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专题八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栏 目 导 航栏 目 导 航中考命题规律中考命题规律备考方法突破备考方法突破第 3 页中考命题规律中考命题规律时间时间考查内容考查内容分值分值考点考点2020年年 散文散文春风过春风过处处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考点考点10)3分分1.理解标题的作用理解标题的作用 2理解关键字词理解关键字词3分析情节特点分析情节特点4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故事情节5归纳文章中心归纳文章中心结合全文,简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结合全文,简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考点考点2)2)4分分第段中从坡里
2、回家的村民为什么第段中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为什么“不急于赶路避不急于赶路避雨雨”?(考点考点7)3分分本文从视觉、嗅觉、听觉描写春风,请选取其中一本文从视觉、嗅觉、听觉描写春风,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效果。个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效果。(考点考点11)11)4分分第 4 页时间时间考查内容考查内容分值分值考点考点2019年年小说小说少年画少年画海海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考点考点10)3分分6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作用7句子理解、赏析句子理解、赏析8概括行文思路,分析概括行
3、文思路,分析其效果其效果第第段中加点词段中加点词“镇定镇定”与与“颤抖颤抖”是否矛盾?为是否矛盾?为什么?什么?(考点考点2)3分分第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考点考点7)3分分请结合本文,探究第请结合本文,探究第段少年段少年“深深地鞠躬深深地鞠躬”的原的原因。因。(考点考点3)3分分第 5 页时间时间考查内容考查内容分值分值考点考点2018年年散文散文天涯海天涯海角,角,招之即来招之即来通读全文,题目通读全文,题目“天涯海角,招之即来天涯海角,招之即来”的含义的含义有哪些?有哪些?(考点考点1)3分分9谈看法、启示、谈看法、启示、做法、体
4、验,提建议做法、体验,提建议等等10理解文本内容理解文本内容1111、分析写作手法、分析写作手法试品析第试品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字段画线句中加点字“抓抓”在文段中的在文段中的表达效果。表达效果。(考点考点2)3分分请你说说文章为什么要按照请你说说文章为什么要按照“外婆说外婆说”“”“爸爸爸爸说说”“”“妈妈说妈妈说”到到“我我”的顺序写作。的顺序写作。(考点考点8)3分分全文在选择事例上有哪些共同点?试结合文本分全文在选择事例上有哪些共同点?试结合文本分析。析。(考点考点3)3分分第 6 页时间时间考查内容考查内容分值分值考点考点考情考情分析分析近几年遵义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第一个阅读语段都为记叙
5、性文本,这属于必考文体。近几年遵义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第一个阅读语段都为记叙性文本,这属于必考文体。2018、2019、2020年遵义中考的记叙性阅读文本分别是散文、小说和散文。预测年遵义中考的记叙性阅读文本分别是散文、小说和散文。预测2021年遵义中考可能仍然年遵义中考可能仍然会考查记叙性文本阅读,重点还是选择散文或小说进行考查,考小说的可能性较大。不管是小说还会考查记叙性文本阅读,重点还是选择散文或小说进行考查,考小说的可能性较大。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其考点大致相同,复习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列出的十一个考点是散文,其考点大致相同,复习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列出的十一个考点第 7 页 一、阅读文本突破
6、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多年来,记叙文因其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又耐人寻味,能带给学生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启迪而备受中考命题专家青睐。纵观近几年遵义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其中都对记叙文阅读能力进行了考查,可见记叙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也是检测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重点。备考方法突破备考方法突破第 8 页 新课标对记叙文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1)整体感知文本,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文本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建议或疑问;(3)感受作
7、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因此,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综合理解、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等方面。在考试中,则具体体现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强、情感性强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 9 页 二、答题策略突破 考点一归纳文章中心 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从中看出文章的中心。从分析文本材料入手。文本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以通过文本材料蕴含的意义来总结中心。从分析段首入手。分析文章开篇
8、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第 10 页 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的,分析结尾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入手。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通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思。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因此要作综合归纳。联系作品背景。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内容是时代背景的产物。只有充分联系文章的创作背景,才能够深切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并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第 11 页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一般规律: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概括中
9、心思想时,应侧重抓住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概括中心思想时,应侧重分析事件蕴含的本质意义。答题模板:本文记叙(描写)了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揭露、批判)了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第 12 页 考点二分析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一、标题的基本类型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最后一课济南的冬天等。2以表现对象为题,如我的叔叔于勒安塞腰鼓植树的牧羊人春等。3以主要事件为题,如散步带上她的眼睛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等。第 13 页 4以物件(物象)为题,如昆明的雨台阶背影等。5以主旨情感为题,如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伟大的悲剧
10、走一步,再走一步等。6以对象特征为题,如紫藤萝瀑布变色龙等。第 14 页 二、常见题型 1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文章的拟题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3文章标题“”能否改为“”?请简述理由。4结合文意,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5文章以“”为题有何作用?6联系全文,说说以“”为题(标题)的作用(或妙处)。第 15 页 三、答题方法 1理解标题的含义(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我们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2)把握文章感情的出发点。(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4)概括文章的主
