)可以调素琴:(7)阅金经:(8)无案牍之劳形:(9)可爱者甚蕃:(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1)濯清涟而不妖: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官府文书多沾染(污秽)洗;水波;艳丽(12)亭亭净植:(1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一词多义(1)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耸立的样子亲近而不庄重少鲜艳鲜(2)之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清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清澈清芬之清3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2)苔痕上阶绿:(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

39、蔓不枝:(6)香远益清: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方位名词作动词,蔓延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形容词作动词,远闻4古今异义(1)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丝绸和竹子(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形状(3)亭亭净植古义:今义:种植弦乐器和管乐器形体、躯体竖立二、重点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都不是没有功名的人。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0、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水面上、陆地上的各种各样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我只喜欢莲花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41、。三、内容理解陋室铭: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9河中石兽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山门圮于河:(3)竟不可得:(4)曳铁钯:(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河岸倒塌终了,最后拖设馆教书(6)尔辈不能究物理:(7)是非木杮:(8)湮于沙上:(9)不亦颠乎:(10)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11)转转不已:(12)遂反溯流逆上矣:(13)可据理臆断欤:你们这些人

42、;研究、探求削下来的木片埋没颠倒,错乱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不停止逆流主观地判断2一词多义(1)之闻之笑曰:当求之于上流:其反激之力:(2)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众服为确论:代词,这件事代词,指石兽结构助词,的介词,被动词,成为动词,认为之为3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4古今异义(1)求二石兽于水中古义:今义:设法得到;恳请(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名词作动词,划(船)动词作名词,涨起来的河水寻找一门学科,即物理学(3)是非木杮古义:今义:判断词,对,正确(4)渐沉渐深耳古义:今义:耳朵二、重点句子翻译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

43、于河,二石兽并沉焉。这语气词,表示“罢了”沧州的南面有一座佛寺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涨起来的河水带走呢?这是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河沙的性质松软而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中,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而下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5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6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大概是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河沙的性质松软而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

44、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在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这样翻转不停止,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9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啊,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颠倒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了吗?三、内容理解本文通过僧人、讲学家和老河兵推究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位置的三种不同结论,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切不

45、可不加分析而凭主观臆断,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这个故事启发我们:遇事要多思考,分析各方面的因素,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八年级上册10三峡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自非亭午夜分亭午:(2)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正午夜分:半夜日光,这里指太阳冲上、漫上(4)沿溯阻绝沿:(5)不以疾也:(6)则素湍绿潭:(7)属引凄异:(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通假字略无阙处:“_”同“_”,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快白色接连不断回声;声音悲凉婉转阙缺空隙、缺口3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清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自三清介词,在连词,如果数词,确数

46、,三数词,虚数,几名词,清波形容词,清澈(4)至至于夏水襄陵:每至晴初霜旦:(5)绝沿溯阻绝:绝 多生怪柏:哀转久绝:4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2)则素湍绿潭:至绝与“于”连用,到了的时候到动词,阻断副词,极,最动词,断绝,消失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急流(3)良多趣味:(4)每至晴初霜旦:(5)空谷传响:5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指可能达到某种程度形容词作副词,甚,很名词作动词,下霜,结霜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里到了的时候(2)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或许;或者(3)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虽然二、重点句子翻译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时即使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

47、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每到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肃杀和凄寒。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三、内容理解1段落大意第1自然段: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第2自然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第3自然段:写春冬时三

48、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第4自然段:写秋季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2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三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3写作特色大笔点染。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动静结合。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晓雾将歇:(2)夕日欲颓:(3)沉鳞竞跃:(4)相与步于中庭:(5)庭下如积水空明:消散坠落水中潜游的鱼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2一词多义(1)共古来共谈:为字共三十有四:(2)乱猿鸟乱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3)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共乱奇共同一共此起彼伏战乱奇丽零数、余数(

49、4)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5)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不复得路:(6)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3词类活用念无与为乐者:与遂寻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连词,和于是竟然寻找随即,不久形容词作动词,游乐4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今义:时间(2)月色入户古义:今义:住户、人家(3)念无与为乐者古义:今义:思念季节门考虑,想到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

50、颓,沉鳞竞跃。5念无与为乐者。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了,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和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三、内容理解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