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专题1-7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课件—贵州省遵义市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6957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2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部分-专题1-7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课件—贵州省遵义市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1部分-专题1-7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课件—贵州省遵义市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1部分-专题1-7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课件—贵州省遵义市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1部分-专题1-7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课件—贵州省遵义市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1部分-专题1-7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课件—贵州省遵义市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文言古诗词文言古诗词专题一古诗词鉴赏七年级(上册)栏 目 导 航栏 目 导 航一、观沧海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三、次北固山下四、天净沙秋思五、峨眉山月歌六、江南逢李龟年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八、夜上受降城闻笛九、秋词(其一)十、夜雨寄北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十二、潼关第 3 页第 4 页【诗歌主题】诗人以洗练简约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佳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写。运用互文、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辰的气势,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和统

2、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诗人其实是以沧海自比,表达了他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我们可以通过大海的气魄、胸怀,触摸到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踌躇满志时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和饱满的激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第 5 页【针对训练】1这首诗以“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2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示例: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高耸的山上,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海浪一起涌动,感慨万千。观观欲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欲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博大胸怀博大胸怀)第 6 页第 7 页【诗歌主题】本诗以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起兴,通过

3、对暮春景物的描写,渲染出悲凉、感伤的氛围,再借景抒情,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王昌龄被贬的关切、担忧之意,表现了真挚的友情。【佳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听闻好友被贬的消息,诗人远在扬州,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明月,以此向友人遥致思念、担忧之情。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视作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深深忧虑,有深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修辞手法、抒情、点题)第 8 页【针对训练】1【2019江苏淮安中考】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

4、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饱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的关切、担忧之情;既点明题目,又为后两句抒情做好铺垫。2【2019江苏淮安中考】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既有对好友遭遇的深切忧虑,对他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还有愿陪伴朋友一路前行的深情安慰。第 9 页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分析。示例一: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

5、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第 10 页第 11 页【诗歌主题】本诗即景抒情,通过描写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佳句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放眼望去,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渺,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悬”描绘的是风帆笔直高挂的样子。“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

6、现了出来。(表现手法)第 12 页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节令的同时,说明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命,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此联与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内容理解)第 13 页【针对训练】1【2020江苏淮安中考】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阔”是“宽广”的意思。这个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渺,营造出一种恢

7、宏阔大的境界。第 14 页 2【2020江苏淮安中考】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之说,请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说说你的理解。诗人由江上观日出起兴,引发无限感慨。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把“海日”“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幕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时光荏苒的场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见美景而思乡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第 15 页第 16 页【诗歌主题】这首小令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

8、景图,真切地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佳句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共九个意象,在苍凉的深秋暮色下,构成一幅羁旅荒郊图,简约之中见深细。“枯藤”“昏鸦”言秋末黄昏之景,古道荒凉,西风萧瑟,马已羸瘦,人何以堪?他人有家而我独无,更添思乡之情。(意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诗眼)第 17 页【针对训练】1“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这样写。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夕阳西下,断

9、肠人在天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天涯游子羁旅异乡、倦于漂泊的惆怅凄楚之情(或:游子的客愁与乡思)。第 18 页第 19 页【诗歌主题】全诗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之情,写山月更突出心中的思绪。诗人出蜀远行,意气风发,虽与朋友远隔千里,但情谊依然不改,透露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蕴。第 20 页【佳句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青衣江)清溪三峡渝州,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

10、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乡、思友之情的象征。(内容理解)第 21 页【针对训练】1【2020四川甘孜中考】“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清亮月影的美丽画面。2【2020四川甘孜中考】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铺展开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造成空间迅速转

11、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速度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之情。第 22 页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唐唐杜甫杜甫)现代文翻译现代文翻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逢君。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观看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观看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演唱。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演唱。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朋友。这时巧遇你这位老朋友。第 23 页【诗歌主题】这首诗追忆了诗人昔日与李龟年的交

12、往,用平易的语言讲述了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以及自己与朋友彼此的凄凉流落,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第 24 页【佳句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向往的做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皓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是即景书事,又别有寓托,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衰颓、社会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却毫无刻意设喻之感,显得浑成无迹。加上“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离乱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13、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辗转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更加反衬出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表现手法)第 25 页【针对训练】1下列对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中的“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了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开元盛世的繁华。B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时节”既点明了相逢的季节,又暗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与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C 第 26 页 2清朝蘅塘退士评说此诗:“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