11、要内容。(5)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义。(6)寻找文章的文眼。第 16 页 2分析标题的作用(1)以人物为题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2)以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铺陈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3)以物象为题的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题。(4)以事件为题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旨。(5)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具有隐喻、象征含义。第 17 页 考点三理解、赏析重点词语 把握文
12、章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一、常见题型 1文中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作简要分析。2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文中“”一词能否换成“”?请说明理由。5结合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6文中多次(几次)使用了“”一词,有什么作用?第 18 页 二、答题方法 1词语的含义(1)表层义:就是要理解词语的本义。(2)深层义(答题关键点):即从上下文理解词语。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通常与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相关联。因此,可以根据上下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13、,根据文章的思想倾向来推断该词的具体含义,分析隐含义。另外,还可通过分析筛选关键词,找出隐含信息(双关、象征、潜在、引申)。总之,要树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意识。第 19 页 2词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第一步,定位词语所在句子在全文中的位置。第二步,准确把握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第三步,选择赏析角度。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如具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名词等;从修辞角度赏析,如比喻、拟人等;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主要是表动作、心理、情感、细节的词语;从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角度赏析。第四步,结合语境内容谈表述的情感,指出人、物或作者的情感。第五步,表述表达效果。答
14、题模板:(词)运用了(从角度),(表达效果)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取得了的表达效果。第 20 页 考点四记叙顺序与作用 一、常用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的作用是条理清晰,使人印象深刻,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如最后一课,按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第 21 页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种
15、叙述方式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如回忆我的母亲,开篇即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采用倒叙的方式,引出回忆,叙述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与怀念之情。第 22 页 3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人或事情的追溯或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做铺垫等。如故乡一文,写“我”回到故乡见到闰土,他
16、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了,此处插入了一段回忆,回忆了“我”与少年闰土在一起的欢乐场景。第 23 页 三、解题方法 1提取标志性词语。有的文章在叙述上有很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可以看出记叙顺序,尤其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抓住这些词语,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叙述顺序。2辨析开篇段落。文章采用的写作顺序,在开篇的段落都会有所暗示,这类方法对于倒叙的文章尤为适用。3抓住关键段落。这种方法适用于插叙的文章,因为插叙的段落一般都会独立成段,与其他段落有较大的区别。第 24 页 考点五理解、赏析重点句子 一、常见题型 1如何理解文中(某段某句)的画线句?2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揣摩文章某段中画线句子的情
17、感意蕴。4本文语言内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某段中画线的语句。5指定从某一角度(如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结合全文对所出示(画线)的语句进行简要赏析。第 25 页 二、常见题型 1文章某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2文章开头运用倒叙的方式,有什么作用?3某段插叙了的什么往事?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这样处理有何妙处?第 26 页 二、答题方法 1理解句子的含义(1)理解主题句 主题句是作者表达文章主题的重要句子,也是读者理解文章主题的关键句子,包括启人心智的哲理句、表露态度的观点句、深化主旨的抒情句等。这些主题句主要是一
18、些议论性、抒情性的句子。有些主题句的意思是深层的、隐晦的,是从句子字面上读不出来的。理解这类句子的方法:第一步,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第二步,抓住句子中显示主题的“关键信息”,紧扣主题,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第 27 页(2)理解语境句 语境句就是文章一个层次中的重点句子,这些句子分散在文章各个意义群中,包括回味隽永的描写句、看似矛盾的相关句、意在言外的含蓄句等。一篇文章由多个语义相对独立的意义群构成,每个意义群有一个相对的意义中心,同一个意义群中的所有句子,都应该指向这个中心意义。那么,我们就要联系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来理解语境句的含义。具体的理解方法是:第一步,确定句子所在的意义
19、层,思考层意。第二步,抓住句子中的“特定信息”,联系层意具体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第 28 页(3)理解技巧句 技巧句就是作者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运用一些写作技巧,使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隐含起来,富有很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句子,包括生动形象的比喻句、托物言志的象征句、耐人寻味的拟人句等。这类句子只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它们的含义,必须从分析写作技巧入手,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第 29 页(4)理解结构句 结构句是指在结构上有明显特点、起重要结构作用的句子,包括总领下文的中心句、概括上文的结论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理解这类句子并不难,首先从结构入手,找准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寻找其含义。但这个
20、管辖范围不是那么容易找准的,非下力气不可。如果句子在文章、段落中是总起句,那么理解句子就要从它领起的那些内容去分析概括;如果句子在文意、段落中起小结作用,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分析概括;如果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就要联系这个句子的前后文意去分析理解。第 30 页 2赏析句子 无论是现代文中的语句赏析,还是古诗词中的名句鉴赏,只要从“形式、内容、情感”这三个方面进行答题,想要不得全分也难。(1)形式。就是语句中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词语运用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主要赏析描写句、议论句和抒情句。描写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生动形象。抒情句:突出感情,增强感
