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570682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思 想 政 治 必修必修 人教版人教版 新课标导学新课标导学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第1框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学 海海 导导 航航 问题导引问题导引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1.传统文化是什么?传统文化的继传统文化是什么?传统文化的继 承包括哪些内容?承包括哪些内容? 2.传统文化在今天有哪些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在今天有哪些基本特征 ?在今天发挥了什么作用?在今天发挥了什么作用? 3.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政治认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政治认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的认 同感和归属感。同感和归属感。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 文化的积极作用。文化的积极作用。 法治意识:法治意识:依法保护传统文化。依法保护传统文化。 公共参与:公共参与:阅读经典名著,继承和弘扬优阅读经典名著,继承和弘扬优 秀传统文化。秀传统文化。 1 1 主干知识梳理主干知识梳理 2 2 释疑解惑升华释疑解惑升华 3 3 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 4 4 随堂达标验收随堂达标验收 5 5 课后素养演练课后素养演练 主干知识梳理主干知识梳理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_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

3、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 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_。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_之一。 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面面观 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 习惯习惯 基本形式基本形式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_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 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 (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_、传统戏曲、 _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 观点、_和道德观念等。 凝固凝固 重要标志重要标志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 传统绘画传统绘画 学术思想学术思想 1传统文

4、化具有_。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 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_。 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在今天 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 因时而变因时而变 精神纽带精神纽带 1意义 (1)对民族和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 消极作用,才能_。 (2)对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 _,更好地创造_。 取其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其糟粕 兴旺发达兴旺发达 全面发展全面发展 新生活新生活 2态度:_。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 续_。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

5、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_。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保持和发扬保持和发扬 改造或剔除改造或剔除 1阅读下面两块牌匾。这两块牌匾的内涵,主要表现了传统文化 中的(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思想 D传统文艺 解析 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有传统习俗、传 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该题中两块牌匾的和睦、祖德都属 于传统思想的范畴,C符合题意,排除A、B、D。 C 2“身如竹叶心如水,不带江南一线归”。我国传统文化崇尚 “浩然正气”,强调为官始终清廉,刚正不阿。今天我们继续强调 领导

6、干部要清正廉洁,但又赋予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 这说明(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思想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A B C D B 解析 继承传统文化对“浩然正气”的崇尚,又赋予了其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体现其民族特色、民族 风格和民族气派,故排除;传统思想至今影响深远,入选;发挥 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说法错误,排除。 3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蒙指出:“传统节日的发展应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不是回到过去。

7、”这启示我们 ( ) 抛弃传统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体现时代精神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对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B C D 解析 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盘抛弃,说法错误;材 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不符合题意;正确且符 合题意,当选。故本题选C。 C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核心要点核心要点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文化文化。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如

8、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反之,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妨害人的 发展的消极作用发展的消极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批判继承、古为今古为今 用用。 5.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对于传统文

9、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腐朽的东西,必须必须“移风易移风易 俗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释疑解惑升华释疑解惑升华 1传统文化的作用都是积极的吗? 提示: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归结为 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要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传统文化是否 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1)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2存在于历史中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吗? 提示:这种说

10、法错误。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而且存在于现实 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 人类继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所以,不要认为历史上存在的 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所以是一成不变的。这一观点对吗? 提示:这一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稳定 性,但是它又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赋予新的内涵。所以,传统 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1教材P39“探究问题” 提示:(1)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灸法萌发于新石 器时代,当人们产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 适的部位,原有的症状有时会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灸是砭石,后 来逐

11、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的不锈钢针。 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使用有密切关系,它最初被用来减轻和消除身 体不适,施灸的工具从各种树枝发展到今天的艾叶。 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称是徽剧,通称皮黄戏。 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在皮黄班中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演员, 他们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上敢于革新尝试, 迅速促进了皮黄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文字起源于距今约5 0006 000年 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中期。汉字从图画、符号的创造、定型, 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楷行、草等形成过程。汉字在书写 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12、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 (2)传统文化还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等特点。如:中国儒 学思想、春节、中秋节等对中国的影响至今还存在。 2教材P40“探究问题1” 提示:(1)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夕、灯节,时在夏历正月十五, 古称上元谓之夜,故称元宵或元夜。此俗成于东汉,至唐演变为元 宵节。上元原为道教上元天宫诞辰,举行庆典并形成观灯的习俗。 唐玄宗时规定观灯为三夜,北宋延至五至六夜,规定正月初八张灯, 正月十五落灯。唐元宵节出现杂耍技艺,宋时有猜灯谜,明代又增 加了戏曲表演,元宵节逐渐演变成内容丰富的节日习俗,观灯习俗 一直延续至今。元宵节在饮食上的特征是吃元宵,又称汤圆,含

