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总复习.ppt

上传人(卖家):hyngb9260 文档编号:57141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9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总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教育学总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教育学总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教育学总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教育学总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学总复习知识结构 绪绪 论论 教育学教育学 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教育 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章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第五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第六章第六章 课程课程 第七章第七章 教学教学 第八章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一、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一)萌芽阶段、(二)独立形态阶段(二)独立形态阶段 (三)科学教育学形成

2、。(三)科学教育学形成。(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发展三、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定义:(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从 广义上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专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

3、身心施加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一、教育者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二、学习者二、学习者主体地位主体地位三、教育措施三、教育措施媒介的作用媒介的作用三、教育的发展三、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原始性)一、原始的教育形态(原始性)1、教育同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教育同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和生活经验。生产和生活经验。2、教育手段单一、仅仅限于口耳相传。、教育手段单一、仅仅限于口耳相传。3、教育权力平等,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力平等,

4、教育目的一致。二、古代教育的特点:二、古代教育的特点:第一、等级性。第一、等级性。第二、工具性。第二、工具性。第三、专制性。第三、专制性。第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三、近代教育三、近代教育的特点:的特点:1、教育事务在国家事务中具有重要地位,公共教育事业受到政府的重视。2、国家实施初等义务教育。3、中等职业教育获得发展。4、新型大学纷纷建立,高等教育职能发生变化。5、学校教育朝着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四、现代教育四、现代教育的特点:的特点:1、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2、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

5、次的发展。4、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5、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6、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教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教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 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

6、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 1、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能。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能。2 2、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3 3、教育具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二)教育对政治制度具有反作用(二)教育对政治制度具有反作用(一)(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

7、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二)(二)教育对政治制度反作用教育对政治制度反作用1 1、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2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3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服务于一定的政治。(一(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基础作用基础作用(二)环

8、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制约作用制约作用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导作用主导作用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作用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作用 动力作用动力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二节第二节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1 顺序性顺序性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2 2 阶段性阶段性分段实施分段实施 3 3 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教育抓住关键期教育 4 4 互补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品质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品质 5 5 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一、

9、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教师法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二、教师的作用二、教师的作用1、教师对社会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教师对社会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人类智慧的使者。递者,是

10、人类智慧的使者。2、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用。(“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解惑”)1、创造性、创造性2、复杂性、复杂性 3、示范性示范性4、长期性、长期性三、教师劳动的特点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教师的素质四、教师的素质 1.师德素质师德素质 (1)忠诚于教育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 (2)热爱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素质知识素质 (1)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 (2)广博的文化修

11、养)广博的文化修养 (3)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质能力素质v(1)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2)了解学生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5)教育机智)教育机智(6)自学和科研的能力)自学和科研的能力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概念师生关系概念 二、建立现代的新型师生关系二、建立现代的新型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概念师生关系概念 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

1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对学生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二)如何建立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二)如何建立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1.1.改变教育观念,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改变教育观念,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2 2发扬教学民主,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发扬教学民主,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3 3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4 4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自己的威信第第 五五 章章 教教 育育 目目 的的一、教育目

13、的的概念和意义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1、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含义 广义:指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样的结果。狭义:狭义: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14、持教育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服务,为人民人民服务,服务,与生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课程的定义一、课程的定义 狭义狭义: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所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所有学科的总合,它主要体现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有学科的总合,它主要体现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之中。课程资源之中。广义:广义:指按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学校安排和教师指导指按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学校安排和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身

15、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下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二、课程的表现形式二、课程的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3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与价值观三位一体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课

16、程结构课程结构体现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 改变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繁、难、偏、旧”和过于注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

17、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4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18、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的能力。5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树立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的评价观观 即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 6课程管理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19、学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任务教学的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概念1、教学的含义、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由教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育活动 二、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基本手段。教学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基本手段。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三、教学的任务三、教学的

20、任务(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三)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三)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四)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四)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五)智力因

21、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第三节第三节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一)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一)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直观性原则(三)直观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五)循序渐进的原则(五)循序渐进的原则(六)巩固性原则(六)巩固性原则(七)因材施教的原则(七)因材施教的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1.1.含义:含义: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22、。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教育。2.2.依据:依据: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培养德智体全面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根本要求。发展的人才的根本要求。3.3.贯彻要求:贯彻要求:(1 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 2)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3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1.含义:含义: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实

23、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2.2.依据:依据:教学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教学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3.3.贯彻要求:贯彻要求:(1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三)直观性原则(三)直观性原则1.1.含义:含义: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教

24、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2 2.依据: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的认识规律3.3.贯彻要求贯彻要求:(1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四)启发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1.含义: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

25、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依据:依据: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教师主导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规律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规律3.贯彻要求: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26、力。(4)发扬教学民主。)发扬教学民主。(五)循序渐进原则(五)循序渐进原则1.含义:含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称系统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称系统性原则性原则.2.依据: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3.贯彻要求:贯彻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27、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六)巩固性原则(六)巩固性原则1.含义:含义: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长久的保持在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长久的保持在记忆里,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记忆里,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2.依据:依据: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3.贯彻要求:贯彻要求:(1)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七)因材施教原则(七)因材施教原则1.含义:含义: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

28、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依据: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是我国教育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要求。目的的要求。3.贯彻要求:贯彻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 的发展。的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一、教学方法概述 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

29、概述一、教学方法概述(一)含义:(一)含义: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了完成一定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手段,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生的学法。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观感

30、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第五节第五节 教学工作的教学工作的 基本程序基本程序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备课一、备课 二、上课二、上课 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四、课外辅导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五、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一、备一、备 课课(一)意义(一)意义 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二)如何备

31、课(二)如何备课 1.钻研教材(备教材)钻研教材(备教材)2.了解学生(备对象)了解学生(备对象).考虑教法(备方法)考虑教法(备方法)(三)备课的种类:(三)备课的种类:、学期备课、学期备课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备课、课题备课课题(单元)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备课、课时备课课时计划(教案)课时计划(教案)二、上课二、上课 上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上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中心环节。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1.目的明确目的明确 2.2.内容正确内容正确 3.3.方法恰当方法恰当 4.4.表达清晰表达清晰 5.5.组织严密组织严密 6.6.积极性高积极性高

32、 7.7.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第六节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教学一、教学组织形式组织形式的含义:的含义: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个别教学、班级授班级授课制课制、活动课时制、活动课时制、分组教学、道分组教学、道尔顿制尔顿制和特朗普制等。和特朗普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育学总复习.ppt)为本站会员(hyngb926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