21、染力,引起共鸣。议论句:解释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中心。答题模板: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地表现(强调、突出)了,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情感)。第 31 页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双关等。答题模板: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做铺垫)。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特点),抒发了的情感。c.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了语气,有力地抒发(表现)了的感情(特点)。d.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达(烘托)了的情感(气氛),强调了的特点。e.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22、,加强了语气,表达了鲜明的态度,突出(强调)了的特点。f.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通过反复咏叹的形式,表达了的强烈感情。第 32 页 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写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象征、想象、联想、烘托、托物起兴、乐景哀情、渲染、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移步换景、定点特写等。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其他。包括倒装句、长句与短句、口语与书面语、白话与文言、方言、叠
23、词、反语、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对仗工整等。第 33 页(2)内容。即该句子所叙述或描写的内容。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揭示其与描写对象特点之间的关系或作用。(3)情感。即结合文章的主题分析该句子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另外,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可取并且常用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第 34 页 考点六概括文章内容 一、常见题型 1请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概述故事内容。2本文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3请简要概述故事情节。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第 35 页
24、 二、答题方法 1文题填充法: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首先,读懂题目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接着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修整,使表达更加全面。2段意合并法:先理清文章脉络,再写出每段段意,接着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主有次,就取主要的,舍次要的。注意,合并时要对各段大意作修整删减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第 36 页 3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只要抓住重点部分的段意,再加上必要的补充、交代即可。4语句摘录法:有些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内容上有中心句。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
25、,稍加改动即可。注意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联或精简。5重点罗列法:叙事性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先分解再综合,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注意把它们整理成表达通顺的话。第 37 页 三、答题策略 1内容概括(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应该紧扣什么内容寻找答案等。(2)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快速抓住文章的“纲”(即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题)。只有抓住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紧扣要点答题,才不至于让答案偏离轨道。怎样才能抓住“纲”?具体操作为:抓中心
26、句。它既是文章内容的基石,也是阐释文章大意的一个分支。抓关键词。便于概括文章内容,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抓抒情、议论段。它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第 38 页(3)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摘录句段法。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原文语句。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第 39 页 2内容理解(1)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紧抓关键句。文中提示或暗示文章主旨的句子,点
27、睛的文眼、富有哲理的警句,回环往复的表达及强调观点、抒发情感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等都是文章的关键句。(3)探究结构。侧重探究标题、首尾呼应段、过渡句。标题是主旨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集中体现在题目上。首尾呼应段能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中心,易于把握主旨。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 40 页 考点七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1注重正面描写,分析人物性格。(1)外貌描写。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方面的描写。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2)心理描写
28、。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等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为的内在依据。第 41 页(3)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他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4)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形象。第 42 页 2探读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更细腻地展
29、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第 43 页 3侧面描写人物,补充性格形象。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的叙述、场景的描绘等来烘托反衬人物。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分析侧面描写能更完整地把握人物形象。侧面描写通常有人物的烘托和环境的烘托。(1)人物烘托对比,突出鲜明性格。(2)
30、借用环境烘托,明晰人物思想感情。第 44 页 二、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2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3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和做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第 45 页 三、常见题型 1文中的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2文中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分析他(她)是个怎样的人。3请概括的形象(特点)。4文中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5阅读全文,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是一个怎样的人。第 46 页 四、答题方法 1仔细审
31、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分析。(2)是性格还是形象。“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第 47 页 2总体把握,划句分析。(1)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2)分析与人物相关的内容:文中交代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社会背景的句子;有关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语句;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他的评价(议论)句。(3)分析故事情节。找出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