14、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达出上述意思的。对比手法。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宅第和漂泊流落的江南。时间对比:开元年间与唐末。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和受人赏识的青年诗人,现在是流落江南的艺人和诗人。盛衰对比:过去是繁盛的开元盛世,现在是衰败凋敝的国运现实。第 27 页第 28 页【诗歌主题】这首诗表现的不是单纯的惜花、思乡之情,其中渗透着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从表面看来,诗句平直朴素,实际却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第 29 页【佳句赏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送酒”化用有关陶

15、渊明的典故。既然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自然地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是反用其意,意谓自己虽然也想勉强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一句,实际上是写军旅生活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境。(修辞手法)第 30 页【针对训练】1这首诗写了_这一传统节日,从“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这两句表达了诗

16、人的惜花、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表现手法: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和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重阳节重阳节登高登高故园菊故园菊第 31 页第 32 页【诗歌主题】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第三句写

17、声音,闻见芦笛悲声;第四句写感受,笛声引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第 33 页【佳句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从而生发出思乡之情。(

18、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第 34 页【针对训练】1【2020福建中考】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夜上受降城闻笛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夜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D第 35 页 2【2020福建中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闻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夜诗以月景表现边塞的苦寒,烘托出征人

19、思乡的愁绪。第 36 页第 37 页【佳句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象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尽显。(表现手法、情感)第 38 页【针对训练】1诗中第三、四句运用了_手法和_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诗人“_”的观点。2诗人对“秋日”持怎样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态度?诗人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常态,而断言“秋日胜春朝”。表现出身处逆境仍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昂扬的生活态度。3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

20、谈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层层阻遏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对比对比议论议论秋日胜春朝秋日胜春朝第 39 页第 40 页【诗歌主题】本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既描写出诗人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寓居巴山的孤寂和思亲之情,表达了诗人盼望北归团圆、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第 41 页【佳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

21、“昔日”之苦,以来日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时空交错,虚实相生,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味无穷。“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思归的急切心情。(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第 42 页【针对训练】1这首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是否重复累赘?请谈谈你的看法。两个“巴山夜雨”在表达上各不相同,并不重复累赘。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实写,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愁。第二个“巴山夜雨”是虚写,是诗人想象来日与妻子幸福团聚,突出了重逢的温馨愉悦。2简析第二句中“涨”字的妙处。“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

22、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思。第 43 页第 44 页【诗歌主题】诗人不以衰老自弃,静听窗外肆虐的风雨,并把声响编入梦境,成为为国征战的铁骑踏冰之声。全诗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以及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第 45 页【佳句赏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叙述了诗人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写出了诗人罢官回乡后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表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两句集中在一个

23、“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内容理解、情感)第 46 页【针对训练】1诗中“僵”“孤”二字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僵”“孤”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不自哀”的原因是诗人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关,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2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以及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或: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第 47 页潼关潼关(清清谭嗣同谭嗣同)现代文翻译现代文翻

24、译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不解平。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烈烈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烈烈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黄河奔腾而来流入平原,好像还嫌被河床拘束着;进黄河奔腾而来流入平原,好像还嫌被河床拘束着;进入潼关的秦岭山脉巍峨险峻,仿佛不知何谓平坦。入潼关的秦岭山脉巍峨险峻,仿佛不知何谓平坦。第 48 页【诗歌主题】这首七绝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面展示了潼关独特的景象。诗歌形象鲜明,意境开阔,言辞激越,笔力遒劲,是歌咏潼关的名篇之一

25、。诗中写山水,却是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诗人把山水写活了,读来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这首诗堪称诗人的个性象征,形象地再现了一位慷慨任侠、不囿于世俗观念的放达之士和一个决心与传统势力较量到底的改革者的形象。第 49 页【佳句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开始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秦岭的磅礴气势在诗

26、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山与水,反映了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和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修辞手法、情感)第 50 页【针对训练】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潼关古城之雄阔辽远、黄河之奔腾壮阔、秦岭之巍峨峭拔,表现了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2分析第三、四句中“嫌”“解”两字的妙处。这两个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秦岭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

27、感应,反映了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第 51 页 3下列对潼关一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高云簇拥着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现,令人神往。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表现出古城的寂寥与辽远。B第三句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第四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桀骜不驯,而说其巍峨险峻,再也不知何谓平坦。C诗中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都在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与水,把山水写活了。D这首绝句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面展示了潼关的独特景象,形象鲜明,意境开阔,奔放雄健,意蕴深厚,堪称诗人的个性象征。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部分-专题1-7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课件—贵州省遵义市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