13、有 团团圆圆之意。 端午节又名重午、端阳、蒲节,时在夏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始于 春秋战国之际,其起源有说源于纪念屈原、龙舟竞渡、吃粽子、祭 龙、“恶日”之说、夏至节等,说法不一,民间流传最广的是第一 种。端午节时悬挂菖蒲、艾草,插柳,戴香包,抹雄黄酒,都是为 了辟邪驱恶。民间还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也可能与端午节去邪除祟 有关。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中, 故名中秋。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 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宋代中秋 节已发展成为群众性的传统节日。从时序上看,八月是农作物收获 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

14、寿”变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是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祭月,古风延续 至今。 泼水节,中国傣族的新年节日。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 (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至四天。过节时,男女老幼沐浴更衣、清 洗佛像、互相泼水,后来以泼水为戏,来防疾消灾。今天的泼水节 增加了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和贸易等内容。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盛会。那达慕为蒙古语,意 为“娱乐”“游戏”。它最初带有宗教色彩,旨在通过祭敖包祈求 吉祥多福,后来逐渐演变为欢庆丰收和畜牧业兴旺的节日盛会。每 年在夏秋举行摔跤、赛马、射箭、拔河、蒙古象棋、武术、球类等 体育项目和物资交流会及各种文艺活动。 藏历新年是

15、中国藏族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从藏历十 二月开始,家家户户做糕点,酿青稞酒、制作彩花板,预祝来年风 调雨顺。除夕全家人按辈分坐定,祭神和欢庆新年到来。 (2)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主要是因为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它潜 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另外,这些传统习俗也随社会发展不断地自我筛选和演变。 3教材P40“探究问题2” 提示:(1)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学生可结合实际描述当地传统建筑的特 色,其文化内涵要多方了解,总结概括。如:北方的四合院、苗族 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族的蒙古包。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克族、藏族

16、的毡房, 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有些传统 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彻底抛弃。 4教材P41“探究问题” 提示:以孔子、孙中山等的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丰富和发展,在今天仍有伟大的现 实意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实践 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做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5教材P43“探究问题1” 提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分析,不可一 概而论。例如,“孝”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基本

17、原则之一,它所 倡导的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思想,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 说,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继承和发展;而“孝”又要求人们屈 从于独断的权威和传统的家庭礼教,对现实生活来说,它是思想包 袱,应该摒弃。 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 突破点突破点1 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形式形式 含义含义(内容内容) 影响影响 地位地位 传统传统 习俗习俗 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 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传统文化的基本形 式之一式之一 传统

18、传统 建筑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 光辉的一页光辉的一页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标志的重要标志 传统传统 文艺文艺 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 绘画等为代表绘画等为代表 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 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传统 思想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 念等念等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 念、生

19、活方式和中国的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 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中华文化中一个非 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别提醒 传统文化继承性记忆口诀 传统习俗影响久,约定俗成至今有。传统建筑凝固术,光辉一页永 存驻。 传统文艺风格异,历史悠久别忘记。传统思想影响深,历史积淀生 了根! (2019江苏卷19)某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十百千万”传 统工艺人才培育工程以来,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正在成为 当地扶贫脱困的有力抓手。从苗族蜡染手机套到苗绣小书包,各种 非遗技艺贴合生活需求,让游客爱不释手。将非遗与扶贫相结合 ( ) 推进了民族共同繁荣 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 凸

20、显了地域文化差异 实现了民族文化平等 A B C D A 例题例题 1 解析 符合题意:将非遗与扶贫相结合,有利于民族地区的 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也有利于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不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发展民族文化,而不是强调地域文化差异。不符合 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各民族共同繁荣,与民族文化平等无关。 对点训练1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 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 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 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 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 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

21、较高的经济效益 是推动我国文化事 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 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B C D C 解析 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因此, 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 容,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说法正确。 文化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可以带 来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说法错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 利用并不能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夸大了这一措施 的作用。 1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特点 突破点突破点2 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正确认识

22、和对待传统文化 特点特点 内涵内涵 继承性继承性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 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鲜明民族性鲜明民族性 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 重要特征重要特征 (2)传统文化的作用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原因 从传

23、统文化自身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 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深远持 久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 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 深刻的影响。 从民族、国家、社会角度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 是一个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 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 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 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够作出正确 的文化选择,成为自

24、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 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具体措施: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 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 以改造或剔除。 特别提醒 区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1)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 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2)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

25、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 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 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 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 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B 例题例题 2 解析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保留着基本特 征,同时,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这表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故B符合题意。只有优秀文化才具有时代的先进性,C排除。A、D 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对点训练2 (2017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

26、凝固着威严和庄重; 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 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 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 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B C D B 解析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而不 是地域性,排除,当选;汉服“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 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明 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故正确;材料侧重于说明汉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和发展,没有 涉及文化对人们交往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随堂达标验收随堂达标验收 课后素养演练课后素养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