32、句,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主次关系。(4)分析环境因素。把握有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因为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第 48 页 3具体概括。切记分析概括时要从多方面进行,不可笼统含糊,要保证人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有理有据。4标清序号,条理清晰。尤其是针对概括人物形象并具体分析类题型。答题模板:1.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征类型:(1)按“总分”的结构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性格作出一个定性分析,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2)按“分总”的结构来回答。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2是一个(性格特征、思想品质)的人物形象具
33、体分析。第 49 页 考点八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 一、常见题型 1简析首段或末段在文中的作用。2某段插叙(描写)了什么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3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的妙处(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析某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5某段的叙述似乎与全文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为什么?第 50 页 二、答题方法 语段的作用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情感上,或写了什么,或抒发了什么,或揭示了什么,要概括出来;二是结构上,即其与上下文具体有什么关系。(一)从语段所在位置看 1开头段。内容角度:概括具体内容,开篇点题。结构角度:总领(引出)下文,照应标题,激发阅读兴趣(吸引读者)。注意:开头段一般要考虑是
34、否为环境描写。如果是环境描写,则有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等作用。第 51 页 2中间段。内容角度:概括具体内容,推动情节发展。结构角度:过渡(承上启下),照应标题或前文,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注意:应考虑是否有环境描写,是否考查情节的作用,是否考查插叙的作用。3结尾段。内容角度:概括具体内容,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结构角度:总结上文(全文),照应标题或前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让人回味。第 52 页(二)从语段的具体内容看 1插叙段(1)如果是插入史实段,则有以下作用:由眼前的什么人(或物,或事)引发对历史的联想或反思,以古例说明今天的
35、什么道理,或借古代的什么讽刺说明今天的什么现象。具有例证的作用,说明什么观点,有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的作用。如果插入的是一个神话传说,还能增添文章的神秘色彩,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第 53 页(2)如果是插入某一事件,则有以下作用:说明了什么(概括该段的段意即可),或表现了人物形象的某一特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更好地表现了什么主题。与某一内容形成对比,或衬托文中某一内容,更好地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第 54 页 2引用段(1)论证观点,阐明事理,强化作者的观点。(2)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3)增加文章的典雅之美。第 55 页 3描写段(1)景物描写段 表现地域风光,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某种意
36、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或暗示)作品的主题。第 56 页(2)人物描写段 交代人物特征:如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等。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展现品质、精神等。第 57 页 4议论段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使读者提高对所记叙的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使文章的思想内容更有深度,意义更为突出鲜明。(1)在记叙文的开头,一般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2)在记叙文的结尾,一般起着深化文章的主题
37、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也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3)在记叙文中间,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点明所叙之事的意义。第 58 页(三)反复出现的语段 1显示文章脉络。2强化作者的某种情感。3增加文章回环往复的结构、节奏之美。第 59 页 考点九辨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一、常见题型 1某一故事情节如此安排,目的何在(有何作用)?2本文表现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某段为例进行分析。3作者在文中安排的某个人物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第 60 页 4文中某段中用“”对人物进行了描写
38、,有何作用(“”对描写人物有何作用)?5分析文章的记叙顺序(记叙线索、人称作用、详略安排、表现手法)及其作用。6文章某段(某句)运用了的写作手法(体现了的艺术),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赏析。第 61 页 二、常见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1对比: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衬托并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语意明显。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某种感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增强文章的表现力。3衬托(正衬/反衬):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
39、感情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在文章前后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浑然一体。第 62 页 5虚实结合:把抽象的叙述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内涵意蕴更加丰富。6埋伏笔:在前段为后段设下提示或暗示,貌似“闲笔”,比较隐蔽,点到为止,交代含蓄,使文章内容前后照应,情节衔接自然合理、严丝合缝。7设悬念:先把某些内容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制造波澜,使故事情节曲折有致,吸引读者的阅读(探究)兴趣,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更好地表现主题。8做铺垫:相比“隐性”的伏笔,铺垫就是“显
40、性”的,往往大肆渲染,使用较多笔墨,可谓浓墨重彩,其目的是为了衬托,多描绘次要的人物或事件来衬托主要的人物或事件。第 63 页 9注意记叙人称的使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具真实性。使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增强叙述的亲切感,便于抒情。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示情节、刻画人物。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形式更加灵活自由。第 64 页 三、答题方法 这类题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可以通过题干的设问来判断文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如依据“这样的安排”“用整段文字写”之类的表述,就可以判断为要求回答写作技巧。解答此类试
41、题,入手的角度有:1理解各种写作手法的内涵,牢固把握它们的作用。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写作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第 65 页 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等方面去分析写作技巧。4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全文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圆融,看是否有烘托、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等,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5从选材组织的角度入手。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安排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答题模板:“明确写法简述内容分析表达效果”。组织答案时,切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的分析。第 66 页 考点十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一、常见题型 1从
