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关于红十字会工作总结报告2006年是我院全面迈向规范化发展的一年,面对挑战,我们依靠科学、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体现出众志成城的必胜信念;面对机遇,我们正确把握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最高原则,努力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开创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一、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职工30人,其中中级4人,开设病床18张,院外门诊1个。二、医疗、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2月底,全院完成门诊人次量2万余人次,其中急诊865人次;完成住院治疗192人次,治愈率为65,好转率为35,死亡率为1.5;平均每一患者住院日为3.25天;住院手术6人次,门诊手术55人次;抢救危重病人85人次
2、,抢救成功率达93%,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床位使用率29.7,病床周转次数为18.73人次床;单病种治愈好转率达到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全院业务收入130万元,其中药品收入占43;人均门诊费用为68.32元,平均每一出院人次费用485.83元。从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分别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及人均住院天数的下降,可以看出,医疗收入比去年有所上升,药品收入有较大幅度下降,两者所占比例逐渐趋于合理,达到了“以病人为中心”,让利广大患者的根本目的,“以药养医”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现有资源利用率,体现技术含量,讲求投入产出,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等宏观调控机制已发挥作用。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
3、节余,压减支出,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目标。三、医护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一切工作以质量为核心。为了把医疗质量真正摆上医院管理的核心地位,今年,在继续完善和进一步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制定了汤口红十字医疗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建立健全医院、科室、个人三级质量控制网络,调整和充实质控和业务管理机构,加强了医院的质量管理,形成了全院上下同把质量关,同抓质量管理的良好局面,避免了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二是坚持以两种效益为保障。一方面要求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不要有以“救命恩人”自居的思想,要有视病人为“衣食父母”的观念,全力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求行政工勤人员不要有“低人一
4、等”的思想意识,要有为临床一线服务就是为病人服务的胸怀,牢固树立全院一盘棋,当好主人翁的思想。在全院范围内正确处理好了两种效益的关系,收到较好的效果。三是一切服务以病人满意为标准。我们定期征求病人及群众意见,继续聘请社会监督员,针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参加医药招标采购,降低成本,减少损耗,提高效益,病人住院天数仅为3.5天,减轻了病人负担。在检查、诊疗过程中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维护了病人的权益。在门急诊工作中,积极探索调整诊疗流程,规范导诊服务,基本缓解了“三长一短”的难题。在院务公开方面实行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制,药品及检查项目费用公
5、示制,保护病人知情权,尊重病人选择。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让病人明明白白看病”的争创百姓放心医院活动,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四是强化质量管理和综合管理。开展以“优质、高效、低耗”为主的“卫生管理年”第二主题活动。按照“一甲”医院质量体系和考核内容保持了医院季度考核、月考核和院领导不定期深入科室的工作制度,基本形成了年终有评比、季度有检查、月月有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逐步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全院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1.3,“三基”考试合格率达100%,年内无护理事故发生,健康教育达100,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为100。四、人才培养和临医学教育成绩显著 通过购进口B超机(有工作站)、
6、动态12导心电图机(有工作站),派出医护及防疫保健人员进修,为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储备医疗骨干力量,二六年选送进修人员3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达24人次;组织院内业务讲课12次,邀请市级医院专家、教授来院查房、讲课、指导手术6次,全年参加学术活动12次;参加学历教育4人。五、硬件建设著有成效 为提高医院诊疗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就医需求,改善就医环境,经院办会研究决定:对医院综合楼墙体、地面及外环境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建造了规范的消毒供应室,从整体上让医院外观焕然一新。年内医院先后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一套、动态心电图仪系统一套张等,使得医院的诊疗水平上了
7、一个新台阶。六、预防保健工作不断健全 今年,坚持对汤口镇各村卫生工作人员开展每季度一次的例会,做到上情下传,下情上报;预防接种工作中,四苗接种率达95,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顺利完成两次全省糖丸强化工作,接种率达98 %;发现结核病人4 例,转诊 11例,进行督导治疗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顺利,参保率达100。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防保科同志与村卫生人员紧密协作,摸底、调查、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高危孕妇 5人,全年住院分娩89人,高危住院分娩率达 100,住院分娩率达100。七、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富有成效 继续推行“病人选择医生”、“病人选择医疗小组”的服务模式,在院内醒目位
8、置悬挂医院医德医风监督栏,设立了意见箱及举报电话.让患者可以了解医院,自主选择就诊科室及治疗医生。坚持医患谈话制度,促进医患沟通,使病人及家属在就诊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相互协助,有益于病人康复和医护人员工作。建立并完善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使各级质控组织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对医护质量进行指导、监督、改进,激发了医务人员之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保护了患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改善了医患关系和医院形象。八、进一步规范了医疗管理行为和院务公开制度 根据卫生部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医院存在的不规范医疗行为做了认真的自查自纠,经认真整改,妥
9、善处理,纠正了不规范的医疗行为,领导的政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加大了院务公开制度,公开的内容涉及医疗器械采购、药品采购、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以及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重大决策的出台和实施。公开的方法,除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外,以院务会、早会、公示栏等多种形式互补,同时注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聘请了社会监督员,使院务公开逐步走向一个较为完整的运行体系。九、全力以赴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成立了腹泻病门诊、发热门诊、规范的痰检验室、结核病防治门诊等等,并完善了相关的制度,确立了专门人员分管负责。十、抓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政治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一是坚持支部
10、中心学习制度,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学习方法上,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撰写读书笔记与座谈讨论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针对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大家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以良好的心态对改革,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既稳定了职工情绪,又促进了医院改革。十一、抓行业作风建设,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根据汤口镇2006年卫生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在全院开展了争创“百姓放心医院”活动,使之成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创建文明科室为目标,以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为重点,从教育入手,从患者满意的事情做起,从患
11、者不满意的的地方改起,突出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这一主题,坚持纠建并举,坚持把推行“病人选择医生”与行风建设结合起来,解决行风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我院行业作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十二、完善了院务会集体领导,重视党团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确立了院务会集体领导制度,遇到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时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减少了工作失误。加强对医院党团组织的建设是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全院现有党员5名,团员21名,广大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医院建设中的骨干和生力军。他们在医院改革和发展中,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增强改革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积极投身于医院的改
12、革和发展事业上来,发挥了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十三、抓医院文化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增强思想交流,优化整体素质,而且对于激发和造成一种团结向上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我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业余时间组织了兵乓球比赛等活动,反应出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奋斗的精神,显示了医院文化的教育功能。全年共组织宣传义诊活动2次,开展70岁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和中、小学学生及教师体检活动,完成了农村基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工作。在帮扶工作中,指导山岔和岗村卫生室投入到创建规范卫生室的活动中,现两村卫生室已通过了考
13、核。十四、存在问题如下: 1、各科室发展不均衡,少数科室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 2、个别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工作中不是从病人需要出发,缺乏奉献意识和整体意识。 3、上班时间串岗、脱岗现象严重,副班值班人员有时不能及时到位。 4、门诊病历书写率不高,怕麻烦图省事的情况时有发生。 5、工作主动性差,有的职工只做份内事情,不做份外的,扫帚倒了也懒的扶一下。 在以上问题的,我院职工要对照自身问题及时改正,屡教不改的要按职工考核办法严格处理。 总之,2006年我们承接了2005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2006年各项工作任务,也为2007年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信心,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汤口镇医疗卫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功立业,为广大病患者解除痛苦,再造健康贡献力量。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