42、全文看,作者(文中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说)?2文章中的某段(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3结合文章中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悟。4针对文中反映的某种社会现象(观点、人物命运等),说说你的理解和看法(或提出合理化建议、设想、劝告等)。5联系文章的主题(意境、情感等),写一段环境描写作为本文的结尾。6关于本文的主题(文中人物的说法、做法),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你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阐述。7结合上下文,补出文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第 67 页 二、答题方法 这类命题要求在把握文本创作意图、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发散性理解,通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解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仔
43、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结合文章主题进行谈论;如“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以“情”动人;如“是否同意文章中的某个说法”,不仅仅要回答是或者否,更重要的是后面进行的简述,要以“理”服人。第 68 页 2善于提炼。如“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并将之提炼出来。3合情合理。如“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设想”,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所提建议或设想要有一定的新意,并且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4表述流畅。如“结合主人公的命运谈看法或感
44、受”,可使用“我觉得”“我认为”的句式,口吻谦和,表达力求简洁明了。答题模板:首先表明自己的选择(赞同或不赞同);然后简单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接着分点说明,可以引用原文语句从多个方面展开陈述。第 69 页 考点十一概括故事情节 1主体不同,表述有别。(1)在解读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时,考生要注意弄清记叙的六要素,写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什么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做什么事结果。(2)在解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时,要写明通过叙述主人公做的什么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第 70 页 2理清线索,梳理情节。如果把记叙文的情节比作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线索就是
45、串起这些珍珠的那根金线。作者紧紧围绕着这根金线来组织材料,使文章形散神聚,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所以,在梳理故事情节时,考生要弄清楚文中的材料是围绕什么样的线索展开的。答题时,明确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就可以理清故事情节了。3提炼整合,关键语句。阅读记叙文时,若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并认清其作用,对梳理故事情节会有很大好处。比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找准了这些关键句并加以提炼整合,就比较容易解决梳理情节这一环节了。第 71 页 考点十二概括行文思路 1抓住时间标志。有很多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理清作
46、者的行文思路。2抓住地点转移。有很多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分出不同的地域,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第 72 页 3抓住情节转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4抓住角度变化。有的文章会按描写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描写角度,如果能把握住叙述中的角度变化,也就把握住了作者的行文思路。5抓住情感变化。有的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或隐或显地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行文的思路也就被我们抓住了。第 73 页 考点十三分析某个细节或
47、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 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时,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映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突出文章主旨的角度进行分析,或从线索的角度分析。第 74 页 考点十四记叙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无论文章篇幅长短,无论叙述的事件如何复杂,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是明确集中的,材料取舍如何,孰详孰略,依据的标准只能是如何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凡是对表现人物形象或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意蕴丰富、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材料,就会展开详写;
48、而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次要作用的材料,通常只会作概括叙述。因此,在解答此类题时,应该从材料详略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文章主题的表现这两方面来考虑,带入原文来具体分析其或详或略的原因。第 75 页 考点十五文章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有的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有的以中心事件为线索,有的以某种情感或情感变化为线索,有的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还有的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做法来提取文章的线索:看本质。即掌握线索的概念,辨析出确实符合“线索”本质特征者。看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看反复。
49、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现人物情感或时间、空间的重点词句。看抒情议论句。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它往往隐含着线索。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第 76 页 总之,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根据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线索。第 77 页 考点十六概括事物特点 概括某物(包括动物、植物)的特点,这种题常见于写景状物(借物抒情)的散文。这类散文常在突出某物的特点后,于字里行间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情等。解题方法:1.在文中找到
50、描写某物特征(如外形)的段落。2.画出该物特征(如外形)的关键词句。3.将关键词句进行归纳、压缩、提炼。第 78 页 1【2020贵州遵义中考,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春风过处 王畔政 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城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春风过处,万物葳蕤,生机勃勃。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春风是一寸一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第 79 页 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